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08 09:30:31 分类:军事 浏览:177 评论:0
2009年夏天,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向俄罗斯联邦政府提交了 《俄罗斯联邦地质部门发展战略草案》(以下简称 《战略草案》)。这个 《战略草案》 的制定,固然属于俄罗斯基础产业部门编制自身发展战略的例行公事,但对于当前面临种种困难和问题的俄罗斯地质部门来说,这次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意义非同一般,应该说它是苏联解体以来20年间俄罗斯地质部门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总结,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俄罗斯地质部门各项工作的基本纲领。
下面根据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副部长C.E .顿斯科伊在俄罗斯联邦联邦会议委员会听证会上的报告和有关资料,简单介绍 《战略草案》 的制定背景和基本点。
(一)地质部门的困难和问题
苏联解体之后,1990~2005年期间,俄罗斯没有进行普查勘探,没有发现一个像样的油气田和固体矿产矿床。也就是说,俄罗斯这20年来开采的矿床,都是苏联时期探明的矿床,所用地质资料也都是那个时期的资料。从2005年,政府着手实施 《俄罗斯地下资源地质研究与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长期国家规划》以来,地质部门刚有起色(见前文),却很快又遇上世界金融危机,2009年,国家和私人地质勘探投资明显下降,据预测,俄罗斯的经济危机还将持续2~3年。
2009年,俄罗斯油气公司计划的普查井和勘探井总进尺仅为650千米,比2007年少57%,是1990年的1/10,只有1936年和1947年的苏联时期才见过这样的记录。
俄罗斯社会上对地质部门的评价并不高,而且为它的前途担忧。俄罗斯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委员会主席A.A.列多夫斯基在第六次全俄罗斯地质学家大会上作报告时不无心酸地说:“我想提醒大家,只是因为油气综合体的发展,地质行业才在社会上有一点点声望。更有甚者,绝大多数采矿公司,竟把地质队伍作为 ‘非专业’ 力量排除在编制之外”(А.А.Ледовский,2009a)。
俄罗斯联邦联邦会议委员会官员В.П.奥尔洛夫指出:“专家和社会公众认为,俄罗斯地质勘探部门濒临危机,但这种看法并不代表官方观点”(В.П.Орлов,2009)。
事实是,前面已经说过,俄罗斯矿物原料综合体占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60%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35%以上,占出口总额70%以上,而俄罗斯用于矿物原料综合体的费用仅占俄罗斯联邦预算支出的不足0.5%。矿物原料综合体是引领俄罗斯经济向前发展的火车头,至少在未来15~20年里,包括国防工业、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在内的所有其他工业部门,都不能取代它的这种地位和作用。
然而,的的确确,20年来俄罗斯地质部门积累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地质填图和科学调查长期被忽视,用于普通地质调查的预算资金,仅占地勘部门全部预算和预算外资金的2.2%,而苏联时期这一比例为5%。许多远景区甚至连现代地质绘图底图都没有。
(2)绝大多数矿种新增储量赶不上开采量,某些矿产(如石油、金、铂、铜、铀等)由于强化开采,普查备用储量明显减少。
(3)地质部门的组织结构不能保证以所需要的速度完成国家的地质勘探工作。现在由国家监管的地质企业人员总数是俄罗斯联邦前地质部门人数的4.2%。俄罗斯联邦前地质部有900多家部属企业,在改革中经过关停并转还剩70家,其中22家属地下资源利用委员会管辖,48家由没有配备地质专家的俄罗斯联邦国有资产委员会统领。
(4)干部队伍老化,工作人员平均年龄2008年为50~65岁,而2000年为45~55岁,1980年为35~45岁,地下资源用户与国企争夺人才的争斗剧烈,部门人心不稳,人才流失严重。地质部门的科学潜力萎缩。
(5)原有的地质仪器设备制造企业遭到破坏,国产地质勘探设备陈旧过时,地质勘探生产无节制地依赖国外进口设备。
(6)没有统一的信息空间。
(7)国家采购制度不能保障对整个地质勘探工作周期的连续拨款。
(8)国家现行的矿物原料项目征税办法没有刺激性。
(9)法律不完善,行政壁垒森严。
(二)制定地质部门发展战略的依据
地质部门是决定国家中期稳定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作为国家发展基础的基本规划(纲要)文件,无论如何都是以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长期规划的基本点为依据的,因为关键工业和能源部门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决于它。目前,俄罗斯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决定矿物原料基地发展方向的规划文件。虽然有了政府批准的《俄罗斯地下资源地质研究与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长期国家规划》,但没有一个能够确定达到其指标机制的战略方向性规划文件。
2008年10月15日,俄罗斯联邦联邦会议委员会第347次会议决议向俄罗斯联邦政府提出建议:与俄罗斯联邦各主体共同制定至2030年的地质部门发展战略,其中包括旨在加强地质勘探生产部门革新保障和干部保障,以及各俄罗斯联邦主体和经济主体的俄罗斯联邦执行权力机关和国家权力执行机关相互配合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10月29日,第六次全俄地质学家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建议政府制定矿物原料基地利用和再生产长期(至2030年)国家战略。
2008年11月10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В.В.普京主持的一次会议形成会议纪要,责成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能源部、经济与发展部、工业与贸易部草拟俄罗斯至2020年地质部门发展战略草案,并呈报俄罗斯联邦政府。要求草案包括完成下列任务的措施:地质部门革新保障,地质勘探生产的技术-工艺和干部保障,科学潜力的发挥,在分析世界矿物原料基地现状和日益枯竭形势的基础上查明发展趋势,明确目前和将来俄罗斯在全球原料市场上的地位与作用,评价俄罗斯原料基地开发利用的经济和战略合理性。
2009年6月19日,以俄罗斯总统担任主席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工作会议决议,要求俄罗斯联邦政府(В.В.普京)参照 《俄罗斯联邦战略规划纲要》,于2010年4月1日前制定出俄罗斯地质部门发展战略。
自然资源与生态部接受政府总理委托,起初打算编制至2020年的地质部门发展规划,为了跟别的规划文件保持一致,也为了给矿物原料计划工作打好基础,后来将发展战略的时间推延到2030年。地质部门发展战略草案按照俄罗斯联邦政府和联邦会议委员会的要求,遵照政府总理委托中规定的宗旨和框架进行编写。编写时参照了 《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构想》、《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至2012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基本工作方向》,参考了至2030年俄罗斯联邦能源、核能、运输业、冶金工业(至2020年)等4个 《发展战略》,以及《2008 ~2012年农业发展规划》 和国家优先项目 “俄罗斯公民宜居” 等规划文件。就俄罗斯地质部门本身而言,2003年政府批准的 《矿物原料和地下资源利用领域国家政策纲要》 和2005年由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制定并批准的 《俄罗斯地下资源研究与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长期国家规划》,自然是编制地质部门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三)地质部门发展战略草案的基本点
《俄罗斯联邦地质部门发展战略草案》 的前奏部分扼要论述了矿物原料综合体在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04~2008年期间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成果,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世界和俄罗斯矿物原料基地的发展趋势,俄罗斯地质部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内容在前文有关部分已有反映,下面着重介绍一下 《战略草案》 中阐述的俄罗斯地质部门长远发展目标、任务和相关措施方面的基本点。
1.目标和任务
这次编制地质部门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地质部门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在普京总理主持的关于编写地质发展战略的部委负责人会议纪要中,明确要求发展战略要保障地质部门的创新发展,解决地质勘探生产的技术工艺和干部保障,充分发挥科学潜力,巩固俄罗斯在全球原料市场中的地位。
《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构想》(2008年11月17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对地质部门提出,要努力促进地下资源用户进行地质研究和矿床开发; 在矿床勘探和准备方面,造就“起先锋作用的” 公司; 恢复远景区国家地质勘探机构。
《至2012年俄罗斯联邦政府的基本工作方向》(2008年11月17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鼓励投资流向油气田地质勘探和开采; 采取一整套措施实现地质勘探单位的技术工艺保障和干部保障,在建立大型一体化经营管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地质部门机构改革; 培育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一揽子服务市场。
按照上述文件指示精神,提交的 《战略草案》 中将俄罗斯地质部门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概括为两句话:俄罗斯联邦的可持续发展,巩固俄罗斯在全球原料市场上的地位(图2-36)。这个最终目标取决于下列四个关键要素,实际上是四个方面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1)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提高国土地质研究程度; 减少紧缺矿产种类;矿物原料基地简单再生产。
(2)地下资源合理利用:综合开发多组分矿床; 加大矿物原料加工深度; 减小生态影响。
图2-36 俄罗斯地质部门发展战略的目标方向及落实发展战略的预期结果(引自С.Е.Лонской,2010)
(3)区域发展:落实大型矿物原料投资项目; 各个区域社会经济平衡发展。
(4)免遭不利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影响:提高居民的安全程度; 减小灾害地质作用和现象造成的损失。
实现了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也就能保障国家的地缘政治利益。
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方面的工作与促进区域发展工作相结合,就是要圈定和发展矿物原料中心。
上述的每一个目标,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较详细的任务。在 《战略草案》 中,规定了四个基本工作方向。
提高地质勘探工作效益和投资吸引力,途径有四条:一是不断完善:专项纲要(规划)计划工作(采用矿物原料中心方式); 国家定单的分配与完成准则; 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地质部门组织机构); 国家地质监察制度。二是发展信息分析保障系统。三是科学技术保障和创新发展。四是干部保障。
2.以矿物原料中心方式改进地质计划工作
矿物原料中心这个概念,是俄罗斯地质部门目前推崇的一种专项纲要(规划)计划工作方式,也是将地质部门发展与政府要求的区域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发展模式。所谓矿物原料中心,指的是由共同的基础设施联系起来的、工艺上相互有关的开采设施(在采矿床)、矿场间运输或矿井运输设施,以及矿产品制备、登记、装运设施的总和。实现矿物原料中心专项纲要计划工作的基础是客观的规划原则,有了这种原则,就可以根据区域内的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和干部潜力,在成矿区自然边界范围内组织矿物原料基地的研究,在矿物原料中心范围内规划安排资源基地的开发,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地质部门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出中期地质勘探工作规划和许可证发放计划,可使国家机关、区域和企业活动相关主体的工作协调起来,使区域发展计划与原料基地的研究开发工作互相配合(图2-37)。
确定和发展矿物原料中心是俄罗斯地质部门的核心任务之一,它是地质部门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与促进区域发展两大领域工作任务的集中体现。
3.完善国家定单分配与完成的准则
首先要根据地质勘探工作国家定单分配的特点,修改第94-Ф3号联邦法。这就是要制定定价原则,保障国家合同原始价格定价的透明度;确定国家定单完成效果评估标准;健全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领域的监督机构。
图2-37 俄罗斯矿物原料综合体发展的规划文件(引自С.Е.Лонской,2010)
4.改革地质企业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地质部门组织机构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内容,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 《战略草案》 的内容。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终止国有企业一刀切的私有化,这个阶段已完成。第二步是采取组织-法律措施和行政措施,将现在散乱的地质企业组建成一个能保证完成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和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国家职能的协调系统。
组建方案是:所有地质企业按三大块组建(图2-38)。第一大块的职能是存储地质信息,履行俄罗斯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委员会的一系列职能,如矿产储量评价,审核矿床开采设计文件。第二大块以现有的、已转为自治俄罗斯联邦机构体制的著名研究所为基础组建,它们将从俄罗斯联邦预算中得到补贴,在俄罗斯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委员会履行其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职能过程中提供信息-分析保障。第三大块是国家所有并有签约能力的地质勘探单位,它们将以全部股份归国家所有、由政府管辖的无限股份公司形式运作,确保技术上完成地质勘探工作,主要是地质研究过程早期阶段国家必须完成的那部分地质勘探工作。这个国家控股公司姑且可以称为“俄罗斯地质公司”,将按工种和区域组建,要使俄罗斯国土和相邻水域都被相应的普查工作均匀覆盖,其工作量足以支持应有的国家地质研究水平。
“俄罗斯地质公司” 的组建和完善打算分三步走。第一阶段先以一个现有企业为基础,在确定了负责人并设立管理机构之后,建成一个管理公司,起着 “俄罗斯地质公司” 牵头公司的作用,而且最初还充当所有地质企业股票持有者的角色。第二阶段的工作是降低这个控股公司旗下各公司的费用,提高其效益,打造它的有效运作模式,而此阶段管理公司的作用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第三个阶段,“俄罗斯地质公司” 将根据已经建立的目标模式,来履行赋予它的职能,而此时管理公司的主要职能则是管理 “俄罗斯地质公司” 的活动和监督整个系统规定的运行情况。
上述改组方案以前曾研究过,也得到了政府总理的首肯,目前正在拟定实施第二阶段方案所必要的法律规范文件。
5.不断完善地质监察制度
要求规范地强化矿床投入开发的手续,确定地质勘探工作的阶段性,详细规定与地下资源利用有关的技术设计协调办法。在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方面,还必须制定对工作阶段和对完成国家订单竞争者的要求,制定因违反地下资源利用条款的透明制裁办法,规定出改变或终止地下资源使用权的形式化的理由。
图2-38 完善管理系统(优化国家地质部门的组织机构)(引自С.Е.Лонской,2010)
6.减少行政壁垒,实行经济刺激
减少行政壁垒有四条措施:
·改进具有俄罗斯联邦意义的地下资源地段的提供办法。
·利用申请人原则提供地下资源地段,简化手续,缩短地质勘探工作许可证办证期限。
·简化向地下资源用户提供深部层位勘探权的手续,利用地勘成果从简校正地下资源地段边界。
·对于较深层位和邻近采空区的储量,赋予地下资源用户增拨权。
促进地下资源地质研究、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和地下资源合理利用的经济刺激措施有:
·完善地下资源用户费用的补偿原则,增加对首先发现者的奖励。
·实行改征利润税的新税制。
· 改进矿物原料及其加工产品关税征收机制。
·减少对地质勘探工作的外国投资的限制。
·对开发紧缺矿产和低利润矿床的创新给予税收刺激。
·完善矿产储量和资源分类系统(特别是在计算可采储量数字时要多考虑矿床开采的经济因素)。
· 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地质勘探工作,培育风险资本市场。
·将俄罗斯联邦境内矿物原料加工的要求纳入许可证协议。
7.建立统一的地下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这个任务是俄罗斯总理普京2009年夏天在国家储备委员会会议上提出来的。由不同部门和方面收集的与矿物原料基地发展有关的俄罗斯联邦地质信息,应纳入垂向一体化信息系统,作为最高执行权力机关地下资源利用领域管理决策的依据(图2-39)。
图2-39 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协作系统(引自С.Е.Лонской,2010)
这个一体化信息协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俄罗斯国土研究资料、国家矿产储量平衡表、矿床和矿点表、国家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工作登记簿、许可证注册簿。通过签定部门间信息交换协议,获得矿产开采信息、原料市场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和工艺技术保障信息。所有这些信息都汇交俄罗斯联邦政府信息中心。
除了上述任务,在地质信息的管理保障方面,还提出了完善地质信息流转链条每个环节(收集、存储、提供使用)信息-分析保障制度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从略)。
8.地质部门的科技保障和创新发展
提出的措施有:对私人投资解决不了的国家课题,划拨国家直接投资制定创新项目; 地下资源利用领域的创新活动采用租赁筹资办法; 向为创新项目贷款或者共同工作的私人投资商提供国家担保; 向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 推进科技产品各种形式的商品化(专利权,使用权,地下资源科研成果技术秘密并将其纳入法定资本等); 发展公司孵化器和科学多边形;将先进科技成果以国家标准、技术操作规程、部门规范文件等形式巩固起来。
9.地质部门的干部保障
这是俄罗斯地质部门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拟采取如下措施抓紧培养专业人才:在年青一代中普及矿业-地质专业知识;完善矿业-地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为此一要将教学资源和教学大纲纳入全俄罗斯统一的连续地质教育体系,二要发展区域实习中心,供矿业-地质专业大学生开展教学实习;保障地质部门工作人员物质报酬的竞争力;建立地质部门的领导干部储备。
对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的综合评论
一、 俄罗斯"实现遏制"战略的主要特点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以核威慑为基础,以常规力量为实战手段,灵活地把机动能力强的作战部队(机动部队)和固定部署的作战部队(掩护部队)结合运用的积极防御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在战略指导上,突出战略核力量的威慑作用和常规机动力量的实战作用,遏制和反击来自任何方向的侵略,以维护和保卫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和传统利益;在作战理论上,强调攻防结合,机动作战,一旦威慑失灵发生武装冲突时,在利用一线掩护部队抗击的同时,迅速出动部署在纵深地区的快速机动部队,增援一线部队作战,改变兵力对比,采取各种灵活、积极的作战行动,争取速战速决,随着战争的逐步升级,必要时则动用战略预备队,以实现战争的最终胜利;在军队建设上,保持一支常备不懈的战略核力量的同时,重点突出常规机动力量的建设,建立一支规模适中、装备精良、机动性强、指挥灵活、能可靠维护俄大国地位和传统利益的现代化军队;在战略方针上,以防止和应付局部战争和地区武装冲突为主要目的,实施前轻后重的战略部署,力求建立攻防兼备,能应付各种武装冲突和战争的作战体系。该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积极性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积极防御战略。它既不同于前苏联时期奉行的"积极进攻"战略,强调进攻是军事行动的基本类型,防御处于辅助和次要的地位;也不同于后苏联时期奉行的"单纯防御战略",把防御作为军事行动的基本类型,而是在坚持战略防御的同时,强调战役和战术行动中的进攻和防御并重、攻防结合、灵活运用,以一种更加务实的态度重新确定防御和进攻在未来战争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俄军认为,"军事学说政治上的防御方针是指该国反对把战争作为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和不准备对任何国家首先发起进攻,而作战方法则是指导战争爆发后所采取的军事行动方法,这是在完全不同情况下起作用的两种因素,因此两者不一定吻合的,战争爆发之后,交战双方都不会在采取何种作战方式上束缚自己的手脚,防御一方在抗击侵略同时也将采取非常坚决的行动,对敌军整个部署纵深实施火力突击,为全歼敌人而实施积极防御,既包括首先向侵略国领土及最重要的军事目标实施突击,也包括打到敌国领土上去,使敌人无法恢复力量和重新进行侵略。""在未来战争的战役和战斗中采取何种作战类型,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应选择最符合业已形成的局面并能夺得主动权和打击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和手段,而不应拘泥于某种固定的作战类型。""武装力量的准备应能实施各种类型的军事行动,不论是防御,还是进攻,战争需要什么,陆海军应有针对性地训练什么。"以上表明,俄"现实遏制"战略正式放弃了后苏联时期"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首先动用武力"、"不越过边界"的防御理论,具有更加灵活、动植物的性质。
(二) 核威慑性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所采取的主要军事手段是战略核力量和常规机动力量,前者主要用于威慑,后者则主要用于实战。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治承诺,突出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是俄"现实遏制"战略的重要特征,也是俄全面转入战略防御,在被动中争取主动而对核力量的一种积极战略运用。1994年11月4日,格拉乔夫在俄全军高级指挥员会议上指出:"今天战略核力量仍然是安全的主要保障,是制止可能出现的侵略的主要因素。他在布鲁塞尔会见北约代表时说得更为明确:"今天战略核力量仍然是安全的主要保障,是制止可能出现的侵略的主要因素。他在布鲁塞尔会见北约代表时说得更为明确:"俄罗斯不再把核武器视为一种实施军事行动的手段,而把它作为一种威慑手段。"俄新的军事学说也明确规定:"俄罗斯联邦在核武器领域的政策目标是,通过遏制对俄罗斯联邦及其盟国发动侵略来消除核战争的危险。"目前,俄罗斯核威慑思想已与美国的核威慑战略在本质上趋于一致,所不同的是俄罗斯在现阶段重视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在更大的程度上把核武器作为遏制对俄及独联体国家发动战争的主要手段。1994年,俄著名军事理论家加列耶夫大将在接受《红星报》编辑部采访时强调指出,为了贯彻核威慑思想,当前不仅要研究制度核威慑理论,而且必须改变整个核计划体系和军队的训练方针,侧重打核威慑条件下的常规战争。
(三) 经济性所谓"经济性"是指在确保国家军事安全的前提下,平时最大限度地缩小常备军规模,确保预备役力量,争取以较小的经济代价谋求合理的安全效能,这是俄制定"现实遏制"战略的基本着眼点。俄罗斯认为,随着冷战体制的解体,搞军备竞赛花费巨额资金供养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目前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范围,已由应付世界规模战争转变为应付国内危机和周边的地区冲突,因此,俄罗斯保持大规模常备军的必要性减少了。此外,由于俄财政困难,军队满员率下降,俄要保持大规模常备军也有困难。俄空降兵司令波德科尔津在回答俄通社记者提出关于俄为何组建以空降兵为核心的机动部队时,曾明确提出:"像俄这样一个领土如此广阔的国家,应当拥有一支500-600万人的军队,但是我们不能允许自己如此'奢侈',于是,建立空降兵部队应成为机动力量的主干"。基于上述认识,俄从开始组建本国武装力量时就已明确了裁裁兵力的方式。这一兵力裁减方式在"现实遏制"战略中体现为:常备军以能对付目前具有威胁的地区冲突为限度,只保留掩护部队和机动部队,若发生为此不能对付的事态,则采取动员设备役的办法应付。为此,俄目前在裁减常备军规模的同时,为了防备事态的发展,正努力加强预备役力量。俄1993年2月通过了《俄联邦兵役义务与服役法》,同年6月通过了《俄联邦预备役公民军事集训条例》,为了确保预备役力量,俄正在修订有关法律。
(四) 联盟性联盟战略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俄罗斯为分化敌视营垒,避免两线作战,建立缓冲地业,争取喘息时间而采取的一贯做法。在俄罗斯军事战略发展史上曾有过许多枞横捭阖的战例。沙俄时期,伊凡四世在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立沃尼亚战争"中,在东、南、西三面树敌的情况下,采取先东后西,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从而最终避免了两线作战。叶卡特琳娜二世在发动争战之前,总要进行充分的外交活动,以建立联盟,并分化和孤立敌人。俄国推行联盟战略,建立缓冲地带最成功的行动是二次大战后在欧洲建立了军事联盟集团--华沙条约组织。当前,俄"现实遏制"战略也同样高度重视建立军事聪明和缓冲地带。
苏联解体,统一的军事体系、统一的防御区、统一的军事战略空间已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各国的防御能力明显下降,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俄军认为,"俄罗斯的安全和独联体各成员的安全密不可分","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防御要在集体防御、统一指挥下,通过独联体各成员国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为确保俄罗斯自身的安全与稳定,"不需要尼古拉一世时期的那种牢固的警戒线,需要的牢固的睦邻和相互关系,但这种关系不能建立在经济或军事的软弱上,而应建立在与大国身份和能力相称的力量上。"俄前总参谋长科列斯尼科夫也强调指出,独联体各国不应只是俄罗斯与其它国家的缓冲国,而应成为俄的军事联盟。当前俄罗斯推行联盟战略,建立缓冲地带的主要做法是,将独联体国家方为其传统势力范围,一方面普遍与各主权国家签署军事合作协议,积极谋求建立以俄为主导的集体安全体系;另一方面俄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手段,加强与重点方向国家的军事合作,谋求长期驻军并建立军事基地。目前,在中亚地区,俄罗斯与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四国签署了组建联合防御部队,以俄军为主保卫塔阿边界和控制塔吉克局势的协定;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共同保卫土珂边界和土伊边界的协定,进一步强化了中亚地区的集体安全体系。在高加索地区,俄罗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左右着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局势,迫使阿重返独联体大家庭,迫使格成为独联体的新成员,加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了在格的军事存在。在摩尔多瓦,俄罗斯向德涅斯待河没岸派驻了维持和平部队,基本控制了该地区动乱的局势。俄推行联盟战略的最终目的的,建立以俄罗斯为盟主、类似北约的军事联盟集体安全体系。
综上所述,俄"现实遏制"战略,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根据新的地缘政治态势和现代战争的特点而重新确立的一种积极防御战略。它既受传统观点的影响,也有新颖之处;既渗透历史的经验,又体现着现实的要求,集"积极性""核威慑性"、"经济性"、"联盟性"于一体,较原苏联军事战略具有更加灵活、务实的特点。
二、 俄"现实遏制"战略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俄"现实遏制"战略是在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的情况下,俄罗斯接管原苏军的基础上制定的,有着特定的国内国际背景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原因。
(一) 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军事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战略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战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国内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不得不退出美苏全球争霸舞台,重新制定国家战略。这里的关键是俄罗斯已经不是具备原苏联经济实力的基础。据西方国家统计,1975年原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7%;1987年其国民生产总值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64%;而1992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美国的34%,到了1995年,进一步下降到17%。所以,早在1992年初,叶利钦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布什时就公开地承认,俄罗斯已经是一个"不正常的大国",俄罗斯"应从新的现实出发,放弃以往超级大国的外交政策,放弃世界救世主的思想,放弃与美国竞争的战略,不再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当然,叶利钦的这番话,有今天来看,显然有他政治和外交上的考虑。但是,他也基本上道出了俄罗斯国家战略的核心思想,即在俄罗斯目前国内政治、经济、军事都极为困难的过渡时期,俄罗斯暂时放弃与美国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重点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以图今后东山再起。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放弃了原苏联那种咄咄逼人,全面扩张的传统做法,而把军事战略的目标,确定在维护大国地位,确保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全这一基点上。
(二) 对40年"冷战"反思的结果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遏制性的防御战略,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核威慑和常规力量的实践,来遏制侵略,防止战争,从而确保其国家战略的实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俄"现实遏制"战略有是战争性的战略,它的本意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而是为了防止战争。这和原苏联时期"要和平就要战争"、"只有战争才能实现和平"的传统思想截然不同。那么,在40年"冷战"后的今天,俄罗斯的军事思想、军事政策,为何会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呢?这和美苏40年"冷战"的教训是分不开的。今天,苏联为何从一个超级大国,最后落到崩溃瓦解呢?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前苏联军备负担过重。据俄国人自己统计,战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苏联电子工业的绝大部分,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的1/3,冶金工业的1/5,以及化工产品和能源的1/6,都用在了国防。除此之外,还由于苏联长期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手段,积极向外扩张,使苏联在国际上又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据西方统计,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苏联每年为越南花费35亿美元,为古巴和尼加拉瓜提供60亿美元,为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埃赛俄比亚支援30多亿美元,仅为这6个国家,苏联每天就要消耗3500多万美元。俄国人称,苏联在阿富汗的这场战争,像一根稻草压垮了苏联这头骆驼的背。所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当局在总结"冷战"历史教训时,得出两条结论:一是现代战争不能轻易打;二是穷兵黩武,过度地发展军备将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的恶果。正是基于这些教训,苏联解体后,俄政府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困难,不得进一步减少军费开支,压缩军工生产,裁减军队员额。正如俄外交部长普里马科夫所讲,在指望大力加快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合理地安排国家生产开支和国防军费开支。
(三) 适应俄安全环境的变化安全环境是俄罗斯制定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依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 地缘政治环境严重恶化。这一点在俄罗斯的欧洲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俄罗斯先后先去了纵深约2000多公里的战略掩护地带。在俄罗斯西部主要战略方向,俄罗斯的战略边界,已经从原东、西德的边界,向东后退了1500多公里,直接退到原苏联的战略腹地--斯摩棱斯克城下,俄罗斯的战略重心门户洞开,完全暴露在外。在西南和西北两个战略方向,不仅俄罗斯对欧洲的两个重要海洋方向--黑海和波罗的海同时受阻,而且其陆地的西翼--南高加索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也相继丢失,使其西部主要战略方向失去了重要的依托。由此可见,俄罗斯的心脏地区很容易遭受外来的入侵。1996年4月,俄罗斯为何要不惜血本,免去白俄罗斯欠它的一切经济债务,与白俄罗斯搞统一?当然,双方各有各的考虑,但是俄罗斯更多地还是从地缘政治来考虑。所谓地缘政治,简而言之,是指在国际政治中,从地理环境角度来分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东欧是西方列强入侵俄罗斯的基地。从中世纪条顿骑士的入侵,到近年拿破仑对俄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两次入侵,都是从这里直取莫斯科。1812年,拿破仑军队在攻下斯摩棱斯克城以后,不到一个半月就占领了莫斯科。历史学家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在1941年7月攻克斯摩棱斯克后,如果当时希特勒不临时改变其作战计划,不把其主力部队调向列宁格勒和基辅,而继续攻打莫斯科,那么莫斯科很有可能被攻下来,苏德战争的历史将改写。要知道,从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只有400多公里。从这里可以看出,白俄罗斯从地缘政治上讲对俄罗斯太重要了。
2. 原苏联的国防战略体系遭到结构性破坏。苏联解体后,不仅原苏军被所在国瓜分掉,而且最关键的是原苏联多年经营起来的统一的战略预警系统、统一的战略防空系统、统一的战区指挥体系和统一的国防工业体系等,都由于苏联的解体而被割裂开,遭到了结构性的破坏。而在俄联邦境内,一直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国防战略体系。因此,俄国人在军事安全上始终有一种危机感。
3. 原苏联地区战乱直接威胁俄安全。俄罗斯总参军事战略研究中心最近报道,在原苏联地区的领土争端高达200多处,而且自1992年以来就领土和民族问题已发生了20多场武装冲突和70多次争端。俄罗斯著名军事历史学家佐洛塔廖夫教授曾预测,在原苏联地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能要发生80~85起武装冲突,而且在这些冲突出,将有50万军人战死疆场,800多万居民可能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总而言之,当前俄罗斯所面临的安全环境,比原苏联时期显得更为复杂、严峻。俄外长普里马科夫明确指出,俄罗斯所面临的安全环境,迫使我"不得不重新考虑全部防御构想,不得不改组武装力量,调整军事部署,修改作战计划。"(四) 顺应军事革命的潮流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的形成,与当今正在兴起的这场军事革命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早在80年代初,俄国人就预见到这场军事革命即将到来。当时,苏军总参谋长奥尔加科夫明确指出:"先进的非核技术的出现,正在引起一次新的军事革命。"海湾战争使俄国人更加确信,"军事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俄军认为,海湾战争已具有核后时代战争的一些特征,特别是当今信息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已经使军事思想实现了完全不同于核时代的一次质的飞跃,包括从战争观、建军理论到作战思想等。所以,苏联解体后,俄军在重视发展高技术兵器的同时,结合海湾战争不断地探索由军事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军事理论上的重大变革。西方军事专家曾分析指出,当今的军事革命和海湾战争的实践,从一个侧面为俄军改变传统的军事理论提供了现实的依据。这也是俄"现实遏制"战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俄罗斯的"现实遏制"战略,有以下几个着眼点:一是尽快摆脱俄内外交困的局面,改善俄罗斯的安全环境;二是在确保国家军事安全的前提下,平时最大限度地缩小常备军规模,减轻国家经济负担,重点保障俄国内经济建设;三是力争在21世纪的军事高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和增强综合国力。
三、 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的发展趋势一个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从理论上的提出,到全面实行,客观上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这是因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军事体制的转轨、军队结构的改组、战略部署的调整等,都需要时间上的保证。战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从"大规模报复战略"转向"灵活反应战略",前后整整花了10年多时间。当前俄军事战略调整,本身包括一整套对国家和军队进行根本性改组的复杂问题。俄不仅要继续裁减军队50多万,而且要彻底改变原苏军70多年来所形成的一整套建军原则、军事学说、指挥体系、军队结构、战略部署等,其军事改革难度大,牵扯面广。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一定时间。俄国进行军事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进行这种改革通常需要几十年时间。因此,俄"现实遏制"战略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其全面实行将至少是下个世纪初的事。
一是受俄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为此相应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改革,客观上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而当前俄罗斯正处在政治动荡、民族分裂、经济危机的历史性过渡时期,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期内将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扭转。因此,在近几年内俄军事战略调整和军事改革将不可能有很大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俄"现实遏制"战略形成时间不长,尚需不断完善。特别是俄军内部目前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存在严重分歧,如在军队员额、指挥体制、军队对内职能等问题上,意见还不统一,而俄罗斯军方的态度又是促进军事战略调整变化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俄军事战略的调整将不可能顺利地进行。
二是受俄国内财政状况的制约。军事改革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无论是进行军兵种的合并,还是组建机动部队,进行现代化改造,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但就目前俄经济形势而言,首先,虽然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但改革将在军费紧缩的情况下进行,国家领导层尚未就改革所需资金的数额等进行最后的预算及评估,这笔资金的来源也不得而知。其次,改革善后工作也需要大笔资金。仅1997年,俄计划裁军20万人,其中将有5万名军官被裁减,仅为被裁减人员提供社会保障和安置就业等需要3。5万亿卢布,这对经费本来就很紧张的俄军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尽管俄已成立了以丘拜斯为首的军事改革财政与经济保障委员会,但俄国内有关方面认为,仅付清施欠军队的债务就需要目前联邦税收的一半以上资金。而军事改革所需的高出其清还债务几倍的资金是其联邦预算所无法承受的。因此,经费问题必将成为俄军改革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三是受独联体、美国、北约等外部因素的制约。据西方报道,目前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企图重树大国地位,恢复传统势力范围的举动有所警惕。乌克兰指责俄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格鲁吉亚宣布,保留退出独联体的权力,可随时打发俄军回家,并也对黑海舰队提出主权要求;中亚五国尽管在安全方面对俄的依赖性增加,但对大俄罗斯主义的复活和俄罗斯军队的驻扎深怀戒心,曾严格规定便宴在中亚的军事行动必须得到所在国政府的首肯。而这种戒备心里将导致独联体军事合作的深度和力度都十分有限。与此同时,俄罗斯军事战略不断"趋硬"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西方快不会容忍俄罗斯独霸独联体的军事事务。目前,西方国家接纳东欧国家加入北约,既而向东方推进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故西方国家削弱俄国的军事实力,插手独联体军事事务的意图和行动是制约俄罗斯军事战略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俄军事战略调整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军事改革进程将不会一帆风顺,"现实遏制"战略的全面实行将至少是下个世纪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