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考 > 正文

继续升学的英文 (升学翻译成英文)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13 02:25:24 分类:国考 浏览:277 评论:0


导读:继续升学的英文NEET”发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Notin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ning”的缩写,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

继续升学的英文

NEET”发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ning”的缩写,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靠家人为生的青年人,这个群体一般指年龄在15岁到34岁,未婚,依靠父母或者伴侣谋生的人。2004年9月,日本政府首次披露了日本“NEET族”的人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3年日本共有“NEET族”52万人。转型中国社会也出现了大量的NETT一族,新闻媒体称之为“傍老族”、“啃老族”,学界称之为“新失业群体”或“新无业群体”。

所谓“傍老族”,就是指已成年、有谋生能力,但依旧躺在父母怀里,在不断乳的状态下生存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主要来源是向父母要钱。而那些在家境贫寒、父母本身就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依然“啃”父母的年轻人,则被称为“啃老族”。无论是“傍”还是“啃”,这个“新失业群体”,如今都成为部分中老年人沉重的家庭负担,从而引发新的心理焦虑。“新失业群体”或“新无业群体”是指以青年人为主的自愿或非自愿失业的社会群体,其中以低学历低技能年青人为主,也包括一部分失业或无业大学生。对于这个新失业群体,据有关资料分析可有如下两个判断:第一,在一些地方,“新失业群体”的绝对人数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失业下岗人员的人数;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将会成为我国失业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部《2003-2004:中国就业报告》指出,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50%能够实现就业,新成长失业青年增幅为63.2%;劳动力市场普遍出现的青年就业问题正在成为主要矛盾。广东省社会和劳动保障厅的调查也显示,2004年第三季度全省城镇新成长失业青年为13.56万,人数已经超过“下岗”人员,而在需要就业的人群中,16-34岁年龄段约为50.15万,占总量的83.98%。种种迹象表明,“新失业群体”已经超过了“老失业群体”,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新型社会问题。

中国NEET族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纯粹寄生虫型失业,依赖父母生存,不愿意辛苦谋生;一类是被迫失业型,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就业障碍,比如学历低的人没有就业优势,学历高的人高不成低不就,而许多人在择业失败后,选择了继续升学暂缓压力。还有一类是新出现的非传统型失业型,他们或者选择追逐梦想,但因为其就业理想与现实不匹配而造成失业,有些女性干脆选择做全职太太,或者自行创业,完全摒弃“上班”这种生存方式。当代中国NEET族呈现出如下一些特征:1、NEET族主体多为独生子女;2、不少自愿失业的NEET一族家境较好;3、普遍缺少技能,缺少社会阅历,无稳定收入;4、思想特立独行,行为举止怪异,边缘化趋势明显。NEET一族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或许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代价之一,据西方发达国家NEET族的发展历程来看,NEET族作为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始终与主流社会价值观格格不入,他们极易因社会偏见和社会歧视而走入误途,不少NEET族就因此走上吸毒、卖淫、偷窃、抢劫、自杀的自我毁灭道路。毫无疑问,NEET族在转型中国社会的出现同样是件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仅就“傍老族”、“啃老族”现象就令许多家庭头痛不已,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转型中国之所以产生NEET一族的原因主要有:1、独生子女过度依赖性。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城市独生子女政策造成80年代出生的子女多为独生子女,而如今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逐渐成为青年人主体,但由于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父母溺爱导致自我独立生活能力低下、吃苦耐劳精神不强、依赖心理严重的后果,这使得一部分家境较好的独生子女宁愿NEET也不就业。2、大部分NEET族学历低、技能差。NEET族中有一小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但大部分NEET族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年青人,他们由于学历低、技能差,在就业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很难找到适合的就业机会,或者由于工作收入太低而不愿就业。3、就业环境严峻。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大规模扩招,本世纪初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开始出现,近年来我国大学生首次就业率全国平均仅为70%,2005年将新增100万左右的失业大学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生感到无论怎样努力地寻找工作,似乎都很难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以后也会发现实际工作和自己期待的相差很远,以至于产生了自愿失业、待业的行为选择。当然,现实中NEET族产生的原因更为复杂,因为NEET族作为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其内部异质性程度相当高,但上述几个原因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性原因。

事实上,从更深层次来讲,包括NEET族在内的新社会现象的大量出现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然代价,笔者以为,类似的新社会现象将在今后的社会转型进程中将层出不穷,对此,我们应当防患于未然,及时研究国内外新社会现象的发展动态,为推进中国社会正常、健康、高速的社会转型而未雨绸缪。

参考资料:

升学翻译成英文

拼 音 shēng  部 首 十 笔 画 4 五 行 金 五 笔 TAK

[升]基本解释

1.容量单位。

2.量粮食的器具。

3.向上,高起,提高 :~力(亦称“举力”)。~格。~华(a.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b.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迁。~值。~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提~。

[升]详细解释

1. 升 2. 升

〈名〉

古州名 故治在今南京市

姓(如宋有升元中)

〈名〉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容量单位

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说文》。按十合也。

两匊谓之升。——《小尔雅》

蕃衍盈升。——《诗·唐风·椒聊》

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公制一升为1000毫升合一市升。今公制与市制相同。如:升斛(升与斛的合称);升合(一升一合。比喻数量很小);升勺(一升一勺之量比喻数量很少);升合之利(微利)

量酒的单位

赐酒日二升肉二斤。——《墨子》

量器

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晋· 陶潜《搜神后记》

古代布八十缕为升

冠六升外毕。——《仪礼》

升、升 shēng

〈动〉

上升升起

升日上。本亦作升。——《广韵》

升假借为“登”。字亦作升作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聚而上者谓之升。——《易·序卦》

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升驾(飞升;腾云驾雾);升坠罔知(不知己故者的结局如何);升降揖逊(礼仪制度);升冠升珠(脱下官帽和外衣);升举(修炼成仙升上天堂);升仙(死亡);升龙(乘龙升天);回升(下降后又往上升)

登上

升上也。——《广雅》

升元亨。——《易·升卦》。疏:“升者登也。”

道存升降。——《书·毕命》

天险不可升也。——《易·习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又如:升阶(拾级而上);升车(登车);升炕(上炕就坐);升殿(登入宫殿理事);升堂睹奥(比喻学有所成并观察到深奥之处);升陟(升登攀登);升济(升登超度);升封(登泰山封禅);升屋(登上屋顶);升座(登上座位)

提升

名因文着位以才升。——白居易《祭卢虔文》

以此遂不得升进。——《后汉书·王符传》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镟升 宁夏道。——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升转(官职的提升与调动);升除(提升官职。除:拜官受职);升擢(提升);升补(官吏的升迁与补缺);升扬(提升升迁);升进(晋升官位);升第(晋级或被录用);升秩(升官);升行(提高行辈)

谷物登场成熟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论语》

进奉进献

是月也农乃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吕氏春秋》

[升]百科解释

升(升、升)shēng;1.由低往高移动(跟‘降’相对)2.(等级)提高(跟‘降’相对)。shēng;符号为L;1.公制容量的主单位,1升等于1000毫升。跟立方分米对应, 更多→ 升

[升]英文翻译

rise

[升]为谜底的谜语

1.始乱终弃(打一字)

2.天字开了口(打一字)

[升]组词 上升 升旗 升学 升高 回升 猱升 升腾 超升 升降 升任 跃升 升格 攀升 升官 更多升组词 [升]相关搜寻 升仙 升华 升降机 升迁 升级 升旗 升堂入室 升官发财 升字开头的成语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