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29 09:05:24 分类:国考 浏览:233 评论:0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 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 普通心理学B心理、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6、()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D、1897
10、()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B、洛克
C、笛卡儿D、缪勒
11、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创立的。
A、笛卡尔B、华生
C、弗洛伊德D、罗杰斯
12、"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
C、认知D、人本主义
1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
A、眼睛B、耳朵
C、鼻子D、舌
1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阈限
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
1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
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
1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感觉B、注意
C、记忆D、思维
1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1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
1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20、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2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A、需要B、动机
C、兴趣D、理想
2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B、性格
C、兴趣D、能力
2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B、华生
C、斯金纳D、班杜拉
2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A、荣格B、谢尔顿
C、威特金D、霍兰德
2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B、卡特尔
C、哈撒韦D、霍兰德
26、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
C、黏液质D、抑郁质
27、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
C、安静型D、抑郁型
28、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
29、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A、l个月B、2个月
C、3个月D、4个月
30、心理学一般把解决问题划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和检验假设。
A.推理想象B.概括过程
C.证明和实验D.提出假设
3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4、()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A、同化B、顺化
C、平衡化D、自动化
35、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6、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B、加涅
C、奥苏贝尔D、奥斯本
37、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38、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
3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40、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4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42、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43、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B、动机
C、情感 D、意志
44、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45、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46、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
4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
A、归因B、印象
C、自我认知D、态度
48、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
49、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50、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
A、从众B、顺从
C、暗示D、模仿
51、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
A、服从B、从众
C、模仿D、暗示
52、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
53、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
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
54、问题难度很大,解决问题最佳动机水平是()。
A、越强越好B、中等强度
C、弱动机D、较强动机
55、下面的心理表现不属于气质范畴的是()。
A、活泼好动B、正直勤奋
C、精力充沛D、沉默寡言
5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是()。
A、脑的机能B、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来自客观现实
57、感觉适应和对比现象是发生在()。
A、同一感觉中相互作用的结果B、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
C、几种感觉综合起来相互作用的结果
58、()对性格形成有直接影响。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
59、在同时进行两项或几项活动中,一个人能自如地把注意力指向不同对象上,这是()。
A、注意范围大B、注意转移好
C、注意分配好D、注意稳定性好
60、短时记忆中组块的意义在于()。
A、能被意识到B、有利于编码C、增加保持时间D、扩大记忆容量
1、A2、D3、D4、C5、B6、FEDCBA7、C8、A9、B10、A
11、C12、A13、B14、B15、A16、B17、D18、C19、B 20、A
21、C22、B23、D24、A25、B26、D27、C28、C29、B30、D
31、A32、B33、D34、C35、D36、B37、A38、B39、D40、A
41、C42、C43、A44、C45、C46、D47、A48、D49、A 50、C
51、C52、B 53、A54、C55、B56、B57、A58、A 59、C60、D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
A、布卢姆B、加涅 C、奥苏贝尔 D、奥斯本
3、奥斯本提出了(D)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
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
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A、第一年 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
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
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
A、目标 B、策略 C、计划 D,评价
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作技能
4、教学媒体包括(A、B,C,D,E)
A、投影 B、录象 C、计算机 D、黑板 E、图片
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
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
A、产生 B、准备C、孕育 D、明朗 E、验证
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
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
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
A、热爱学生 B、善于启发 C、勤学敬业 D、以身作则
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
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三、判断题
1、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3、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4、认知学习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5、应用讲授法,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
6、程序教学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具有灵活性。
7、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
8、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9、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10、认知教学观向行为主义教学观的过渡是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的一次革命。
11、“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
12、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
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
A、华生 B、加涅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
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
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
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 D、学习需要练习 E、学习要受到强化
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
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
A、生理性要素 B、认知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志要素 E、社会性要素
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
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联结律
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
A、习得反应 B,条件强化 C,泛化作用 D、消退作用
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
A、努力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意识 D、创新精神
三、判断题
1、“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2、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3、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4、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
5、物种的先天倾向和由集体成熟引起的变化也是学习。
6、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研究。
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9、负强化就是惩罚。
10、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
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
A、熟悉性和临近性 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
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
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
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C、暗示
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
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A、服从B、从众 C、模仿D、暗示
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
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 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 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
2、大众传媒有(A,B,C,D)
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
A、直接性 B、间接性 C、稳固性 D、综合性
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
A、劝导宣传法 B、群体影响法 C、活动参与法 D、角色扮演法
5、利他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A、以利他为目的 B、自愿的 C、不期望回报 D、会有一定的付出或损失
6、以下属于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是
A、给老人让座B、帮助同学补习功课 C、抢救落水儿童 D、与持枪歹徒搏斗
7、战争、恐怖活动属于
A、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B、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C、手段性侵犯行为 D、目的性侵犯行为
8、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A、群体个数 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人的心理特点E、群体的性别比例
9、群体决策的缺点有
A、多方面收集信息 B、利用集体智慧 C、增加群体凝聚力 D、费时费力 E、议而不决
三、判断题
1、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2、如果一个人利用自己的外貌去犯罪,漂亮可能会减轻处罚。
3、通过参照测量法最后可以发现群体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权威人物。
4、如果要帮助一个人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男性较女性容易产生利他行为。
5、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6、穿着、行为古怪的人容易得到帮助。
7、攻击性强的人比安分守己的人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
8、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9、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10、群体决策的极端化总使决策具有冒险性。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 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 普通心理学B心理、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6、()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D、1897
10、()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B、洛克
C、笛卡儿D、缪勒
11、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创立的。
A、笛卡尔B、华生
C、弗洛伊德D、罗杰斯
12、"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
C、认知D、人本主义
1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
A、眼睛B、耳朵
C、鼻子D、舌
1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阈限
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
1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
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
1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感觉B、注意
C、记忆D、思维
1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1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
1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20、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2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A、需要B、动机
C、兴趣D、理想
2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B、性格
C、兴趣D、能力
2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B、华生
C、斯金纳D、班杜拉
2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A、荣格B、谢尔顿
C、威特金D、霍兰德
2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B、卡特尔
C、哈撒韦D、霍兰德
26、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
C、黏液质D、抑郁质
27、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
C、安静型D、抑郁型
28、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
29、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A、l个月B、2个月
C、3个月D、4个月
30、心理学一般把解决问题划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和检验假设。
A.推理想象B.概括过程
C.证明和实验D.提出假设
3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4、()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A、同化B、顺化
C、平衡化D、自动化
35、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6、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B、加涅
C、奥苏贝尔D、奥斯本
37、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38、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
3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40、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4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42、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43、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B、动机
C、情感 D、意志
44、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45、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46、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
4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
A、归因B、印象
C、自我认知D、态度
48、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
49、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50、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
A、从众B、顺从
C、暗示D、模仿
51、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
A、服从B、从众
C、模仿D、暗示
52、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
53、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
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
54、问题难度很大,解决问题最佳动机水平是()。
A、越强越好B、中等强度
C、弱动机D、较强动机
55、下面的心理表现不属于气质范畴的是()。
A、活泼好动B、正直勤奋
C、精力充沛D、沉默寡言
5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是()。
A、脑的机能B、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来自客观现实
57、感觉适应和对比现象是发生在()。
A、同一感觉中相互作用的结果B、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
C、几种感觉综合起来相互作用的结果
58、()对性格形成有直接影响。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
59、在同时进行两项或几项活动中,一个人能自如地把注意力指向不同对象上,这是()。
A、注意范围大B、注意转移好
C、注意分配好D、注意稳定性好
60、短时记忆中组块的意义在于()。
A、能被意识到B、有利于编码C、增加保持时间D、扩大记忆容量
1、A2、D3、D4、C5、B6、FEDCBA7、C8、A9、B10、A
11、C12、A13、B14、B15、A16、B17、D18、C19、B 20、A
21、C22、B23、D24、A25、B26、D27、C28、C29、B30、D
31、A32、B33、D34、C35、D36、B37、A38、B39、D40、A
41、C42、C43、A44、C45、C46、D47、A48、D49、A 50、C
51、C52、B 53、A54、C55、B56、B57、A58、A 59、C60、D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
A、布卢姆B、加涅 C、奥苏贝尔 D、奥斯本
3、奥斯本提出了(D)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
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
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A、第一年 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
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
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
A、目标 B、策略 C、计划 D,评价
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作技能
4、教学媒体包括(A、B,C,D,E)
A、投影 B、录象 C、计算机 D、黑板 E、图片
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
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
A、产生 B、准备C、孕育 D、明朗 E、验证
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
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
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
A、热爱学生 B、善于启发 C、勤学敬业 D、以身作则
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
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三、判断题
1、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3、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4、认知学习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5、应用讲授法,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
6、程序教学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具有灵活性。
7、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
8、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9、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10、认知教学观向行为主义教学观的过渡是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的一次革命。
11、“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
12、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
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
A、华生 B、加涅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
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
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
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 D、学习需要练习 E、学习要受到强化
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
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
A、生理性要素 B、认知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志要素 E、社会性要素
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
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联结律
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
A、习得反应 B,条件强化 C,泛化作用 D、消退作用
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
A、努力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意识 D、创新精神
三、判断题
1、“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2、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3、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4、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
5、物种的先天倾向和由集体成熟引起的变化也是学习。
6、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研究。
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9、负强化就是惩罚。
10、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
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
A、熟悉性和临近性 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
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
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
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C、暗示
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
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A、服从B、从众 C、模仿D、暗示
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
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 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 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
2、大众传媒有(A,B,C,D)
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
A、直接性 B、间接性 C、稳固性 D、综合性
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
A、劝导宣传法 B、群体影响法 C、活动参与法 D、角色扮演法
5、利他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A、以利他为目的 B、自愿的 C、不期望回报 D、会有一定的付出或损失
6、以下属于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是
A、给老人让座B、帮助同学补习功课 C、抢救落水儿童 D、与持枪歹徒搏斗
7、战争、恐怖活动属于
A、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B、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C、手段性侵犯行为 D、目的性侵犯行为
8、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A、群体个数 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人的心理特点E、群体的性别比例
9、群体决策的缺点有
A、多方面收集信息 B、利用集体智慧 C、增加群体凝聚力 D、费时费力 E、议而不决
三、判断题
1、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2、如果一个人利用自己的外貌去犯罪,漂亮可能会减轻处罚。
3、通过参照测量法最后可以发现群体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权威人物。
4、如果要帮助一个人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男性较女性容易产生利他行为。
5、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6、穿着、行为古怪的人容易得到帮助。
7、攻击性强的人比安分守己的人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
8、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9、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10、群体决策的极端化总使决策具有冒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