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02 04:42:38 分类:军事 浏览:388 评论:0
海军舰艇维修专业好的。
舰艇,是指有武器装备,能在海洋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船只,是海军的主要装备。
舰艇被视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只遵守本国的法律和公认的国际法,能在上面工作其实就是一种荣幸,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办法上军舰,所以这样的专业很让人羡慕。
目前,美军现役11艘航母,包括1艘“企业”号航母和10艘“尼米兹”级航母,约占全球在役航母数量的55%。航母作为夺取海上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主要工具,服役期限较长。为确保航母及舰上装备能够满足作战需要,航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接受维修和保养。
确保航母可维修性的基本原则
美海军上海上系统司令部1997年专门设立了航母维修和保养管理机构――第一航母小组。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审查和改进航母维修工作流程(特别是跨部门的业务流程),减少航母维修成本和所需的维修时间。此外,该小组还发布和修订了多个航母维修、保养指南与计划,如《一体化项目小组航母维修指南》和《航母舰队维修保养计划指南》等。
第一航母小组确定以下三项基本原则以确保航母维修工作高效进行。
确定和贯彻核心理念
第一航母小组1999年提出“确保航母能够在50年服役期内有效运行”的核心理念,即确保航母在50年内具有较高的可维修性。该理念2007年被明确下来。第一航母小组要求所有的航母维护和保养工作参与者,包括维修工艺主管、航母项目执行官等都必须深人贯彻这一理念。
关注过程控制
1997午前,美国航母维修和保养工作没有统一的顶层过程控制文件;缺乏共同的目标和准则。航母的整个维修流程是由各个部门独立的指导文件来进行控制,这些指导文件规定了各个部门的职责以及在航母维修过程中承担的具体工作。由于独立性的过程控制文件过多,而且某些维修过程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技术要求,导致航母的维修和保养经常出现延误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第一航母小组制定了统一、跨部门的维修过程控制文件。另外,该小组通过建立肮母维护工作的顶层结构框架,详细定义了航母的维修和保养过程,明确提出了50年服役期内各个阶段的维修技术要求。
在实施航母维修和保养过程控制及审查过程中,第一航母小组还遵循以下理念:①明确定义航母的维修过程。为使所有航母维修保养参与机构能够协调一致地工作,通过过程管理计划和指南等文件对每个关键流程(特别是跨部门的维修过程)进行明确的定义。②设立航母维修流程主管。许多航母维修流程是跨部门实施的,因而仅由某个部门或人员来负责整个过程是不合理的,而且容易在管理上出现问题。为此专门设立关键流程主管,负责该肮母维修流程的监督、管理,并对航母维修流程进行持续评估和改进。③遵循持续改进的理念。为满足不断变化的海战需求,航母及舰上系统设备需要持续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因此,在实施和监督航母维修过程中,将持续改进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④精选可推广的案例。为进一步提高航母维修工作效率,精选若干可推广的案例,在航母维修团队内交流,使得一些成功的维修管理经验得到推厂应用,从而进一步改进航母维修工作流程。
重视航母维修过程改进的技术评估工作
在航母的维修作业中,需不断对航母维修过程进行改进,以有效满足航母维修周期要求。为确保新引入的维修过程和维修技术能够符合航母维修的总体技术要求,第一航母小组高度重视新的维修过程和技术的评估工作,并通过建立维修过程改进小组,对改进后的维修过程和技术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监督。
美军航母的维修层级
作为技术最先进的舰艇,航母需要持续的维修,以保持其执行任务所需的状态,为此美海军确定了航母维修的3个层级:舰员级维修、中继级维修和基地级维修。
舰员级维修
舰员级维修,即船员按要求完成的常规工作,如更换小的零部件、润滑机械以及预防性检查等。主要内容包括:设施维护,如清洁和保管;系统和部件的日常预防性维修,如检查、系统操作性测试和渗断、润滑、校准和清洁;修理,如船机电和电子设备的故障定位到最低可更换单元级,通过更换故障插件板将设备恢复到工作状态的修理等;为较高等级维修-机构提供辅助性工作,对由其他维修机构完成的维修工作的核查和质量保证;对所有未完成和已完成的维修工作的记录。
为保证舰员级维修质量,美军为每艘航母编制了“维修与器材管理”(3-M)系统,同时通过《美海军航母训练与战备手册》等文件,对舰员进行维修培训,提高舰员维修水平。
中继级维修
中继级维修,即海军与指定机构的文职官员应用专业技能实施更广泛的定期维修工作。美海军的中继级维修机构由舰队司令管理,中继级维修力量主要由航母自身的专业维修力量、编队的供应舰和舰队所属的岸基中继级机构组成。
中继级维修机构的维修任务如下:
①超出舰员维修能力的船机电和作战装备、系统的维护、修理、翻修、安装、质量保证、校准、测试和其他与之相关的工作;
②培训舰员,提高装备战备完好性和舰船的自修能力;
③在战时为作战部队提供战损修理和其他应急修理能力。
航母本身拥有专职维修人员、车间和维修设备,并储存一定数量的器材,以进行航母中继级维修。为保证海上中继级维修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实行海上中继级维修机构与岸基中继级维修机构维修人员定期轮换的制度。同时,美海军不断加强航母舰员的维修训练,使其具备中继级的维修水平。
近年来,美海军在航母维修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进行远程技术保障支援,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海军“林肯”号航母战斗群通过“远程技术保障系统”与美国圣迭戈舰船技术保障中心、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综合呼叫中心保持实时联系,进行了大量的远程维修保障活动。
基地级维修
基地级维修,也被称为可用性维修,即国有船厂和私营船厂人实施的维修工作。该级维修需要特定的技能、设施以及舰员级和中继级维修通常不具有的能力,包括舰艇大修、改造、改装、修复和更换核燃料。航母的基地级维修属计划修理,是3种层级航母维修中对资源和人员要求最多的,一般在美国本土进行。驻泊海外基地航母的部分进坞修理和在航保障在驻泊地进行,如在日本横须贺等。
由于常规动力和核动力航母在运营周期和舰体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美海军不同型号航母的基地级维修策略也不一样。在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退役前,美海军对其实行改进的维修策略,计划修理的基本类别分为两类:一类是每间隔57个月进行一次的坞修,修理时间为5个月;另一类是每间隔8个月进行一次的小修(不进坞),修理时间为4个月。这样在62个月的一个周期中,进行1次坞修和4次小修,其在航率约66%。
与常规动力航母不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从1994年开始施行增量维修计划,增量维修计划设置了多个连续的航母使用维护周期,周期的时间跨度进行过多次调整,最初是24个月,目前采用的是32个月。在一个周期内,航母要经历部署、待命和维修等几个阶段。根据维修规模的不同,分为4种类型:
①“航母增量维修”(CIA)。约耗时1个月,1万工作日,32个月的军事行动周期内进行两次;
②“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PIA)。约耗时6个月,26.9万工作日,除非轮到“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否则每32个月的运行周期内进行一次;
③“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DPIA)。每次约耗时10.5个月,44.4万工作日,每连续两次运行周期进行1次;
④“换料大修”(RCOH)。主要包括航母核动力推进系统维护、干舷维护、非核动力推进系统维护、船机电系统维护、适居性维护、作战系统维护、紧急和追加性维护等项内容。每次约耗时39个月,约326.7万工作日,在航母寿命周期的中期进行,大约在航母服役23年左右进行。在核动力航母约50年计划服役期内,总计将经历32次CIA维修、12次PIA维修、4次DPIA维修和1次RCOH大修。
美军航母维修的工业基础
美军航母的维修,尤其是基地级维修需要强大的国防工业基础为其提供支撑。其中,诺福克海军船厂、诺・格公司纽波特纽斯船厂以及普吉特湾海军船厂和中继级维修站(PSNSIMF)等船厂和维修机构负责美军航母的主要维修工作,构成美军航母维修的工业基础。
从国有和私营船厂分工角度来看,私营船厂主要完成航母非动力装置的维修工作,即对航母动力装置(或者说核反应堆及其相关系统)以外的系统进行维修。该类型的维修工作有时也被称为“上部维修工作”。由私营船厂完成的非动力装置维修工作的类型包括:飞行甲板与机库甲板修整;舱室修理与升级,包括甲板修整、休息室维修与升级、居住舱隔间维修与升级;舰载机与武备升降机维修与升级;船体与结构侵蚀控制、防腐与修理;蒸汽动力系统维修与现代化改造,包括管系与阀门的维修与更换;配电系统维修与现代化改造,包括断路器与发电机;通风系统清洁、防腐、侵蚀控制,以及管道、阀门与发动机修理。美国国有船厂主要承担航母动力装置的维修,即对航母核反应堆及其相关系统实施维护和修理,这些工作大多需要在受控环境下进行,多数私营船厂不具备开展维修工作的条件。在需要的情况下,国有船厂也可执行私营船厂承担的非动力装置维修任务。
从各家船厂和机构分工来看,诺福克海军船厂为大西洋舰队的航母提供维修服务,同时也为舰队的潜艇和两栖攻击舰提供基地级服务。除了在船厂履行航母保障职责外,诺福克海军船厂还向诺福克海军基地例行派送维护人员,为驻泊航母提供维修支持。
纽波特纽斯船厂作为美国唯一能建造核动力航母的船厂为美军“企业”号航母提供所有的基地级维修支持,并进行“尼米兹”级航母的换料大修工作。当诺福克海军船厂的设施或劳动力受限制时,纽波特纽斯船厂还被分配一些“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和“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任务,同时还负责新建航母的试航后维修工作。
普吉特湾海军船厂和中继级维修站为美国西海岸的航母基地提供支持,向布雷默顿海军基地(“斯坦尼斯”号)、埃弗雷特海军基地(“林肯”号)和圣迭戈海军基地(“尼米兹”号和“里根”号)派出维修人员,承担航母维修工作。同时普吉特湾海军船厂和中继级维修站也为部署在日本横须贺的“华盛顿”号航母提供维修支持,向日本派出工人进行与动力装置相关的维修,日本横须贺的地方船厂则提供非动力装置维修服务。
美军航母维修的趋势
美海军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积累了大量航母维修保障经验,随着航母技术及作战思想的不断发展,美军航母维修政策与方法也不断完善。
第一,为保证技术保障能力的前沿存在,努力提高航母国外驻泊基地和远离本土的保障基地的维修能力,提高前沿预置器材水平和战略海运能力。此外,对航母机械零件加工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若器材供应不足,航母拥有自备的复杂配件的应急制造能力。
第二,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航母维修保障的精确保障能力和远程保障能力。如为现役航母研制状态检测系统,在新一代航母建造中全面采用计算机诊断和状态管理系统,为实现准确的预知维修创造条件;通过解决远程维修保障遇到的通信传输容量和传输速率等瓶颈问题,广泛推广远程维修等。
第三,加强船厂间合作,以适应未来航母舰队的维修保养需求,提高肮母改装和维修的成本效益。如美军提出“一个船厂”概念,珍珠港海军船厂普吉特湾海军船厂朴次茅斯海军船厂和诺福克海军船厂等4家国有船厂通过资源和设施共享模式,在一家船厂劳动力需求达到高峰时,从另一家船厂调派技术工人,以完成维修工作;又如让通用动力电船公司和纽波特纽斯船厂等私营船厂承担国有船厂核动力装置维修相关的补充工作等。
装备部既不是后勤也不是地勤,装备部是负责武器装备工作的,负责武器的采购、研制、配备、发放工作。海军装备部就是主要负责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军航空兵的武器采购、研制、配备、发放工作。
1、陆勤,陆地勤务,就是指地勤人员,是指保障飞行的保障单位人员,广义上说包括机务、四站、导航、通信、场务、油料、汽车、航材、修理、卫生、军械、包伞等,狭义上单指机务。在海军中,泛指不是舰艇兵的都可以称之为陆勤。
2、海勤就是上军舰的,日常训练起居基本都在军舰上。海上勤务则多半在舰船上进行。海勤的工作范畴也比较广,有许多方面可以发挥,海上补给只是其中之一。另外,其它的专业还有船舶驾驶、轮机、观通、枪炮等等。
扩展资料:
海军水面舰艇兵力包括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艇、鱼雷艇和各种勤务舰船等。海军潜艇兵力包括常规动力潜艇、核潜艇等。海军航空兵作为重点发展的兵力之一,至1955年底,基本形成了以岸基航空兵为主的海空作战防御体系。
海军岸防部队是部署在沿海重要地段,参加沿岸防御作战的兵种。海军陆战队是担负登陆作战任务的兵种,成为海军第五个兵种。
此外,海军还陆续组建了各种专业勤务部队,包括观察、侦察、通信、工程、航海保障、水文气象、防险救生、防化、后勤供应和装备修理等部队,其任务是保障海军各兵力顺利进行战斗活动。
海军现役兵力共23.62万人,占解放军总人数的10%。其中包括海军航空兵2.5万人,海军岸防部队2.5万人,海军陆战队4万人。共分为五大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岸防兵和陆战队。水面舰艇部队编有战斗舰艇部队和勤务舰船部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海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陆勤人员
二战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来未来的作战新模式是两国的航母用舰载机互轰,不再是大炮巨舰的战列舰对着脸轰了。截止到今天航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海军战力的绝对中流砥柱,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象征。
航母动不动就是几万吨,美国的福特级更是达到了10万吨,这么大的一个钢铁巨兽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相当费劲和麻烦的。
航母做维修保养的时候,就可以休假了?只能说兄弟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明天别忘了早起干活。
航母上官兵分为两大块:船员和飞机联队。
船员又分为舰上海员和助飞勤务人员,因为舰上空间紧张,这些人员往往职责会有交叉重叠。但是像轮机操作、雷达操作、航行操作、武器操作、各种保障(油料、厨房、安全等)等等是专人专职的,上述人员在舰艇维护时会在驻地休息。舰长、大副、轮机长、雷达空管等重要部门责任人都会随舰进驻维修地进行职责履行。
航母小保养时,比如粉刷甲板防滑层,清洗甲板,日常保养航母基本很快完成,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就好。
航母大保养维修时,航母上的船员和飞行员,动辄上千人,肯定不会无事可做。作为装备的使用者肯定明白那里需要保养,哪里需要维修,这个时候就需要配合维保部门,对航母进行系统仔细的保养。当然并不需要这么多人,原则上来说可以安排人员轮休,更多的人则是分派到各地去交流学习,提高自身作战素质和水平。
至于舰载机飞行员,由于比较特殊,同时比较重要,更需要训练,因此都是转向陆地上进行训练,以此来保证自己的战斗力。
航母是大国重器,辽宁舰让我们从无到有,山东舰让我们从有到造,未来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拥有更多的航空母舰,使我们的海军走出国门,走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