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 > 正文

夜间作战战例研究 (夜间作战的特点)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11 20:35:20 分类:军事 浏览:238 评论:0


导读:夜间作战战例研究70年前,德军使用“闪电战”战术突破法国马其诺防线,这次战役使闪电战名声达到顶点。然而美联社12日发表评论文章说,闪电战理论自从1941年以后就没有被成功实践过,...

夜间作战战例研究

70年前,德军使用“闪电战”战术突破法国马其诺防线,这次战役使闪电战名声达到顶点。然而美联社12日发表评论文章说,闪电战理论自从1941年以后就没有被成功实践过,试图仿效的以色列、苏联和美国均遭失败。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开始对西线作战。5月12日夜,被阻于缪斯河的德军偶然发现过河地点,于是德军坦克指挥官古德里安以坦克集群突入荷兰和比利时低洼地带,巧妙绕过马其诺防线。5月15日,德军不顾侧翼仍有残敌,长驱直入法国腹地,百余万盟军陷入德军包围。 5月12日的这次夜间作战改变了欧洲命运。闪电战理论自此登上巅峰,被人推崇效仿。然而70年后的今天,西方许多研究者认为,当夜的“闪电战”胜利只是一系列意外运气造成的。德国陆军史专家、《闪电战神话》的作者弗里茨称,70年前对法作战时,纳粹根本没有构想“闪电战”。最高统帅部设想的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那种持久战。而希特勒更在前方装甲部队突破防线后紧急叫停,他很担心前锋部队侧翼被盟军反攻。只是隆美尔这些前线指挥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及一系列偶然因素成就了“闪电战”的威名。 文章称,自此本来不是军事战略的“闪电战”被纳粹宣传部门捧上了天,这很大程度是为了从心理上打消抵抗者意志,提高德国军民士气。然而,“闪电战”作为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的一个成功范例,只存在于1939-1940年间。到纳粹进攻苏联时,闪电战就已经失灵,突入苏联境内的德军很快就陷入阵地战。 但“闪电战”给人的印象太深,低伤亡速战速决也太诱人,后来许多国家都被这一理论误导。苏联入侵阿富汗、以色列入侵南黎巴嫩,乃至今天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都是“闪电战”的失败战例。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震慑加斩首”行动就是对闪电战的模仿,尽管迅速瓦解了萨达姆政权,但其后却陷入长期冲突中,如今增兵阿富汗同样面临长期战争的困境。 文章认为,随着发达国家军事优势的增强,对“闪电战”的现代崇拜依然存在。然而人们必须注意“闪电战”的成功依赖于武器、通信、联合训练与高超战场指挥等各种主观条件,同时也受制于防守方军事实力、战备程度、抵抗意志、战术战法,乃至地形、天气等偶然因素。有军事专家指出,对想要效仿“闪电战”的指挥官来说,即使侥幸突破前线,仍需时刻注意被截留在后方的敌军反攻,以及自身迅速拉长的补给线。现在军事学术界已经形成某种共识:依托坚固工事的积极防御、游击战、巷战等,都能有效克制“闪电战”。

夜间作战的特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近战

近战早已形成传统战法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力量弱小而分散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利用有利地形或不良天候,隐蔽接敌,以抵近射击、手榴弹、白刃格斗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常以伏击手段,待敌靠近时出其不意地分割围歼,如1937年9月的平型关战斗,八路军第115师雨夜设伏,待敌进入伏击区后,突然发起冲击,以抵近射击,手榴弹和白刃格斗歼灭了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或采取奔袭、强袭等方法,以夜幕和“青纱帐”(指一片片高粱、玉米等农作物长成后,好象青纱制成的帷帐,称为“青纱帐”)等作掩护,秘密接敌,摧毁敌伪据点。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近战,由主要依靠步兵实施,发展到诸兵种协同实施;由主要在夜间实施,发展到昼夜都能够实施。在昼间进攻中,多利用地形、交通壕在火力掩护下强行接敌,或采用对壕作业的方法逼近敌人,歼灭敌人。防御时,则依托有利地形,待敌靠近前沿时突然开火,大量杀伤、消耗敌人。如1948年10月的塔山阻击战,部队以阵地为依托,待敌进至几十米的距离内,以猛烈火力和阵前出击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坚守六昼夜,歼敌万余人,圆满完成了任务。抗美援朝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进攻时,还采取潜伏在敌前沿前,或隐蔽在敌前沿前预先构筑的屯兵洞内,突然发起攻击的方法,近战歼敌。在坚固阵地防御,多是先隐蔽在坑道工事内,待敌接近,迅速占领阵地,以火力和积极的战斗行动挫败敌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和空军,在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扬近战歼敌的传统,取得了重大战果。如1965年“八六”海战,海军舰艇部队在敌舰炮火力下作曲折机动、高速接敌,于几百米的距离上先后击沉了国民党军军舰“章江”号和“剑门”号。1963年6月,空军航空兵部队在赣中击落P2V-7飞机的战斗时,飞行员在敌机利用夜暗作蛇行机动飞行和进行电子干扰的情况下,靠近到距敌机200~100米处,将其击落。

特点

主要表现是短兵相接,紧张激烈,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战斗。实施近战,要求部队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英勇顽强、坚定沉着、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适时而严密地组织协同动作,指挥位置靠前,并注意将近战与夜战、近战与远战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现代化的伪装手段隐蔽企图,秘密接近敌人或待敌靠近,出其不意地歼灭或击退敌人。

5未来展望

现代条件下,由于电子、光学器材的大量使用和火力密度空前增大,给实施近战带来新的困难;但技术装备的发展,也给军队的隐蔽和防护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近战的手段将不断改进。在未来战争中,近战仍是歼敌的一种有效战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夜战

早已形成传统战法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经常利用夜幕作掩护,摆脱强敌的跟踪,或乘敌人疲劳、不备、分散等有利时机,以偷袭、奔袭等手段,择其一部予以歼灭。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游击战中,常利用夜暗开展破袭战,摧毁敌据点,破坏交通线,袭击车站、码头、机场等重要目标,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如1937年10月,八路军第 129师769团以1个营为突击队,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焚毁敌机24架,歼敌 100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夜战规模扩大,手段增多,除采用偷袭外,强攻成为夜战的重要手段。1948年,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的1个营在突破洛阳东门的战斗中,在火力的掩护下,利用夜暗,采取连续爆破、分段突击和交替前进的方法,完成了突破任务。1949年4~5月间的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利用夜暗,在 600余公里的正面上,先后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抗美援朝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常以夜战歼灭敌人。进攻时,多在夜间或黄昏发起攻击,一举突破敌人防御,迂回包围,力求速决歼敌。一旦夜间不能解决战斗,昼间继续作战,攻歼被围之敌。防御时,主要依靠夜间增强力量、加修工事、补充弹药,或利用夜暗广泛实施反击、反冲击和阵前出击,大量杀伤和消耗敌人,改善防御态势。

夜战的基本要求

主要是:①具有机智勇敢的战斗精神,良好的夜间战斗技能和独立作战能力;②进行周密准备,完善各种战斗保障;③熟练使用夜视器材、照明器材,并积极与敌夜视器材、照明器材作斗争;④适当缩小各梯队的间隔距离;⑤避免复杂的变更部署和机动;⑥指挥所、炮兵群适当靠前配置;⑦进攻时,准确掌握进攻方向,充分利用地形和其他条件,秘密迅速地接近敌人,突然发起攻击,大胆实施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力求当夜歼灭敌人;⑧防御时,加强警戒,防敌渗透和突然袭击,派出精干分队,秘密插入敌侧后,积极袭扰、消耗和疲惫敌人。

发展趋势

随着夜视器材、照明器材的发展和广泛使用,昼夜间作战的差别相对缩小;但夜间观察、判定方位、指挥、联络和协同仍有一定困难,技术兵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夜战仍是达成战斗突然性和近战歼敌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军队都重视夜战,并在研制新的夜视器材的同时,注重研究与敌夜视器材、照明器材作斗争的措施。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