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06 17:10:32 分类:军事 浏览:304 评论:0
国防成就
1,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2,展示中国国防
3,中国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9日的命令,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机关。
国家的中央军委设立后,中共中央军委同时存在,为避免机构重叠,中共中央决定,国家军委与党的军委是“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其组成人员完全相同,而且全体军委委员都由共产党员担任。
4,党的中央军委与国家中央军委并存,同时向中央和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负责。这种领导体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惟一的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关于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的战略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向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迈进。
6,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7,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8,国防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扩展资料:
四种类型
1,扩张型。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权主义,侵略、颠覆和渗透他国。
2,自卫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我国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永不扩张,也不容别国侵犯我国一寸土地。
3,联盟型。以结盟形式,联合他国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又分为扩张和自卫型,还可分为一元和多元联盟,前者有一个大国做盟主。
4,中立型。中小发达国家严守和平中立的田防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子民的防御体系。如瑞士。
中国属于积极防御自卫型的国防。
国际形势日渐缓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横行。居安思危,我国既要加速发展,也要确保安全。“国富”“兵强”是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两大支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防实力
1、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优良作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从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明确提出“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这一基本指导方针之后,作为一支伟大战略力量的我国国防后备力量,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关心后备力量建设,各级军事机关狠抓后备力量建设,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后备力量建设的可喜局面。中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改革,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2、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国防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关怀和领导下。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建立起了包括电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科研实验生产体系。
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现代化建设和切实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3、第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军事法规体系
新中国成立伊始,如何建设国家,如何建设国家军事,都没有经验,都是向苏联学习。在学习过程中,1952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联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同年,人民解放军实行薪金制、军衔制和义务兵役制三大制度。人民解放军的一些规章,除《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是总结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经验制定的外,其他基本是照搬或参照苏联红军的一些军事规章。
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军事建设贯彻“以我为主”的方针,从中国国情、军情出发,编写制定自己的条令、规章。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军事法规建设明显加快。
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等。
至2005年底,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为龙头,15部专门规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法律以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81件军事法规、88件军事行政法规、3000多件军事规章的法体系。
4、第四,全面展开了军事人才队伍建设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军队伍中除有极少量知识分子和懂技术的干部外,总体文化素质很低。据1951年底调查统计,全军部队战士的文化程度,初小以下者约占80%,其中识500字以下者占30%左右;干部中不及高小程度者约占68%,其中初小以下者占30%左右。
这与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强大国防军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1952年6月至1953年5月,全军进行一年速成文化教育,部队文化水平发生明显变化,一大批文盲、半文盲语文达到高小毕业程度,初小以下文化程度者已从1951年的67.4%下降到30.2%,初小毕业以上者由16.4%上升到42.1%。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全军即逐渐建立了正规的各级各类军事指挥院校和专业军事技术学校,培养军事指挥和专业军事技术干部。改革开放后,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此后军队各级领导班子的历次调整,严格按“四化”要求选配干部。进入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依托普通高等院校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
21世纪以来,中央军委和总部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军事人才队伍建设,以建设指挥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五支队伍”为重点,造就大批适应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今天,人民解放军各级领导班子文化程度均在大专程度以上,硕士、博士学位的领导干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五支队伍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入伍当战士。
5、建立了完整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时,国防工业的基础也极为薄弱,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根据地兵工厂,这些工厂条件简陋,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一般只能生产枪弹、手榴弹、地雷、中小口径迫击炮弹等,也生产少量枪械和小口径火炮;
另一部分是接管的原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工厂,这些企业的设备条件和人员的文化技术水平都比共产党自己创办的兵工厂要好,但中国的整个工业水平和技术水平低,这些企业也只能从事旧杂式武器装备的修配和小批量生产,不能生产坦克、大炮、飞机、舰艇等武器装备。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
1964年10月至1970年4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首次导弹核武器发射、第一颗氢弹爆炸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先后试验成功。改革开放后制定了“863”工程计划,军队信息化建设在指挥自动化建设基础上,
已由分领域建设为主转为跨领域综合集成为主的全面建设,军事综合信息网已开通,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建设取得进展。地地洲际导弹试验、潜地导弹发射成功,导弹核潜艇建成下水,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从1999年12月1日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到2008年9月25日,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先后发射成功。2007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除空军一部分飞机和海军一部分舰艇是购买的外,陆军和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基本都是自行研制的,并正在制造航空母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