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04 13:21:43 分类:军事 浏览:332 评论:0
1912年,当威尔逊竞选总统时,罗斯福积极奔走,显露出杰出的政治才能,因而引起了威尔逊的注意,威尔逊任命他为海军师助理师长,使罗斯福终于圆了海军梦。任职海军以后,罗斯福干劲十足,以卓越的管理才能领导着海军的运作,并使美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作用。
1941年12月底,尼米兹接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在海军总司令金上将的“催促下”,发动了2次小规模的反击,尽管满足了普通民众复仇的心理,但这些对战局毫无影响的战果,显然无法让华盛顿的高层满意,尼米兹深感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金上将的“敌视下”,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在半年内被免职的准备。不过,随后的日子里,尼米兹不但好过了许多,而且明显感到太平洋舰队越来越受到重视。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美、英两国“先欧后亚”战略的调整,以及金上将的积极争取。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海军得到重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在太平洋地区取得的一系列胜利,迫使美国不断地将欧洲战区的军队、飞机和舰艇调往太平洋,以应对日益恶化的战局。不过,让丘吉尔担心的是,美国这一做法显然与先前制定的“先欧后亚”战略背道而驰。
一直致力于主宰世界的丘吉尔,岂能任由美国“胡来”,于是着急上火地与罗斯福就全球战场划分达成了一致意见,共分为3个战区,美国负责太平洋;英国负责新加坡以西到地中海区域;包括大西洋在内的欧洲战场,由英、美两国共同负责。
同时,丘吉尔再次强调欧洲与地中海战区的重要性,希望获得更多的舰船等武器装备,以便将更多的部队运往中东,保卫英国陆上生命交通线——苏伊士运河。然而,罗斯福随即任命金上将兼任海军作战部部长,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罗斯福十分清楚丘吉尔,希望美国为其“打天下”的伎俩,但他更知道,美国要想在同盟国中树立威信,必须拥有属于自己主导的战区,这就是太平洋战场,而一支强大的海军才是胜利的根本保证,任命金上将就是重视海军的第一步。
其次,日军偷袭珍珠港,让曾担任海军助理部长的罗斯福,更加重视以航空母舰为新型的作战模式。崇尚进攻的金上将,不但能千方百计地“折腾”尼米兹频频出击,遏制日本人的势头,而且最讨厌“先欧后亚”战略,可以利用他“当枪使”。
更重要的一点,美军历来有“陆军为大”,海军只是配角的传统认知,凭借金上将专横跋扈、咄咄逼人的性格,尽管不得人心,尤其是让陆军讨厌,但其海军作战部部长的身份,一定能为海军争取最大的利益,而罗斯福只需从中“斡旋”而已。
金上将不负所望,说出了罗斯福的心声。
1942年3月12日,脾气火爆、令人讨厌的金上将,升任海军作战部部长并兼任海军总司令。这项任命充满了罗斯福的政治智慧,不仅颠覆美军的传统认知,提升海军的战略地位,而且由其与“先欧后亚”战略唱反调,美国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果不其然,一直对英国人缺乏好感,对陆军颇有微词的金上将,上任后立刻将前部长与马歇尔制定的优先对付德国的战略,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为太平洋舰队争取更多的装备,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目标。
一是,他强调太平洋战场的战略重要性,最起码要和大西洋、欧洲战场同样受到重视,特别是阻止日军进攻英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必须在太平洋对日军展开积极的进攻。他这一论调,不仅封堵了英国人的嘴,而且让陆军将领也无话可说。
二是,否定陆军的战略规划,这本身就是提高海军的战略地位。尤其是现代战争跨海作战的要求,没有海军的帮助陆军也将一事无成,而这作为讨价还价的资本,陆军既不能轻视海军的作用,而且认可并重视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主导作用。
更关键的是,他的战略规划符合美国民众的真实意愿。因为国会和民众并不希望海军在太平洋采取守势,65%的美国人赞成尽快向日本发起进攻,而支持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只有不到25%。当然,罗斯福也同样希望海军在太平洋有所建树。
然而,反对金上将的,大都来自陆军将领。尽管他们都反感英国人,也承认海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不得不重新制定方案;但“最后一百米还是靠陆军”的传统思维,还是让其据理力争地坚持“先欧后亚”战略。双方争执得不可开交。
其实,双方倡导的规划都对,这与其在不同战区承担的角色不无关系,欧洲大陆作战,陆军无疑占主导,而在太平洋,海军是不争的主角儿。经金上将这么一闹,美军内部的分工越来越清晰了。说白了,就是陆军负责欧洲,海军负责太平洋。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珍珠港事件之后,为了恢复美国海军的元气和信心,罗斯福总统亲自改组了海军高级指挥机构。平易近人又足智多谋的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越过比他资历深的28个军官,被提升为太平洋舰队司令,取代了金梅尔上将的位置。与山本不同的是,尼米兹从珍珠港事件中很快吸取教训,用航空母舰作为舰队主力,以4艘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几支不大的特混舰队,巧妙地与日军进行了连续作战。这期间尤其是杜立特尔中校率机对东京的轰炸及美日珊瑚海海战,更是大大鼓舞了美军士气,也为航空母舰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以航空兵为核心力量进行海战的作战原则。此外,与山本不同的另一点是,尼米兹执掌太平洋舰队后,特别注意日军情报的收集。这一点使他大大受益。
美国作为二战的主要参战国和反法西斯战线的中坚,它的一举一动都给世界大战的进程带来 深刻影响 。
它曾经深陷“孤立主义”的泥潭从而纵容了纳粹德国的势力,但很快就通过“租借法案”支持了正义。
它曾经在珍珠港蒙受奇耻大辱,但随后又在中途岛重塑大国权威 。它率先派出飞机轰炸了日本首都东京,又协同友军攻入了德国的心脏柏林。
当然,这些伟大功绩的意义都 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它的光芒足以照亮整个世界 。而当我们迎着这些光芒追溯其根源时,便会发现源头竟然都来自于一张轮椅之上,在上面坐着的,正是二战中的传奇统帅罗斯福。
1882年1月30日,罗斯福出生于美国纽约,他的家族是纽约 非常古老和富有的 家族之一,他的父亲是外交和商界的活跃人物,他的母亲也出身于上层 社会 ,美国第二十六任元首西奥多·罗斯福是他的远房亲戚。
元首的威严与权势给罗斯福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改变了罗斯福的人生追求。 他再也不愿意过那种小富即安的生活,决心踏上从政的道路。
罗斯福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 前半生的人生履历堪称完美 。
1910年,罗斯福终于开始涉足政界,他凭借着 良好家族背景和从政素质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参加参议员的竞选。
在竞选过程中, 罗斯福四处奔波笼络人心,通过好的演说技巧和良好的个人风范 将选民征服,他出人意料地赢得了选举。罗斯福从此在美国的从政道路如鱼得水。
1912年,善于观察的罗斯福决定支持民主党人士威尔逊竞选美国元首。在一番激烈的竞选斗争之后,威尔逊成功当选。
这对支持威尔逊的罗斯福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罗斯福就这样被任命为海军助理部长 ,这正好合 了他的心意 ,因为他从小就 喜欢航海与军事 。
但是当罗斯福在介入了海军工作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海军远比他 想象中的情况要糟糕 得多。
太平盛世的 安全感 冲刷了海军的统帅机关和各支舰队,他们对任何工作都毫无热情,就好像表面仍在流淌的河流里积累了一层 即将导致阻塞的淤 泥。
于是罗斯福下定决心,要在自己的任期内将这种危险的状况改变。当时虽然讲起来美国海军非常重要,但实际上对海军的投入非常少。 而此时罗斯福担任助理海军部长,他了解了海军的情况后心里有点着急。
他认为美国海军要想应对来自世界各地任何一个国家的威胁,就得强大起来。罗斯福的大声疾呼在海军内部引起了巨大震动,他们觉得以往这种死气沉沉的日子要到头了。
果不其然, 罗斯福很快就针对问题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他将军官的提升改成了择优录取,废止了繁琐的公事处理程序。
他还四处视察舰艇和海军设施, 亲自 钻进机房,攀爬船索,很快就和下级军官打成一片。
当海军有一艘潜艇失事,导致全体艇员丧生后,罗斯福 立即乘坐 另外一艘潜艇出海,以此来证明自己对新式武器的信任, 给海军士兵带来了鼓舞 。
正当罗斯福的海军改革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一战在1914年爆发。美国对此严格遵守中立原则, 企图在战争中坐收渔利 。
但罗斯福一眼就看出,美国是无法避免这次战争 的。他开始为建立一支强大的作战海军而奔走游说。
在他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庞大的造舰计划,并开始紧急增加海军现役人员。1917年初,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美国被迫卷入战争,罗斯福的努力终于派上了用场。
为了对付令人头疼的德国潜艇,罗斯福 迅速派出美国舰队 协同英国舰队在公海实施反潜作战。但是,这种战法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善于思考的罗斯福 又快速想到了两个常人没有想到的问题,为什么要在汪洋大海中捕捉这些踪迹不定的机械鲨鱼呢?难道就不能把他们阻拦在巢穴中吗?
随后罗斯福决定 研制新型的水雷 来对付德国的潜艇,对他们 实施封锁 。在他的授意之下,很快就研制出一个名叫“布朗潜水炮”的水雷。
布朗潜水炮有着像 蜘蛛网 一样四处散开的天线。只要德国潜艇碰到了其中的一根铜线,它就会被水雷炸得粉身碎骨。
罗斯福用这种水雷封锁了北海,使 德国的潜艇吃了大亏 ,从此 再也不敢随意 到公海耀武扬威了。
为了增强自己指挥现代化战争的实战经验, 罗斯福亲自登上军舰开赴前线 ,多次与德军进行直接交锋, 炮火磨练了罗斯福临危不惧的作战胆略和镇定自若的指挥艺术 。
他也有了更多更大胆的改革想法,但罗斯福的这些想法已经无法在战场上实施了,因为威尔逊告诉他,结束战争的战争即将打完。
威尔逊提出了战后建立国际联盟的主张, 罗斯福在看完国际联盟的盟约之后,觉得为了将来世界和平的秩序,应该参加这个联盟组织。
所以在二战爆发之后,罗斯福首先接过丘吉尔提出建立联合国的倡议,力主成立联合国,并且 作为战后世界的一个集体安全机制。
1920年,罗斯福开始竞选美国的副元首。虽然竞选失败了,但是人们都预言,这个充满智慧的年轻人将来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此时的罗斯福身心疲惫,他打算暂时退出政坛,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此时厄运正在向他 悄悄袭来 。
1921年8月10日,罗斯福带着家人外出 旅游 时,岛上的树林突然着了火,所有的人拿着灭火工具冲向了火堆,在经过 两个多小时的奋战 后终于将大火熄灭。
罗斯福在酷热难耐之下随即就 跳入了冰冷的海水中 ,但他在上岸后,突然就开始 高烧不退,双腿甚至也失去了知觉 。他被诊断出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导致双腿瘫痪,可怕的疾病从此伴随了他的一生。
后来,罗斯福虽然可以控制整个美国,但是却再也 不能够控制 自己胸部以下的身体。他的下半身很可能就要在轮椅上度过。
一个本该有着光明前程的健壮男子,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 处处都需要别人照顾的残疾人 。身边的人都不免为罗斯福感到伤心。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罗斯福的人生至此就结束了 。但是,人们却 惊讶地 发现,这个坐在轮椅上的人要开始竞选美国元首。
重返美国政坛之后 ,美国公众发现罗斯福却 比过去更成熟了 。他比过去 任何时候都了解美国普通民众的需求 。
他在竞选中提出一个口号,在一半繁荣一半破产的国家,是不可能富强持久的。这个口号,实际上是在说一个强大的 健康 的繁荣的国家, 不能贫富相差悬殊过大 。
而这个口号,正好是1929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之后,对美国人心理的解读。所以民主党的 罗斯福就战胜了他的对手成功当选美国元首 。
而罗斯福在上任之后就开始推行新政,美国得以度过了1929年开始经历的资本主义大危机,也就是罗斯福新政。在新政的作用下, 美国的经济开始走出低谷, 社会 也重新焕发出了 健康 与活力。
就在美国人幸福地沐浴在重现繁荣的灿烂阳光下时,酝酿着风暴的乌云开始在远方集结。亚洲的日本在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之后,继续向华北地区开进,而欧洲的德国则用公开的扩军行动 破坏 了《凡尔赛条约》。
世界局势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致力于 解决内部矛盾 的罗斯福隐隐地感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
尽管刚刚经历过一战苦难的人们 不愿意再看到战争的再次降临 ,但是他们还是无法阻挡二战的爆发,虽然罗斯福把法西斯国家视为强盗国家。但是,在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下,他 还是像一战初期那样选择了中立政策。
法西斯在这种情况下势力越来越嚣张,悍然在欧洲和亚洲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略,世界和平开始受到威胁, 美国也由此出现了隐患 。
罗斯福在了解到欧洲战争局势之后,开始对美国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保卫美国的好的、直接的办法就是英国能够保卫其本身。
为此,罗斯福高声呼吁,要使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但很快,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封来信就给罗斯福出了一道难题。
丘吉尔在信中声称,英国的财政资源即将枯竭,不能再用现款支付运费和购买其他供给品的时刻即将到来。 但他们又急切地需要美国提供大量的军火支援。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罗斯福再次陷入了苦思冥想。没过多久,《租借法案》就这样浮现了出来。
1941年3月11日,《租借法案》生效和两年前生效的《租赁法修正案》,它们反应了罗斯福蛇一样机敏的性格。
不参战但全力支援,这两步棋相得益彰,不参战是照顾孤立主义的问题 。《租借法案》的通过,对反法西斯斗争的促进意义非常大。
有了美国不断地大力支援,遭到侵略的各国居民信心和实力都大大增强,成功抵制住了侵略者的强大攻势, 使他们速战速决的美梦完全破灭 。
罗斯福在其中做出的贡献,不仅解决了当时欧洲战场上的燃眉之急,而且也为他日后大规模支援苏联和中国提供了法律保障。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眼光短浅的一些美国人喜出望外地大声嚷嚷,让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厮杀吧,我们可以 坐山观虎斗 了。
但罗斯福则认为面对严重威胁全世界和平、正义的法西斯势力,美国应该抛弃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与 苏联并肩作战 。
他派出特使访问了苏联,了解苏德战场的情况和苏联的战争需求。并在《租借法案》的框架内迅速向苏联提供了各种支援。
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一直不肯直接介入战争,但是 消极避战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美国人为了维护自己在亚洲的利益而寄希望与美日和谈。
他们没有意识到,法西斯势力在他们的贪欲没有得到完全满足之前,是不会放下屠刀的。 这是美国人在二战中犯下的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导致的耻辱将使他们永远难忘。
当美国人与日本人进行谈判的时候,他们谁也没有想到, 自己的和平诚意正在被对方愚弄 。日本政府早就在暗中确定了对美开战的方针, 并且一直在利用谈判的幌子进行战争准备。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 突然对美国珍珠港发起了偷袭 。由于事先没有思想准备,美国在这次袭击中遭到了严重打击。
次日,罗斯福代表美国对日宣战。他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演说, 给美国和世界带来深远影响。他表示要永远记住珍珠港被偷袭的这个耻辱日。
美国在 受到了日本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 后敌对行动就已经存在。毋庸讳言, 美国的人民、领土以及国家利益都处在了严重危险当中。
罗斯福要求国会宣布,从1941年12月7日,日本无端的展开进攻开始,美国和日本就已经变成了战争状态。
日本成功地偷袭珍珠港以后, 他们的嚣张气焰达到了顶点 ,然后开始肆无忌惮地在太平洋的各个方向发动进攻。 罗斯福决定狠狠地教训一下日本。
他直接将目标锁定在了东京, 在经过精心策划后 ,制定了一个大胆地轰炸日本东京的计划。远距离轰炸东京在当时 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就算让飞机从距离近的中国起飞,飞机的航程也不够飞一个来回,这对于参战部队来说无异于自杀。
但是,善于创新的美国人则想出了一个绝招,他们将陆基轰炸机搬上了航母,让他们从航母上起飞来轰炸东京,然后,直接飞往中国大陆。
狂妄的日本人从来没有想过,美国人居然会用这一招来轰炸东京。所以,当美国的轰炸机进入日本领空后, 几乎没有遭到任何的抵抗 。
在日本人的慌乱和恐惧之中, 美军战机对东京进行了猛烈的轰炸 。轰炸东京不仅是美国 报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一箭之仇 ,而且还 对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东京遭到轰炸, 使日本高层的战略判断出现了失误 ,他们出于愤怒做出了过激的反应。陆军削减了在中国的空中作战力量,把飞机调回日本保卫本岛。
海军攻打中途岛的呼声陡增,并很快得到了批准。参谋本部更是将攻占莫尔兹比港和在所罗门岛建立基地的计划大大提前。 这一系列决策安排得没有任何余地,为美国人赢得更大的胜利提供了可乘之机。
1942年6月4日,美日爆发中途岛海战,这次海战结束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进攻势头,改变了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对比, 使之更有利于美国舰队。
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曾评价中途岛是日本三百五十年以来的 第一次海上败仗 。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也曾对中途岛海战评价,说这是自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军挽回颓势的重要一战, 坚定了美军战胜日本取得太平洋战争胜利的信心 。
继美国在太平洋战场获得主动之后,反法西斯的胜利消息不断地从各地传来。盟军成功地开辟了北非战场,并取得大捷。
苏联顶住了德国的进攻,并开始转入反攻 。中国的抗战使日本侵略者深陷泥潭。为了促进胜利形势的发展,罗斯福参加了美、英、中三国举行的开罗会议,并随后继续赶赴德黑兰参加美英苏三国的首脑会晤。
在德黑兰,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这三个巨头 第一次坐在了一起 ,开始对下一步的协同作战进行讨论。
但是讨论却很快就 陷入了僵局 ,斯大林要求盟军迅速在欧洲实施登陆,而丘吉尔则坚持要进行地中海战役。
他们之间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斯大林甚至以离席来威胁。 而此时罗斯福从大局出发,充当了主事人的角色。
他开始拿丘吉尔的绅士派头和抽雪茄烟的习惯开玩笑,使得整个会场的气氛很快就缓和下来。
紧接着,罗斯福 又及时地切入正题,将双方的矛盾协调 ,然后对下一步行动达成了一致,美英保证在1944年5月前后进攻欧洲大陆,而苏联则承诺在打败希特勒以后,将迅速的展开对日作战。
按照德黑兰会议商定的框架,同蒙古在各大战场取得了节节胜利,法西斯的灭亡已经成为必然。
1945年2月4日到11日,罗斯福又一次和丘吉尔以及斯大林进行了雅尔塔国际会议。他们对 最后阶段的作战进行了探究讨论, 并规划了战后世界的蓝图。
雅尔塔会议以后罗斯福病了 ,也就是现在的心血管和脑血管病。但是在战争时期,罗斯福面对长年繁重的国务活动又不得不去做。
所以从雅尔塔会议回去之后, 他就开始疗养,还请来画家给自己画像 。但是此时的罗斯福已经回天乏术了。
1945年4月12日他在疗养地突发脑淤血不幸去世。 而在罗斯福去世的二十多天以后,希特勒终于被战胜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阵线的胜利告终 ,罗斯福生前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得以实现。
可以说,作为二战时期的传奇统帅, 罗斯福虽然没能坚持到战争的最后一刻 ,但却丝毫不能掩盖他对全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虽然他连自己的水彩像都没来得及画完。
但他却无疑在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心中 树立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二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热爱和平的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段血与火的 历史 ,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半身瘫痪,却 依然为正义事业奋斗不已的罗斯福 。
就像数十年后,人们在纪念罗斯福的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
如今,希特勒、东条英机、墨索里尼这几个声名狼藉的人物被永远钉在了 历史 的耻辱柱上, 而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个伟大的名字,却像一座屹立在蓝天下的丰碑,永远值得人民纪念,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视频链接:影响美国盛衰的关键人物!“轮椅上的骑士”,罗斯福的激荡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