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17 06:56:56 分类:军事 浏览:234 评论:0
震惊世界的9月11日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劫机分子驾机撞毁了美国纽约世贸大厦双塔楼和首都华盛顿五角大楼。布什总统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和战争状态,向国际恐怖主义宣布长期战争,并宣称将打击恐怖主义头子本.拉登居住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统治区(占阿富汗全境的90%)。四个航母特混群“小鹰”号、“企业”号、“卡尔.文森”号、“西多.罗斯福”号开赴阿拉伯海,准备实施“永久自由”行动。
为了实施美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宣布的跨国打击,美军将准备又一次在亚洲腹地崇山峻岭中的联合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在太平洋和地中海多次实施两栖登陆,组织陆、海(包括海军陆战队)、空军的联合作战,组织结构、指挥体系、战略战术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联合作战的理论和实践曾陷入停滞,但80年代后,联合作战理论又开始迅速发展,并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完成了集大成。现以1989年12月美军入侵巴拿马的代号为“正义事业”军事行动为例,说明联合作战是怎样从策划、准备、指挥并实施的。
美国是号称“民主法制”国家,政治军事决策程序十分复杂,并不是说想打谁就能立刻打谁,巴拿马国防军头子诺列加进入美国政治情报军事监视网,长达25年之久,到里根总统时期,美国对他越来越无法容忍,但出于反共和禁毒的需要,仍虚伪地维持表面关系。1988年,美国迈阿密地方法院开始起诉他,收拾诺列加的行动提上日程。
但毕竟跨国军事行动会引起世界议论哗然,当年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即现任美国国务卿)为首的国家安全小组多次召开秘密会议,研究军事行动的政治后果。中央情报局提出了一个取代诺氏的傀儡人物,因不合美国统治人物之意,行动被搁置。
1989年10月4日,受美国支持的军官吉罗尔迪少校发动政变,一度擒获诺氏,但经验不足,诺氏反击成功,处决了政变者,美国大丢面子。鲍威尔与南方总司令(他专门负责处理拉丁美洲军事行动)马克斯.瑟曼上将协商后,决定采取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除掉诺列加,而且整个消灭巴拿马国防军,以一个亲美的恩达拉文职政府取代。当时的国防部长切尼(现任美国副总统)支持行动,老布什总统未明确表态,但显然不反对。
瑟曼立即制定了代号为“蓝色勺子”的作战计划:美国南方总部在巴拿马运河区的1.3万陆军部队和支援部队得到美军18空降军(辖82空降师和101空中突击师)1万兵力的加强,第18空降军军长斯蒂纳中将负责指挥联合特遣部队。选择总指挥官是联合作战最重要的步骤。今后一切行动、兵力、后勤、作战、协调……均由他一人负责,美军和美国政府所有高官一律不得干涉他的指挥权(在海湾战争中是施瓦茨科普夫中将)。
计划虽已拟好,并不等于执行,在美国防部五角大楼中,有无数份落满灰尘的未执行计划。正好,诺列加的士兵因交通事故打死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给美军入侵找到了借口,此时瑟曼已经完成了“蓝色勺子”行动的演习。鲍威尔于是电话告诉美陆军军事空运司令部和特种作战司令部领导人此前他们并不知道“蓝色勺子”计划。然后国防部长切尼召集国防部高层会议,研究面交总统的全部方案和意见。与此同时,鲍威尔要与三军参谋长进行研究,但他的意见起一锤定音的作用。会议上,鲍威尔提供全部情报支持和方案推演,三军负责人(包括海军陆战队司令)各自从自己业务角度评估方案并加以补充,这纯粹是一个高度绝密的军事会议,在跨国联合作战问题上,根据美国国会1986年通过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参联会主席握有极大的权力。
总统最后拍板的会议是这样的,参加者: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安全顾问及其副手、新闻秘书、参联会主席及其情报助手。当切尼和鲍威尔汇报时,其他人(包括总统)都是头一次听到“蓝色勺子”计划。可见是由军方(大战区)司令官必须从纯军事角度提前单独提出方案和总指挥人选。参联会主席详尽解释计划,在行动的政治和后果方面,总统和安全顾问有质疑和改变的权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二战后的历届总统,除克林顿外,都当过兵或有军事经历,因而能直觉地理解军事行动计划,这也是为什么二战后美国军事行动频繁的原因之一。
“蓝色勺子”是一个较复杂的计划,因为要消灭1.5万人的巴拿马国防军,将动用第82空降师,陆军特种部队。美陆军轻步兵7师驻加州奥德堡,距巴拿马空运航程近,它专门用来对付拉美出事地区;驻巴拿马运河区的步兵193旅;海军的“海豹”突击队(他们往往是加强排一级的编制);驻巴拿马运河区的一个海军陆战队加强连和“三角洲”部队等。攻击范围涉及巴拿巴数十个地区,F-117隐形战机将首次出马,投掷900千克的激光制导炸弹直接摧毁兵营。攻击发起时间定于夜间,越战后美军夜战技能和装备不断改进。
会议上,安全顾问和国务卿尽一切可能地想象并挑剔计划的政治、外交和国内舆论后果。总统则是军方和民方的仲裁人,伤亡人数往往是大家关注的问题,自越战后,美国民众对海外行动的伤亡一直很敏感。当数不清的问题被提出和回答之后,布什说:“好,我们干吧,就这么定了。”
当年为了使入侵计划在公开时,其名称能让人接受,最后由鲍威尔将其改成为“正义事业”,以披上道义外衣。
与巴拿马的形势相比,美国军事指挥机构自从二十世纪50年代与巴基斯坦结成中央条约组织后,就一直关注插入苏联和中国边垂的阿富汗。美国早从英国国防和情报机构手中了解了阿富汗的详情,英国三次入侵阿富汗,积累了大量阿国的情报和资料。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后,美国政府除了在政治外交上抵制苏联入侵外,由中央情报局出面会同英国军情五处、六处利用阿拉伯诸国资金,大量培训阿富汗抵抗力量游击队和阿拉伯志愿军(本.拉登就在其中),并用美制“红眼”、“毒刺”、英制“吹管”、“标枪”肩射防空导弹,打击苏军直升机。为解决游击队在崎岖山区的运输问题,甚至用生物工程方法养驯了大批日见珍稀的山地骡子(6000~8000匹)。美英特工均渗入阿富汗,美军对阿富汗的情况十分熟悉。如今,美国并非不想利用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及其领袖人物,但由于阿富汗陷于内战几达20年之久(1965年该国领导集团就发生严重政治分裂,1973年即开军事内战),任何一位现今反塔领袖均不具备广泛的号召力和实际权力。美国只能自己动手。
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计划命名为“永久自由”,也许是想获得当初擒获诺列加的好运,来消灭或捉住本.拉登。从外部看,“正义事业”行动与“永久自由”行动有较大差别。前者是一次标准的联合作战;后者更象是利用多国空军基地和航母特混群的空中打击行动。因此,“永久自由”行动类似于1999年冬季北约在科索沃的“联盟力量”行动。这次袭击阿富汗的“永久自由”行动由负责中东和西南亚的空军中将查尔斯.沃尔德指挥,沃尔德在沙特阿拉伯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行动中还将运用一支名为“三角洲”部队的特种兵。它直属美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驻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除精锐的“三角洲”部队外,还指挥5支特种部队大队(相当于加强营,皆为空降部队)。
美军之所以选择在阿富汗的连续猛烈空中打击战略,实在有他们难言的苦衷。阿富汗国土面积65.23万平方千米,国土的3/4是高山、峡谷、高原、盆地和荒漠。在北端是“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系由北向西南延伸,直到伊朗边境的白山山脉,高度从7000米降到3000米。由于地形隆起和冰川切割,坡险谷深,地形崎岖,交通十分不便,即使巴基斯坦同意借道,把任何美军装甲师、机步师从巴阿边境推进到喀布尔或坎大哈,都面临着巨大的后勤困难。苏军入侵时,一个作战的摩步师(其装备数量相当于美军师的一半)每天需补给700余吨物资,一个战斗直升机团每天需要补给400吨。当时苏军每天只能空运200~300吨物资,主要补给依赖卡车队。从5条险恶的山间公路每天最多补给1500吨,能维持2个师作战就非常勉强了。正是美国情报机构利用了阿富汗的特殊地形,训练阿富汗游击队伏击车队,使苏军为补给付出了高昂代价,而有限补给又制约了作战部队数量,使之无法全歼游击队。
发动以直升机为主的特种部队奔袭,似乎较为可行,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阿富汗中部北部山区10月份已进入雨季,雪雨交加,气象条件复杂。阿境内沙尘、强太阳辐射,高原低气压和山谷紊乱气流都对直升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挑战。各种含盐类砂尘加快了机件磨损和液压管路堵塞,1979年美特种部队营救驻伊朗大使馆人质的失败,就是直升机毁于当地的沙尘暴。当年参战的苏制米-8直升机桨叶前缘包条只能使用400-500小时,美军各型直升机在“沙漠风暴”中也曾加装了防尘罩,但防尘罩在高原缺氧区又会限制直升机的功率。阿富汗游击队与苏制直升机米-17、米-24作战近10年,经验丰富,美国直升机部队肯定会付出伤亡的代价(苏军损失直升机超过千架,其中20%毁于使用方面的原因)。
一般地说,美军的战略,装备和部队并不适合打山区游击战,尤其不适合在阿富汗那种很特殊的山区,去对付打了20多年仗的穆斯林敌人,只要看看科索沃战争,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一直迟迟不投入地面部队,同南联盟军在巴尔干山区决战,就可以了解美国军事指挥机构处理山地战问题的思路了。当然,美军有一支专门的山地战部队——驻纽约州德拉姆堡的第10山地步兵师。还有特种部队司令部的几支部队和著名的“三角洲”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突击营等精锐部队在必要时也会投入任何地区进行厮杀,但第10山地师前进部署较慢(2-4周),特种兵作战也必需要有准确的情报和有力的支援,从阿巴边境建立前进支援基地和建立准确的战术情报网,恐非一两周的事情。
再三权衡之后,也只有选择持续猛烈空袭一条路了。事实上,美国最开始任命空军中将查尔斯.沃尔德负责“永久自由”行动,表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美国采用的会是一场类似科索沃战争的空中战争。(
艾森豪威尔,从家乡有名的小拳击手,到西点军校的差生;从结识康纳将军,到美军参谋部的作战处长,最后成为盟军总司令。这样的人生轨迹,达到了一个职业军人军事生涯的巅峰,也成就了一个普通人的“传奇”。
更让人们称奇的是,一个典型的职业军人,一个不属于任何党派,却能够走向美国总统的位置,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外,恐怕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在美国,竞选总统要有钱、有权、有名。巧合的是,艾森豪威尔都具备。
德国投降,他的政治远见,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1944年4月,同盟国军队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对德国的最后一役就要开始了。艾森豪威尔也来到德国,他参观了地下金库,里面塞满了从欧洲各地掠夺来的金银财宝、名人字画。消息传开,人们对德国人的贪婪感到无比的厌恶。
更让艾森豪威尔憎恶的是,臭名昭著的死亡集中营,他目睹了德国对犹太人犯下了灭绝人性的罪行。他第一时间召集新闻记者和国家立法机关,到德国收集证据并向社会公开,立刻引起全世界对这件事的关注。
人们纷纷指责德国暴行的同时,也对美国富有责任感的做法,伸出了大拇指,这都离不开艾森豪威尔远见的政治意识。当然,在艾森豪威尔看来,这是他作为盟军总司令应该做的事情,但在人们眼里,这是大国“责任心”的表现。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他也愈发显得轻车熟路。柏林战役开始后,几百万苏军向德国首府发动了最后一战。这期间,根本没有政治野心的海军上将邓尼茨,成为了德国新的领导人,他的立场很明确:反对苏联,拯救德国,对美、英等国妥协或投降。
这个论调,又勾起了“反苏斗士”丘吉尔的极大兴趣。他命令蒙哥马利,对放下武器投降的德军要善待,并保管好他们的武器。一旦与苏军开战,这些德军将会迅速地武装起来,同英军一道与苏联人拼到底。目的就一个,坚决不让东方势力插手欧洲事务。
艾森豪威尔对丘吉尔单独与德国人谈判的要求,十分恼火。尽管他也十分反对苏联,抵制东方势力的决心比起丘吉尔来说,有过之而不及,但他清醒地认识到,在刚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同时,与德国联盟是不负责任的,是自找不自在。
他拒绝丘吉尔的同时,也不给德国人任何幻想的机会,出路只有一条,“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7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德国投降。全世界的报刊杂志,刊登了关于艾森豪威尔与德国投降的报道,他成为了路人皆知的名人。
谦和的为人处世态度,让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结识了许多有钱人。
“借助”二战胜利的光环,艾森豪威尔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和热爱。在西欧,他每到一处,都会有盛大的欢迎仪式,他被授予“伦敦荣誉市民”的称号,就连斯大林向他发出邀请访问苏联,并授予他胜利勋章。
在美国,他更是获得了许多世界名牌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和称号。当然他也十分清楚,这些都是出于对他在二战中所作贡献,表示的尊敬。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会出任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他有些“受宠若惊”。
1947年,艾森豪威尔走马上任。尽管一些学术界的“大佬们”反对他担任校长,反而激发了他要努力做好的信心,他要证明给他们看,他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全校教师大会,表明自己的施政纲领。
“在学术问题上,教授们说了算,作为校长,我只是做好服务。”说白了,就是为学校拉赞助和筹款用于科学研究。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他给学校带来声誉的同时,金钱和活跃的科研氛围,让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当时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他非常善于筹集基金,成立“全美议事会”,将企业家、学者等聚集在一起研究全国性问题,结识了许多有钱人,而他从不要求直接捐款,他都是将学校的科研计划向这些“富豪们”表明清楚,“帮助哥伦比亚,就是帮助美国,更是支持他”。
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的赠款越来越多,教师的待遇越来越高,尤其是科研,可以用朝气蓬勃来形容,他比大多数校长十年的成就还大。这些企业家与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喜欢这位谦和的校长和将军。他在竞选总统时,离不开他们的资金支持。
出任北约武装部队总司令,让他成为“最有权”的人。
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开始,双方在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于是,又一个冷战新产物“诞生”了,这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根据各国首脑的要求,成立北约武装部队,艾森豪威尔是他们认为的不二人选。
1951年,艾森豪威尔来到巴黎北约武装部队总部,领导北约成员国的陆、海、空部队,他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为政治交易,令人反感的蒙哥马利成为了他的副手;另外,还有来自12个国家穿着40多种军装的200多名军官。
为了加强北约内部的团结,他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只有西方的政治、军事统一,才能避免来自苏联的威胁,并积极加强美国对北约各国的庇护和主导。这些都符合美国国内各方的利益,尤其是在接纳联邦德国(西德)为成员国的问题上,他功不可没。
要知道,德国投降后被划分为两个彼此敌对的国家。按照美国的利益,需要联邦德国在欧洲成为平衡各方势力的代表,这完全符合美国的“大西洋政策”。但是,刚刚结束的二战,欧洲各国深受其害,对此纷纷表示强烈反对。
这个结果,艾森豪威尔一点也不惊奇,他迅速反应,与丘吉尔进行协调,也要求法国“结束含糊不清的态度”。最终,联邦德国组建武装部队,并加入大西洋集团,为平衡欧洲各国关系,最终由美国主导欧洲事务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北约武装部队总司令一职,让艾森豪威尔获得了高于各国领导人的权力。同时,也是国内各方势力认可的高标准,没有人能够达到这样的条件。作为一名军人,艾森豪威尔并没有从政的想法,但他确实具备了竞选总统各方面的要求。
按照人们的理解,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可以说是“名利双收”,获得的荣誉足以让他在历史的记忆中,写下浓重的一笔。从军人到总统,这一巨大的身份变化,尽管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勇担责任是他从事任何职业中,最有力的说辞。
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艾森豪威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