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20 04:45:19 分类:军事 浏览:260 评论:0
中国侵略过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文永十一年)和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弘安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动的两次侵日战争。1259年(宪宗九年)征服高丽的忽必烈于1268年(元至元五年)命高丽使者携国书赴日,书中要求日本效法高丽来朝“通好”,否则将至“用兵”。日本朝廷祈求神佑,但以“书辞无理”,拒绝接受。幕府执权北条时宗令大宰府备战,加强九州沿海要地的警备。其后忽必烈又两派使者,均遭日本朝廷拒见。1274年忽必烈发动征日战争。
1274年10月3日,任命征东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和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000人、水手6700人.计3.23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1274年10月5日至14日相继袭击对马、壹岐岛。16日逼近肥前沿海诸岛,使几百名日本武士丧生。19日元军兵船驶进博多湾,翌日登陆。守护少贰经资指挥英勇战斗,但在元军步兵集闭战法和火药武器震天雷的威力下, 日军处于不利地位。由元世祖授命组成的征日元军,是由蒙、汉、高丽三族军队组成的联军。蒙军不但在战斗力,还有战术方面都远远高于日本。据日蒙古型皮铠本史书记载:击鼓鸣锣,杀声震天。日军战马惊恐不安,跳跃打转,当武士拨转马头冲向敌人的时候,已经被敌人射中。蒙古矢短,但矢根涂有毒液,射上既中毒。敌数百人箭射如雨,长柄矛可刺进铠甲缝隙。元军排列成队,有逼近者,中间分开,两端合围,予以消灭。元军甲轻、善骑马,力大,不惜命,豪勇自如,善于进退。大将据高处指挥,进退击鼓,按鼓声行动。在后退时,铁炮中装铁弹,随着火焰喷出,四面烈火,烟气弥漫;其声凄厉,心碎肝裂,目眩耳聋,不辩东西,被击毙者极多。激战至暮,日军撤至大宰府水城。刘复亨受箭伤,元军撤至船上。当夜意外台风刮翻元军200多艘兵船,忻都连夜乘剩余船只撤退回国。
在文永之役后,金方庆伏虏了两百名日本人,献给高丽王作为奴隶。
自1275年起, 幕府就开始为他们认为不久将进行的第二次入侵做了准备。除了更好地组织起九州的武士外,他们还在很多可能登陆点修建堡垒和其它防御设施,这些登陆点中包括博多港。与此同时,高丽国王多次与元朝谈判,反对进一步的入侵日本计划。而元朝也派遣使者至日本,但日本两次下令将元朝派来的使者斩首。忽必烈非常恼火, 开始积极筹划第二次入侵。
1279年元军征服南宋之后,于1281年春发动了对日本的第二次入侵。元军的这次入侵规模大于第一次,其中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的江南军就有十余万人。元军舰队因供应和人员登载问题而推迟了起航。他们的高丽盟军先行进发,在对马岛惨遭失败而返。同年夏,元军联合高丽人夺取了壹岐岛,向九州进发,并在不同地点登陆。在经历一些独立的小战斗,也就是所谓的弘安之战或“第二次博多港之战”后,元军被赶回了船上。此时一场持续两天的台风,也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神风”,袭击了元军舰队并摧毁了大部分的船只。
关于元军舰队被台风摧毁的原因,有说法认为是因为元军使用的是在内河航行的平底船,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水密隔舱设置,而不是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由于元朝蒙古统治者在中国及高丽的残酷压迫,导致两地(高丽与中国南方沿海)对于造军船很反感,造船的汉人和高丽人故意使用错误的船型,而蒙古人对航海又一无所知;又或者忽必烈攻日太过仓促,未有充分准备海船,造船人只得在匆忙间敷衍了事。不过具体原因尚无定论。
10个,分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荷兰、葡萄牙。
1、英国
英国对中国的兴趣源自18世纪末,当时英国成为中国茶叶的进口国。茶叶进口导致了英国方面巨大的贸易逆差,因此英国希望通过从印度向中国出口鸦片来平衡开支,虽然这么做违背了中国的禁令。因鸦片贸易所引起的两次鸦片战争都以英国的胜利告终。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与中国保持了一种复杂的关系。虽然英国获得了香港,英中贸易主要还是通过几个开放了的中国港口进行。
因此英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因为中国的崩溃意味着其他西方强权就可能与英国一起瓜分中国,而使得英国所拥有的特权地位受到挑战。
同时,英国也不希望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中国,因为这就意味着中国将取消或要求重新协商一些原本签订的条约。
这种态度解释了看似矛盾的英国对华政策:一方面协助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另一方面却和法国联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美国
美国帝国主义者和英国一样,也是最早运鸦片到中国来的鸦片贩子。1839年在广州查禁的鸦片,很多一部分是出于美国鸦片贩子手中。鸦片战争中美国海军统领基尔尼亲率舰队到中国海面声援英军。
1844年7月又强迫满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最先创立了“治外法权”与“利益均沾”条款。望厦条约是中国满清政府与外国政府最早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之一。
在1853年到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我国,进攻天津和北京时,美国军舰也参加行动,并乘机胁迫满清政府订立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取得限制中国关税及中国内河航行等项特权。
3、法国
1856年(咸丰六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3月,英国政府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法国政府任命葛罗男爵为全权专使,率军来华。
12月,联军齐集珠江口,共计5600余人,其中法军1000人,英军4600余人;军舰20余艘,占领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并对广州实行殖民统治。
1858年联军侵入天津城郊,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后陆续南撤。次年,在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时,英国公使普鲁斯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拼凑联合舰队再次兵临天津海口,共有兵士2000余人,各种军舰20余艘,战败而归。
1860年,英、法扩大战争,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专使,并任克灵顿和孟斗班为两国侵华军总司令,率英军18000余人,法军7000余人,英舰73艘,法舰32艘,齐集中国海面。
8月24日占领天津,10月13日占领北京,侵略军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焚烧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造成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
11月初撤出北京。1861年10月,《北京条约》规定的中国对英法兵费赔款全部交清后退出广州。
4、德国
1900年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国联合照会清政府,再次要求取缔义和团。2月1日,山东高密群众围攻德国铁路公司,相持数日,并破毁铁路,至14日,德军扬言要以武力镇压。
3月13日,帝国主义列强在渤海举行海军示威,显示要用武力干涉中国。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剿除义和团,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直、鲁两省,代为剿平。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罗斯帝国公使就提出镇压。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
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占据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平乱。
5月20日,公使团会议,提出调兵来北京。
5月28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5、俄国
沙皇俄国对我国的侵略扩张野心由来已久。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就派兵先后抢占了我国黑龙江的重铁庙街和库页岛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又起火打劫,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 1.通过中俄《理解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我东北地区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58年5月,沙俄以武力相威胁,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爱珲条约》,割占我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乌苏里江以东直到海边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划为中俄两国“共管”。
1860年11月,沙俄以调停有功,通过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承认了《爱珲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自括库页岛的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6、日本
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通称倭寇。
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日本也扮演主要角色,1894年7月—1895年10月 中日甲午战争从中国掠夺大量书籍、文物、白银等战略资源,为进一步强大和发动侵华战争做铺垫。
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起开始侵华战争,霸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则是掀开了日军全国侵华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协议,自此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前后共计十四年。
7、意大利
1899年意大利王国强占大清帝国三门湾。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实力较弱的意大利亦欲染指中国,乃于1899年2月向中国清政府提出了强租浙江三门湾以用作海军基地的要求。
但这一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强硬拒绝,并积极在三门湾增兵布防,严阵以待。意大利人见清朝早有防备,又迫于其他列强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这一要求。三门湾事件以中国取得外交胜利、成功守护领土告终。
8、奥匈帝国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
侵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9、荷兰
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在今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作为殖民统治的中心, 为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迁往台湾开垦。
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将其收购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郭怀一领导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武装起义,虽最终被镇压,但表明荷兰殖民统治已出现危机。九年后他们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
10、葡萄牙
1553年,开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虽然从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门的居住权,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设有官府,由广东省直接管辖。
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和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百度百科——台湾
百度百科——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