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03 17:09:12 分类:军事 浏览:308 评论:0
旧日本海军还是很强的。我用下面几个数据总结下当时的日本军力对比美国和英国。
1:1944年的飞机生产
日本:28180架 英国:26500 美国100752
2:旧日本海军主力舰
4艘金刚级:金刚,比叡,榛名,雾岛。这是最老的一批战列舰,虽然防御比较糟糕但是自身速度比较快,经常伴随告诉航母部队作战,也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战绩。
2艘扶桑级:扶桑,山城。这一级的防护比战列巡洋舰出身的金刚级好很多,虽然设备老了一些,航速也慢了点不过。6炮塔12门主炮火力还是很好的。但是因为日本的战术问题,长期留守,最后一起死在了苏里高。
两艘伊势级,伊势,日向。两艘扶桑级的改进型。但是最后被改造成了航空战列舰,不伦不类。
下面介绍的是正规的条约舰:
两艘长门级,长门,陆奥。长门级在开战前是联合舰队绝对的主力,防御火力机动性都不错。
两艘大和级。大和,武藏。没有战绩,因为服役的时候太晚了,正赶上美国下饺子的出航母。两艘超级战列舰被航母战斗群吊打。没有给他们俩战列舰决战对轰的机会。
然后我们简单统计下日本海军航母;
一共有23艘。说几个比较出名的,赤城。加贺。翔鹤。瑞鹤。瑞凤。等等
最后我们看下各国的战略资源生产能力。
1944年 煤炭(单位百万吨)
日本 49.3 英国191 美国562.1
1944年原油产量(单位千万公升)
日本 25 美国22000 苏联3900 德国及其占领区 480 加拿大 130
可以看出来巨大的差距! 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开战前日本的燃料70%都是美国进口给他的,好不夸张的说,正是美国的精心哺育把日本海军生生的从20年代末的幼崽喂成了一个凶狠的恶狼。然后被这匹狼狠狠的咬了一口!
虽然日本海军开战初期有山本五十六等名将,海军官兵的战斗素质也非常高,但是到了中后期,日本海军部和联合舰队方面官僚主义非常严重,有经验的战斗人员也丧失殆尽,战略资源越来越少,加上战略和战术的失误,可以认为日本的失败是必然的。
驱逐舰 旧日本海军的强1942年印度洋之战英国的8艘驱逐舰就遭日本10几艘驱逐舰大屠杀
吹雪型驱逐舰
华盛顿海军条约,对各国的战列舰、重巡洋舰等大型舰艇总吨位进行了限制。为了弥补旧日本海军与英美海军之间的差距,旧日本海军就将注意力放到轻巡洋舰以下,这些并不受条约限制的小型舰艇上,采用强化这些舰艇的办法来提升战斗力。
虽然旧日本海军当时装备的睦月型驱逐舰,是一型性能较好,武备强大的舰只(该型驱逐舰航速37.3节、装备有2座三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和4座120毫舰炮),但是日本却不满足,军令部的要求比这更高且更苛刻。他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能拥有一型航速37节、装备6门127毫米主炮、3座三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的舰艇。
吹雪型驱逐舰
这一要求最后由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实现。为了能达到要求,藤本喜久雄参考了轻巡洋舰夕张号,并积极采用新技术(例如新式电焊技术)尝试将舰只的重量降轻,将标准排水量控制在1700吨以下,这一设计了大致上符合军令部的要求。
1928年8月10日,首舰吹雪号在舞鹤海军工厂竣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共有24艘吹雪级驱逐舰被建造出来,并进入旧日本海军服役。由于吹雪型的建造期间长,因此被分为多个种类,分别为I型、I型改、II型和III型,这些型号,在主炮装备数量,鱼雷发射管型号和动力部分上有所区别。
吹雪型驱逐舰
总的来说。吹雪型的船形具备良好的航海性能,相对于较轻的排水量,有着更为强大的武器装备,装备有127毫米炮塔3座、3座三联装610毫米鱼雷(有备用鱼雷),所以吹雪型出现后,对当时各海军列强的驱逐舰带来了很大冲击。
“联合舰队”本身只是一个普通的海军名词,指的就是由二队以上的独立舰队编成的海上作战部队。
日本联合舰队也不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的全部,只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的一支舰队,或者说是主力舰队。
联合舰队设立之初是为了对抗大清帝国,其将常备舰队以及预备舰队指挥机构统一,并从全海军舰艇中挑出可堪大用的舰艇派去参加海战以期取得胜利。
明治初期,日本海军把有力舰・新锐舰编成主力部队“常备舰队”,老朽舰编成沿岸防备的二线部队“警备舰队”。
由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日本海军提出了“警备舰队”与“常备舰队”的统合方案,当时的军令部官房主事山本权兵卫大佐提出把“警备舰队”改名为“西海舰队”、“常备舰队”与“西海舰队”组织成“联合舰队”的提案。这是联合舰队的开始。
甲午战争后,联合舰队再次于日俄战争之际临时编成,大正12年(1923年)以后为常设。
在旧日本帝国海军中,与联合舰队同级别的舰队有中国方面舰队,各镇守府·警备府部队,海上护卫总司令部部队等。
PS:导致日本联合舰队常设化的原因就是1923年华盛顿条约规定的英美日5:5:3的主力舰比例。日本海军是为了把因为军缩条约而减少的海军资源集中到未来用于对美作战的第一第二舰队上因此让联合舰队常设化了。
正是因为资源的倾斜,所以大多数人知道的日本海军名舰船都集中在联合舰队,所以很多人就误以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但事实上在中日开战前的1935年,联合舰队的舰艇数量仅占日本海军全舰艇数量的25% 。(当然,这25%全都是主力舰艇)
首先要说根本原因——日本海军和陆军的历史渊源,虽然在日本幕府时期,当时的长州藩和萨摩藩两个藩都支持天皇,但在此之前,长州藩和萨摩藩可以说是天天打仗,谁都不服谁,后来归顺天皇这边后,长州藩的部队成了后来的陆军,而萨摩藩主要都是海军力量。
其次 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海军和陆军的矛盾并没有太明显的展露,可在接下来的日俄战争当中,两者的矛盾就彻底暴露无遗了,在打旅顺的时候,日本陆军在没有炮火的支援的情况下,阵亡了将近4万多人,战后究其原因的就是因为当时的日本海军不给陆军炮火支援导致。这可以理解为日本海军与陆军矛盾的开始与导火索。
最后到二战时日本海军与陆军的矛盾达到顶峰,大到军费预算、战略思想的分歧(陆军主张北进战略,首先进攻苏联与纳粹德国形成钳行攻势夹击苏联。海军主张南进优先进攻东南亚,抢夺太平洋控制权,与英美开战,抢夺英美的殖民地),小到武器装备的生产分配。最后甚至出现了陆海两军见死不救、落井下石的情况。(有这样一个例子,当时的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飞机刚一出动,结果航母被美国击沉了,那飞机只能停到陆军的机场上面,结果没想到的是当时的陆军机场却拒绝了他们这些人的停靠,还说他们如果飞到自己上空就击落他们。)
这个问题就让专注于日本历史的雨田君为您来解答
……………………
从明治维新开始,在日本军队内部陆军和海军在严重不和就已经开始展开,当然产生这个矛盾的原因很多,在这里雨田君主要说两点
1、是历史遗留问题:在推翻幕府和明治天皇掌握实权以后,日本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微信运动。对于军队的改革就是成立新的陆军和海军。而在于人事的任命上,直接出力推翻幕府的两大功臣——长州藩和萨摩藩纷纷占据军队高层,陆军高层基本上都是长州藩出身的将领,至于海军将领则差不多都是萨摩藩将领。本身两藩之间就不太对付,最后这种不对付也弥漫到了陆军和海军之间的互掐之中。
2、是双方在发展上的分歧:这个矛盾在二战中表现得很明显,纵观整个日本的二战战略布局,陆军主张的的是北上和苏联决战,占领西伯利亚,而海军则是希望南下和美国决战,占领东南亚的油田和各种矿产资源,以维持战争的需要。最终南下的海军占据了主导权。实际上在海权国家的日本,海军占领的资源要远远胜过陆军,不过陆军鼓吹的“招核精神”也是成为军国主义的象征,所以当时海军代表的是菁英,而陆军则是一群荷尔蒙过剩的暴力招核男儿。
那么有矛盾的双方,见面肯定是分外眼红的,他们又是如何互掐的呢?
在这里雨田君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在二二六兵变中,日本陆军反叛官兵认为海军大臣蛊惑了天皇,于是刺杀了包括时任日本首相冈田启介在内的三名海军大将消息传出,这件事情之后,海军要找陆军拿人,而陆军则是包庇这些凶手,说“有能耐你们去找他们去……”气不过的海军直接将舰队开到了东京湾,一副要炮打陆军的样子。虽然最后在内阁的调解下,双方罢兵,但梁子是结下了,在6年后的二战中,当时的哇岛日本陆军司令今村均大将准备坐登陆艇去瓜岛支援上面的日军,却被自家海军鱼雷击中,还好今村均大将打小在海边长大,一直在海上游了三个小时才获救。要说这事,海军和陆军没仇,跟谁说都不会信。
双方的矛盾还在于装备上,在陆军在攻克新加坡后,缴获了英国较为先进的雷达,然后对海军封锁了消息,自己拿回去研究了。以至于没有雷达的海军还在靠吃胡萝卜站在剑桥上人力观察方位,导致在海战中接连失利。日本陆军购买了德国的先进发动机,觉得很好用。于是海军也想要,但是陆军不给,于是海军再次掏钱跟德国又买了一次。
雨田君说:日本海路之间的矛盾,更深层次是海军和陆军之间资源分配不均的结果,也是日本这种二元君主制改革不全所遗漏的制度,而这个也最终导致了日军协同作战效率低下,为战败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