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17 03:20:33 分类:军事 浏览:213 评论:0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
【三人团】是我国特有的党中央的名词,指代的意思是指党中央内部最核心的三位领导人的总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共有四次三人团。但是比较受人们关注的是遵义会议后三人团。
在遵义会议前的三人团因为排斥毛泽东,所以将毛泽东的职务撤销。这个举措直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行动的失败。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使得红军开始了长征。在第五次反围剿脱险后,党中央决定召开遵义会议来更换领导人和挽回党内部的不良风气等现象。
遵义会议是发生在1935年,是针对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而展开的。这场会议主要的参加人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和刘少奇等人,在这场会议中并没有共产国际的成员的参与。会议总共进行了两天,批判了以王明等人为代表的左倾主义。左倾主义是指急于求成,主观夸大力量的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等。在第五次反围剿运动中,就是由于这些人不根据事实作战,才导致了这次反围剿的失败。
在遵义会议后三人团成立了一个新的团体。这三个人就是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
毛泽东是我国最伟大的领导人,他原先在党中央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认可,在第五次反围剿行动中他还被王明等人排斥。但是在遵义会议之后,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毛泽东的地位无人可以动摇。
周恩来是我们都尊敬的总理。在遵义会议之前,虽然他的能力也被众人认可,但地位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在第五次反围剿行动中,他支持毛泽东受到了牵累。幸好在遵义会议中,党中央各个领导认清了现状,提高了他的地位,让他成为了当时最高的军事指挥人。
王稼祥也是如此。他在遵义会议前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候补员,但是在第五次反围剿行动中他的表现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因此他也成为了遵义会议后三人团之一。
遵义会议开启了我党我军的伟大转折
遵义会议是发生在贵州遵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个会议也是我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中所作出的举动,对党、红军和整个国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遵义会议开启伟大转折。
在遵义会议之前,我国共产党一直没有明确的领导人。虽然当时也有三人团,但是这三人的实际能力并不能适应党和红军的发展。虽然在国民党围剿红军时,胜利了四次,但是这些胜利都不是这些领导人带来的,反而是毛泽东能力突出,指导了这四次行动的胜利。可是王明等人却不愿坐视毛泽东的功绩越来越大,所以撤销他的职务,自己接上,导致第五次反围剿行动的失败,从而有了后来遵义会议的召开。
之所以说遵义会议开启伟大转折,就是因为在此次会议中,毛泽东的地位首次被完全肯定。毛泽东地位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党内部的风气形势的改变。在会议之后,共产党内部消除了左倾思想带来的影响,反而是开始走实事求是路线。而这次会议举行中,党内部的各个领导关于党的现状、各种问题的解决等进行了讨论。在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他们首次在没有苏联党员的帮助下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遵义会议后来的成功也证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具备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再受制于人。从以上种种来讲,说遵义会议开启伟大转折是极为准确的。
遵义会议的精神
对于我国党和军队而言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遵义会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这场会议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高的。
遵义会议精神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实事求是精神。因为在遵义会议之前的第五次反围剿行动的失败,就是源于当时党内以王明等人为首的左倾思想的盲目的自信与激进。他们被前四次反围剿行动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当时的共产党实力已经胜过了国民党。其实在当时,就武器装备而言,国民党是远胜于共产党的。所以毛泽东选择的以偷袭等方式是与国民党作战的最好选择,这是根据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实力来分析得出的。所以放弃这个主张的王明等人失败了。由此可见,实事求是这个精神在党和国家发展中是多么的重要。
独立自主也是遵义会议精神中的一种。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没有自主性,遇到了很多情况都是依靠共产国际的人的帮助和知道,缺乏自主解决事件的能力。但是在遵义会议中,中国共产党首次自我内部解决问题,提高了党内部的自主性。
遵义会议还发挥了我国独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处于最危急的时刻,只要有一点松懈和放弃,那么党的势力就会被瓦解。幸好当时党内的领导人发挥了不屈不饶的精神,顺利地将党和军队从败势中挽救出来。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一: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在云贵川边界地区机动作战,与数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声东击西,调动敌人,妙趣横生,精彩纷呈,被誉为战争史上的奇观。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渡过金沙江,夺取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二: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
三: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 ,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1935年5月29日, 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