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 > 正文

古今中外的外交名言 (中国古代外交名言)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08 14:10:26 分类:军事 浏览:275 评论:0


导读:古今中外的外交名言一、晏子不辱使命晏子姓晏名婴,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是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为齐国的富强做了很多好事。他还经常用巧妙的方法劝说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宽...

古今中外的外交名言

一、晏子不辱使命

晏子姓晏名婴,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是齐国著名

的政治家,为齐国的富强做了很多好事。他还经常用巧妙的方法劝说齐国的

国君——齐景公宽待百姓,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由于他能说善辩,所以齐景公经常派他出使各国。一次,晏子要出使到

楚国去,楚灵王知道了,就召集众大臣说:“听说晏子是齐国能言善辩的大

臣,名气虽然很大,但他身高却不足五尺(春秋时期尺子小,一尺合现在的

7 市寸左右)我想当面羞辱他一番,叫他知道知道咱们楚国的威风,你们谁

有什么好办法?”

这时,一个大臣在楚灵王耳边,嘀咕了半天,楚灵王一边笑一边连说:

“好,好,这个办法好。”

于是,那个大臣马上叫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等晏子到

来时,他们故意把大门关了,想让晏子从小洞进城。

晏子到楚国那天,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

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问我

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这一问闹得楚国的大臣们,谁都说不

出话来,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城。

晏子见到楚王,楚王笑嘻嘻地说:“怎么,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讽刺他个子矮,但他却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您这是

什么话!单是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挤得肩膀

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出使到我们堂堂的

楚国来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

规矩:对方要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的人去;对方要是个下等国家,

就派一个无能的人去;我就是个无能的人,所以才派我到你们楚国来。”几

句话说得楚王张口结舌。

不久,晏子又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又和左右的大臣们商量:“我想再

当众耍笑他一下,你们准有什么好办法?”一个大臣又在楚王跟前如此这般

地说了一番,楚王听了连说:“好,好!到时候咱们试他一下。”

没几天晏子到了,楚王安排了酒席招待他。大家正喝得高兴的时候,只

见两个吏卒绑着一个犯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问:“这个犯人是哪国人?

犯了什么罪?”吏卒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了看晏子,

笑嘻嘻地问晏子:“齐国人都善于偷盗吗?”

晏子轻轻地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听人家说,桔子生在江南

一带的叫做桔,又大又甜;假如把它移到江北一带,就变成枳了,又小又酸。

它们的叶子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可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因为两个

地方的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

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脸羞得通红,心想:“晏子真了不起啊!我想耍笑他,没想

到,反叫他给耍笑了。”

二、弦高智退秦师

公元前627年,春秋诸侯国中的郑国国君文公去世了,举国哀丧,穆公刚刚继位。

这一年冬天特别冷,二月里北风刺骨,寒气袭人。郑国商人弦高赶着12头肥牛缓缓走在通往洛阳的大路上,一边走一边算计着:快春耕了,牲口一定特别抢手,再说天这样冷,大家也会吃点牛肉御寒,所以这12头牛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等拿到了钱,我就……

还没等他盘算好,迎面就见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等跑近一看,原来是相熟的一个贩布同乡。那同乡一见弦高,一边抹着额上的汗水,一边气喘嘘嘘地说:

“弦高,大事不好啦!秦国派兵攻打咱们来啦!我亲眼看见秦国大将孟明视率300辆兵车浩浩荡荡向这里急行军,真吓死人啦!我连布都不要了,回去带上老婆儿子到别国躲躲。你也别卖牛了,快回去准备一下吧!”说完,转眼跑得无影无踪了。

弦高也大吃一惊,心想:“文公刚刚去世,丧事才办完,新国君也才继位,哪有心情准备防御敌人偷袭呢?该死的秦国,太狡猾了,竟趁人家国难时派兵进攻,不行,我不能让他们阴谋得逞。”可转念一想,“兵贵神速,秦军为了这次偷袭一定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我现在赶回去送信,恐怕话还没说完敌人就到跟前了,想准备抵抗也来不及了!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忽听“哞”的一声牛叫,弦高扭头一看,不由计上心来,“有了!就这么办……”

再说秦国大将孟明视指挥着300辆战车日夜兼程,企图突然发动攻击,攻下郑国。只见他端坐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地下达命令:“全军听令,飞速前进,不得停顿。攻下郑国,人人论功行赏;贻误战机,杀无赦!”

雄雄铁骑卷起滚滚尘烟迅速向前奔腾,转眼就到了郑国边邻的滑国地界,却见到前队先锋派人来报;郑国使者路旁相迎,前来奉旨犒军。

孟明视闻报一愣,心中琢磨:郑国怎么会这么快知道消息,难道其中有诈?于是他下令全军不得扎营,就在队列中接见郑国使者。

原来郑国使者就是弦高,他急匆匆改道来到这里,赶着牛,买了酒,假称是奉郑国国君命令前来犒劳秦军。一见孟明视,他镇定自若地先施一礼,然后清清嗓音说明奉旨犒军来意,同时假装十分热切地说:“这只是国君的一点小心意,算不得什么!等将军到了敝国,我们国君亲自要为您接风敬酒,还要大宴三军将士。”

孟明视仔细地观察着弦高,见他彬彬有礼,气度轩昂,没有一丝惊慌之色,不由泄了气,心想:看样子郑国早就有了准备,居然跑这么远来警告我一声;而我军连日急行军,又累又困,以劳待逸,非战败不可。于是他假意说:“哪有此事?我们根本不打算去贵国。”

“那怎么行!”弦高装出一脸急切的样子,“我们郑国大将军率全军正在前面国界上等着欢迎您呢!您可不能不去啊!”

一听这话,孟明视越发相信郑国军队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决定马上收兵撤退。可他又十分好面子,只好装模作样凑近弦高耳边故作机密地说:“不瞒您,我们此行是要攻打滑国的。”

弦高离开秦军队伍后,急忙火速赶回郑国,把情况报告给国君,集合军队作好一切战斗准备。而孟明视根本没料到这个郑国使者是冒牌的,只好灭了滑国后垂头丧气地领兵回国了。

郑国百姓躲过了一场可怕的灾难,无不奔走相告,称赞弦高是一个机智爱国、见义勇为的大英雄。

中国古代外交名言

1、中国战国时期的外交战略——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hezong lianhe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公孙衍曾于公元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典故: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2、秦统一六国的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 yuǎn jiāo jìn gōng

【解 释】 先和距离远的国家交朋友,进攻邻近的国家。本是战国时范雎为秦国采用的一种外交策略,秦国用它达到了并吞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目的。后亦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英语翻译】befriending the distant enemy while attacking a nearby enemy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用于战争等

【示 例】 张恨水《金粉世家》第24回:“~一家连竹阵,上和下睦三婢闹书斋。”

【三十六计】

形禁势格①,利从近取,害以远隔②。上火下泽③。

【注释】

①形禁势格:禁,禁止。格,阻碍。句意为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

②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句意为,先攻取就近的敌人有利,越过近敌先去攻取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卦。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兑为泽。上离下泽,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则又可相生,循环无穷。又“睽”,乘违,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泽,睽。”意为上火下泽,两相离违、矛盾。

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按语】

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范雎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解析】

远交近攻的谋略,不只是军事上的谋略,它实际上更多指总司令部甚至国家最高领导者采取的政治战略。大棒和橄揽枝,相互配合运用,不使乱与自己的近邻结盟。对邻国则挥舞大捧,把它消灭。如果和邻国结交,恐怕变乱会在近处发生。其实,从长远看,所谓远交,也决不可能是长期和好。消灭近邻之后,远交之国也就成了近邻,新一轮的征伐也是不可避免的。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这是范雎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

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雎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郭、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战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他又有了更大的目标。跟他东南相邻的是金(国),西南相邻的是西夏(国),更远的就是南宋国。此时,对蒙古构成威胁的只有金。于是,成吉思汗一方面用武力胁迫西夏与其议和,解除了西部的骚扰;一方面,派人远去南宋通好,答应与南宋共同进攻金。南宋虽然迫于金的压力,没有联蒙打金,但,对蒙古攻打金而采取了中立的态度。金连连败退,以致迁都于开封。

成吉思汗见金被打退,回手进攻西夏,1227年6月,夏主被迫投降,夏灭亡。6月,成吉思汗病死。

1229年,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即大汗位,也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战略,他派使者到南宋,联合南宋南北夹击金国,1233年,攻克开封。为了表示对南宋的友好,窝阔台还修饰了孔庙。1234年1月,金哀宗自杀身亡,金灭亡。

1235年6月,蒙古国见扩张道路上的障碍已基本清除,于是,反脸大举进攻南宋,攻克南京。1279年,元军攻占圭山(广东新会一带),宋大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南宋灭亡。元统一了中国。

【故事】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取得了当时称霸的地位。当时,郑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功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

3、冷战时期的围堵政策

围堵政策 是指美国在冷战早期的外交战略,目的是限制所谓的多米诺效应,即新兴国家多倒向社会主义苏联,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欧美.

该思想主要是来自于孤立导致停滞.

4、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