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 > 正文

红军歼敌最多的战役 (红军长征伤亡最多的战役是什么战役)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11 12:40:36 分类:军事 浏览:252 评论:0


导读:红军歼敌最多的战役1、最惊险的战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1军团1师1团冒着大雨急行军140多里,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四川石棉县境内...

红军歼敌最多的战役

1、最惊险的战役——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4日 中央红军先遣队红1军团1师1团冒着大雨急行军140多里,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四川石棉县境内的彝、藏、汉聚居地),安顺场距石棉城11公里,古名“紫打地”。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5月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以吸引对岸国民党军火力,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17名勇士在连长熊尚林率领下,于安顺场乘木船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强行渡河。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经过激战,突击队终于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勇士们为后续部队渡过大渡河打开了一个缺口,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担任夺桥先锋的红1军团2师第4团在“与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的口号下,5月28日冒着大雨迷雾,忍着饥饿疲劳,克服山高路险等重重困难,沿着羊肠小道,翻山越岭,边走边打,一昼夜强行军240里,从安顺场赶到泸定桥边,于5月29日晨6时消灭了泸定桥西岸守敌,抢占了泸定桥西岸桥头阵地。红4团1营2连22名勇士,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枪林弹雨,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对岸东桥头冲去,红4团一举击溃川军守敌一个团,攻占了泸定桥,夺取了泸定城,开拓了北上道路,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

至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由泸定桥胜利渡过大渡河。在泸定桥桥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召开庆功大会,周恩来为22名勇士发了奖。奖品有:写着“中革军委状”的列宁服和钢笔、日记本、搪瓷碗和筷子。飞夺泸定桥创造了两项战争史上的纪录:徒步急行军速度和爬过百米多长铁链战斗的纪录。

2、最辉煌的战役——直罗镇大捷

1935年11月21日至2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在陕西省鄜县(今富县)直罗镇地区,利用有利地形,发起对国民党军的进攻战役——直罗镇战役,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

1935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长征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与此同时,红25军和陕甘红军组成的红15军团,在陕甘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又取得劳山战役的胜利。蒋介石对此极为震惊,立即令西北"剿总"重新调整"围剿"部署,胁迫东北军组织5个师的兵力,首先构成沿葫芦河的东西封锁线,并打通洛川、鄜县、甘泉、延安之间的联络,构成沿洛河的南北封锁线,限制红军向南发展,尔后采取南进北堵,逐步向北压缩的战法,消灭红军于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以董英斌部第57军4个师为西路,由甘肃的庆阳,合水地区经太白镇沿葫芦河东进;以王以哲部第67军1个师为东路,先由洛川北进鄜县,尔后经羊泉镇沿葫芦河西进,首先打通由合水至鄜县的交通联系,企图东西对进,以实现葫芦河东西封锁线,并围歼我军于葫芦河、洛河之间地区。11月1日,西路第57军在军长董英斌率领下,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由西向东推进,先头部队第109、第111师进占太白镇,第106、第108师随后跟进;南路第67军第117师沿洛川、鄜县大道北上,配合第57军东进。

11月3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陕甘支队在甘泉地区与第15军团会合后,随即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任方面军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15军团,共1.1万人。为粉碎国民党军新的进攻与围剿",毛泽东、彭德怀决定,红一方面军集中兵力,向南作战,首先在直罗镇一带歼灭沿葫芦河东进之敌第57军1-2个师,尔后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灭。上旬,红一军团进至鄜县西北的秋林子和甘泉西南的老人仓地区;红15军团攻占了直罗镇以东的张村驿、东村等地。

11月初,敌第57军到达太白镇地区后,犹豫徘徊,停止不前达半个月。红一方面军决定加紧对甘泉之敌的围攻,以造成敌人判断失误,调动第57军东进。西北"剿总"果然上当,即令第57军立即东进。11月17日,第57军以1个师留守太白镇,主力沿葫芦河向鄜县方向前进。19日,敌先头部队第109师到黑水寺地区,军部及另两个师进到张家湾地区。

根据敌情发展,红一方面军决定主力集结待机,红15军团派一个营连夜平毁直罗镇东南端的土围子,防止敌人利用;以1个连担任警戒节节抵抗。19日下午,红一军团进至直罗镇地区。

11月20日,国民党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兵分三路沿葫芦河谷及南北山地向直罗镇推进,在担任警戒任务的红军部队节节抵抗下,16时将敌诱入直罗镇,进入了红军预设的战场之内。敌军部及第106、第111师进至黑水寺地区。敌军到达直罗镇、黑水寺后,杀鸡宰羊,大吃大喝,疏于戒备。

红一方面军决定抓住敌第109师比较突出的有利战机,集中两个军团的优势兵力,求歼该敌于直罗镇地区。直罗镇是一个不满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北边是一条小河,东面山坡筑有土围子,一条东西大道穿镇而过,地形险要,利于设伏。20日夜,红1、红15军团分别由待机地域向直罗镇开进,并将进入直罗镇的敌第109师包围。

11月21日拂晓,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15军团由南向北突然向直罗镇之敌发起猛烈攻击。毛泽东的指挥所设在距直罗镇不远的山坡上,他在发起进攻时要求部队:这一仗一定要打好,我们要的是歼灭战。敌第109师在红军突然打击下,从睡梦中惊醒,左冲右突,激战至14时许,敌第109师大部被歼,师长牛元峰率残部500余人退入直罗镇东南的一个土围子内,负隅顽抗,固守待援。此时,东西两路国民党援军迫近直罗镇。红一方面军遂以少数兵力围困第109师残部和阻击由鄜县西援的第117师,主力向西迎击由黑水寺向直罗镇增援的第106、第111师。该两师被阻击后,因惧怕被歼,于23日下午沿葫芦河西撤。红军冒雪跟踪追击,在张家湾至羊角台途中,歼第106师1个团,余部退回太白镇。西援的第117师遭红军阻击后,退回鄜县县城。被红军围困于直罗镇土围子的第109师残部待援无望,于23日午夜突围,红军立即发起追击,全歼残敌,师长牛元峰被击毙。

直罗镇战役,红一方面军共歼敌1个师另1个团,毙敌师长牛元峰,俘敌5300余人,缴枪3500余支。被俘人员经过教育被释放回去后,对红军以后同东北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积极作用。在战斗中,原红8军团政治委员黄甦不幸牺牲。直罗镇战役的胜利, 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巩固了陕甘根据地。毛泽东说:直罗镇战役是“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3、 危急中的大智大勇-——南渡乌江 巧渡金沙江

中央红军1935年3月31日南渡乌江,随后,兵锋直指敌军防守空虚的贵阳,仅有4个团守军的贵阳城乱作一团,在此督战的蒋介石惊恐万状,急令位于黔西南大定的滇军孙渡纵队,不惜一切代价,急速向贵阳驰援"救驾",迫使云南军阀急调滇军和各县民团防守省城,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滇北各地和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正当国军主力特别是滇军纷纷增援贵阳之际,毛泽东抓住云南境内敌兵力空虚的有利时机,指挥中央红军虚晃一枪,绕过贵阳,以每天120里的速度向云南急进,于1935年4月威逼昆明,前锋抵达距昆明城仅7.5公里,由于滇军主力已东调贵阳救蒋,昆明守军吓得不敢出城作战。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作为先头部队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干部团的同志们二话未说,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随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突袭成功,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智取禄劝、武定、元谋三县,迅速控制了皎平渡等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此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中央红军主力靠这7只小船,由皎平渡从容地渡过金沙江。被毛泽东誉之为“牵牛鼻子的能手”,周恩来称之为“战略骑兵”的红9军团,南渡乌江后,奉军委命令担任后卫,扼阻国民党“追剿军”。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率领着红9军团,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4月4日在打鼓新场以东歼敌两个团,5月6日来到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渡江,完成了牵制敌军、掩护主力红军的“特殊任务”,与主力会合北上。红军,就此跳出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将尾追之敌全部甩在金沙江以南。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红军渡过金沙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红军从此度过了长征中最危险的阶段,也度过了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时期。

4、突破腊子口天险

1935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越过雪山草地后,到达位于甘南迭部县东北的腊子口。甘肃国民党守军以腊子口为防守重点布设了数道防线,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遏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三面合围的危险。

毛主席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通道。9月15日黄昏,红军第4团(前身为叶挺独立团)接到上级命令:“三日内夺取腊子口,扫除向甘南岷县前进路上的拦阻之敌!”团长黄开湘分析完当前形势后,立即率领部队直扑腊子口。

腊子口在藏语中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实如其名,小小的口子不过30米宽,两面都是绝壁,形成一个长达百米的甬道。湍急的腊子河从这道缝隙里奔流而下,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成了两山间唯一的连接点。桥头筑有坚固的碉堡,桥西是纵深阵地,桥东山坡上筑满了三角形碉堡。国民党新编第14师师长鲁大昌早已从各地调集了兵力,除了桥头部署的两个营,整个腊子山梯次配备了一个旅。在岷州城内,还驻扎着4个团的主力部队,随时可以增援。

16日晚,攻打腊子口的战斗打响。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狡猾的敌人躲在炮楼里一枪不发,等红军部队接近桥边时才投下大量手榴弹。50米的路面上铺了厚厚一层手榴弹破片和没有拉弦的手榴弹,有的地方已经堆了起来。

连续冲锋没有奏效,红4团当即调整部署,由政委杨成武负责正面指挥,用一个连从正面进攻,夺取木桥,团长黄开湘则率领两个连队,沿右岸的峭壁迂回到侧后袭击敌人。

在正面进攻中,杨成武组成精干突击队,宣誓:“为英勇牺牲的同志报仇,不打开腊子口绝不回头!”轮番向桥头突击。突击队员、6连连长杨信义率先带领十多人隐蔽接近桥头,一个战士抓着桥下横木过桥时掉进激流,引得敌人向桥下猛烈射击。杨连长趁机带人冲过桥,一边砍杀,一边高呼:“为死去的同志报仇!”敌人被镇住了,有的掉头就跑,有的找隐蔽的角落躲了起来。

与此同时,团长黄开湘率领的迂回部队已经直插到敌人背后。他们居高临下,将随身携带的手榴弹投向敌阵,炸得敌人四处逃窜。战士们抡起大刀冲向敌阵,峡谷里刀光闪闪,鲜血四溅。经过激烈战斗,红4团歼灭守军2个营,成功夺取天险腊子口。一名被俘的敌人感叹道:“没有想到,这样的鬼门关都被你们闯了进来!”

腊子口战斗是红一方面军在长征路上最为艰险的一次险关之战,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饿死”红军的阴谋。聂荣臻元帅曾对此评论道:“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5、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到: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红军长征伤亡最多的战役是什么战役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其他几次重大战役

血战独树镇

1934年11月26日,在河南方城县独树镇一带,红25军从军长、政委到普通战士,与敌人血拼肉搏,最终突破重围进入伏牛山区,继续踏上长征之路。这是红25军在长征初期生死攸关的一场恶仗。

四渡赤水

1935年初,在三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按照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赤水河两岸穿梭往来,纵横驰骋于40万敌军丛中,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后,他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被他称为“得意之笔”。

强渡大渡河及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上午,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率“十七勇士”在国民党军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夹河北上夺占泸定桥创造了有利条件。1935年5月29日,22名勇士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援13根悬空的铁索猛打猛冲,最终夺占铁索桥。

包座战斗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8月29日,右路军发起包座战斗。红军指战员采取“围点打援”战法,至8月31日胜利攻占包座,全歼守敌及敌援军大部,缴获大批装备和物资,使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得到了及时的补充。这是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走出草地后,打响的第一个战斗。

吴起镇战斗

1935年10月21日,为打退尾追红军陕甘支队的国民党军骑兵部队,彭德怀指挥红军在吴起镇经过数小时激战,歼敌1个团,击溃另3个团,迫使国民党军停止追击。这是中央红军结束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后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写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名句。

乌蒙山回旋战

1936年二三月间,红2、红6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展开一系列机动作战。在一个多月里,红军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转战上千里,最终摆脱了国民党军的重兵包围。

长征伤亡情况:

红三十四师和红六师第十八团被截断在湘江东岸,战至最后大部牺牲。

红一方面军长征时有8.6万人,1935年到延安的1,3军团约8千人.

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有8万人,1936年到陕北约3万人.

红2,6军团长征时有1.7万人1936年到延安的红二方面军约1万余人.

红25军长征时有2981人,1935年到延安3400人.

红一方面军长征时为1,3,5,8,9,五个军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5,9军团随四方面军行动,5军团与33军合并为5军.9军团改为32军.红四方面军与红2,6军团会师后,32军2,6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红25军到陕南时为2500人,在陕南建立鄂豫陕根据地,部队发展到近5000人,1935年七月,25军主力3700多人由陕南出发,于9月到达陕北.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