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21 15:38:19 分类:军事 浏览:213 评论:0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俾斯麦演讲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 今日大国为什么要打仗,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利己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这是与小国所不同的。……当大臣的原本可以很容易地鼓吹战争,一面却围坐在家中的火炉旁取暖。一个大臣也可以很容易地在这里大吹大擂,一面却叫手持钢枪的军人在雪地中流血,来决定是否可以打胜仗赢得美名……一个执政者毫无理由的就要宣战,是祸国殃民的行为,战争的理由应当是在战后还能站得住脚的,这样的理由才是有力量的。战争结束后,你们将会以另外的眼光看待发生过的这一切。你们要有胆量面对那些在沉思自己的田产为什么一夜之间化为灰烬的农民,面对那些受了伤残废的人,面对那些儿子已阵亡的父亲们,你对他们说,‘你们虽是极为痛苦,但是要与我们同乐,因为统一的宪法已经得救啦.. 假如确实成功地按照这条新的、正在走的道路争得了一个统一的德意志的祖国……那我可能会对这个国家新秩序的创始人表示我的感谢;但是现在对我们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我确信,普鲁士的荣誉并不取决于为了那些正在生病的议会著名人士在德国到处扮演唐·吉诃德,德国的统一和在议会的讲坛上作报告的权力不是同一类问题。 没有普鲁士的军队,并且是一支强大的普鲁士军队,德意志民族的观念根本就不会实现。 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已被错过好几次。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错误——,而是要用铁血来解决。 没有别的路可走,只好奋斗。
您好!弱小的国家没有资格和本钱谈外交。这在战争时期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很简单,外交成功是要看双方地位是否平等,特别是在战争时期,你手上有多少筹码就代表你有多少本钱,谈判的本钱。因为在战争时期谁的实力强就是谁说了算,不管你有理没理,打你一顿就得听话了。这就像是你跟人家说道理,如果你一个人跑到哪个黑帮帮会跟人家说大道理的话,可能就会马上没命了。所以在没有本钱没有筹码的情况下,跟人家说什么正义就是空谈,是草包。至少双方要在平等的情况下才会有说理的时候。
不过现在是和平时期,外交对每一个国家都是有效的,虽然有例外,但也确切的说明了,和平时期强弱之间不一定有平等的外交,但在战争时期就绝对没有平等的外交,完全是弱肉强食。
“弱国无外交”是一条重要原则,不是说弱小国家不能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是说,在外交事务中没有重要作用。在国民党时期,外交部长蒋廷黻的英语讲得非常好,发言理直气壮,但是没有人听。日本外交部长英语很蹩脚,言辞粗鲁,大家十分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很欣赏蒋廷黻,对他说:“你的英语讲得很好,发言很有道理,但是你的国家太贫弱,弱国无外交。”
所谓弱国无外交是对于全世界自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之后长期存在的外交现象的总结。对于这一点,并没有很明显和很严格的界定。只是黎塞留首先将现实政治理论化和系统化了。这一点作为现实政治和理论政治的一个人为的分界线存在着。这也是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当然,从黎塞留个人对于法国历史以及现实政治的贡献来看,这个人为分界线的确定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分界线的确定既然是人为的,那就意味着在分界线之前和之后发生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而只能说相对的大趋势是这样的。在黎塞留时代之前,各个国家也有现实政治的逻辑存在,可是本质上却没有把现实政治这种表象的行为变成系统化的理论。比如说,迦太基和罗马之间的斗争就是一种古代相对比较典型的现实政治。双方彼此互相设为对手,以实力为基础,不仅仅是以战争的形式在军事上进行较量,更以实力为后盾,进行这外交上的运作。同样,在黎塞留之后,也有国家还在进行理念外交,大清帝国就是这样。从他在琉球问题上的等待,对英美等国的奢望上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大清帝国在外交思想上已经落后了多少。一种完完全全把外交寄托于别人的施舍上的政治思想,简直就是慢性自杀式的等待。 从整体国际关系这个角度上来说,绝对的弱国无外交就是不存在的。只要一个国家还存在于这个地球上,其本身就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哪怕其影响力和能动性再怎么小,其仍然服从并能动地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这也就是说,国际关系本身就是所有国家之间关系的集合――一种复杂的网状关系。这种复杂的网状结构的任何一个节点的逝去,无论其所出位置有多么的无足轻重,仍然要对整个网状结构的严密性造成影响,也就意味着其对国际关系影响已经体现出来了。因此,我们可以认定的是,任何国家对国际关系都有影响,也是国际关系大格局的组成部分,哪怕其整个实力体系再脆弱,其也是有外交的。 即使是从技术上这个角度来考虑,绝对的弱国无外交也是不存在的。一个国家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存在决定了其政治上的意义。不论怎么样,总有人要考虑其存在,并对其现状进行或深或浅的技术分析。有技术上的投入,无论其规模如何,都已经证明了存在的价值,也被别的国家从技术上肯定了自身的存在。
可是,这仅仅是从绝对意义上来说。这个世界上要是什么事情都是从绝对意义上来说的,那么整个世界也就僵硬而没有弹性空间了,那么从逻辑上来说,世界都要崩溃了。因此,我们对某些事情的探讨本身就应该基于其相对性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关于弱国无外交这个话题,如果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是肯定没有弹性也就没有探讨价值的。因此,从相对意义上来探讨才具备现实性作用。 在此,我们首先要对于“无”这个字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无并不代表没有,而只是指出了相对的劣势。就比如说无力,指的就是相对的没有力,而不是绝对的一点力气也没有。 因此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弱国无外交的实际内涵是没有那么严格的。它指的是国家在外交中的不利地位,最终引申为国家较量中的弱势。的确,我们回顾历史,发现弱国无外交的例子并不少见。 最明显的弱国无外交我首推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这样的国家真正可以说是在国际政治中完全任美国宰割。“沙漠惊雷”、“沙漠风暴”......行动是一个接着一个。最后,美国来了一个全面战争,彻底把萨达姆政权赶下了台。可以说,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在和伊拉克的政治较量中居于绝对优势。不仅仅是在占有道义的情况下,即使在没有道义的情况下,美国仍然可以从容利用强大的实力压制别的国家的反对意见,最终实现一种绕开联合国授权的单边行动。这种行动是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经济实力作为保障的。也许现在的世界比以前文明了一点吧,需要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和伊拉克之间的政治较量才能很明显地体现出一种弱国无外交的状态。 当然,事实上在国际关系关心中的很多情况下,弱国无外交的逻辑都是存在的。比如说,日本在和美国的外交中的劣势就是显而易见的。当年的《广场协议》造成了那么严重的后果,日本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是默默忍受着。可以说,当年的协议对日本造成的伤害是结构性的,使日本在以后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失去了在经济上挑战美国的可能性。可以预见到,日本那些出色的经济学家不是没有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可惜的是,日本空有经济能力,但全面实力评估下来,日本又显得相对不足了。如果不服从美国,日本就可能被美国以强制措施进行全面经济打击,那后果更严重。这就体现经济不仅仅是一个规模和质量的问题,还有一个经济安全的大问题。日本失去了美国维持的良好国际环境,其经济就基本失去了继续正常发展下去的基础了。安全的经济环境,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无外交在和平年代就体现为经济环境的不安全。也就是说,国际关系中,所谓的弱国无外交是比较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之间的外交活动中,并影响着各个国家对于别的国家外交运作的判断。不仅仅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体现出来这样的关系,强国和强国之间也很明显体现出实力差异造成的政治不对等性。可是,在这个时候,我们仍然还是不能迷信弱国无外交。因为这还不是绝对的。国际关系并没有完全就被绝对硬实力所作用,还有其它因素同样也作用于国际关系之中。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