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考 > 正文

教师公招考试真题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库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04 15:51:13 分类:国考 浏览:306 评论:0


导读:本文目录一览:1、2017年长沙市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大题总结(二)3、求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初中数学)2017年长沙市直教师招聘考试真...

本文目录一览:

2017年长沙市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2017年长沙市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1~40单选题

30.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中,(D)是指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追求和向往,它是形成职业态度的基础,也是实现职业目标的精神动力。

A.职业作风 B.职业义务 C.职业纪律 D.职业理想

31.下列师德理念中,哪一项是由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的?(A)

A.有教无类 B.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C.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D.欲明人者必先自明

3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不包括(C)

A.教学相长 B.民主平等 C.相互竞争 D.心理相容

33.下列哪一项不是师德规范中“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D)

A.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B.对工作高度负责 C.认真备课上课 D.崇尚科学精神

34.陶行知的下列哪一观点集中反映了教师的奉献精神?(B)

A.“以教人者教己” B.“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C.“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 D.“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35.(A)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A. 关爱学生 B.诲人不倦 C.以身作则 D.因材施教

36.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会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劳动具有(C)的特点。

A.重复性 B.示范性 C.传造性 D.复杂性

3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提供了何种启示?(D)

A.志存高远,订立较高的目标 B.谨慎小心,不放过工作中的任何细节

C.锲而不舍,勇于面对职业挑战 D.严于律己,自觉抵制不良作风

38.教师的下列哪一项做法违背了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的要求?(B)

A.为胆小内向的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B.只关注优等生,对差等生爱理不理

C.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为班集体贡献力量

D.加强与后进生的沟通,时刻掌握其思想动向

39.某学生家庭突遭变故,作为教师,下列做法中最为恰当的是(A)

A.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支持,鼓励他勇敢坚强地面对

B.向学生强调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被其他事情分散了注意力

C.将该生遭遇的事情向全班通告,让所有同学都来关心他

D.视而不见,不做出任何特别举动

40.某校在岗教师在校外从事“有偿家教“,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A.教师开展“有偿家教“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B.”有偿家教“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成绩,是学校教学的有益补充,应予提倡

C.家长学生自愿交钱补课,“有偿家教”无可厚非,无需限制

D.“有偿家教”是违法行为,对社会有一定的危害性

40~60多选题

41.2017年4月1日,我国第三批7个自贸区迎来统一挂牌,至此,一个由南至北,由东至西的“1+3+7”自贸试验区新格局形成,下列哪几个省份中没有这一批挂牌的自贸区?(D)

A.辽宁 B.浙江 C.湖北 D.湖南

42.中共中英政治局于2017年3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要求,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最难实现的就是(ABD)

A.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B.贫困县摘帽

C.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体系 D.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

43.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ACD)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爱国主义 B.实用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法总则的理解。

【参考答案】ACD

【名师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44.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ABD)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教育方法陈旧,不受学生欢迎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师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ABD

《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5.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所有学校对在校的未成年学生都应承担监护责任

B.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危险

C.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由于参加了某种其不适宜参加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发生伤害事故的,学校应承担事故责任。

D.学生在自行乘车上学途中遭遇车祸,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

46.《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AC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独立思考能力 B.社会交往能力 C.创新能力 D.实践能力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义务教育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ACD

【名师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7.下列哪些属于现代教育的特点?(CD)

A.教育的阶级性 B.学校教育逐渐普及 C.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D.教育制度不断完善

48.品德心理结构包括哪三个部分?(ACD)

A.道德认识 B.道德理想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49.下列关于课堂气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D)

A.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学生方面的因素始终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B.课堂气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这三种基本类型

C.教师的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D.在一堂课中,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50.在心智技能形成的原型操作阶段,教师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B)

A.让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B.采用变式,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

C.注意学生的掌握程度,适时地向下一阶段转化

D.用不出声的外部语言或内部语言描述操作过程

51.新课程背景下,下列哪些是教师要充当的角色?(ABCD)

A.学生个体发展的促进者 B.学生自主探究的指引者

C.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D.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52.下列哪些属于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CD)

A.”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B.”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不同学习策略的基本含义“

C.”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53.教师职业道德对以下哪些关系有调节作用?(ABCD)

A.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B.教师与其自身的关系

C.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D.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54.优秀教师具有下列哪些特点?(ABC)

A.富有教师使命感,职业荣誉感强烈 B.细心、耐心、有亲和力

C.具有持久、稳定的职业动力 D.热衷于名利地位

55.教师节到了,许多学生家长都给教师送了礼物,对此,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ABC)

A.欣然接受,收下所有礼物,对家长表示感谢

B.选择自己需要或喜欢的礼品收下,其他的退回

C.将礼物退回,但是暗中记下哪些学生的家长送 了礼,对这些学生多加照顾

D.将礼物退回,并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表明身为教师不应接受礼品,并说明自己会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

56.在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CD)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以集体利益为重

B.完全不为自身考虑,放弃一切个人利益

C.忠于集体,竭诚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D.将个人理想融于集体发展目标,共同进步

57.诚信既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师德的内涵之一,为此,教师应做到(BD)

A.尊重事实 B.信守承诺 C.求同存异 D.真诚待人

58.教师的下列哪些做法违背了“依法执教”的要求?(ABC)

A.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

B.私拆学生信件

C.不让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进教室上课

D.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

59.师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对教师的哪些方面提出了要求?(ABCD)

A.荣辱观 B.语言谈吐 C.衣着 D.行为举止

6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在于(ABCD)

A.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

B.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C.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D.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大题总结(二)

第二部分:心理学

1、观察力的培养

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是良好观察力的重要条件

②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③在实际观察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④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和作文

⑤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2、遗忘的原因

①记忆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永久性遗忘主张: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②干扰抑制说 暂时性遗忘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③同化说代表人物:奥苏贝尔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④动机说(压抑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张:认为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⑤提取失败说(图尔文) 舌尖现象提取失败是由于失去了线索或线索错误所致

3、教师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复习/促进学生的知识保持(记忆规律)

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②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④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⑤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⑥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7 个)

4、防止遗忘的方法:

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这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③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④反复识记与试图回忆相结

⑤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⑥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⑦掌握复习的量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1、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①阶段性与连续性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①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认知特点: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低级的行为图式;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 个月)。

②前运算阶段 2-7 岁“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③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④形式运算阶段 11-16 岁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3、“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行为主义的模

①交互决定论班杜拉反对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的观点,他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 三者的交互作用。

②观察学习他认为由直接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所谓观察学习, 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另一重要来源。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

观察学习可分为三类:

a 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如幼儿的大部分模仿行为;

b 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如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c 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观察学习的过程:

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注意过程:即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保持过程: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复制过程:即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动机过程:即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③强化的分类a 直接强化 b 替代性强化 c 自我强化

5、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意义的同化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有意义 学习的类型: a 表征学习 b 概念学习 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c 命题学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a 逐渐分化原则b 整合协作原则 逐渐分化c 先行组织者策略:引导性材料组织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 上位关系;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接受学习 他把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叫做“讲解教学”。

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形成于 20C60S人本主义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忽视人类情感、态度、价值等对学习的影响,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有自我实现倾向。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②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1)课程目标层面:罗杰斯主张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应培养“完整的人”,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力,能适应时代变化的人。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目标上发了变化,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不但有知识,而且还有良好的人文修养,这在价值取向层面上,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目标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局面。2)课程结构层面:人本主义要求学校设立并行课程和整合课程,着眼于整个人格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课程结构体现综合性,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3)课程内容层面:罗杰斯提出适切性原则,强调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与体验发生联系,使学生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和自发的经验学习。因此,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首先是要选择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同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另外,他还主张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畴,并在教学实践中创新与发展教学内容。4)课程实施层面:罗杰斯强调非指导性教学,并把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信息化、人文化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要把课程还给学生,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学习。5)课程评价层面:罗杰斯主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他反对一切外部评价,特别是测验与考试,并持一种动态的评价观。新课程改革提倡发展性评价,它让学生参与评价。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得到发展。

7、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学习动机的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相似性a 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b 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c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心向与定势④学习策略的水平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9、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①准确的示范与讲解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曲线的特点:a 开始进步快;b 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c 后期进步较慢;d 总体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为了促进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必要的,过度学习是达到一定程度后,仍继续学习的一种现象,适当过度学习达到 150%时,效果最佳。操作技能在教学组织中练习要遵循以下原则:a 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b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c 正确掌握练习的次数、时间,保证练习的质量。d 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化,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合理应用整体与分散练习。③充分而有效地反馈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0、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一般认为,形成过程经历:依从(从众和服从两种)、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①外部条件a 家庭教养方式b 社会风气c 同伴群体②内部条件a 认知失调b 态度定势c 道德认知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①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榜样③利用同伴(群体)约定④价值辨析: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⑤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11、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案,选择恰当的问题解决操作步骤。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间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最终还要有直接检验来证明)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①问题情境②定势与功能固着③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④原型启发⑤情绪与动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培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a 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b 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c 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a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b 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a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b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c 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12、创造性的培养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a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c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a 保护好奇心b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 重视非逻辑思维e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a 发散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b 推测与假设训练c 自我设计训练d 头脑风暴训练e 直觉思维

求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