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14 08:40:16 分类:军事 浏览:236 评论:0
文化是一种活着的东西,一种新的文化发展起来必然有适合其发展的环境,环境变化旧的文化可能就不再占据主流。这一点与生物群落的演替极为相似,有时候旧的文化被淘汰并不是完全死亡,新的文化也要依赖于旧的文化,我们或许无法阻止文化的新旧交替,但我们可以改变文化变迁的方向与速度。
中国的近现代史,从文化的角度看,是一场极其生动的文化变迁史。
一、从皇权至上到民权意识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中国政治体制的整体走向是向中央集权,皇帝集权,这一点并不是没有道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防御外敌如匈奴等少数民族。虽然到了明清时期君权神授的观点已经削弱,但大部分文人还是抱着国家不能没有皇帝的想法,这是一种文化惯性。
不光是国家层面,在一个家庭里要有当家人,在一个家族里要有族长,在一家店里要有大掌柜,其实都受这种中央集权思想的无形影响。并不是说这些人拥有与皇帝同样的权威,而是说这种集权的体制渗透了中国的方方面面。
在中国开始睁眼看世界以后,有些中国文人听说一些西方国家没有皇帝感觉很不可思议,一些出国留学的留学生在见识过西方的先进与繁华后自然就有把矛头指向皇帝专政的。然而他们忽略了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之处,中国之所以会有这种中央集权,皇帝专政的文化,与中国本土的文化环境密不可分,与儒家文化密不可分。一味学习西方的民主自由,只会造成民主与自由水土不服的情况。
要推行民主自由,那么势必要先创造出适合适合民主自由发展的环境,资本主义想要在中国做到,但失败了,共产主义做到了。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再到共产主义,其实是中国人的民权意识在慢慢觉醒,中央集权的文化还在,但已经成为新的文化的垫脚石。
二、外来文化的“拿来”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拿来主义”这个词,字面意思,就是把人家的东西拿来用。中国近现代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可以说很多新的东西都是从别人那拿来的,这些新的东西有没有影响中华文化的纯度呢?答案是没有。
首先中国的文化十分博大,如同汪洋大海,所以西方文化的溪流并不能对中国文化造成根本上的影响;其次,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外来文化的汇入,正是由于这些新鲜的文化不断补充,中国文化才得以保持活力;最后中国文化也有着强大的同化力,在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往往很快就被同化,并且有可能反向入侵西方世界。
以太平天国为例,在这起农民革命中起重要作用的“拜上帝教”,本质上和陈胜吴广起义的鱼腹藏书、刘邦的斩白蛇是一样的。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外来文化终究只是补充。
又比如佛教,中国的佛教与印度的佛教早就不同,少林寺这类由佛教衍生的产物也被打上了厚重的中华文化的烙印,并且反向输出到印度与其他国家。
唐朝也曾经是历史上中国最开放的时期之一,盛唐年间借由丝绸之路许多异域来客带来了商品,却也带来了文化,那时候的盛唐人在赶时髦用异域文化时是不会考虑“崇洋媚外”这件事的,因为盛唐国力强大,拿来主义在那个时期贯彻地倒极为彻底。
三、封建迷信到相信科学
《未来简史》里有一个观点,现在的人在遇到饥荒,天灾这类问题时不会再想着请巫师来祈雨作法,而是想着谁来解决问题,谁来为事件负责。这是个十分新颖但是其实并不难理解的观点。
在近代史上一次次惨烈的挨打过后,幸而有一群为中国的前途奋勇呼告的仁人志士,他们是行动派,他们不会妄想靠上天帮助来拯救一个国家,他们只会用切切实实的实践来为中国探出一条明路。
这些人虽然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精神,在过去每个朝代更替时,往往会有人用迷信的说法解释王朝破灭的原因,在中国曾一度被列强瓜分时,或许也有人感叹中华命数已尽,但是并不是这样。
这些为中华民族之崛起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辈,用其行动与实际,告诉了中国人一个实打实的道理,那就是实践出真知,封建迷信必然自取灭亡。
这种文化的变迁确实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网络扫墓的出现,就是一些旧民俗文化逐渐被淘汰的表现。试问时光倒退一百年,有谁敢相信中国人会放弃烧纸钱呢?
文化的改变是潜移默化无形无色的,猛然回首,才发现今日已与往日不同。
在当今的中国,网络早已成为了第二现实,各种新文化层出不穷,然而回顾近现代文化的变迁,我们就会发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无比强大,我们无法阻止中华文化在这些新文化的注入下发生改变,但我们能够决定中华文化向着哪个方向去发展。
近代文化思想的演变始终伴随着反侵略,追求民主的诉求。经历了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深入人心。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人绝境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工农群众的屠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实行保甲制度和特务统治;制定"伪宪法"确认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③现代化的新发展: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再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五)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现代化任务的主角是无产阶级
①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来不断对宪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
②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③思想上:1957年整风运动提出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期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
④外交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文化的特点
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急剧变化直接影响到近代文化。主要特点有:
①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发生了矛盾和斗争,最终使封建文化发生动摇,中国传统文化在斗争中不断吸取先进文化,获得新生。
②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艺术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救国之路的特点。
③近代前期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与科学。
④由于社会变化剧烈,中国近代前期文化的发展变化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快速变化也使文化本身在层次上不够深入,在内容上缺乏本质飞跃,在理论上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
主要事件:1、林则徐、严复、魏源:开眼看世界。
2、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西学东渐,主张中体西用。
3、戊戌变法:提倡君主立宪。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
4、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主张。
5、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6、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登上舞台,主张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洋务运动前期,魏源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向西方学习。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办工厂。
戊戌变法人们学习西方思想(启蒙思想)
辛亥革民学习西方思想(启蒙思想)孙中山领导革命,解放人们思想。
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