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02 14:15:17 分类:军事 浏览:196 评论:0
抗日战争中日兵力对比:日本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
1、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
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
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也就是说,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
2、以双方海军军力对比为例:
“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两万五千人,共有66艘舰艇,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艇五类,总吨位57608吨。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十二万七千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其中作战军舰约77万吨。
包括航母4艘(近7万吨,总吨位,下同),水上机母舰2艘(约3万吨),战列舰9艘(约27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近10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近11万吨),驱逐舰102艘(超过12万吨),潜艇59艘(超过7万吨)。
还有练习舰、潜水母舰、布雷舰(艇)、海防舰、炮舰、水雷舰、扫雷舰数十艘,总吨位约13万吨,以及修理舰、运输舰、练习特务舰、测量舰、布雷艇、猎潜艇等配套舰艇。
此外,又有战列舰2艘、航母2艘、轻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12艘、水上机母舰3艘、水雷舰4艘正在建造。其中2艘战列舰,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大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万吨以上。换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海军。
扩展资料:
在兵员的训练上,中日同样存在着重大差距。
抗战前,中国士兵大部分是文盲,截至1936年底,中国训练完毕之高中及同等学校的合格预备兵,仅17490人。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候补军官仅880人。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抗战时当过国军排长,他发现基层军官连花名册都点不了,平日多不研究战术,打仗全凭血气之勇。进攻时以密集队形蜂拥蚁附,失利时又鸟奔兽散。
以单兵射击训练论,当时一发子弹的价值在中国相当于七斤半大米,或35个鸡蛋。所以平时训练多数是打空枪,就算物质条件最好的中央军,也不过每兵配发15发子弹作实弹射击,开战后每兵配发20发子弹上战场。
而日军《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结果日军每个中队都有三分之一的步枪兵可以达到优秀射手的水平。
至于双方步兵重火器威力的落差,就更不用说了。“七七事变”前,中国75mm以上口径的火炮仅800多门,重炮只有可怜的48门,虽全部从德国进口,但总数连日军同类火炮的零头都不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力悬殊 战力何在?抗战前中日军备对比
中日军力对比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出发,得出的答案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此,比人谨以个人观点,不带感情色彩进行评析。)以鄙人观点以为:中方实力超越日方。不过中日双方军力也各有千秋,中方军力总体上实力较强、军队总体素质强、具有较强的战争持续能力,不过在部分武器装备上虽然数量较大,但是在其技术层面上与日装备有一定差距。日军总体实力也较强,但战争持续能力较弱(由于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但是战争潜力也不容忽视。
简析:一中方和日方进行对比,中方陆军军力强大,空军、海军近年来有长足发展,空军以SU-27、SU-30MKK、J-10、J-11B这几类制空战机足以与日军F-15、F-16C/D制衡,而且在性能上足以超越日方并取得制空权,但日空军在早期预警和空中电子对抗中具有一定优势;海军中日双方应该说来势均力敌,但中方水下平台足以令对手胆寒、而且可进行第二次核攻击,中方的舰-舰导弹可对其军舰进行超视距饱和攻击,而且武器突防能力强,不过日海军电子设备较强,具有较强的电子干扰能力;中方陆军具备核打击能力,以及强大的作战能力,可以进行跨战区伞兵整体投放,日陆军虽装备较强,但毕竟是岛国,在跨战区作战时需要依赖空军进行远距离空投~但若战争打响,以日本现有科技实力,可以从其民用核反应堆中提取核物质,并在4-7个月内造出核武器,其战争潜力巨大,而且三军整体信息化水平较高,我方有待提高。总体说来:中方实力占优(在无第三国介入),但在信息化、电子化方面仍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