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02 12:24:07 分类:军事 浏览:327 评论:0
铜陵明星有:
郭东文,1968年2月25日出生于安徽铜陵,中国著名话剧和影视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广州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获得过2000 年广州新星演艺大赛银奖、 获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表演奖。现任民主促进会广州市委员会市委委员、文艺总支副主任、广州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戏剧家协会理事。作品有《英雄无悔》、《行棋无悔》、《绝对权力》。
丁紫妍,1995年10月06日出生于安徽铜陵,日本第一国民女子天团AKB48的中国官方姐妹团体SNH48的一期生,隶属经纪公司为上海久尚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
邵斯文,安徽铜陵人, 中国大陆华语流行歌手、音乐人、作曲家、作词人。离开老东家之后成为独立制作人。被听众誉为最催泪的情歌制作人。他喜欢尝试多变新颖的歌曲风格,尤以擅长抒情歌曲的创作,歌曲百听不厌。更被大陆网友评为“现实主义唱作人”。
明星我就知道这么几个!
铜陵名人有:
盛度(970年—1040年),字公量,铜陵县石洞耆(今董店镇)人。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等。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陈翥(982年—1061年),字凤翔,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钟鸣镇)人。代表作《桐谱》系世界上最早记述桐树栽培的科学技术著作。
罗京,铜陵贵上人。自幼在狮子山清凉寺筑室刻苦读书,南宋绍宝二年应试中进士,后官至户部侍郎。后人为纪念罗京刻苦读书、勤奋好学的精神,建“罗公书堂”,列为清凉八景之一。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海人氏。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铜陵市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佘翘(1567年—1612年),字聿云,铜陵县合二耆(今铜陵县大通镇)人,明代戏曲作家、诗人。有传奇剧本《量江记》、《赐环记》,杂剧《锁骨菩萨》等。
名人还有很多哦~
将军应该是一个地方的名人,我上网查了一下资料,安微铜陵市的解放军将军都是枞阳县的,今天就介绍4位,他们是:
钱利华,安徽铜陵市枞阳县钱铺乡南岭村人,解放军少将军衔。曾任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原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
章传家,安徽铜陵枞阳人,解放军少将。1954年2月出生,1972年11月入伍,1974年5月入党,研究生学历。历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2007年7月任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副主任。2008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钱立志,安徽铜陵枞阳人,解放军少将军衔。1963年10月出生,1980年9月入伍。博士生导师,华东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工学博士毕业。现为炮兵学院一系副主任、兵器工程教研室教授、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他是全军著名信息化弹药专家、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创始人之一、信息化弹药专业创始人,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获国家和军队教学科研高等级奖励25项。
陈访友,安徽铜陵枞阳人,1929年出生,国防大学军兵种教研室主任。1988年被授予海军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统计的不全,欢迎大家补充。
陈翥宋(982至1061),字子翔,北宋林学家,潜心研究《齐民要术》亲自种植泡桐,悉心照料,总结经验,写成《桐谱》一书,它是我国也是世事第一部,也是现存唯一的一部植桐专著。
刘大(1698至1780),字才甫,号海峰,清朝桐城人。雍正七年和十年,曾两登副榜。是继方苞之后桐城派的中坚人物,著有《海峰文集》,《海峰诗集》,《论文偶记》翕县志》等。
章伯钧(1895至1969),近代政治活动家,收藏家,是民主同盟和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第一届人大代表,政协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等职。
朱光潜(1897至1986),笔名孟实,桐城县人。著名的美学家,文艺评论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美学会会长,是我国近代继王国维之后丿一代美学宗师。一生著述甚丰,论著和译著多达七百余万字。
左光斗(1575至1625),字共之,号浮丘,桐城横埠乡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及第,为官多有善举,明察秋毫反对阉党专权,知人善任,奖励后学,明末抗清名将,孤守扬州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就是左光斗的学生。有《易说》,《左光斗奏疏》等传世。
还有钱澄之,方以智,阮大铖,江席胜,张添,阮齐林,陈仲仁,余多瑞,朱曙征,张长荣,钱叶用,黄彩虹,洪源,方伯敬,吴昭元,吴笛等。
铜陵名人非常多,为桐城派故里。其名人有: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为僧后,法名弘智,无可、药地、浮庐、墨历等。今浮山镇陆庄人。 方以智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方大镇、父方孔炤,在朝都身居要职,他们在政治上倾向“东林党”,学术上喜谈“物理”(即事物发展的道理),并通医学、地理、军事等,对方以智颇有影响。以智幼年智力超群,勤学好问,9岁能文,15岁博览群书,22岁即著书立说。曾“接武东林”、“主盟复社”,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是明末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崇祯十三年(1640年)考取进士,任翰林院检讨。明王朝灭亡后,他在战乱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何如宠(1569—1642),桐城人(今枞阳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是明末一代名臣。《明史》称其“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何如宠,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枞阳镇何家青山人),祖籍婺源田源何田坑。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如宠博学多才,被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闻父病,归家探视;父殁,守孝3年。回京后,授编修。母老,告假回家奉养。他和兄如申相约,兄弟二人不同时外出,如外出必留一人在母亲身旁。万历三十九年,如申督征军饷,事完回家,如宠才再赴京城,升中允,迁右庶子。 何如申 [明] 何如申:字仲嘉,号虚白,(今石矶镇何家青山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与弟如宠同举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寻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引疾归,为政清廉,归无长物。著有《万伯遗诗》萧穆的著作《敬孚类稿》中有一篇《追录旧游何氏青山石屋寺后记》。在这篇文章中,萧穆记载了他在故乡游赏青山时,何氏族人海曙太守何锡之对他讲了一则关于何如宠兄弟的故事。青山内有一间天然石屋,是何如申与何如宠的读书之所。一年岁末,兄弟俩身无分文,不便回家过年,就一直呆在山中读书。除夕之夜,半夜时分,兄弟俩忽然听见屋后山中“轰隆”一声巨响。
章伯钧 近代政治活动家,收藏家,是民主同盟和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 (1895 1969) 近代政治活动家、收藏家,是民主同盟和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章伯钧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过政协副主席、交通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等职位;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抗日和民主活。1957年,章伯钧被划为“右派分子”,淡出政治舞台,但仍保留部长级待遇和全国政协委员一职。1969年,章伯钧病逝于北京。人物生平1895年11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初一日)章伯钧诞生在安徽省桐城县(今属枞阳县)后方乡章家大屋。他六岁丧父,幼读私塾,后入桐城中学。1916年考入武昌国立高等师范(即今武汉大学)英语系。 齐之鸾 [明] 齐之鸾,字瑞卿,号蓉川,今雨坛乡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先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刑部给事中。 之鸾9岁时读私塾。一日,同乡前辈袁宏太仆来访,恰值塾师外出,塾中学童见袁都惊恐逃散,只有之鸾端坐不动,伏案读书。袁太仆笑道:“客人来不理会,未免不礼貌吧!”之鸾回答说:“老师教导我读书,没有嘱咐我接待客人。”袁太仆大加赏识,后以女儿嫁之。 之鸾在任刑部给事中期间,直言敢谏。正德十一年,武宗受权奸煽惑,准备在京城开设宫市馆舍,供君臣游乐。消息传开,朝野哗然。之鸾认为:身为天子,岂能乱政?他极力上疏,剖陈其弊,武宗遂止。 佘文烈 佘文烈,祖籍铜陵县大通人,生于1901年,卒于1961年。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佘文烈在芜湖参加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芜湖早期中-员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担任国民党芜湖市党部执行委员,农工运动部部长之职;在早期芜湖-和工人运动中,也起过积极的作用。1930年被捕-后担任过反动职务,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家道贫寒 早年历经艰辛佘家祖住大通,其父佘五云在朱家坂等地以教私塾维持生计,家道贫寒清苦。佘文烈5岁起即离家跟随父亲生活,稍大一点就要挑水、打柴。
左光斗(1575一1625),字共之,又字遗直,号浮丘,今横埠乡忠毅村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 其父左出颖,乡人称左太公,生9子,光斗排行第五。光斗出身贫苦,从小发愤图强,有大志。 万历四十七年,光斗任左佥都御史时,巡视京城,目睹豪绅恶吏罪恶活动,非常气愤,一举缴获伪印70多枚,拘捕伪官100多人,纲纪一振,-恶吏畏惧敛迹。 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光斗领直隶屯田事,见京城东南“荒原一望,率数千里,高处为茂草,洼者为沮洳”。他经过周密考察,向朝廷呈交了《足饷无过屯田,屯田无过水利》之疏文,主张北方效仿南方,兴修水利,种植水稻。
所有人都忘了建国后从事外交工作的、行政六级的黄镇(将军)。他虽因转外交而未能封将,但按级别推算,起码是中将吧?
在我的记忆里面好像没有 有也是好多人不知道的 过好自己 出不出名和我基本挨不到边
我们现在来看看来自安徽铜陵的 娱乐 圈明星都有谁吧,看看你们都认识吗?
一、郭东文(1968年安徽铜陵人,演员,代表作品:《英雄无悔》、《行棋无悔》、《绝对权力》、《大明王朝1566》)
二、丁紫妍(1995年安徽铜陵人,歌手,代表作品:《无尽旋转》、《飞翔入手》、《马尾与发圈》)
三、杨奇雨(1976年安徽铜陵人,演员、导演,代表作品:《让子弹飞》、《长安十二时辰》、《荡寇风云》、《刺刀英雄》、《浴火》)
四、杜安琪(1994年安徽铜陵人,演员,代表作品:《我们的青春不怕疼》、《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守墓人之海昏侯迷踪》)
五、曹菡(1991年安徽铜陵人,演员,代表作品:《女不强大天不容》)
六、谢宏涛(1993年安徽铜陵人,演员,代表作品:《伪钞者之末路》、《龟蜜日记》)
七、钱思怡(安徽铜陵人,演员,代表作品:《我拿什么拯救你》、《突如其来》、《龙门镇客栈》)
这些来自安徽铜陵的 娱乐 圈明星你们最喜欢谁呢?你们还知道谁呢?欢迎留言讨论噶。
就知道铜陵出了个让出[灵光一闪]六尺巷的名人。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国 。
起源源流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2、源于改姓而来: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③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
张氏家族名人:
张仪(?-公元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公元前309年,张仪去世。
张良(?-前189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 。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举孝廉出身,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担任尚书。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获封西鄂县伯。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已经散佚。明代学者张溥辑有《张河间集》。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誉为"木圣" (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飞(?-221年),字益德(《华阳国志》作翼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关羽年长数岁,张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 公元196年因交恶曹豹而被吕布所破。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诏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徐州刺史车胄。后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公元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当阳桥厉声大喝,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年仅五十五岁。谥曰桓侯。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武则天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过了一段时间又得姚崇推荐,于是升任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岁。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张士诚(1321年8月23日-1367年10月9日 ),元泰州白驹场(今江苏大丰境)人。原名九四。 元朝末年江浙地区割据势力。张士诚出身盐贩,至正十三年(1353年)春与弟弟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率盐丁起兵反元,克兴化。五月,克高邮。次年正月,称诚王,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至正十五年(1355年),由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江,克常熟。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定都平江(今苏州),改平江为隆平府。次年八月,降元,受封为太尉,割据浙西。此后六年间,逐年向元输纳漕粮。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遣吕珍攻安丰,逼走韩林儿、刘福通。九月,称吴王,停供漕粮。与朱元璋战,屡败。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平江城破,被俘至应天(今江苏南京),自缢死,时年四十七岁。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1582年(万历十年)7月9日(六月二十)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今陕西定边县)人。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父做小生意,贩卖红枣。初为捕快,进入延绥镇成为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丧命。 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胜战连连。崇祯十六年,攻克武昌,自称大西王。带兵攻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于成都,年号大顺。大顺三年(1647年1月2日),引兵拒战对抗清军,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和硕肃亲王豪格射死。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 )。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张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又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因为钱学森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钱学森,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祖籍浙江杭州,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35年至193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留学,193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193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近代力学奠基人卡门。钱学森是卡门领导的美国最早的火箭研究机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主要成员。1947年至1955年间,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授。
1955年,钱学森返回祖国,并立即投入开创和发展新中国的力学和航天事业。历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等职。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