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27 03:56:56 分类:军事 浏览:420 评论:0
1986年3月23日,一个代号为“草原烈火”的军事行动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11时许,美军的3个航空母舰编队在锡得拉湾湾口一字排开,其他各种舰只分别列队进入“死亡线”以南水域。夜幕来临的时候,美军舰只和飞机直接越过“死亡线”开进锡德拉湾,距利比亚海岸仅有64公里,美军的目的就是要激怒利比亚。
不出所料,卡扎菲果然被激怒了。24日下午2时,两架紧贴利比亚海岸线飞行的美军战机被利比亚雷达发现,卡扎菲随即下令进行攻击。利军发射了SAM-5导弹试图拦截美机,但由于受到电子干扰,SAM-5导弹最终掉进了锡德拉湾。美军马上宣称遭到利比亚的“侵袭”,对利比亚进行“自卫反击”。美军击沉了1艘利比亚巡逻艇,重创3艘利比亚炮艇,摧毁了利比亚的导弹基地和雷达设施,利方死亡150人,美军无一损失。
美国总统里根满以为这次迎头痛击会让卡扎菲“学乖”了,谁知道卡扎菲不但没有屈服,反而在首都的黎波里开起了“庆祝大会”。卡扎菲在大会上宣布:“我们已经将美军第6舰队赶出了锡德拉湾,我们胜利了!”卡扎菲说:“美国佬扬言还要来这里搞演习,我们将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锡德拉湾。美国佬什么时候来,我们就什么时候打!我们要血战到底!”
这一次里根被激怒了,他决定对利比亚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将这次行动命名为“黄金峡谷”。
4月6日,西柏林一家舞厅发生了爆炸,造成了数十名美国军人的死亡。历史再一次给了美国人入侵他国的借口,里根总统可不想错过。美国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认定此举为利比亚的恐怖分子对美国人进行的报复行动。随即,美国以打击利比亚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为借口,开始了“黄金峡谷”的侵略战争。
4月14日晚,由英国基地起飞的30架战斗轰炸机,在数架加油机和电子战飞机支援下,经4次空中加油,连续飞行10380公里,绕行法国、西班牙,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对利实施远程奔袭。15日凌晨,美奔袭编队汇合在地中海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各型舰载机、电子预警机共70余架,分2路对利比亚5处军事目标实施攻击。整个攻击持续12分钟,投掷炸弹100吨,利比亚军用设施在空袭中遭严重破坏,4架米格-23和伊-16飞机被炸毁,100余人被炸死,600余人受伤,利比亚总统住所被击中,卡扎菲本人幸免于难。美军一架F-111飞机被利防空炮火击落坠海,2名驾驶员死亡。
美国对利比亚的两次空袭行动,表面上看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保护美国公民的安全,其实质上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政治、经济霸权,想通过军事打击让卡扎菲听从于美国。因为,美国在利比亚有着巨大的经济和军事利益。利比亚在石油勘探、生产、技术和设备等方面要依赖美国,40%以上的原油输往美国。美国有2000名技术人员在利比亚石油系统工作,在利比亚有6家石油公司,拥有价值70亿美元的租借地,年营业额达200亿美元。美国与利比亚签订过多项经济技术和军事协定,在利比亚设有军事基地,驻有6000名军事人员,利比亚有44名留学生在美国学习。
其实,利比亚本来是一个亲美的国家,一切都听从美国的意志。历史到了1969年9月1日这一天,一切都改变了。27岁的上尉军官卡扎菲发动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改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并由他担任国家元首至今。
卡扎菲很崇拜纳赛尔(埃及总统)及其“阿拉伯统一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他上台后为了恢复利比亚的独立自主,宣布收回美国租借的利比亚惠勒斯空军基地,并要求驻扎在利比亚的美军立即离开,美利关系骤然紧张;1972年卡扎菲又宣布废除被认为是“卖国条约”的旧王朝与美国签订的军事、经济合作协议。卡扎菲的这些举措,不仅是美国失去了在非洲最大的军事基地,而且丧失了对利比亚的控制。
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巴列维国王被推翻,卡扎菲立即宣布承认伊朗革命政府,并号召利比亚民众游行声援伊朗“伊斯兰革命”。游行队伍冲击了美国代办处,并烧毁了卡特和巴列维的模拟像,使美利关系进一步恶化。
里根上台后对利比亚实行强硬政策,1981年里根宣布断绝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1982年美国停止进口利比亚石油,并对利比亚进行政治、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使利比亚在经济上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这些举措不仅未能使卡扎菲屈服,反而激发了他不屈不挠的个性,更加激烈地反对美国,并且积极地向苏联靠拢,发展同苏联的关系。利比亚购买苏联的武器装备,聘请苏联的军事顾问,支持苏联的中东政策,还与苏联达成了缔结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协议,这更加使美国人大为恼火,加剧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紧张。
到了1986年,美利关系恶化到了极点。1月7日,美国总统里根命令在利比亚的1500余名美国公民离开利比亚。美国彻底中止了同利比亚的一切贸易往来,并且冻结了利比亚在美国的全部资产。1月26日,卡扎菲宣布,如果他的国家遭到袭击,利比亚准备袭击美国在欧洲各地的军事基地。
正当美国苦于找不到正当的理由好好教训一下利比亚时,1985年12月底,罗马和维也纳机场发生两起恐怖分子袭击民航办事处的惨案,遇害的20人中,有5名是美国人,正可给美国提供了绝好的借口,一口咬定利比亚支持了这两起恐怖主义事件。于是美国精心准备,制定了“草原烈火”作战计划。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美军的空袭行动,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政治、经济霸权和超级大国的“尊严”,打击亲苏、受苏联直接支持的卡扎菲,以收到警告苏联之效,至于打击恐怖主义,更多是一种借口罢了。
在中东的国家普遍比较贫穷,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和通胀率都比较高,此外这些国家的政治也普遍缺乏民主,统治者独裁,政府腐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
《关于中东局势震荡的探讨》
摘 要:2010年12月由突尼斯开始的中东变局,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并导致多国政权更迭,随后叙利亚和也门引发了剧烈动荡。时至2012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持续。中东地区大震荡引发的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中东局势;和平发展;中国
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
中东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包括从肥沃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及延伸到马格里布的广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个国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位于东半球中心地带。中东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____、犹太教的发源地,还孕育了三个盛极一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中东局势动荡原因
1.民族矛盾。中东地区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库尔德、犹太等民族。但由于这些民族的兴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其强盛时期这些民族极力向外扩张,发展其势力,把自己的 文化 强加在其他民族身上,而在衰落时又经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欺压,因此各民族之间造成积怨已久的矛盾。
2.宗教纠纷。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____、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尽管三大教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教义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各自的信仰上都主张自己的立场,产生很多冲突矛盾。伊斯兰教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宗教,由于该地区社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伊斯兰教义又没有像基督____彻底地完成政教分离,而是紧密地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许多政治问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冲突、纠纷又与政治纠结在一起,使中东很多问题难以理顺。
3.边界问题。很多人把中东问题仅仅归结为资源危机,或是宗族信仰问题,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能源都是以土地为依托的,任何宗族的生存也都是以土地为根本的,特别是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战争频频,很多战争都是由于边界或领土的争端引发的。中东地区曾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帝国,特别是最后一个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成为今日中东国家边界问题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奥斯曼帝国兴盛时期,大部分中东地区都属这个帝国的版图,但随着国势渐衰帝国各省虽维持臣属关系,但已不听命于帝国中央,进入近代史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东地区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角逐的场所、瓜分的对象,从而使中东国家边界深深刻上了殖民主义的印记。西方列强肆意对中东地区分割再分割,并强加奴役性条例,西方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加剧了中东人民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东国家先后独立,但这些中东国家并未按照自身边界划分,而是在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内实现了独立,再加上中东新兴民主主义历史不长,尚有未划分完的边界以及泛阿拉伯主义思潮的影响,造成很多争端和战争。
4.大国的干涉和影响。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各大陆间的必经之道,该地区一些著名的海峡和水域通道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如: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同时中东又是世界主要石油出产地,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总量约1 366.4亿吨,天然气量约1 128 921亿立方米。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66.42%,拥有天然气占世界储量的31%,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储量超过100亿吨。中东地区不仅油气储量大、分布集中,而且开发条件优越。因此,该地区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最敏感的地区,历来是大国争夺的重点地区。正是由于在全球战略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就是中东,早在16世纪后的二三百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确立,西方列强加紧向世界范围扩张时,就把殖民主义的魔爪伸向了广大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在那时成为了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掠夺财富和资源的猎物。
二、中东冲突与动荡造成的后果
1.动荡打破了中东地区传统的力量格局,阿拉伯世界再次被分化和削弱,整体实力下降。在这次动荡中,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加深,矛盾也更趋激化。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阿盟作为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地区组织影响式微,对该地区成员国一开始出现的国内乱局反应迟缓,并毫无对策。回顾60年代以来,在涉及阿拉伯世界重大利益的诸多问题上,如巴勒斯坦问题、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等,阿盟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次中东危机,尤其是针对利比亚问题,阿盟对西方军事行动态度摇摆,无能为力。反映出阿盟地位日渐下降,在深受西方压力和内部意见分歧影响下而日渐衰弱的现状。
2.中东地区传统的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挑战。阿拉伯民族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都已遭受到挫折和打击,其代表人物都以不同结果退出阿拉伯政治舞台。目前,中东国家处于十分重要的转型期,即摒弃传统专制主义之后向现代民主政治迈进,伊斯兰教本身处在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承载了太多非宗教功能,使政教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打算全盘西化或寻找“伊斯兰替代方案”,但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处在转型期的中东社会面临诸多的社会矛盾,统治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的失误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没有彻底的宗教改革就无法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宗教改革已成为中东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必然的需求日渐凸显。而经过宗教改革或宗教革命洗礼的伊斯兰教不仅将进一步自我完善,还必将推动中东社会的迅速发展。
3.中东地区要建立起稳定的地区新秩序需要漫长的过程。尽管中东国家有很多是同一性质的社会,但各个国家的具体问题都各有不同,如巴林和也门、叙利亚因教派之争产生分裂,利比亚本土部族之间有很大分歧,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极大。过渡转型时期,中东各国家因其社会、历史、文化及发展不平衡的差异性,在政治发展形势上也不尽一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中政治”,因此,中东国家不会以同一种方式完成政治变革,这些国家的社会转型也绝不可能孤立地完成,另外,各种外部势力和体制的干涉,也加剧了中东国家的矛盾的复杂性。因此,短时期内,该地区不可能实现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稳定新秩序。
三、乱局之下的理性思考
到目前为止,中东出现震荡的几个国家基本上表现出的性质是:一场民众自发性的变革运动。尽管参与者、支持者的某方面现代技术的加入显现出较具规模和组织性,但大多民众也多半都是在对重大历史行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民众诉求不明确,缺少建设性目标和具有超凡能力的符号性领导人,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暗中干涉,利用各种 渠道 影响、怂恿还处在蒙昧期的抗议群众和反政府组织,暗中作祟的同时也在明处以各种理由干涉各个国家的内政。
阿拉伯国家的政权“过去和现在都不是靠外部力量框架来维系的”。相反,他们能屹立几十年不倒,“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自身的手段”。主权国家的内政应由主权国自己解决,用不着别国干涉,所以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还是要依靠人民。中东问题的最后解决也是要靠阿拉伯世界的团结。
时刻警惕大国的别有用心。奥巴马政府总体上在这次中东动荡中,采取的是所谓“有选择介入”的现实主义政策。“奥巴马主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自伊拉克战争来一直面临的一种外交困境:一方面美国难以忍受那些冒犯美国价值观或威胁美国边缘利益的海外事件,另一方面,美国又不愿冒风险全力投入加以应对。这部分也是因为美军的资源现在几乎已用到了极限。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收缩中东战线,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发展对其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和支配力带来的挑战已经有极大紧迫感和危机感。尤其,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开始担心中国正在和美国争夺全球影响力。同时美国也觉察到已经不能单靠自己处理全球经济事务。美国近期高调加入并力推TPP,显然带有制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意图。目的明确地将亚太作为重点的战略部署。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战略重点毫无疑问地指向亚太地区。
四、对中国的启示
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发生了动乱,并引发了英、美、法等国的干涉,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局势剧烈动荡,国家遭受巨大灾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正是对这种所谓“大环境”的清醒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就我国本身而言,在十二五期间更应注重关注:民生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腐败问题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只有切实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搞建设,处理好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汤静容.近期北非和中东局势动荡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
[2]王维虎.探析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8).
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
《中东动荡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有关中东动荡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看法。
关键字:中东 动荡
众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势有些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东地区形势尤为严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在阿巴斯上台之后,中东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
以色列方面:以沙龙政府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 深受犹太复国主义、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推行铁血政策。造成巴以冲突激化的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鹰派人物沙龙上台后推行的铁血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民族沙文主义窒息扼杀了巴民族解放事业, 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崩溃。从以色列角度看造成现状的原因,是有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原因,而国家安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以民众的支持,又是政策能够站住脚的原因。这更成为了目前中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美国方面:参与协调巴以问题的国际社会成员除了美国还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等。但从本质上看,给与以色列政治、经济、军事支持的美国才是影响巴以问题外部因素中唯一关键的因素。美国在中东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这个民主的非伊斯兰的国家符合其利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以色列对美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几乎只有美国才能从外部影响到以色列。但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偏袒以方的态度显然有失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总的来看,虽考虑到美、以两国政府的更可能对现在局势发展的方向有影响。但就以往的 经验 由于宗教领土等诸多因素,即使出现缓和,也有很多尖锐的斗争和问题摆在各方面前。在未来,犹太复国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仍对以政局有很大影响,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支持以色列,并有所偏袒的政策,而巴勒斯坦又无法得到强大力量的支持。所以,中东问题的前途总的来说是比较暗淡的,不可能很快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各方力量平衡后,才有可能得到各方满意的答案。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重开巴以和谈之门。由此可见,中东和平之路是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路,前景是比较暗淡的。
看了“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的人还看了:
1. 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2. 中东问题聚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