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 > 正文

中美建交破冰之旅 (中美破冰之旅的意义)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25 21:53:20 分类:军事 浏览:333 评论:0


导读:中美建交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2月21日前期工作 1971年4月21日,中国政府就美方提出双方举行高层对话的建议给美国政府一个答复:“要从根本上恢复中美关系,必须从...

中美建交破冰之旅

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2月21日

前期工作

  1971年4月21日,中国政府就美方提出双方举行高层对话的建议给美国政府一个答复:“要从根本上恢复中美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美国一切武装力量。而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只有通过两国高级负责人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因此,中国政府重申,愿意公开接待美国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交谈。”尼克松总统于同年5月中答复说,为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问题,并由于对两国关系的重视,他准备在北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诸位领导人进行直接交谈,并建议由基辛格赴华与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议。中国同意这一建议。

 1971年7月9日——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双方讨论了国际形势及中美关系问题,并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协议,7月16日发表了《公告》。公告说:“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访华过程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结果: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联合公报在阐明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承认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后,强调指出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郑重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双方还认为,大国相互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关于台湾问题,中方在《联合公报》中重申: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方则表示:它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并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联合公报还规定,双方将为逐步开展中美贸易以及进一步发展两国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并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评价:

尼克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两艘大船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转个180度大弯来之不易。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启发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体系的更新,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同时,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的意义重大,这使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当时,使中国不再处于两个拳头打人的不利局面,在实际上结束了以往的以意识形态决定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八十年代末苏联、东欧剧变对中国的影响。

中美破冰之旅的意义

毛泽东的“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中美两国间的坚冰被打破。

1971年4月,第26届世界乒乓球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毛泽东果断决策,邀请美国国家乒乓球队访华。毛泽东的“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中美两国间的坚冰被打破。

中美怎么会走到一起呢?是基于双方战略利益上的共同需要,是防范苏联威胁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末, 中苏之间开始出现摩擦,直至苏联从中国撤走专家组、停建援华的大型项目、中止核领域的合作,同盟关系名存实亡。

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并不时挑起边界争端,以武力对中国相威胁。美国此时也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苦不堪言,想赢赢不了,想撤没面子。

同时,面对苏联人在全球重要地区的步步紧逼,美国人是步步防守,处于劣势。怎么办?中美联手制衡苏联。故尔,毛泽东数次向美国人挥动橄榄枝,但是美国人楞是没看出来,不过,经过罗马尼亚、巴基斯坦等国领导人传递出的中国政府的明确信息,美国人还是收到了,并开始了积极行动。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为此瞒天过海秘密访华两次,敲开了中美关系新篇章的大门。终于,打不败的中国人成为美国战略意义上的朋友。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