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08 06:40:25 分类:军事 浏览:394 评论:0
1956年7月26日,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解放广场挤满了激动的人们,麦加尔?纳赛尔总统正在向群众发表纪念埃及“七月革命”4周年的演说?在演说的最后部分,纳赛尔宣布《共和国总统关于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令》?奇怪的是,纳赛尔在宣布命令过程中一再重复“勒赛普斯”一词,令人们疑惑不解?然而正是这个词,引发了一场导致战争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而这场战争也因此有了它另一个名字——苏伊士运河战争?
众人对“勒赛普斯”这个词感到疑惑,可有人却心领神会?
原来,纳赛尔事先与负责接收运河公司的埃及官员尤尼斯约定,演说一提到法国殖民者勒赛普斯的名字,运河区的有关人员就动手接管?尤尼斯事先即做好部署,以便一听到信号时让运河公司的官员措手不及?纳赛尔在演说时担心尤尼斯听漏“勒赛普斯”,所以竟重复了10次?其实,尤尼斯第一次听到广播“勒赛普斯”就已不再听演说,而去动手接管了?
1956年6月由国民议会选举纳赛尔为总统,继而于7月17日在公民投票中以99%的得票率当选为埃及总统,登上权力的巅峰?
7月20日,纳赛尔下定实行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决心,以运河通航费建造水坝?
埃及实行运河国有化,受打击最重?反应最强烈的是英国和法国?英国石油进口量的一半以上要通过苏伊士运河,而英国此时的石油储备仅能维持几个星期?
7月27日上午,英国首相艾登在下院表示,英国决心在必要时将单独以武力保卫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得到反对党和舆论的普遍支持?法国得到消息后的反应比英国更为强烈?28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支持政府对埃及推行强硬政策的决议?30日,国民议会以休会10分钟表示“要求对埃及采取强烈行动”,并质问政府是否口头上勇敢,实际上认输?报纸更是在鼓噪:“运河国有化已经4天了,我们还不打进埃及!”
但是,由于英法两国在二战后军事和经济力量尚未完全恢复,因此无力马上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而只能先对埃及施加外交和经济压力,并指令本国商船在通过运河时拒绝向埃及缴付通航费?英法都需要美国的支持和美国海军第6舰队的战略掩护,并力争一致行动?7月27日,艾登建议三国立即在伦敦或华盛顿举行“高层会谈”?
美国在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问题上可谓亦喜亦忧?喜的是终于有了浑水摸鱼?取代英法的良机;忧的是美国如果被拖进战争,将殃及自己在中东的石油利益,而且纳赛尔单方国有化的命令可能影响巴拿马运河?基于这种心态,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指出,在经济制裁和缴付运河通航费方面,美国将不与英法合作?
8月1日,杜勒斯来到伦敦?他在前往唐宁街会见艾登的途中受到热烈欢迎,因为英国人认为美国会帮助英国用武力对付纳赛尔?
但实际上,由于艾森豪威尔正面临大选,他此时考虑的是如何高唱和平而再次当选总统,不愿被英法拖入战争,因此指示杜勒斯既不与英法闹僵,又避免军事卷入?
最后,英法美等都同意暂时先举行谈判,并于8月2日晚间发表联合公报,宣称苏伊士运河是国际水道?
9月3日,以澳大利亚总理孟席斯为首的五国代表团到达埃及,把伦敦会议18国宣言交给纳赛尔?9日,纳赛尔明确拒绝伦敦会议宣言所提出的国际控制,孟席斯使团无功而返?
孟席斯使团尚在埃及谈判期间,杜勒斯又想出一个建立“使用国际协会”的新方要?埃及则在9月10日向各国发出照会,建议成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国谈判机构,修改1888年公约,以解决运河问题?17日,与此相关的多个国家分别发表声明,支持埃及的建议?
英法经过斟酌,于11日接受杜勒斯的新方案?谁知就在英国内阁决定接受美国新计划的当天,有人在白宫记者招待会上提出,如果英法用兵,美国是否支持?艾森豪威尔回答:“在我任总统期间,美国不会打仗,除非国会开会宣战?”杜勒斯对记者说得更为露骨:“我们不想用武力为自己开路……如果苏伊士运河被封闭,我们将让船舶绕道好望角?”
这时,英法看出美国为阻止动武,新花样还会层出不穷?因此,它们急于找到新借口?
12日,英法以“使用国协会”将雇用领航员为由,通知埃及把非埃及籍的领航员调离?14日,西方的领航员撤离,而英法故意让大批船只过运河?幸好,纳赛尔从8月上旬已开始招募领航员?
此外,在此期间有些船只为了安全或接到本国政府命令,已绕道好望角?因此,在西方领航员撤离第二天,埃及领航员领着由13艘船组成的船队顺利通过了运河?
在埃及毫不退缩?运河畅通无阻?绕道好望角费用昂贵的局面下,9月19日~21日,英法片面召集18个国家在伦敦召开第二次会议,着重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国协会”问题,并通过了使用国协会章程草案?10月1日~3日,有关国家又在伦敦举行第三次会议,宣布成立使用国协会?
两天后,联合国安理会开会讨论苏伊士运河危机问题?会上,英法要求埃及承认“国际管理制度”和“使用国协会”特权,但遭到苏联和南斯拉夫代表否决,从而使18国方案和“使用国协会”均告破产?
这样,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两个多月来,经过三国外长谈判,三次伦敦会议和安理会的讨论,英法一再遭到挫败,逐渐陷于孤立?
特别是美国的表现,使艾登认为英国“除使用武力或默认纳赛尔胜利外,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法国比英国更热衷于武力解决,认为谈判陷入僵局会更有利于它联合以色列进攻埃及?
10月14日,英法提案在安理会遭到否决?16日,艾登和劳埃德飞到巴黎与法国总理摩勒和比内会谈?艾登向法国人明确许诺:以色列进攻埃及时英国要介入,法国把会谈的结果告诉了以色列,要点是:埃以开战,英法将要求埃以均撤离运河区,如一方拒绝,英法将为保证运河畅通而进行干涉?
10月22日,以本?古里安为首的以色列代表团?以摩勒为首的法国代表团和以劳埃德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在巴黎西南郊的塞夫勒举行决策会议?各有考虑的英?法?以3方在反复讨价还价之后,最终达成协议?
战前的埃及陆军总兵力15万人,其中部署在西奈半岛的东部军区由阿密尔准将指挥,埃及军把西奈半岛北部作为设防重点?在半岛南部,防守力量则显得薄弱,在沙姆沙伊赫仅有一个旅的兵力?
以色列国防军共有兵力10万,坦克40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经与英法协商确定,法国空军负责作战期间的制空权和以色列的国土防空,以色列空军以155架作战飞机支援本国地面部队作战并负责亚喀巴湾方向的作战?以色列军全部18个野战旅中的12个是由南部军区司令辛霍尼准将指挥的,兵力4.5万人,分为4个师级集群,每个集群负责1个方向的作战?
按照部署,拉斯拉夫准将指挥第77集群突向北部海岸公路,沃拉赫上校指挥中路集群负责西奈半岛中部的作战,沙龙上校指挥的第202空降旅负责西奈半岛南部的作战,第9旅负责进攻沙姆沙伊赫?
代号“卡达希行动”的西奈战役旨在席卷西奈半岛,击溃埃及军,消除埃及军,消除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阻止埃及军而后发动的反攻,同时摧毁埃及军突击部队设在加沙地区和边境附近的基地?
10月29日下午4时,以色列军首先在米特拉出口空降沙龙手下的1个加强营,随后出动10个旅的兵力,以装甲部队为先导分4路实施快速突击?沙龙指挥2个空降营约3000人于29日下午4时从以埃边境实施突破,向米特拉山隘前进,于30日夜10时30分与艾坦营会师于米特拉山隘?
埃及军得知以色列军进攻后,阿密尔命令运河西岸的第2步兵旅?第5和第6步兵营进攻以色列军空降部队,但难分胜负?30日中午,以色列空军飞抵米特拉上空,对埃及军2个营实施突击?31日晨,沙龙请求总参谋部批准其占领米特拉山隘东端未果?
稍后,他以第2营的2个连等部组成侦察队,以营长古尔少校为队长?但是,侦察队的先头部队通过海坦谷地时遭到埃及军炮火的阻击,一辆车被击中起火,堵塞了通路,艾坦投入的后续部队也全部被堵在谷地?沙龙面临两难境地:或者撤离,或者增援?他最后决定增援,以全部炮火实施压制射击,以2个连进攻海坦谷地东部?
黄昏时分,以色列军与埃及军展开肉搏战,直到晚上8时才告结束,在这场未曾预料的战斗中,沙龙旅阵亡38人,伤120人;埃及军则阵亡约150人?
西奈半岛中部的阿布奥格拉是埃及军的关键防御阵地,只要守住该地,以色列军就无法打通通往阿里什的海岸公路,故以军总参谋长达扬少将首先将重点放在进攻阿布奥格拉?
沃拉赫上校的中路集群下辖3个旅,另加强有第37机械化旅?但是,在判明英法军确实参战前,第7装甲旅和第37机械化旅是不准参战的?沃拉赫首先以第4旅准备进攻乌姆?卡泰夫,但该旅旅长却无所作为?
在此期间,第7装甲旅的“谢尔曼”坦克营历经10个小时通过达伊卡出隘,于31日凌晨发起对阿布奥格拉的进攻,经过激战占领阿布奥格的道路交叉点?埃及军第6旅新任旅长瓦雷从阿里什增援第109步兵营,同防守乌姆?卡泰夫的第18步兵营一道夹击阿布奥格拉的阿丹营?但是,阿丹在以色列空军的掩护支援下守住了阿布奥格拉?
当天夜里,阿丹营还攻占了鲁瓦法水坝?第10步兵旅旅长因指挥无能导致攻击受挫,受到撤职处分,取而代之的是塔尔上校?达扬还调第37机械化旅进攻乌姆?卡泰夫?该旅旅长戈林达上校未等坦克营到达即指挥步兵营和车辆营发起进攻,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达扬被迫下令停止进攻乌姆?卡泰夫?
从10月31日下午开始,英法空军开始行动,多次轰炸埃及空军机场,炸毁飞机近300架?纳赛尔担心英法军在苏伊士运河实施登陆作战,遂停止对西奈半岛的增援,并命令西奈半岛防御部队向运河方向撤退?埃及军撤退完毕之后,以色列军占领乌姆?卡泰夫和乌姆?希汉阵地,阿布奥格拉地区的战斗遂告结果?
11月1日清晨,以色列北路集群司令拉斯拉夫准将下令进攻加沙地区,其任务是首先占领拉法,而后打通阿里什,最后进入坎塔拉和苏伊士运河区?由于埃及军已奉命撤退,故以色列军未经激战即于次日完成了这一任务?
解除亚喀巴湾封锁的任务由第9步兵旅担任?11月2日凌晨,约菲旅奉命向沙姆沙伊赫前进?因为担心该旅进展太慢,达扬又下令沙龙旅空降部队一部突袭沙姆沙伊赫?4日下午,约菲旅进抵沙姆沙伊赫以南5公里处,顺利占领埃及军的警戒阵地,并于次日经过激战占领沙姆沙伊赫要塞?5月5日,空降部队与约菲旅取得联系,9时30分夺取埃及军指挥所?至此,埃及军以色列军的战争即告结束?
早在10月30日下午6时,英国和法国政府就向埃及和以色列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12小时以内作出答复:1.两国政府立即停止在陆海空的敌对行动;2.两国军队相互后撤,埃及军撤至苏伊士运河西岸,以色列军撤至运河以东10英里处;3.埃以两国政府同意英法联军为隔离两国军队和保障一切国家船舶在运河航行而暂时占领福阿德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城?
以色列答复接受最后通牒要求?
纳赛尔则在当天深夜加以拒绝,并于31日早晨命令尼罗河流域和苏伊士运河区的防空部队进入戒备状态,命令阿密尔在英法军进攻时撤退西奈半岛和部队,保卫苏伊士运河?纳赛尔认为,只要能守住拉法阿布?奥格拉?阿里什三角地区,就能阻止以色列军从北路?中路进攻西奈半岛,而当前威胁最大的是已经到达哈萨拉的以色列第7装甲旅即将与米特拉山隘的空降部队会合?
为此,埃及军迅速将运河西岸的第4装甲师推进到哈萨拉,同时为阻止第7装甲旅与空降部队的会合而将部队推进到萨马代?
同日,英法联军出动飞机和舰艇袭击埃及空军基地和港口,掌握了制空权和制海权,使拥有250余架作战飞机的埃及空军遭到毁灭性打击?11月5日,英法空降部队在塞得港和福阿德港地区实施空降,并大量使用直升机实施机降作战?6日,两国登陆部队2.2万人占领塞得港和福阿德港,随后沿运河向南推进约30公里?纳赛尔为集中兵力保卫运河,命令驻西奈半岛埃及军回运河区,奋力抗击入侵者?塞得港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勇敢战斗,配合正规军抗击英军和法军的进攻?
此时,苏联的注意力正为匈牙利事件所吸引,难以兼顾埃及危机?在匈牙利局势明朗化之后,苏联便采取一系列行为,主要是以不同的措辞照会有关各方?在致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中称,以色列的行为“将使以色列是否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发生问题”,致使本?古里安大为不安,赶紧向联合国表示接受其一切停火建议而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在致英国首相艾登和法国总理摩勒的信中称:“如果拥有各种现代化毁灭性武器的更强大的国家向英国和法国进攻的话,那么英法两国会处于何种境地呢?”
致使英法慌忙要求美国保证北约组织的团结?而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函则称,“如果这场战争不予制止,则将险象环生,并能发展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和苏联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有原子武器的大国,对于制止战争和恢复近东地区的和平负有特别的责任?
此时的美国政府,既面临苏联要求联合采取决定性措施,又面临英法要求保证北约组织团结,显得有些左右为难?如果不与苏联联合采取行动,那么在“运河回合”中得分的将是苏联,而得罪阿拉伯国家的就是美国?
经过内部的紧急磋商,美国政府一方面声明拒绝与苏联采取联合行动,并以美军进入全面警戒状态为姿态,警告苏联不得进攻英法;另一方面照会英法,表明只有当苏联进攻欧洲或埃及进攻英法舰船时,才有所谓“大西洋的保护”问题,当务之急是限英国在12小时内停火?
在战争中处于不利态势的埃及本来已决定放弃塞得港而退守首都开罗,但看到国际形势的发展于己有利,遂转而下令坚守塞得港,同时呼吁有关亚非国家提供军事援助?而这种形势却迫使英国内阁于11月6日深夜同意停火和撤军?法国尽管对英国的“背叛”行径大为恼火,但由于势单力薄,无法独自支撑局面,也只好对现状予以默认?
11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要求英法撤军?以色列军撤退到1949年埃以停战协定的停战线后面,以及关于紧急部署联合国的部队的决议案?12月,英法联军撤兵?以色列军于次年3月撤出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以色列取得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联合国紧急部署部队进驻加沙和亚喀巴湾地区?
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军死亡约1600人,损失飞机210架;以色列军死亡约200人,损失飞机约20架;英法联军损失很小?
一共有5次~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为争夺巴勒斯坦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直到1949年3月才结束。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约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两国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恢复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勾结以色列,于1956年10月29日,出动大批军队向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整个战争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了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至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死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约1000人,受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5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凌晨7时45分,以色列几乎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所有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突然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的地面部队也发起了进攻,阿拉伯国家奋起反抗。至10日战争结束。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这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战败而告结束。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次战争,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十月战争”、“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战争历时18天,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共投入兵力约110万人,坦克5500辆,作战飞机1500架。战争结果是,阿拉伯国家死亡约2万余人,被击毁坦克2000余辆,损失飞机约400架。以色列军队死亡5000多人,损失坦克1000辆、飞机200架。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和纵容下,借口其在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悍然出动陆海空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五次中东战争。著名的贝卡谷空战就发生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使巴解游击队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设在黎南部的游击队全部被毁,有400多座秘密武器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被毁坦克400余辆,飞机85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