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 > 正文

军事气象瞭望站 (军情瞭望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10 12:05:22 分类:军事 浏览:265 评论:0


导读:军事气象瞭望站【军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红色警戒2》中的天气控制仪最近在看别人玩《红色警戒2》的时候,重新注意起"闪电风暴"这个打击手段。通过天气控制仪,在...

军事气象瞭望站

【军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红色警戒2》中的天气控制仪

最近在看别人玩《红色警戒2》的时候,重新注意起"闪电风暴"这个打击手段。通过天气控制仪,在敌方基地上空制造云团,运用雷电实施打击,伤人毁物,在 游戏 里是一种"超级武器"。如果放在现实当中,这就是一种气象武器,是人为改变环境状态来达成目的的形式。

▲在 游戏 中,闪电风暴有着极强的破坏力,那么这种武器在现实中,效果如何呢?

其实在古代,人类就已经认识到环境对作战的巨大影响。中国古代的兵书里,已论述了水攻和火攻的种类、条件和实施方法,其中包括改变环境的内容。古人利用水或火改变作战环境,从而为赢得胜利创造条件,就是环境战的雏形。典型的有,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期间,韩信为战胜齐楚联军,以囊盛沙,秘密派人将潍水上游切断,诱使联军追击,然后决水并迅速发起反击,一举全歼渡河之敌。而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便有关羽"水淹七军"智擒于禁的经典故事,也是人为制造洪水达成作战目的。

▲关羽水淹七军虽然只是故事,但是古代人们利用水攻达成作战目的并不鲜见

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战,是指运用科学技术人为地改变环境状态,以达成一定军事目的的作战。环境战又称地球物理战,主要包括人工控制或制造云雾、风暴、雷电、磁暴、暴雨、洪水、泥石流、山崩、地震、海啸以及破坏臭氧层等,借人工诱发的巨大自然力来创造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作战条件,或直接杀伤敌人,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环境战的理论研究表明,通过向特定的环境中施加较小的能量,可诱发出巨大的自然力。例如冷战时期,美、苏等国都对地下核爆炸诱发地震产生极大兴趣,并进行专门研究。

▲前苏联利用地下核爆炸扑灭油田大火的示意图,那么将小当量的核武器用于诱发大地震,从而给敌对国制造毁灭性的地质灾害,也是可能实现的

气象战是环境战的组成部分,通过人工影响天气或气候以达成一定军事目的的作战。又被称为天气战、气候战,主要是利用相关技术,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气象条件,直接或间接攻击敌人。气象战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3年9月,美国第5集团军曾使用飞机播撒造雾剂,在意大利沃尔图诺河成功地制造了一条长5千米、宽1.4千米的雾障,较好地保证了作战部队以最小伤亡顺利渡过了沃尔图诺河。战争后期,德国为使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军事基地免遭英美盟军轰炸,也曾在这些地区播撒大量造雾剂,人为制造了漫天大雾。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在越南进行了气象战。20世纪60年代,美军在越南战争不仅利用人工雾障来掩护南越情报分队向北方渗透,还在预定地区上空喷洒了大量的雨催化剂,造成大雨滂沱,山洪泛滥,冲垮铁路、堤坝,使道路泥泞、交通中断。1971年,为破坏越南北方对南方的支援,美军对越南抗美军用物资的主要运输线——"胡志明小道"一带实施人工降雨。当时,美军使用WC-130气象侦察机和RF-4C侦察机投放催化剂,使冷云受到催化,形成暴雨。暴雨冲坏了道路,使车辆无法通行,越南北方向南方的物资运送严重受阻。

▲美国空军的WC-130气象侦察机,越南战争中曾参与人工降雨作业,制造洪水以破坏越南北方及"胡志明小道"

气象战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①人工造雾、消雾。人工造雾是通过施放造雾剂制造大雾,用以掩护己方行动、遮蔽干扰敌方行动;人工消雾是通过加热、加冷或播撒催化剂,消除空域内云层和浓雾,提高能见度,保障己方的观察和飞机、舰艇的航行。

②人工造雨。用人工降水的方法,增加敌国或敌方活动地区的降水量,形成大雨、暴雨,影响敌军行动,使其作战物资受潮。甚至引发洪水,冲毁道路桥梁,中断交通,造成敌人的机动和补给困难。目前人工造雨在军事应用上比较成功。

③人造干旱。利用有关的气象控制技术,通过控制某一地区上游的天气,给下游敌对国和敌方部署区域制造长期干旱。上世纪70年代,美国曾针对古巴进行了人造干旱的作业。

▲目前,人工降雨在军事应用上相对比较成熟

④人工引导台风。向台风(飓风)云区投放碘化银发烟弹或其他化学催化剂,可改变台风(飓风)路径,并根据需要将其引向敌国,以毁伤敌国人员和军事施设。

⑤人造寒冷和酷热。在敌对国或敌方控制地区上空播撒吸收太阳光的物质,制造使人难以忍受的寒冷天气;或播撒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物质,使气候骤然升高,产生酷热。

⑥人工控制雷电。通过人工引雷、消雷等方法,使云中电荷中和、转移或提前施放,控制雷电的产生,以确保空中和地面军事行动的安全。

此外,通过某些手段改变一定空间的臭氧含量,制造恶劣天气;或是在低空大气层进行人工降雨时播撒化学物质,制造酸雨来腐蚀敌方装备等,也被视为是气象战的作战方式。

▲2018年第24号台风"潭美"的路径示意图,曾有朋友异想天开地认为是我们使用气象武器的结果(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绝不承认2333),不过此前确实有人工引导台风的尝试

气象战不易控制,具有双重危险。大气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系统,决定其发展变化的因素很复杂。一旦使用失误,或者对天气情况把握不准,就有可能使天气产生逆转,即向有利于敌不利于己的方向发展。不过,气象战因有极大的破坏性和极强的隐蔽性,一些国家仍然投入技术和资金,在远离大陆的地区进行相关研究,并尝试研究用于实战的气象武器。就目前看来,除了人工降雨、人工造雾与消雾等在军事上得到实际应用外,其他设想仍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离实战使用的要求尚远。

短时间内,确实无法看到武器级的气象技术应用于实战。而早在1976年12月10日,第3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禁止为军事或任何其他敌对目的使用改变环境的技术的公约》,以公约形式制止以军事目的而改变环境状态的行为。我国是在2005年4月27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加入了该公约。

军情瞭望台

烽火传信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西周时周幽王,宠爱妃子褒姒,褒姒却老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为了引她一笑,周幽王想尽办法,最后大臣虢石父献了计策,说用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的方法试试。周幽王照做了,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但这次诸侯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最后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

鸿雁传书

汉武帝时期,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遭到扣留。因其大义凛然,不屈服于威逼利诱,故而被发配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去放羊,一去就是十九年。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匈奴与汉朝关系有所缓和,要和亲。汉朝要求匈奴放回苏武等人,匈奴却说苏武已经死了。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着。”匈奴无奈,只得放人。

马拉松(信使传书)

在公元前490年,波斯人入侵希腊,在马拉松排兵布阵。雅典马上派一位名叫裴里匹底斯的信使到150公里外的斯巴达求援,然而,信使给马拉松的人带回了没有援兵的坏消息,背水一战的希腊人民最终打败了波斯人。信使带着胜利的喜讯从马拉松跑回雅典,高喊出胜利的喜讯后就死去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马拉松作为一种竞赛项目保留下来。

竹筒传信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0年)十一月,南方各地发生叛乱,为了平定叛乱,稳定江山,隋文帝紧急下诏,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前去讨伐。

杨素接连胜仗,率领主力部队追踪叛到了海边。面对绵延的山脉和茫茫的大海,他一面命令大部队就地驻扎,一面指派行军总管史万岁率领军队两千人,翻山越岭穿插到叛军的背后发动进攻。

史万岁率部猛进,也打了许多胜仗,收复了大片失地。当他缺苦于交通的阻绝和信息的不畅而无法与大部队取得联系。一日,他站在山顶临风而望,看到前面茂密的竹林正波浪状随风而舞,忽有所悟,立即派人截了一节竹子,把写好的战事报告装了进去,封好后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几天后,有一个挑水的乡人看到了这个竹筒,便打捞起来打开一看,发现了史万岁封在里面的报告,便按报告上的提示将它送到了杨素手中。杨素正因为不知道情况而焦急不安,忽见乡人送来报告,大喜过望,胜利战况向朝廷作了报告。隋文帝听到喜报,龙颜大悦,立即提拔史万岁为左领军将军。然后,杨素率领大部队乘胜追击叛军,没多久就彻底平定了叛乱。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