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 > 正文

军事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武装建设对国防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13 20:40:25 分类:军事 浏览:359 评论:0


导读:军事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增强国防动员能力:动员准备是动员实施的基础,没有充分的动员准备,要实现快速动员是不可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动...

军事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动员准备是动员实施的基础,没有充分的动员准备,要实现快速动员是不可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动员准备的核心内容,是保证战时武装力量迅速扩编的主要措施。通过扎实的后备力量建设,可以有效地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2、增强打赢战争的能力

我国的后备力量包括民兵。民兵不仅是现役部队的后备军,而且是现役部队的助手,可以直接支援配合现役部队作战。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民兵利用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发挥正规军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战争形态为民兵参战支前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民兵可以在各种战场、各个时节上担负重要的任务:在海上作战中,担负输送,侦察,扫布雷,抢救抢修,佯动诱敌,特种作战等任务;

在防空作战中,担负侦察预警,抗击作战,伪装隐蔽,消除空袭后果等任务;在信息作战中,担负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等任务。

3、增强国防威慑能力

常备军是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常备军和后备力量的结合。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持了适当的规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这是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强大威慑力量。

长期以来,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之所以不敢对我国轻举妄动,我国之所以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军事上看,不仅因为我国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而且因为我们有一支强大的后备力量。

我们应在加强常备军质量建设的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以强大的后备力量充当常备军的后盾和助手。这样就不仅可以增强武装力量的防卫作战能力,而且可以增强整体威慑能力。

4、增强维护稳定的能力

维护国内稳定需要民兵参与协助。一是民兵可以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刑事犯罪;二是民兵可以参与制止动乱叛乱;三是民兵可以控制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四是民兵可以协助进行反恐行动。

扩展资料:

具体案例:

近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不少基干民兵的朋友圈被这条消息刷屏。如今在徐州,民兵“含金量”越来越高,适龄青年申请加入民兵组织的热情高涨。

高“含金量”来自高素质。为打造适应未来战争需求的民兵队伍,徐州军分区联合市政府召开深化民兵组织调整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一系列措施,

着眼应急应战所需编兵练兵:军地联合发文,明确在民兵编组过程中各方的职责义务,督导县乡和企事业单位压缩规模数量、优化结构布局,打造面向主要方向、覆盖重要目标、贯穿交通沿线的后备力量格局;

重点发展新型分队、新兴领域、新质力量,确保基干民兵专业化程度达70%以上;落实军地联席办公机制,军地相关部门对口认领任务、明确责任,

将民兵编建任务定到具体单位、具体企业、具体分队,明确专业对口率、党团员比率、退役军人比率等硬杠杠,确保将政治过硬、专业对口、能力突出的青年编入民兵组织。

与此同时,在完善和提高民兵待遇上下功夫。明确将民兵建设情况纳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引导行业系统配套完善相关激励政策,提高企事业单位编兵积极性、提高民兵政治和经济待遇。

只有学习越深入,才能理解更透彻。省军区系统和预备役部队针对民兵预备役人员特点,采取有力举措深化学习教育,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在认真领会十八大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在坚定政治信念上求深入。各地普遍利用组织整顿、军事训练、兵员征集和成建制遂行任务等时机,集中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原原本本学习十八大报告和党章,

引导他们充分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天津、上海、重庆等地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观滨海新区、浦东新区、两江新区,感悟党的英明领导和科学发展辉煌成就。

在铸牢军魂意识上求深入。省军区系统和预备役部队结合开展“坚定信念、铸牢军魂”主题教育活动,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民兵光荣传统教育,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进一步认清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夯实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思想根基。

在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上求深入。各级通过专题辅导、专家解读、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加深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认识理解。许多地区的人武部门和预备役营连,把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及相关社论评论摘编成小手册、口袋书,搞好宣传解读。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军网-用强军目标引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军网-江苏省徐州市军地联合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武装建设对国防的重要性

一、加强新时期人武工作,建设强大的后备力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防建设的必然选择

大力开展人武工作,是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方面。在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搞好经济建设应当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保障。强大的国防是由常备军、后备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正确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思想等很多因素构成的,但常备军和后备力量是构成国防的两大基本要素。在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的关系方面,常备军是骨干、是拳头,后备力量是基础。没有后备力量的国防也不是强大的国防。因此,随着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国防建设上提出了“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方针,并明确提出:“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单独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加以论述,凸显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将质量建军、科技强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军队建设在走“质量效能型、技术密集型”的精兵之路上,又迈了新的步伐。这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强大国防的正确决策,反映了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兵少则不足卫,兵多则不胜其养”。平时保持适度规模的常备军,同时大力开展人民武装工作,加强以民兵、预备役部队为重点的后备力量建设,可以解决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的问题,可以集中有限的国防经费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在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不可能拿出很多的钱来用于国防。而后备力量平时寓兵于民,不吃军粮,不穿军装,节省了大量军费,战时一旦需要,就可以动员起来服现役,形成强大的国防实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武装工作做好了,军队走精兵之路才没有后顾之忧,只有切实做好新时期的人武工作,使我国的后备力量成为强大的威慑力量和巩固国防的战备力量,才能实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快出兵、出好兵之兵之目的。

在八十年代裁减军队员额一百万和十五报告中提出三年内裁减军队员额五十万后,近两年来再裁减军队员额二十万。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之所以作出载军的正确决策,除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虽然常备军数量减少了,但国防的整体力量可以不被削弱。因此,在精减常备军的情况下,更应当大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国防发展道路,对以民兵预备役工作为主的人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在整个国防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

二、加强新时期人武工作,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坚持“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基本要求

民兵、预备役建设是新时期人民武装工作的主要内容,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是广大人武干部的光荣职责,同时也是坚持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基本要求。

我党领导下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最早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岗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即根据地的武装力量“由红军、游击队、群众武装组成”。抗日战争时期称为主力军、地方军、自卫队及民兵相结合,解放战争又称为野战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1984年5月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是战时转为现役部队的国防后备军,在我国武装力量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其构成虽然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民兵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这是战争的正义性和依靠人民群众开展人民战争所决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主力和骨干力量,而广大民兵则是他们的助手。三者形成一种整体力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人武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坚持“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发挥整体威力战胜敌人的前提条件。

高技术条件处局部战争,对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应用,特别是全方位立体侦察能力和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机动能力的提高,使作战样式多种多样,战场更加广阔,机动与反机动作战、城市作战、山地作战、空降与反空降作战等作战样式变换频繁,从而使战场的流动性增强。民兵等地方武装占有天时、地利、情况熟悉等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以逸待劳、以静制动、配合主力部队或单独遂行歼敌任务。如未来反敌空降作战,靠临时机动军队兵力往往手忙脚乱,可组织当地民兵、预备役部队就近就地歼敌。在东南沿海方向,民兵、预备役部队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如组织边海防民兵参加军警民联防,进行守岛护岸;组织海上民兵遂行海上侦察、布雷和运送物资;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的高炮营、团在城市遂行防空作战任务等。在未来高技术战场上,敌人不仅害怕我们拥有先进的导弹、飞机等精锐部队,同样也害怕我们打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所以,我们只要大力开展人武工作,切实搞好后备力量建设,就可以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优势,配合主力部队,以整体力量制胜敌人。

三、加强新时期人武工作,加强兵役、动员建设, 是积蓄战争潜力、增强动员能力的基础

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求,“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上来”。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是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是打赢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只有在平时扎扎实实地搞好民兵预备役工作,才能赢得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动权。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正如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海湾战争》中指出的:“灵巧武器需要由灵巧的人按照正确的理论操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效能”、“高质量的部队和指挥员至关重要”。这说明在高技术战场上参战人员必须具有优良的素质,才能经得住恶劣战场环境的考验。然而,军人过硬的素质要靠长期的培养、教育和磨练,这个过程包括做好人武工作和部队工作两个阶段,而人武工作是初始的打基础阶段。做好平时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教育训练和管理工作,就可为未来作战储备量足质优的后备兵员,在需要的时候就可快速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从这个意义说,做好新时期人武工作,对于改善、提高军队人员素质和各种能力具有长效的重要的作用。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快速突然性和严重破坏性,需要在平时做好及时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准备。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由于战场侦察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快速机动能力和灵活反应能力的极大提高,使战争的节奏加快、突然性增强、破坏性增大。海湾战争共进行42天,地面作战仅占100个小时,但消耗却十分巨大。美军每天要消耗10亿美元,一个多月时间的战争消耗竟达几百亿美元,使这个昔日的“金元帝国”,也不得不从日本、德国、南朝鲜等国接受近540亿美元的“捐赠”,以支付战争的开支。这充分说明,在未来高技术战场上,武器弹药、技术装备、燃料给养的需求量、消耗量将是惊人的,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充分动员社会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战争,采取多种斗争形式配合军队作战。平时卓有成效地开展人武工作,战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动员人民群众特别是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军参战,或执行其他直接、间接的军事任务,如执行侦察、警戒、看押俘虏、看守仓库、抢修道路、维护交通等繁重任务,并能够充分调动民间的财力、物力为战争服务。这是夺取未来战争胜利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程。

四、加强新时期人武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既是保家卫国的重要力量,又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民兵是青壮年,应当成为生产的骨干和主力军。”因此,搞好人武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既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安全效益,又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改革开放,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安宁的社会环境作保证。广大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不仅是打赢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而且是稳护社会治安,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国际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我国社会环境也有比较复杂,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反动宗教势力相互勾结、邪教组织沉渣泛起、活动猖獗。因此,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保持社会稳定的斗争,将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只有把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好,才能一旦发生不测事件时,迅速作出反应,配合公安、武警部队和人民解放军作出恰当而有力的处置,起到其他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和平时期,把民兵、预备役人员组织好、教育好、训练好、管理好、使用好,不但能发挥其在经济建设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起到突击队作用,还可以提高我们人武干部的地位。有事实证明,近十年来,我区组织民兵、预备役参加上级的各项军事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民兵预备役在参加地方“三个文明”建设中生力军作用明显;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我区组织民兵预备役参加抗洪抢险10多次,扑灭山火20多次,并在维护社会治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大力开展人武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不仅是建设强大国防的需要,同时也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