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03 06:09:08 分类:军事 浏览:289 评论:0
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官僚左宗棠创办和控制的军事工厂,同治五年(1866)由左宗棠奏准并动工兴建,同治七年(1868)建成,因左宗棠奉命西行,改由船政大臣沈葆桢主持。福州船政局厂址在福州城外马尾山后,包括办公楼、船坞以及船厂、机器厂、转锯厂、木模厂、铸造厂、钟表厂、铜厂、储材厂等。另外,还有船政学堂一所,分法文班和英文班,分别培养轮船的监造和驾驶人才。甲午战争中的著名海军将领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林永升都是该学堂英文班的第一届毕业生。
信浓号重型航空母舰,是二战时期由日本建造的最后一级航母,拥有同时代最厚的防御装甲、最大的排水量,纸面战斗力强大。信浓号的建造寄托了当时日军反击美军,挽救败局的希望,但是它的首航就迎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成为了战争史上最短命的航空母舰。
1
信浓号因为没有任何战绩所以并不出名,但是它的原型舰可是人尽皆知,就是超级战列舰“大和”。1936年日本拒绝签署《伦敦海军条约》,拉开了海军军备竞赛,当时日本的主要假想敌就是美国,因为国力的巨大差距,在舰艇数量上日本是拼不过美国的,因此日本海军寄希望于建造出性能拔尖的超级战舰,以质量取胜。因为当时日本海军掌权者都是舰队派,信奉巨舰大炮,根本没有注意到航母的价值,这就有了大和级战列舰的出炉。
大和级战列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当时日本海军将所有最新技术都应用到该级战列舰上,带来的后果就是建造成本和时间的增加。而偏偏日本是二战中工业实力垫底的国家,建造大和级战列舰已经超过了日本的工业实力,大量物资、设备需要进口,而这些都影响到了后来信浓号的建设,也是信浓号被轻易击沉的重要原因。
2
大和级战列舰首舰大和号战列舰于1937年11月4日开工,次舰武藏号战列舰于1938年3月29日开工,三号舰信浓号于1940年5月4日开工,四号舰于1940年11月开工。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大获全胜,这一仗日本海军是打爽了,但是大和级战列舰的建造一下就出了问题。日本本土资源贫瘠,需要从美国大量进口物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钢铁和石油,特别是建造大和级战列舰需要的特种钢,日美一开战商贸断绝,大和号和武藏号建造的早,紧赶慢赶完工了,信浓号造出了个空壳子就停工,四号舰更是直接被拆除回收钢铁。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日本联合舰队被美国海军逆风翻盘,损失“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主力航母,日本海军元气大伤。为了挽回局势,建造到一半就停工的信浓号被废物利用,于1942年9月恢复施工改建成航空母舰,但是这个改建工程是意外连连、问题多多,几乎预示着信浓号航母的悲剧命运。
3
1944年11月,美军B-29轰炸机开始对美国本土进行战略轰炸,而横须贺海军工厂就是重点轰炸目标之一。为了躲避轰炸,刚刚完成初步建造的信浓号出航前往吴港的造船厂,在航行途中意外遭遇美军潜艇“射水鱼”号,被4枚鱼雷当场击沉,以信浓号的设计标准来看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毕竟信浓号的底子是超级战列舰“大和”,同级的武藏号和大和号都是在被围殴时身中12枚鱼雷才沉没的,信浓号怎么这么脆弱呢?
首先日美开战后,日本缺乏优质钢铁,信浓号建造使用的材料本身质量就不行;其次二战后期日本出现人力短缺,熟练工人都被征召入伍,信浓号建造大量使用在校学生,工程质量堪忧;再次日本军方严令提早五个月完工,工人为了免受处罚很多细节都忽略了,比如说水密舱封闭不上;最后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步步败退,联合舰队精锐损失惨重,信浓号上缺乏老兵,遭到攻击的时候乱成一团。正是种种原因的综合使得看似强大的信浓号被一艘美国潜艇直接击沉。
4
其实对于信浓号沉没还有一种笑谈,因为有“祥瑞”雪风号驱逐舰为其护航。二战时期,驱逐舰是为主力舰艇护航的,极端情况下还要为主力舰挡枪,而雪风号驱逐舰就是日本海军中的奇葩。雪风号驱逐舰参加了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所有大战,特别是1944年莱特湾海战、1945年菊水作战,日本联合舰队近乎全军覆没,而雪风号驱逐舰却能逃出美军包围全身而退,最有意思的是雪风号为谁护航谁就沉没,这就是命啊!
当然笑谈只能是笑谈,信浓号的诞生和覆灭某种程度上仿佛预言了日本在二战中的必然结局,不考虑自身国力、依靠着一股军国主义狂热就妄图一蛇吞象,称霸世界,最终只能迎来失败的结局。1944年11月28日,信浓号被美国潜艇射水鱼号击沉,也代表着明治维新70余年积累的日本海军烟消云散。重温战事,珍爱和平,且行且珍惜。
《二战十大强劲战列舰排名》
战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战斗武器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由于舰上装备威力巨大的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具有强大攻击力和防护力。战列舰曾经是人类创
造出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以下
仅列举二战中战力最为强劲的十艘战列舰,以供网友赏鉴。
一、依阿华级战列舰
“依阿华”号战列舰9门主炮右舷顺次射击,据称可导致这艘排水量45000吨的庞然大物侧移10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依阿华级战列舰以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伴随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和支援两栖登陆作战。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计划建造6艘,首舰依阿华号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别是依阿华号(Iowa
舷号BB-61),1940年6月27日在纽约海军工厂正式动工,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新泽西号(New Jersey
舷号BB-62),1943年5月23日加入现役;密苏里号(Missouri
舷号BB-63),1944年6月11日正式服役;威斯康星号(Wisconsin
舷号BB-64),1944年4月16日加入现役。伊利诺斯号(Illinois)1945年8月停工;肯塔基号(Kentucky)1950年1月下水
后停建,均未建成。
1938年美国海军提出新型高速战列舰––依阿华级的设计方案。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依阿华级战列舰
重点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依阿华级的动力装置的主机功率是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的极限
为准,依阿华级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重新设计舰体,采用了加大舰体长度和吃水的设计措施,舰体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有利提高航
速,但影响了适航性。
依阿华级的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装备3座三联装主炮塔,每座炮塔旋转部分重1730
吨,舰艏方向呈背负式布置两座,舰艉方向布置一座。装甲防护方面,依阿华级整体防护设计与南达科他级相当,舷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并结合多
重水密隔舱构成水下防鱼雷系统。依阿华级舰艉两舷各安装一台弹射器,搭载三架水上观测飞机。
二、“大和”号战列舰
1941年10月30日,大和号在宿毛湾鹈来岛和冲岛标柱间进行全速公试的画面,当时的状态为公试排水量69304吨,151700轴马力,螺旋桨每分钟223.2转。
1942年2月12日,“大和”号
接替“长门”号战列舰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从1913年到1942年的29年里,日本海军共建成战列舰12艘。其中“大和”号(还有同型的“武藏”号)
舰龄最短(1941年建成),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装甲最厚重,被誉为无坚不摧、固若金汤的海洋钢铁城堡。
三、俾斯麦级战列舰
纳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号称“不沉的海上钢铁堡垒”
“俾斯麦”号于1936年开工,1939年下水,并于第二年8月24日服役。它是希特勒极度自大的表现,是一架屠杀机器。身长830英尺(约合252
米),几乎和泰坦尼克号相当;标准排水量为41700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在海军史上也仅次于“大和”级和“衣阿华”级。尽管个头很大,但在
15万马力引擎推动下,航速可达30节。主炮装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能够摧毁15英里以外的船只。装甲防护方面,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侧面
装甲厚13英寸(约合33厘米),鱼雷防御系统可以抵御300千克德国黑索金烈性炸药,防护能力十分惊人。
此外,舰上还装有德国最新式的雷达、无线电侧向仪等电子设备,加上精巧周密的水密舱设计,被德国海军称为“不沉的海上钢铁堡垒”。1939年,“俾斯麦”号举行下水仪式时,希特勒亲自到场发表声嘶力竭的演说,并亲手执行了砸碎香槟酒的传统仪式,对其寄予无限厚望。
五、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考虑到其在亚洲和欧洲的潜在敌国日本和德国正在积极扩军备战,于是根据英、美、法三国签订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在1937年开始建造2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建造了两艘:北卡罗来纳号(North Carolina BB55)、华盛顿号(Washington
BB56)。1937年10月27日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在纽约海军船厂开工,1941年4月服役。同型舰华盛顿号战列舰1938年6月14日开
工,1941年5月服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相继加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
1942年8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北卡罗来纳”号成为当时为航空母舰护航的唯一的一艘快速战列舰。在这次战斗中卓有成效的表现,为美国海军
的快速战列舰奠定了它们的主要任务:为航空母舰编队提供对空掩护。1942年11月14日“华盛顿”号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域的夜战中,利用雷达的引导击沉
日本海军“雾岛”号战列舰。1944年“华盛顿”号在一次碰撞事故中舰艏撞毁并更换了新舰艏。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北卡罗来纳级两舰参加了大部分重大战斗活
动,主要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与支援两栖登陆作战,参加了进攻吉尔贝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硫磺岛、日本本土诸岛的战役。
“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1947年退役。1961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费尔角河作为一艘战争纪念舰供人参观。“华盛顿”号于1960年拆毁。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36600吨(1942年);满载排水量:46700吨(1945年)
舰长222米;最大舰宽33米;平均吃水9.6米,最大吃水10.8米
动力:8台锅炉,4台复式减速齿轮传动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21000轴马力
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17450海里/15节,6740海里/25节
武备:9门3座三联装406毫米/45倍径主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每舷5座),1942年该级舰开始改装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60门和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40–60门
舰员:设计编制1885人(其中:军官108人,士兵1777人)
六、黎塞留级战列舰
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级首舰“黎塞留”号在布雷斯特铺设第一块龙骨。在随后的4年内,2号舰“让-巴尔”号和3号舰“克莱蒙梭”号相继开工。黎塞留是法国中世纪著名的红衣大主教。
法国计划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随后再建造3艘黎塞留级的改进型,到40年代中期,整个造舰计划完成时,法国将拥有8艘较新的战列舰与意大利和德国海军的同类战舰对抗。
七、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King George V class)是英国于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二战前英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
其设计遵守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大于14英寸即356毫米)的规定,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
同级舰有英王乔治五世号(HMS King George V )、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约克公爵号(HMS Duke of York)、安森号(HMS Anson)、豪号(HMS Howe)等5艘。
乔治五世国王号服役后担任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旗舰。
威尔士亲王号刚服役就参加了围歼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后带着战伤运载首相丘吉尔出访美国,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1941年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在马来亚海域被日军飞机击沉。
1943年12月26日在护航作战中,约克公爵号击毁了德国海军战舰“沙恩霍斯特”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晚期,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加入了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进攻日本的作战。
性能数据
设计排水量:35000吨,满载排水量:44650-45360吨
尺寸:全长227米,水线长225.5米;全宽31.4米;最大吃水10.8米
主机功率110000马力。最高航速:29节,续航力:15000海里/10节。
武备:10门14英寸/45倍口径主炮(两座四联装炮塔,一座双联装炮塔),16门133毫米/50倍口径高平两用炮,32-48门40毫米以及20毫米高射炮。
装甲:舷侧装甲带(最大)15.4英寸,甲板7英寸,炮塔(正面)16英寸,炮座16英寸,司令塔(最大)15英寸
舰员:1530-1900人
八、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托里奥 维内托级战列舰是意大利建造的一种战列舰。维内托级首批2艘:维托里奥 维内托号(Vittorio Veneto)、利托里奥号(Littorio);2艘改进型:罗马号(Roma)、帝国号(Impero,音译为“因佩罗”号)。
20世纪30年代法国针对德国的“袖珍战列舰”开始建造新型敦刻尔克级战列舰,意大利海军原有的战列舰已经显得陈旧落后了。最初,意大利海军准备建造一
种可以和“敦刻尔克”级相抗衡的新型战舰,最后,意大利海军决定设计建造35000吨级的战列舰即后来的维托里奥 维内托级战列舰。
性能特点:
“维内托”级的大中口径火炮都是由安莎尔多公司设计,另一家意大利军工企业,奥托公司(OTO,即Odero-Terni-Orlando的缩写)也承担了部分生产任务。
“维内托”级安装了3座三联装381毫米口径主炮,计划之初设想的406毫米口径主炮方案因制造难度太大不得不放弃。
安莎尔多1934型381毫米口径主炮炮身为活动身管结构,从内到外为整体式内膛身管,分为2个部分衬管增强层,即包覆在药室和定向部后半段的2层局部
增强层和内膛前部的一道增强层,最外面是一层约占炮身总长度72%的活动被筒;炮口处有一个外径为610毫米的紧口箍结构。炮尾用连接环安装到身管上。炮
尾为螺纹式,有6道闭气隔断螺纹,闩体由液气机构驱动半自动开闭,动作周期3.5秒。其中炮塔左炮炮闩向左打开,另两门炮开关方向相反。炮尾四周均匀布置
4个筒型液气驻复机,正常后座距离1米。每座炮塔备弹222发,其中穿甲弹195发,榴弹57发。
381毫米口径主炮火炮炮身全重
102.4吨,全长19781毫米/L51.92,身管长19050毫米/L50.0,线膛部分长15850毫米,药室长3071毫米、容积
456.216公升。内膛表面刻有96条等齐右旋膛线,阴线深3.1毫米、宽8.458毫米,阳线宽4.0毫米;膛线缠距30倍径(指膛线绕炮膛轴线旋转
一周,在轴向方向移动的长度)。弹种有被帽穿甲弹和榴弹,穿甲弹长1.699米,重885公斤,弹底装药88公斤TNT;榴弹长度于穿甲弹相同,重量
774公斤。发射药分装在6个药包内,总重271.7公斤。火炮正常使用膛压320兆帕,穿甲弹初速850-870米/秒。从炮口侵彻威力来看,意大利的
381毫米火炮的威力仅次于日本的94式460毫米炮和美国的MK7型406毫米/L50炮。不过由于发射药对身管的烧蚀非常严重,其内膛的使用寿命仅为
110-130发,约为世界同类舰炮的一半左右。最大射程42800米。
381毫米三联装炮塔全重1595吨,圈座直径11.896米,基座外径13.19米。炮塔内部进行了隔舱化设计,前部的战斗室由2道防破片防火装甲纵隔板分割成3个独立的部分,尾舱里的指挥室用1道横隔板与战斗室隔开,提高了炮塔整体的生命力。
炮塔下面是弹药库,“维内托”级的弹药库布置弹丸库在下,火药库在上(与其他大多数战列舰正好相反)。每门炮有一套二级扬弹机构,弹丸首先经由下层的竖
直扬弹机内提升到火药库平台,然后在和药包一起推入上部扬弹机的供弹筐内。上部扬弹机倾角14度,电动绞盘带动上下2个供弹筐,交替装填。操作驱动机构与
弹药库之间的开口间均有防火隔板和防火帘幕防护。火炮固定在+15度仰角实施装填,装填速度1.3发/分,配用电击-机械撞击两用底火,每座炮塔由1台
450千瓦柴油发动机组单独供电,但炮塔的电气系统仍并入全舰整体电网,这样一旦对口供电发电机出现故障,仍然可以保证炮塔的正常工作。
“维内托”级副炮为4座三联装152毫米炮塔,该炮也是由安莎尔多和奥托共同负责生产的,其中“利托里奥”号使用的是安莎尔多1934型,而“维内托”
号和“罗马”号装备了奥托1936型。安莎尔多型炮身全重8.9吨,全长8840毫米/L58,身管长8382毫米/L55,线膛部分长7300.5毫米
/L47.9;药室长1005毫米,容积25.19公升。炮身由内膛身管、包覆在外层的等长增强管、活动被筒和手动开关的立楔式炮尾组成。 奥托1936
型炮的锥形增强层更厚,有制动衬套和加强前斜肩,炮身全重12.7吨;40根等齐右旋膛线、缠距30倍径。穿甲弹重50公斤、初速910米/秒,榴弹
44.4公斤,初速945米/秒。16.35公斤硝酸甘油-硝化纤维素发射药,使用膛压327兆帕,火炮在45度仰角时的最大射程25740米。三联装炮
塔全重135.4吨,炮塔圈座直径6米,基座外径7米。高低射界-5-+45度,各炮有独立的电动装填机,火炮在20度仰角下实施装填,射速4发/分。
“维内托”级装备12座安莎尔多1938型和奥托1939型90毫米单管高射炮。安莎尔多最初设计的样炮身管长48倍径,定型时改为50倍径。炮身为单
肉自紧身管,半自动立楔式炮闩用螺纹炮尾环安装到身管上,炮身全重1.21吨。定装弹全重18公斤,初速860米/秒,最大射程16000米,最大射高
10800米。火炮高低射界+75――3度,正常情况下由射击指挥仪遥控射击,也可以手动操炮。由炮塔下方的2马力电动装填机自动供弹,装填速度12、
16或30/发分可调。稳定托弹盘上布置有90发备发弹。
9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安装在稳定炮架上的。热那亚的圣乔尔乔
(SanGiorgio)公司设计生产了全套稳定系统,稳定参照系一共有11个电动陀螺组成,系统的主陀螺垂直旋转,由专用的60伏120赫兹三相交流电
供电,转速7200转/分。陀螺仪万向悬架环上还刚性装有2只小些的水平陀螺,它们的动力由90伏250赫兹的特殊三相交流电源支持。稳定器的横倾和纵倾
位差稳定范围分别为正负14.5度和正负5度,并可以同时对炮身相对运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进行修正。这样军舰即使是在回转中也能保证高射炮的有效射击。
“维内托”级的近距防空火力配置体系由37毫米机关炮、20毫米机关炮和8毫米高射机枪组成,均由布莱达(Breda)公司生产,其中1935型机炮有
稳定炮架。“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服役时装备了8座双联装1938型和4门单管1939型37炮(布置在舰首甲板上),以及12座双联1935型
20毫米机关炮和6挺8毫米机枪,1942年进行改装后两舰一共在2号主炮两侧及两座前副炮塔顶部加装了4座20毫米双联机关炮。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
比,“维内托”的防空炮数量明显偏少。而且“维内托”的机关炮没有指挥仪,只能依靠炮手手动目视瞄准射击,对高速目标的毁伤概率很差。编辑本段防护系统
维内托级战列舰舰体舷侧主装甲带采用10度倾斜角的设计,舷侧中部装甲为360mm,舷侧上部70mm。水平防护由三层水平装甲组成,机舱上部为三层共
169mm装甲,弹药舱上部为三层共219mm装甲。主炮正面装甲为340mm。在意大利海军的试射实验中,侧舷和主炮正面装甲可以经受在16000米外
射来的381mm的885公斤级穿甲弹。水平装甲能经受3000米高空投下的250公斤炸弹,水下装甲能经受225公斤TNT的爆炸,采用新的水下舷侧防
护系统(即“普列塞系统”,实战效果有限,实战证明维内托级的水线以下防御力不足)。
九、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HMS Nelson)是英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 纳尔逊(1758-1805)命名。
设计与建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约》夭折。根据条约最后妥协的结果,日本、美国可以保留完成条约规定的未完工的安
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则能够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建造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而不受条
约中10年内不得建造战列舰的规定的约束。根据这一协议,英国海军1922年11月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不再采用以往英国战列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平,首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水线装甲最厚的战舰,并且强化了水平防护装甲,增加水密隔舱等间接防御设施。
纳尔逊号战列舰/HMS Nelson 受条约规定35000吨的限制,纳尔逊级采用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全部在舰桥之前,而动力机舱、副炮炮塔集中配置在舰体後部这种非常规的布局,基本设计思想基本与N3和G3计划相同,都是尽量使需要装甲防护的部位集中。
3座主炮炮塔聚集在一起,中间炮塔安装在高出其前后炮塔的位置上,呈金字塔状排列,为了配平重量舰桥位于舰体舯部靠后的位置。如此设计的目的是将有限的装甲重量最大限度集中在重点部位,需要重装甲保护要害部位的范围被缩小到最小的区域,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但是这样的设计造成主炮射界受限制和舰船后部存在死角的缺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动力性能,最高航速比较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有所降低。
其舰桥设计与过去战舰低矮狭小的舰桥不同,为远距离炮战观测的需要,设计成将观测设施与舰桥融合的塔状舰桥。
纳尔逊级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并首次应用炮塔化的高平两用副炮。由于主炮在服役前没有经过足够的测试,使用“高初速轻型弹”的主炮以及三联装主炮塔的
性能并不理想,主炮威力提高相当有限,火炮身管寿命、射击精度还不如原来的15英寸口径炮,炮塔可靠性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十、长门级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势力迅速膨胀的日本为争夺海上霸权,重新制定了八八舰队的计划。
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按照该计划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日本海军顺应当时各海军强国主力舰竞相计划搭载更大口径主炮、动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装甲防护的
趋势,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战列舰,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的提升补充量的不足。
论起清末民初海军众多战舰中知名度最高的一艘,那就非永丰舰莫属了,或许永丰舰这个名字你并不熟悉,但它的另一个名字却是如雷贯耳的,那就是中山舰!很多人对这艘首传奇战舰在辛亥革命、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中的表现都有所了解,但这艘传奇战舰从何而来却鲜有人知。
出人意料的是,这艘在中国 历史 上有着特殊地位的战舰却是一首日本造战舰,追溯其由来,多数人认为是清末海军大臣载洵访美归来,途经日本考察时顺路订造的,似乎来的颇为随意,而真实的 历史 是这样的吗?
1910年8月23日,应美国政府的极力邀请,清廷海军大臣载洵和萨镇冰将军以及一干海军要员21人启程访美。然而,当时要从中国前往遥远的美国,只能由海路横跨太平洋,在这漫长航行途中,通常将日本的港口作为途中换乘国际游轮或舰船补给的中转站。8月26日,载洵考察团搭乘的商船抵达日本九州岛西端的港口长崎,并受到著名的三井财阀掌门人岩崎家族的盛情招待。当天下午,载洵考察团便来到了长崎造船所,而这里也正是20年前北洋舰队艨艟巨舰所到过的地方。
28日,考察团一行人乘车抵达日本港口城市神户,这里他们又考察了川崎神户造船所和三菱神户造船所两家船厂。随后,又参观了日本海军炮术学校、鱼雷学校等机构,在此之后便又重新登上了赴美的客船匆匆离去。
这次考察似乎与其他的访问考察并没有区别,但实际上这次考察却对未来中国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产生了奇特的影响。因为载洵这次虽然名为公关考察,但实际上却是视察海军正在日本订造的两艘炮舰的施工情况,这两艘战舰便是永丰级炮舰。但这两艘炮舰的定造既不是发生在这次访问期间,更不是在10月访美归来的途中。实际上,早在考察团离国之前,清廷便与日本签署了军舰的订造合同。
早在1910年8月16日,清廷陆军部海军处便与日本三菱长崎造船所、川崎蛇护神户造船所分别签订了合同,向两家船厂各订造一艘同型炮舰。这种在国外选择几家著名船厂分别建造同型或同类军舰的情况,与此前清廷在欧洲购舰的模式完全相同,带有一定的对国外船厂造舰能力的实验、评估和考察性质,订购的战舰种类也是清廷所急需且没有的舰种!
1900年庚子国变后,清廷着手重建海军,但碍于贫弱的国力和有限的财力,在订购军舰时,已远不如昔日那般出手阔绰,所购军舰偏向于近海防御型的炮舰和轻型巡洋舰。有意思的是,清廷在日本订购的两艘永丰级炮舰,其假想敌便是日本的母型战舰。在重建海军的过程中,清廷建造了众多的江元级和楚泰级炮舰为核心,加之德制的江犀级、江鲲级内河炮舰,清廷海军已经基本具备掌控和保护整个长江流域通航的能力。就在此时,日本海军宣布建造一级全新的长江炮舰,这让清廷海军感到危险临近,也使其有了新的追赶和模仿的目标。
要说清廷和本子这俩货,在建造江防炮舰上可谓亦步亦趋,你追我赶,跟的那叫一个紧。1903年,日本建造了540吨的大型长江炮“宇治号”,清廷则在两江和湖广的船厂仿照该舰设计建造了江源级和楚太级炮舰。于是,深感在长江流域武力威慑能力不足的日本海军,在1909年计划建造一级全新的炮舰,就是嵯峨级炮舰!
相比宇治级,嵯峨级炮舰主要是放大了吨位,改善了居住性差、火力不足等缺陷,其舰体整整比宇治级大了一圈儿,排水量达到785吨,舰长64米,舰宽9米,功率1600马力,航速15节,基本满足在长江中下游航行的要求。该舰有着高大的首楼,以便可以在采光和通风条件俱佳的首楼处布置生活设施,居住在这里虽然比居住在主甲板下面局促狭小的空间内要舒服多了,而这对于一款要长期漂泊在外遂行巡航任务的战舰而言尤为重要。
嵯峨级炮舰的武备也比前型要强大许多,主炮采用了一门120毫米40倍口径的四一式舰炮、三门76毫米舰炮,任意一侧可以使用三门火炮进行作战。不论是航速还是火力,该舰都可以压倒长江上所有的各国炮舰!同时,因为其长首楼高干舷的设计,这款战舰不仅可以承担一定的近海巡防任务,看起来也比较威武,可以更好的彰显日本海军的存在。
1910年1月。“嵯峨”级炮舰日本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始建造,而与其一衣带水,且早有旧仇的中国早已将这位近在咫尺的强邻当成了假想敌。然而,清廷对于该舰的设计指标和作战能力预期也非常满意,于是便以“嵯峨”级为原型,在日本订造了两艘新的炮舰,两舰造价为68万日元,其中川崎神户造船所所建造的为永翔舰,三菱长崎造船所所承建的便是永丰舰,即后来的中山舰。
于是,就在这样诡异的氛围中,日本海军自己的新锐战舰在处在建造过程中,2艘以其为假想敌的清廷海军同型战舰也在日本造船厂的船台上悄然开工。不得不说,这两家伙真是一个敢买,一个敢卖,憨到一起去了。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比利时、荷兰,英法联军投入战斗,西欧战役打响。但是素有欧洲大陆第一强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成功拖住德军四年之久的法军,在二战中仅支撑了50作天就放弃了抵抗,于1940年6月22日晨,在巴黎郊外贡比涅森林福煦元帅的专车上与德国代表团签订了。根据停战协定,法国将大半的法国领土,所有大西洋岸的口岸基地,重要的工业和富饶的农业区交给德国占领,而法国维希政府只保留南部法国与法属北非的殖民地,由维希法军进行管理,并不许通敌。针对法国海军,协定第八条更是直接规定:法国舰队除为了保卫法国殖民地利益及维希控制的领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应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并在德国或意大利监督下复员或解除武装。”希特勒之所以没有直接征用法国的海军力量,一方面考虑到法国民众非常强烈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大片的法属北非的殖民也需要力量去防守。与其自己派兵,不如让法国人自己来守。他并不害怕维希法军投降盟军,国为他手里握有重大的砝码,那就是留给法国人自治的半个法国疆土。根据这条协定,法国海军——这支世界第四大海军,主要集中在土伦、阿尔及尔、奥兰港和卡萨布兰卡等几个港口。它的不幸,也由此开始……
这时的法国海军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尚未施展拳脚,就已经没有了敌人,也失去了盟友,何去何从的问题困扰着法海军的灵魂人物达尔朗海军上将。为了法国的军舰上还能飘扬法国的军旗,为了保留法兰西的半壁江山,也为了法国人最后残存的尊严,他选择了服从维希政府,驻守法国南部港口及北非殖民地。
但是法国海军的选择让作风非常强硬的英国首相邱吉尔大为不满,他不能容忍强大的法国海军力量有一天成为威胁英国本土或威胁其海上运输线的可能性存在,要么拥有它,要么消灭他。于是在他的授意下,英国制定了旨在夺取和控制法国海军,代号为“弩炮计划”军事行动。
行动在三个区域先后展开:
6月24日,法德停战协定签定后第三天,英国海军突袭停泊在英国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军港的法国军舰,解除其武装,并接管舰队;
7月3日,在法属西印度群岛,,当地法国舰队与美国达成协议,解除了武装; 如果说前两区域还算顺利,激战出现在了法海军主要集结地的北非海岸的奥兰和米尔斯克比尔军港。皇家海军“H舰队”在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的指挥下,将法国舰队围堵在军港内,提出条件:要么加入英国开展对德作战,要么六小时内自行凿沉所有舰船。
高傲的法国人既不想臣服于德国,更不想屈服于英国,他们拒绝了英国人的条件。英国皇家海军开始进攻,法军在让·苏尔海军上将指挥下奋起还击,这就是著名的米尔斯克比尔大海战。毕竟英军有备而来,而且海空军力量更强一筹,法海军损失惨重,包括3艘战列舰在内的一大批舰艇被毁,1297名法国水兵被打死, 341人受伤。而更令法国人无法接受的是,打败他们的德国人尚且允许法国人保留自己的海军,而几周前还并肩做战的盟友英国人却要对法国人赶尽杀绝,颜面扫地。这一事件激起了法国人的公愤,导致贝当政府断绝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达尔朗当即下令采取报复措施,轰炸了英军在直布罗陀的基地。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弩炮计划”执行后,法国海军虽实力大损,“黎赛留”号战列舰的存在仍使英国海军并不放心,在1940年9月,英国对在北非达喀尔的法国海军舰队又发动了“威吓”行动。在达喀尔战役中,驻达喀尔的法军舰队得到了炮台和本土赶来的巡洋舰队的有力支援,击伤了英国驱逐舰三艘,重创了“坚决”号战列舰。法国也有两艘驱逐舰被烧毁和搁浅,“黎赛留”号战列舰被创。达喀尔之战法军取得了胜利,但英国也完成了最主要的目标——“黎赛留”号战列舰被创。英国不再面临来自法国的海上威胁。
米尔斯克比尔战役和达喀尔战役,也使英法这对昔日的盟友反目,法海军视英国为宿敌。
在相对沉寂了两年左右,时间转眼到了1942年,美英两国共同制订了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作战计划,计划以此为跳板,进攻意大利,实现反攻欧洲大陆的目的。两国特混舰队在1942年11月8日分别于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域登陆。在登陆过程中,遭到了对英军极度仇恨的法国海军的猛烈还击。在阻止盟军登陆的战斗中,法军损失了1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7艘鱼雷艇,10艘潜水艇, "让?巴尔"号战列舰也被重创,伤亡达3000人。事情的转机又发生在达尔朗身上,这时的达尔朗,已经是维希政府三军总司令。出于对德国人的极度憎恨,而这种憎恨超过了对英国人的恨,他命令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并下令在土伦和达喀尔的法军剩余舰队迅速开往北非。但是,在土伦的法国舰队不愿与英国舰队一同作战,他们无法原谅英国人在米尔斯克比尔和达喀尔所犯下的罪恶,土伦舰队司令拉博德海军上将坚决拒绝了达尔朗要求。英国人为他们当年的行动付出了代价。
与此同时,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的消息传到德国,法国人的投降激怒了希特勒,他立即下令占领全部法国,并计划夺取在土伦的法国舰队。面对德国人的包围,高傲的法国海军拒绝了英国人的援助,他们不愿意向敌人屈服,不论他们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他们选择了一条最悲壮的方式——自沉。包括3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16艘鱼雷艇,16艘潜水艇,7艘通讯舰,3艘侦察舰,以及60多艘运输舰、油船、挖泥船和拖船在内的法国舰队全部自沉。这支曾经是世界第四的海军用充满悲壮色彩的自我毁灭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也捍卫了自己的荣誉。法国人的高傲决定了他们不会向自己的敌人投降,法国海军的荣誉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此后不久达尔朗上将被刺杀,法国海军最后的骄傲就仅仅剩下了"黎塞留"号,这艘法国最好的战列舰在美国的调解下,于1942年底,与自由法国达成和解:由美国买下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功显赫并于战后归还法国政府。这也算是法国海军最后的尊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