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17 20:30:22 分类:军事 浏览:274 评论:0
会说外语的士兵叫阿依邓,他会多国语言: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英语、波斯语、乌尔都语、印地语、普什图语…阿依邓既是特战队员,又是军事翻译。入伍13年,因执行重大军事活动,负伤23处,曾在冲锋前给2岁儿子留下遗书。
翻译官需要具备什么品质
引导语:大家在羡慕翻译官的同时,可知道翻译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么?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翻译官应该具备什么品质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不管是做笔译还是口译,一名优秀的翻译官总是和语言打交道的,而语言恰恰也是思维的体现。人们在高兴时,难免喜形于色、滔滔不绝;情绪低落时,也会从语气声调中流露出沮丧。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官,就要尽量避免让这些“不良”的情绪影响到自己的工作。这里说的“不良”情绪不一定就是指坏情绪,试想一下,中了头奖的翻译官,正在陪领导出席一个很严肃的谈判。他当然不能让自己异常亢奋的情绪在会场上流露出来。做笔译的也是这样。如果译员将自己与原文不相符的个人情绪流露在字里行间,那么译文的质量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既不能把正式的商业合同翻译成言情小说,也不能将电影剧本翻译成墓志铭。因此,调整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开始。
清醒的角色意识
不少人在开始翻译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很难进入翻译状态的。这一点在母语、外语俱佳的人群中,更为常见,而且在口译的场合就变得更为明显。在给别人做翻译的时候,经常就忘记了要把他的话告诉给别人,而是开始和他对话。这种介入谈话、喧宾夺主的情况正说明现场的翻译官并没有进入“角色”。他不自觉地对另一方的谈话做出了本能的反应,而忘记自己以“翻译官”的身份完成“传话”而不是“对话”的工作。
这种现象当然也会存在于笔译的工作中。有的人可以用双语写文章,却不能做翻译。原因是他们通常在单语状态下“写作”而不是在双语环境中“翻译”。一旦要做翻译,才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够“进入角色”。所以,在做翻译之初,培养“角色”意识是很重要的,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官”,是双方沟通的桥梁。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人把翻译比做“传声筒”,认为翻译“该传的一定要传,不该传的一定不要传。”这句话概括出翻译官的两条基本原则。
“忠实”原则。“该传的一定要传”指的是不篡改原话原意,不随心所欲地瞎译。此处并非因水平所限而产生的错译和误译,而是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强调译员所应遵循的原则。在任何时候,翻译都不应忘记自己的`身份。自己绝非讲话者或原作者,所听到的话或拿到的文件也并非自己的语言和作品。就其实质,翻译起着桥梁与沟通的作用。因此,译员一切应以原话、原作为本,不得随个人的好恶而有所取舍、任意增减。有人凭着所听到的几个词或词组,就胡编乱造。讲得很流利,但与原话却相差甚远。还有人甚至不懂装懂,滥竽充数。这是有违职业道德的。
“保密”原则。“不该传的一定不要传”、“不该听的一定不要听,不该知道的一定不要问”—这也是最基本的翻译官的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翻译官,可能经常要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谈、会见、国际会议等双边、多边外交、外事或商务活动。为了做好翻译工作,翻译官们还要参加一些内部讨论,可能直接听到领导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知道政府决策的“内幕”,接触到某些机密文件。但是,翻译官们必须严守国家机密。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传播机密内容,包括自己家人、亲朋好友,更不得随意对外透露。而在其他商务场合,翻译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如商业机构独家购买的市场报告、研究所开发的高科技产品以及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法律文件等。这同样要求严守秘密。
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翻译服务规范 第一部分笔译》中明文规定:“翻译服务方应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顾客保守商业和技术秘密,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顾客的商业或技术秘密。”
塌实进取的工作作风
翻译官应该热爱翻译事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勤奋好学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兢兢业业地把翻译工作做好。
郭沫若曾说:“翻译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我不但尊重翻译,也深知翻译工作的甘苦。凡是从事翻译的人,大概都能体会到这一层。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傅雷在《翻译经验点滴》一文中也谈到翻译“自己懂了仍不能使读者懂”的困难和“琢磨文字的那部分工作尤其使我常年感到苦闷”。
在外行人看来,口译人员跟在大人物后面,出头露面,周游世界,却看不到他们高度的脑力劳动,看不到他们吃不好、睡不香的精神压力。殊不知,口译人员在参加宴会时,必须集中注意力听、不停地译,无时也无心享受美味佳肴。即使是抓住谈话间隙吃上几口,也是狼吞虎咽,食不甘味,更别说他们必须事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现场口译工作顺利进行。而笔译工作者则连“出头露面”、“周游世界”的“辉煌”也没有了。他们有的只是长年累月默默无闻的苦思冥想、推敲搜索。
翻译经常会碰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熟悉的问题,这是正常的。因为没有人可能通晓古今中外的一切。作为优秀的翻译官,必须要保持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应该一刻也不放松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即使这样,仍然难免会碰到不知、不懂的事,遇到困难、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
深厚的语言功底
翻译是语言工作者,而语言是翻译的主要工具。掌握本国语言和一门以上外语是当翻译的先决条件。
多年从事翻译工作和讲授翻译课的单其昌副教授在他的《汉英翻译技巧》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个人英文水平低,别的条件都具备,他只不过具备了全部翻译条件的百分之三十,还是不能进行翻译的。反之,如果一个人的英文水平较高,那么他就具备了翻译条件的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说,英文水平的是搞好汉英翻译的关键。要搞好汉译英,就必须在英语方面打好基础。”“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十”的说法是否科学,不必细究。但掌握外文确实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官的前提。
所谓“掌握”,就不仅仅是学会外语单词、短语,懂得句型、语法,而是能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外文的表达方法,能够用外文思维,用外文写作。不但知道一个词的字面含义,而且知道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加给一个词的意思,即它所可能引起的感情反应、联想等。还要知道相近词语的细微差别,懂得中文与外文之间的差别。要搞好翻译,必须有较好的本国语言的修养。中国译员必须有较好的中文修养。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汉语文章中经常会出现成语、谚语、典故、诗词、古文等。因此,成为一名出色的翻译官,不仅要有深厚的现代汉语基础,而且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和诗词的知识。现在,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外语、轻中文的倾向。翻译从业者应该在努力提高外文水平的同时,也应下工夫提高中文水平。
除了母语和外语的功底以外,要成为一个好的翻译官,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翻译的过程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和对译。这就要求我们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搞清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研究并学会处理它们之间的差异,掌握语言转换的规律和技巧。
丰富、广博的知识面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翻译官所翻译的内容极其广泛,几乎涉及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所有层面,从政治、经济到科技、军事,从文化、历史到科技、教育等。译员必须懂得一点历史,包括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以及世界史。另外,必须跟踪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外国的政治、经济的情况,通晓各地区风土人情、科技发展等等。同时,还必须大量地阅读各方面的书籍,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大到世界格局,小到菜名、花名。总之,翻译是一项需要综合性知识的工作,好的翻译官应该成为“杂家”。懂得的知识越多、越广,越有利于做好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