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21 05:50:19 分类:军事 浏览:216 评论:0
潘世忠。
我国国内首次成功制造飞机并将飞机用于军事的第一人是潘世忠。
1913年,潘世忠设计制造的“1号”飞机,这是中国人在本土自行设计制造且完成飞行的第一例
1913年10月12日,潘世忠在北京南苑操场作飞行表演,他驾驶着亲自设计制造的飞机滑行升空,然后绕着总统府、参谋部、旧城墙飞行,高度达1500米。
他的飞行技术不仅使同胞感奋,就是海外航空界人士也为之折服。潘世忠的业绩从此被载入中国航空史册,成为第一个在自己国土上用自制飞机飞行的中国飞行家。
潘世忠人物经历:
1914年3月,南苑航空学校经过一阶段的准备和训练,进入高级飞行阶段。其间,潘世忠对自制的飞机不断进行改进测试,可谓呕心沥血。
就在当月11日,由校长秦国镛、主任教官历汝燕、学员章斌各驾驶一架飞机,完成了北京至河北保定的航线飞行课目。这也是中国国内首次航线飞行,被载入史册。
同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一样,潘世忠埋头苦干,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虽然得到了实现,但是在当时军阀混战,卖国屈辱条约接连签订的背景下,潘世忠的心常常不能平静下来。
1917年7月1日,张勋等在北京拥护已被废的溥仪复辟,全国一片哗然。潘世忠闻讯后,十分气愤,毅然驾机讨伐,在皇宫上空盘旋,并投掷石块,以示抗议。
1920年1月,潘世忠被任命为航空工厂厂长。后因脑伤致疾,他举家回到上海。1930年夏天,潘世忠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年仅41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潘世忠
2004年11月13日,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了"经济英雄"王均瑶的丧礼,当时有1000多名群众冒雨前来见王均瑶最后一面。大堂内悬挂的一对挽联,"忆当年胆大包天名震四海成改革英雄,看今朝英年早逝声撼神州得百年美誉",32个字,道尽了他灿烂辉煌而又因病早逝的一生。
中国包飞机第一人
王均瑶,1966年出生于温州市苍南县一个贫穷家庭,一家7口全靠父亲出海打鱼为生。为了摆脱贫穷,16岁的他,便带着两个弟弟离开了村子,去外面闯荡。王均瑶脑子从小就很灵活,对算数也是特别的擅长。因此,离开村子不久后,他们靠着卖"不干胶"挣到了第一桶金,之后的他们带着这笔钱下海经商。经过 几年的努力打拼,他们终于摆脱了贫穷,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1991年春节前夕,王均瑶同老乡们一起回老家过年,可他们没有买到火车票,于是一起包了辆大巴回家。一路上的颠簸不停,让疲惫不堪的王均瑶感叹"汽车真慢",听了这句话的老乡,挖苦起了王均瑶"飞机快,你可以包飞机回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乡们随意吐槽他的一句话,引发了他的想法——土地可以承包,汽车可以承包,飞机理论上应该可以承包。
当他把想法告诉同车老乡的时候,他们都嘲笑他荒诞不经,连飞机票都买不到的人,那来的本事去包飞机。当大家都把这当笑话的时候,只有王均瑶一人把它记在了心里,时刻暗示着自己一定要做成"包飞机"。过完春节后,王均瑶就马不停蹄地赶赴长沙,走进民航局表达自己想要承包长沙至温州的航线的想法。在听完他的想法后,民航局的工作人员都惊叹不已,毕竟从没有人跟他们谈过此类业务。
经过几番洽谈后和前后奔波,王均瑶成功了。1991年7月28日,一架"安24"型民航机从长沙飞往了温州,这是王均瑶承包线路来的第一次飞行,也是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的第一次飞行。承包长沙到温州航线的第一年,王均瑶就挣了20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一鼓作气,短短的一个月内相继承包了400多个航班,并在1992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私人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的消息很快就遭到了国内外媒体的纷纷报道,他的举动让世人都为之感慨,他也因此赢得了"胆大包天"的个人品牌。
进军乳业,走品牌路线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均瑶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中国人均喝奶不足7公斤"的报道,他的敏锐让他意识到这会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改革开放必定会让中国在不久后富起来,那时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将不再满足于"量",而是过度于"质",而牛奶正是"质"的体现。说干就干,1994年,王均瑶成立了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正式投入生产。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王均瑶要求从牛奶生产基地到成品的每一步都要严格把关,并利用高科技技术大大延长了牛奶的保质期。之后更是斥资上亿在湖北宜昌打造了一个年生产能力达80000吨、年产值达6亿元的乳制品生产基地。
有长远目光的王均瑶意识到乳制品在未来将会是同质化严重的产品,要打破这一局面,唯有走品牌路线:品牌先行,赢利后到。之后,他在拍卖市场上以均价6.8万的价格获得了80辆市区出租车的经营权。他人都以为王均瑶进军出租车行业,而实际,他只是为了走品牌路线,提升品牌知名度。他把自家的品牌"印"在了出租车上,让司机都穿着有"均瑶"二字的统一的服装。随着出租车的满街跑,"均瑶"的品牌在温州已是家喻户晓。"品牌先行,赢利后到",航空、乳业带给了王均瑶丰厚的回报,年仅25岁的他便以115亿的身价成为了浙江首富。
买下烂尾楼净赚一亿
1999年,上海大开放,王均瑶将公司移到了上海,打算在上海闯出自己的一番新天地。到上海不久后,王均瑶就开始进军房地产行业,2002年,他以5.5亿元的价格拿下徐家汇的一栋烂尾楼。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王均瑶鲁莽的决定,完全没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妙之举。
拿下烂尾楼的王均瑶,着手对它进行了改造,把它的地理位置价值发挥到最大。这座烂尾楼也在王均瑶的精明下"摇身一变",成了上海均瑶国际广场的前身——金汇大厦。王均瑶也凭借此绝妙之举,净赚了一个亿。
因病早逝
作为出色的企业家,自然而然是要担任更多的社会职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王均瑶就是其中之一。他一度担任了15个社会职务,其中不乏一些忙碌而又重要的,他也因此让自己丝毫没有可以片刻休息的机会。每天都像一台不知疲劳的机器,工作十几小时,作息也及其不规律。
2003年的一天,王均瑶因为肚子剧痛,便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食道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均瑶万念俱灰。回望王均瑶的创业生涯,多少的苦难他都熬过去了,如今因病而匆匆结束这一切,多少令人有点唏嘘。
他得病是过度操劳导致的,倘如当时肯全身而退,专心治病,控制住病情不是不可能的事。可他不想"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他放不下工作,放不下成为 "大陆李嘉诚"的理想。为此,他选择了继续工作。
2004年7月,因为病情的加重,王均瑶被送进了上海瑞金医院。不想让公司处于不利的王均瑶,选择了隐瞒自己的病情。不久后他进行了第一次的手术,身体变得明显的消瘦了,为了不让别人怀疑,他谎称自己最近是在减肥。
天妒英才,手术不久后,他的病情突然恶化了,那一刻,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什么已经到终点了。之后不久,王均瑶就制定了遗嘱,把自己的公司交给了两位弟弟。
2004年11月7日,王均瑶因患上癌症早逝,时年38岁。38岁——这个生命之花本该盛放的季节,王均瑶却猝然枯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