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02 08:54:08 分类:军事 浏览:428 评论:0
中国海军将军舰分为从1到5共五个等级:1级舰是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2级舰是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登陆舰(大型登陆舰)等,3级舰艇是导弹艇(大型导弹艇)、猎潜艇、扫雷艇、登陆舰(中型登陆舰)等,4级舰艇是小型导弹艇、鱼雷艇:炮艇、小型扫雷艇等,5级舰艇是登陆艇。 可是中国海军现在没有作为1级舰的航空母舰、战列舰和巡洋舰。2001年中国从乌克兰购入苏联时期没有建造完毕的航母”瓦良格”号,现停放在大连港,该舰于2005年夏天进入船坞并重新油漆。有情报说中国海军将把它作为练习航母,在继续完成其建造的同时,该舰的最终动向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同样,中国将要从俄罗斯或乌克兰引进光荣级巡洋舰的猜测现今也没有得到确认。 2级舰中的导弹驱逐舰DDG/驱逐舰DD和导弹护卫舰FFG/护卫舰FF都是起护卫作用的军舰,与我们海上自卫队综合在一起、不明确区分的”护卫舰”不同,中国海军将它们区分得很明确。中国海军的登陆舰艇很多是出于假想与台湾作战而建造的,近年来增加了新型舰的建造数量。 3级以下的舰艇大多是中国海军从近海海军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导弹艇PCG/PCFG、猎潜艇PC和炮艇PB等舰艇。现在这类舰艇表现出以国产制造进行替代的趋势,可是在90年代前该类舰艇还是以从国民党海军手中接收的旧日本时期的日本、英、美的舰艇以及苏联供给的舰艇为主,其中混入了很多被称为”万国古董博览会”的古旧军舰。 另一方面,辅助、支援类军舰的等级是对应排水量进行确定的,一万吨以上的是2级,一千吨以上的是3级,未满一千吨的为4级和5级。具体类型有试验船、训练支援船、潜艇救援船、海洋观测船、测绘船、补给舰、远洋拖船、工程船等。近年来,中国海军为了扩大远洋作战能力,辅助、支援类军舰突然变得多样化和大型化。此外,中国海军还拥有连海上自卫队都没有配备的医院船等舰艇。 本来,海洋观测应该与海军没有任何关系,可是中国以海洋观测为主要目的的国家海洋局却听从中国海军的指挥,两者关系相当密切。还有为载人宇宙飞船等输送指令的卫星跟踪船(航天测量船)归属于总装备部系统。陆军、空军、武装警察部队的巡逻艇等级划分对应海军舰艇的等级制度。 从1级到5级的各级舰艇相当于陆军的师团(师)、联队(团)、大队 (营)、中队(连)、小队(排)。 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编制是支队(师级)-大队(旅级)-中队(团级),大体相当于海上自卫队的护卫舰队-护卫队群-护卫群。支队长是少将或大校。和各国海军编制不同,中国潜艇支队一般直辖12艘左右的潜艇,中间不存在大队和中队。
海军建设应同时着眼于近期和中长期国家需要,以近期而言,台湾和南海问题为最急迫,因而近海防御为建军方针;而以长期而言,建设一支远洋海军来捍卫海外利益及保护海上通道则为必然。如何协调与兼顾二者需要,同时配合经济与综合国力的发展,是海军建设最为关键之问题。而外国敌对势力对此也有清晰的认识,例如美国以军援台湾为手段,目的就是阻碍、延迟中国海军成为一个有实力与之竞争的对手。而中国有见识的决策者们对此也有清楚的了解,并提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口号。因为惟有跨越,才能超越。
问题是如何跨越?以航母为例,由于技术复杂,耗资巨大,除美国外当今无人能出其右。国人虽望之切切,却迫于种种原因屡屡壮士断腕。要想跨越谈何容易?个人以为,要想跨越,唯有以准确、敏锐、超前的眼光,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才能“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那么航母的关键在哪里?毫无疑问,航母的关键就是舰载机。如何实现战机上舰则是关键的关键。由于涉及复杂的航空、动力、机械、电子等方方面面的高技术,当今世界完全具备这一关键技术的事实上只有美国一家而已。要想突破,就必须另辟蹊径,比如英国利用“鹞”式战机独特的短距/垂直起降技术,设计出“无敌”级轻型航母;而俄罗斯利用苏式战机的超机动性,设计出采用滑跃式甲板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都是另辟蹊径取得突破的典范。
可惜,无论是“无敌”,还是“库兹涅佐夫”,它们战术技术性能与美国的航母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虽然可以说它们的确实现了突破,但它们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我想,原因就在于,它们的起点仍然不够高,不够“超前”。我们国家的航空工业仍然比较落后,即便学习英国或是俄罗斯的思想而且能取得成功的话,也还是摆脱不了落后于美国的局面。所以我们的起点应该比英国、俄罗斯还要高!还要“超前”!听起来似乎有点缺乏逻辑,落后的怎么可能起点还高呢?是的,我认为只要决策者们有足够的前瞻性和果敢,加上技术工作者们充分发挥“两弹一星”的精神,就完全有可能实现。
如果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不允许我们在10到20年内拥有航母,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力量集中在20年之后的关键技术上面。而如果放眼20后的未来,航空器的发展将迎来的是什么呢?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时代!看清楚这一点,我们就完全不需要现在为苦苦追赶美国的超级航母编队而殚精竭虑,而应该放手一博,直接挑战20年后无人机时代的美国航母编队。为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做出必要的牺牲,放弃一些传统的项目(例如传统的有人驾驶舰载机),集中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源来发展舰载无人机技术。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海军在21世纪最初20年的发展应该如此规划:
1、第一个5年(2001~2005):继续发展以潜艇、驱逐舰为核心的近海防御型舰队,以加强防空和反舰/陆能力为主。适当发展大中型两栖战舰,尤其是平甲板型两栖攻击舰(10000吨左右)和气垫登陆艇。同时优先发展无人机技术,争取跟上世界先进水平。这一阶段海军建设的目标是在陆基航空兵的支援下有足够能力应付台海及南海局势。
2、第二个5年(2006~2010):继续发展以潜艇、驱逐舰为核心的近海防御型舰队,以加强防空和反潜能力为主。除继续建造10000吨级的两栖攻击舰外,以其为原型,发展可以搭载反潜直升机和无人机(主要用于侦察、预警、目标制示、和电子战等)、10000~15000吨级的大中型制海舰,用于反潜/指挥为主。进一步发展舰载无人机技术,争取在某些方面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一阶段海军建设的目标是有能力在陆基航空兵的支援下把兵力投放到第一岛链以外.
3、第三个5年(2011~2015):初步发展以大中型制海舰为核心的远洋作战舰队,继续以加强防空和反潜能力为主。开始在大中型制海舰上搭载无人驾驶战斗机,其作用也转向为舰队提供远程警戒和火力打击为主,兼有反潜/指挥功能。这一阶段海军建设的目标是在没有陆基航空兵支援的情况下仍然有能力把兵力投放到第一岛链以外。
4、第四个5年(2016~2020):继续发展以大中型制海舰为核心的远洋作战舰队,以加强制空和反潜能力为主。继续建造改进的大中型制海舰(20000吨以上),主要搭载无人驾驶战斗机,以争夺制空权为主。同时大中型两栖攻击舰也可以开始搭载有攻击能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以对陆地攻击为主。这一阶段海军建设的目标是有能力把兵力投放到第二岛链以外的任何海域。
以下是假想的中国海军20年发展规模:
主战舰只 2001~2005 2006~2010 2011~2015 2016~2020
战略导弹核潜艇 2 4 6 6
攻击型核潜艇 6 10 16 18
常规潜艇 24 24 24 24
导弹驱逐舰 16 24 32 32
导弹护卫舰 24 32 40 40
两栖攻击舰 2 6 8 12
制海舰 0 2 6 12
总计 74 102 124 144
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建设我们的海军,那么20年后的中国海军将拥有24艘1~2万吨级的无人机母舰,不但可以和美国海军在广阔的太平洋上一决雌雄,更可以在全球任何大洋上挑战任何强权。令人担心的是,美国已经开始利用其科技上的优势,抢先占领了无人机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制高点,如果我们不奋起直追的话,那么上面的一切就都成为了空谈。
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正在这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根据马林的提议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传到中国,对促进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时的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它在几经挫折后,没有多少实力,而且成分复杂,组织松散。但它有几个不容忽视的优势:一是它的领袖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所领导的国民党在社会上是有威信的。二是在中国南方建起了一块能够容纳各种革命力量进行活动的根据地,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三是孙中山在经历多次挫折后,深感其领导的革命必须改弦易辙,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欢迎苏联援助中国革命。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准备建立统一战线时,首先同国民党合作是经过慎重选择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三大还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三大选出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组成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委员长。
三大以后,国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1923年10月初,应孙中山的邀请,苏联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不久被聘为政治顾问。国民党的改组很快进入实行阶段。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大会选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十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或候补委员,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虽然国民党内部情况相当复杂,但它已开始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1924年7月,在广州沙面租界爆发数千名工人参加的政治大罢工。1925年5月在广州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1924年7月起,在广州开办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共产党人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主持,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
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在广州附近的黄埔,通称黄埔军校)。1924年5月,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11月,旅法归来的周恩来(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在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56人,占总数的十分之一。
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国民革命的思想由南向北,在全国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广泛传播着。1924年10月,具有进步思想的将领冯玉祥发动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一时控制了北京、天津一带,并把所部改编为国民军。他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1月,孙中山离广州北上,沿途宣传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张,形成广泛的政治宣传运动。
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一股向着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猛烈冲击的革命洪流的同时,一股反革命逆流也逐渐显现出来。国民党内部的左右派进一步分化,国共关系逐步复杂化。中国革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给予回答。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这次大会的历史功绩是,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并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和经济关系。但对如何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过程中的种种复杂问题,大会没有作出具体回答,对建立政权和武装的极端重要性仍缺乏认识。
四大选出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
党的四大结束后不到两个月,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引起全国人民的巨大悲痛。国共两党组织各界人民举行哀悼活动,广泛传播孙中山的遗嘱和革命精神,形成一次声势浩大的革命宣传活动。国民革命的呼声在全国各地更加高涨。一场新的大规模的革命风暴就要来临。
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是从1925年的五卅运动开始的。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被日本资本家枪杀。5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30日在租界内举行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打死13人,伤者不计其数。此后几天,在上海和其他地方又连续发生英、日等国军警枪杀中国人的事件。这些事件,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形成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抗议运动。全国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从通商都市到偏僻乡镇,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怒吼。
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南方,形成有25万人参加的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决定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由共产党员苏兆征担任委员长,处理罢工事宜,对香港实行封锁。在广州革命政府的支持下,省港大罢工坚持十六个月之久。有组织的罢工工人成为广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很大发展。到1925年底,党员人数增加到一万,一些原来没有党组织的地方建立起党的组织。
在五卅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汪精卫当选为主席,鲍罗廷被聘为高等顾问。国民政府成立后,将黄埔军校校军和驻广东的粤军、湘军、滇军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6个军,共8.5万人。共产党员周恩来等担负起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工作。在此前后,国共两党通力合作,经过两次东征和南征,消灭盘踞东江一带的军阀陈炯明部和广东南路的军阀邓本殷部,并平息滇军、桂军在广州发动的叛乱,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举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准备了比较可靠的后方基地。
伴随着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逆流也在滋长。更为严重的是,蒋介石因在创建黄埔军校和统一广东根据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谋取主管军事的权力,其影响和地位已大大增强。他开始加强对共产党的限制,反共面目越来越明显。
在国民党新老右派变本加厉的反共活动面前,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共产党如果同国民党新右派进行斗争,必将导致国共关系破裂,因而主张妥协退让。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也坚持这种意见。中共中央只能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使得妥协退让的意见在党内占了上风。
1926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妥协退让的结果,使国民党右派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占了优势。3月18日,国民政府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奉命派中山舰到黄埔后,立刻谣言四起,说是要劫持蒋介石。3月20日,蒋介石以所谓中山舰事件为借口,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监视并软禁共产党人,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办事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妥协退让的结果,使共产党员被迫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这一事件后,汪精卫称病去职,蒋介石为取得最高权力又迈进了一步。在5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提出所谓《整理党务决议案》。由于中共中央的妥协退让,决议案获得通过,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人都辞去职务,蒋介石却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人部长,随后又当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成为掌握最高权力的人物。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的立场进一步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但是他的实力有限,还需要得到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因此没有立刻同共产党公开分裂。这时已到北伐战争的前夜。北伐的军事指挥权主要掌握在蒋介石手中这个事实,表明革命形势虽然在迅速发展,但已经埋伏着严重的危机。
人民海军主要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海军岸防兵和海军陆战队等兵种以及各种保障部队组成,编有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和海军航空兵部,以及各类院校、科研、试验机构、预备役部队和军民联防单位。
水面舰艇部队是在水面遂行作战任务的兵种,是海军的基本作战兵力,包括战斗舰艇部队和勤务舰船部队,具有在广阔海域进行反舰、反潜、防空、水雷战和对岸攻击等作战能力。主要用于攻击敌海上兵力和岸上目标,支援登陆、抗登陆作战,保护或破坏海上交通线,进行海上封锁、反封锁作战,运送作战兵力和物资,参加夺取制海权和海洋制空权的斗争等。平时还用于保卫大陆架、专属经济区,保卫和参加海上科学试验与调查作业、开发海洋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其编制层次通常为支队(相当于师级)、大队(相当于团级)、中队(相当于营级),如驱逐舰支队、护卫舰大队、导弹快艇中队等。
潜艇部队是在水下遂行作战任务的兵种。按潜艇动力,分为常规动力潜艇部队、核动力潜艇部队;按武器装备,分为鱼雷潜艇部队、导弹潜艇部队和战略导弹潜艇部队。具有在水下使用鱼雷、水雷、导弹武器对敌方实施攻击的能力。主要用于消灭敌方大、中型运输舰船和作战舰艇,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保护己方海上交通线,破坏、摧毁敌方基地、港口和岸上重要目标。还可以遂行侦察、布雷、反潜、巡逻和运送人员物资等任务。基本编制为支队,辖有若干艘潜艇(团级)。
海军航空兵是主要在海洋上空遂行作战任务的兵种。通常由轰炸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侦察航空兵、反潜航空兵部队和执行预警、电子对抗、运输、救护等保障任务的部队编成。它是夺取和保持海洋战区制空权的重要力量,海军的主要突击兵力之一,能对海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其编制层次为舰队航空兵、航空兵师、团、大队(营)、中队(连)。
海军岸防兵是海军部署于沿海重要地段、岛屿,以火力遂行海岸防御任务的兵种。通常由海岸导弹部队和海岸炮兵部队组成。基本任务是:封锁海峡、航道,消灭敌方舰船,掩护近岸海区的己方交通线和舰船;支援海岸、岛屿守备部队作战,保卫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地段的安全。其编制有独立团、营、连等,分属于海军基地或水警区。
海军陆战队是海军中担负渡海登陆作战任务的兵种,是实施两栖作战的快速突击力量。通常由陆战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及侦察、通信等部(分)队组成。基本任务是独立或协同陆军实施登陆作战、抗登陆作战。其编制序列为旅、营(团)、连、排、班。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编制序列是:海军、舰队、航空兵部、基地、水警区、舰艇支队、舰艇大队、舰艇中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下辖北海、东海、南海舰队和海军航空兵部,各舰队辖基地、舰艇支队、水警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