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 > 正文

断性亦无 断性亦无什么意思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05 11:15:18 分类:军事 浏览:200 评论:0


导读:断性亦无“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蒸沙作饭,只名热沙”的教诫出自《楞严经》。其卷六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又云:“若不断淫修禅定者,...

断性亦无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蒸沙作饭,只名热沙”的教诫出自《楞严经》。

其卷六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又云:“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

为什么修三摩地必先除淫心?佛陀接着告诉阿难尊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还爱为基”是汉地佛弟子耳熟能详的教诫。《圆觉经》亦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对此,《楞严经》详细描述了众生因情、想不同而受身不同的情况。经云: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馐,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着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呪印,顾眄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呪,随持呪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所以,淫心不仅仅只是欲望的表象,不仅仅只是一种心所,而是根本贪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众生又名“有情”,由根本淫心而受身,并且无论是男女之爱还是亲情友情,无论是对人的执着还是对物的执着,众生的一切情识妄想分别、贪嗔痴慢疑乃至种种随烦恼,皆由根本淫心而起。淫心决定是障道因缘。

所以,《楞严经》指示修行法要,尤重断除淫心,并将其列为“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对此虚云老和尚曾有开示: “(《楞严经》)全经着重说‘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文章来。最初由阿难示现,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 “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消灭,提挈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佛应阿难之请,就说出一部《楞严经》来。阿难遇摩登伽女,并非做不得主,这是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故《楞严经》云:“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众生欲入三摩地,要先严持净戒,永断淫心。正如虚老开示用功所说:“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禅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

守培法师为《楞严经》作注疏,也苦心教诲学人断除淫心的必要: “吾佛灭度久矣。末法之中,即此时也,正法衰微,邪见炽盛。如今有多数人,赞成僧家婚娶者,谓持戒束身,是小乘法,大乘不拘于小节。或引佛经,说淫怒痴即戒定慧。此非魔民炽盛,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乎?吾佛虽有如此明教,而世间愚迷,不辨邪正,从彼所化,男女亲爱,成爱见坑,而菩提之正路,永不复见矣。要知淫是世法,戒淫是佛法,学者须明,不可以佛法坏世法,亦不可以世法坏佛法。” “若发心行道,教人修三摩地,首当断淫。不但身不作猥亵之事,心亦不生淫欲之念。心淫断,则三摩地可登。非独今佛如此说,而过去之先佛世尊教人,亦以断淫为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决定者,不可变更,不同他戒可开也。终生不犯,故谓清净。确定条例,颁布众人,故曰明诲。不同侧击傍敲,藉此说彼,令彼自悟之秘密教也。” “以淫之生因,而求菩提不生之果,如蒸砂石而作佳饭。淫心不断,本无悟道之理,纵或悟之,必不能如悟而证。何以故?如土木本不能成人,或有智巧,能成其人,必不能为人而言语,此皆根本各异之故也。此克定淫因,不能成道果。” “淫机,即无始来习成之淫性也。淫习未断,能发淫心,作诸淫事。此习若断,不但身不作淫事,心亦不起淫念。如无种子,必不能发芽故。断性亦无者,犹如未开知识之童子,冥然不知淫之为何事,有何断与不断乎?淫戒如是,则佛果菩提,可希望矣。”

所以,修行人若能心无贪淫,即是真正离欲,便可“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

断性亦无什么意思

吾非大德,不过亦红尘打滚,不得超脱。但以此意,相识善男子,善女子,共赴净土,参无上甚深微妙法,亦得菩提。

听闻:断心淫是如来与过去诸佛第一个重要(决定之义)的清净明确的教诲。意为:你以淫欲有漏之身,想得成佛的妙果,你纵然得到高妙的理悟(妙悟之义),但还是无漏的的淫根。

“淫机”是成淫事的机会,这包括今生成淫的机缘与过去生累积之淫业、因果等。“身心俱断”指身淫与心淫皆断淫机之义。“断性亦无”是断淫而不执有淫可断之义,盖断淫之心属“净念”,悟本心须染净皆除,故要断无所断才能入道。本文言断淫须身淫与心淫俱断,此与居士五戒中之守正淫不同,亦与维摩诘经中不断不俱之义不一样,此可能由于阿难是出家众,故释尊开示他要“断”身淫、心淫。而对在家众以居士身修行之人,守正淫不犯,且心能不染淫业(即不著淫乐)应较近“断性亦无”之义,“不染淫乐”是关键。

这是大德的回答,非吾所有,发之在此,以此共享。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