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23 16:12:30 分类:国考 浏览:280 评论:0
我觉得张雪峰过分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忽略了个人努力带来的结果,属于呈鬼蜮伎俩来获得成功和最大利益,属于不鼓励大家好好努力的情况,所以人民日报要点名批评他是“职场毒鸡汤”。
首先张雪峰宣传当下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鼓动学生放弃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单纯追求物质方面的保障,对学生的未来和企业的发展不利,是宣传错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行为,对于求职者来说,也许一时获利,但是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将是求职者,因为如果你不热爱这个职业,你是无法干出成绩来的,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一个奔着待遇来的员工,其价值也不会太高。
张雪峰的观点:会努力不如会选择,强调通过选择获得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从个人的特长、发展、兴趣等正道鼓励学生,我们知道一时的得益不能代表一辈子,有些人可能直到老了才发现自己选择错了,而当时做出选择完全出于利益的考虑,或者是时代潮流的考虑,而不是从自己内心做出的选择,这样带有功利性的选择,肯定是“职场毒鸡汤”,是会误导年轻人的,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不健全,一个网红就能影响很大,这一点已经被无数次证明过。
他忽略了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比投机取巧更重要,追求自己兴趣爱好的成功概率要远大于选择当下的时髦和潮流,作为一个网红指导考研老师,讲述的都是一些小道,没有把本质的东西讲出来,在这样的指导下,我们都知道如果考研只是为了一张毕业证,那么其实读研究生的意义也不是很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读到研究生这个层面,只有建立在自己浓厚的兴趣上,才有可能出成果,否则就成了获得优厚物资保障的一张证书,对于社会,对于个人的未来毫无益处,而这些人将来也会以遗憾终生结束。
随着竞争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迷失在选择这条路上,一个好的指路明灯会让孩子们的后半生过的舒服,如果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物质再丰富,精神上缺乏快乐,也是不完美的人生,精神和物质就像人的两条腿,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单纯强调和放大某一个的作用,当然,如果二者不能两全时,要全方位地给学生解读,而不是过度放大某一个的作用。
张雪峰老师需要反省一下,作为网红老师,要考虑他的影响力,片面是会误导人的,不能为了自己的流量就“信口开河”,不顾社会影响,人民日报这个“职场毒鸡汤”评价真好。
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阅读!
先说明一点,所有学校的导师都不会歧视非985、211类的学生,其中自然包括985、211大学的老师。如果你进入了初试,最终却没有得到导师的青睐,最后名落孙山,一定是你哪方面做的不够好,不要扯到别的事情上。
导师选择学生是有很多讲究的,除了初试成绩之外,复试的英语口语、专业课表现、言谈举止、回答问题的方式和技巧,甚至你的穿着、态度都会成为左右你是否成功的因素。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初试成绩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你是否能够最后脱颖而出,看的是你的综合成绩。这里举几个例子。
第一,学校,初试A君比B君高20分,复试当中B君比A君高了10分,最后B君被选中,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学校初试成绩经过核算后,初试的20分,在总成绩里只核算成2分,所以最后经过成绩加权,B君的综合成绩比A君高,最后自然就被录取了。
第二,某专升本同学,考全国顶级学校的护理专业,初试成绩排名第一,但是复试被刷了,这又是为什么了?因为这个专业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不是单纯的看你的初试成绩的。
第三,某个学校复试,有两名同学,初试成绩相仿,复试当中表现也相当,但是最后选择了本科学校好的那名学生,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两者初复试都表现的差不多,导师一般会认为本科专业好的同学相对来说学习能力会好些,基础也打的更牢些。说这么多的目的是什么呢?当你失败的时候,更多的是应该从自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从制度上或者学校上找原因,因为相对弱小的你,对于这些事情是无能为力的,你能做到的只是提高你的初试成绩和复试的表现。
最后再给你打个强心剂吧,985、211大学的导师,也不都是从小就在顶级学府学习的,如果你要报考专业的导师恰好跟你一样,本科不太好,但是从硕士到博士再到硕士生导师都是在好学校的话,那更能感同身受,体会到你的辛苦,你是不是至少在印象分上能沾些便宜呢。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张雪峰,一个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考研老师
每年我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很多普通高校的同学考上211,985高校的研究生,有的甚至占到录取人数的一半以上,所以不要怀疑老师的眼光,更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
择优不等于歧视
做一个选择题:排除其他情况,假如一个211学校的本科生和非211的本科生两人同时参加考研,碰巧两人初试复试成绩都相同,作为导师,你认为会选哪一个?我想同等条件下绝大部分人应该有自己的倾向性。但这能叫歧视吗?我想最多能叫择优,毕竟考试只能反应一部分问题,但本科阶段的经历不同学校可能是会有很大差别的。
科研需要的是能力,而不仅仅是学历
老师挑选研究生,都是为了做科研,看中的都是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和复试时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比如英语水平,口语表达,专业课素养等,不会因为出身不同而有所区别,更谈不上歧视,除非真的出现刚才提到的极端情况,才有可能参考学校的因素,而且有很大可能老师会倾向于在复试中表现更出色的同学。
师出同门看能力和成果
被录取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这样的情况应该更不可能存在了。都是自己的学生,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努力用功,积极上进,老师是不可能因为你是非985,211学校毕业的而区别对待。相反,甚至会不喜欢躺在“功劳簿”上摆姿态的学生,毕竟研究生毕业有科研的要求,老师要出成果,出成绩也有科研的要求,没有人会拿自己的名声和前途开玩笑。
题主的意思应该是非985,211(双非)的学生考入985,211大学后会不会受到研究生导师的歧视吧。可以明确的说:基本不会。
首先, 双非大学的同学考入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导师是认可了学生能力的。学校一位导师说过:既然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了,没有歧视,大家只管努力,再说,尊严也是自己争取来的。 不仅不会歧视,而且对于科研任务,还可能会予以重任。
我的同学中,考入985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还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在他们身上从没有发生过类似歧视的事情发生,相反,导师们都很信任每位同学。
其次, 之所以能评上研究生导师,相信除了在科研方面超强能力外,老师的职业素养和为人处世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不可能发生歧视自己学生的事情。 即使近几年类似“研究生跳楼自杀”的事情屡次发生,也是不能遮盖研究生导师们的整体水平和职业道德。
最后,研究生的学习主要和科学研究,实验,论文息息相关,而且这也是导师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依据。 双非同学们虽然本科学校一般般,但不代表科研能力和发表论文能力就差。 说到底,如果非要说导师歧不歧视的话,导师们还是最喜欢和最欣赏科研能力强,学习态度认真,学术论文发表多的同学。
我研究生期间,导师对我们都很关心,除了对我们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关心外,也注意我们在说话谈吐和交际等综合能力的教导。而且,哪怕是我们的表现再不如意,导师也不允许别人说自己学生的不是,用东北话叫“护犊子”。哈哈 ,我们也非常喜欢和尊敬导师。
所以,我觉得导师们是不会歧视双非的同学。
大家觉得会有歧视发生吗?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一般不会!但确实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985学校研究生与普通二本学生有很大差异!不用歧视,感觉一下就知道了!记得前些年山东的曲阜师大为了使自己学生多考上研究生,他们停掉了许多实验课程都改成考研辅导!说实话,那一年北京的许多重点高校一下子迎来众多的曲阜师大的研究生!导师们都纳闷,这曲阜师大怎么这么牛逼?教学质量就这么高?可到了第二年研究生开始做实验了,这些导师们发现上了大当了!这些曲阜师大的毕业生根本不会做实验,因为他们从没学过,就考试了几门理论课!这一下子把北京高校可气坏了,第三年几乎所有的高校几乎全部封杀曲阜师大毕业生!我当时都参与!只要看见曲阜师大四个字,多高的分数都坚决不要!据说后来曲阜师大痛下决心改正!可留下的骂名和臭声誉至如今都让人记忆犹新!
所以对于考入名校的普通本科研究生,荣耀倒是很荣耀的,但压力巨大是真!只能通过自己的辛苦和努力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荣誉!同时,自己也才真正获得应该的知识!
感谢悟空邀请。
可以肯定的说,不会。我在所谓的211大学工作多年,接触研究生工作也已经有10年光景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我们学校,虽然导师更倾向好大学的学生,但绝不会对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有所歧视。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事实:什么是考场歧视。考场歧视意味着双重标准,意味着对于“双一流”高校的学生网开一面,这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全部考试都要求有视频资料,要公开透明,收到纪委监督,如果高校歧视考生,那么光是处理投诉,就能够让一个高校的招生工作彻底瘫痪。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有一些同学说某某高校歧视外校考生,或者某某高校歧视非双一流考生,这种感觉从何而来,我可以为题主提供一个思路。
我们说,现在的高校基本上都遵守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在四年本科期间,一个专业对于学生教学往往是同质的。但是由于高校不同,高校所授课程的深浅程度和侧重点并不一致。比如说一些高校,尤其是一些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往往更侧重于对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对于研究性问题并不能非常深入,这源于一所高校对于自身的定位。如果题主的高校对位于培养某个行业的高端应用型人才,而题主非要在考研时报考一个致力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高校,那么即便题主本科期间所学课程与目标高校完全一致,也会由于侧重点不同而感到考题比较“偏”、“怪”。相反,如果题主本科高校的定位就是研究型人才,那么在应对这些问题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因此我们说,歧视并不存在,但要认清自己的情况,才能够更加合理的报考研究生,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
在不了解之前,肯定会带有一些偏见。毕竟,导师会想,当初为什么你没考上重点大学,到底哪一块出了问题。了解之后,就看个人能力了。能力强的,会重新认识你。能力差的,则会加重歧视。
研究生导师更看重的你的学术水平
歧视,不会。
首先,自己还是要明确一点:努力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努力的人最应该受到尊重。何来歧视之担忧。
可能有人会说:那些985、211的研导都喜欢自己学校的学生。这不叫做歧视,也没有错。自己的学生会比较熟悉,毕竟本科四年里没教过也见过了,相对放心。其次,每个大学的氛围都是不一样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都喜欢与有共同习惯、爱好的人交往,那么研导们当然也希望能与老学生共事。
当然,现如今有很多大学是出了名的考研“名校”,如山东的曲师大、聊师大,每年都会向全国各大名校输送生源。像这样的大学,很多学生的入学目的可能就是奔着研究生去的。这样并不好,会失去研究生的本质,重回应试教育了。时间一长,不受待见也不是怪事了。
哪里都有人才,也并不是985、211都是人才。不必担心自己起点低,最重要的是努力带来的底气,能力带来的自信。
大学中能够成为硕导,博导的人,衡量标准大致如下:
1.政治立场,治学态度,职业道德
2.学术造诣
3.职称资格
4.科硕项目,资金状况
5.科研方向及科硕成果
综上,硕博导带学生,绝大多数看重实际能力,科研热情,关注情商智商,对于是否985,211其实是较少关注的,但有一些会因为之前的学生中,有能力特别强的来自于某985/211大学的某专业,导师们也会凭经验判断,个别青睐某几所学校的学生。
提问这个问题挺蠢得,我等百姓说不会也不顶用,导师们也不会在公开场合说会。
一切尽在不言中,问出来就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