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 > 正文

中国志愿军已入俄罗斯参战 (大批解放军已抵达俄罗斯)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28 21:41:24 分类:军事 浏览:436 评论:0


导读:中国志愿军已入俄罗斯参战1951年2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21师师长吴荣正和政委刘禄长怀着激动的心跑向士兵操练的广场,在广场上整齐摆放着刚刚从苏联运过来的新型火箭炮。这...

中国志愿军已入俄罗斯参战

1951年2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21师师长吴荣正和政委刘禄长怀着激动的心跑向士兵操练的广场,在广场上整齐摆放着刚刚从苏联运过来的新型火箭炮。

这种火箭炮在苏德战争时期曾立下过汗马功劳,并多次重创德军装甲突击工兵营装备的“步行斯图卡火箭炮”和“涅贝尔维尔法烟幕发射器”,苏联科研人员称这种武器为BM-13火箭炮,但苏联士兵们还是更习惯叫它“喀秋莎”。

喀秋莎火箭炮首次实战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为对抗德军多管火箭炮的轰炸,苏联命令BM-13火箭炮师在地面部队的掩护下,一次齐射发出3456枚火箭弹,瞬间将德军阵地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而在抗美援朝期间,喀秋莎也跟随苏联各式援华武器一起进入朝鲜战场,交到志愿军手中。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的立国之战,但同时也是我军第一次与现代化兵种正面对抗,尽管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也拥有大量美式装备,但国民党军的机械化程度和火力配备远不及美国,只能算是刚刚触摸到现代化军队的门槛而已。

但美军则不同,进入朝鲜战场的美军使用的都是美国研制的当下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他们的步兵配置了M1伽兰德步枪、勃朗宁自动步枪、汤姆森冲锋枪和勃朗宁重机枪等各种新型枪支。

空军方面则有F4U-5N海盗战斗机、B-29轰炸机以及F-86佩刀式战斗机,这些都是当时志愿军逾越不了的天堑。

而除了武器装备上的差距以外,我军与美军的文化差距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美军普遍都受过基础教育,能上战场的士兵基本都能看得懂地图,也会开车,在参与战斗前早就已经实战模拟多年。

那志愿军是什么情况呢?一位志愿军炮兵曾感慨说,志愿军普遍都是翻身农民,文化水平都不高,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知识的匮乏让志愿军在战场上吃过很多亏,比如和敌人炮战时,志愿军只能打直瞄射击,把炮筒推到能看见敌人的地方再打,这种打法非常危险,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敌人先打倒。

由于两军差距实在太大,因此我军在抗美援朝之初就与苏联取得联系,希望斯大林能尽可能提供足够多的武器装备援助志愿军作战,当然这些武器并不是白要的,我国会支付相应的费用。

尽管斯大林一开始对志愿军心存疑虑,迟迟不肯将约定的武器交给志愿军,但随着朝鲜战争运动战的结束,志愿军与“联合国军”进入阵地防御阶段,斯大林看到了志愿军在战场上取得的优势,于是下定决心大举援华,各类苏式武器毫不吝啬的下发给志愿军战士,从1951年初开始,志愿军的火力颓势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据统计,仅1951年一年,在朝的苏式火炮就达到了上千门,其中包含152毫米加农炮36门、122毫米榴弹炮249门、107迫击炮有57门、37高炮956门以及72辆喀秋莎火箭炮,其他类型的战防炮、野炮、高炮等也都达到了上百门。

而除了进行武器援助以外,苏联还派出了大批技术专家进入朝鲜战场,手把手指导志愿军如何使用这些武器,如何利用地形优势灵活运用火炮发射技巧,在苏联专家的亲自指导下,我军将48军143师改编为火箭炮兵第21师,并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多种现代炮战技巧。

正常情况下,从步兵团改装为火箭炮团并形成战斗力,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但军情紧急,在苏式火炮抵达朝鲜后,第21师立即开始了28天改装训练和14天的动员教育。

志愿军一边日夜学习各种战斗技巧,一边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尽管当时21师有很多“大老粗”,但为了能早日赶走侵略者,他们还是进入了文化速成学校,系统性学习各种知识。

1951年4月初,火箭炮兵第21师在突击训练一个月后,开始分批入朝参战,彭老总对火箭炮兵非常重视,在桧仓志愿军总部,彭老总专门叮嘱炮兵第21师:

由于炮兵第21师至关重要,入朝六个月后,第21师才接到第一个阻击任务。

1951年10月,炮兵第21师第202团奉命协助47军抵挡美骑一师对天德山的进攻,47军向来以善打防御战而闻名,曾多次利用地形优势阻断“联合国军”的进攻。

不过这一次47军面对的是美军王牌部队美骑一师,传统的打法很难起到实质性作用,美骑一师虽然在进攻过程中多次吃亏,但有强大的火力支撑,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攻击态势。

面对美骑一师的步步逼近,202团迅速出击,为了一次性解决,47军首先吹响冲锋号佯攻,引诱美骑一师离开防御工事,等他们进入射程中,202团30门喀秋莎火箭炮突然发动一轮齐射

喀秋莎有8根导轨,在几秒内可齐射16枚火箭炮,30门喀秋莎齐射,顿时400多枚火箭弹一齐向敌人阵地飞去,美骑一师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湮没于无尽的炮火之中,800多名美军当场毙命。

天德山战役的惨败很快传回了美第8集团军军部,军长李奇微对此大为震撼,因为据他所知,中国志愿军只有普遍的山炮、野炮,并不具备如此猛烈的炮火,但这一次志愿军却在天德山打出这么大的动静,还将美军最精锐的部队消灭过半,这太不正常了。

中国炮兵的实力在短时间内提升得如此之快,这已经超出了李奇微的认知范围,分析许久之后,李奇微总结出了他能想到的所有答案,最后矛头直指苏联。

如果这一战是苏联红军打的话,美军会有如此伤亡倒也不算奇怪,于是他转头询问旁边的情报人员:

并没有得到情报人员的肯定回答。

1952年10月,炮兵21师第209团又与志愿军第12军在上甘岭对“联合国军”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火力打击,一轮喀秋莎火箭炮齐射后,美第7师和南朝鲜伪2师损失过半,不得不放弃对537.7高地北山的进攻计划。

1953年7月,炮兵21师再次接到出击任务,配合志愿军68军痛击拒不投降的南朝鲜伪5师、伪8师和伪首都师,这一次的战斗志愿军1100多门火炮密集发射炮弹1900多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敌人的主要工事尽数灰飞烟灭。

轰炸结束后,被抓获的南朝鲜军仍心有余悸地说道:

随着战争的进行和苏联援助的不断送到,炮兵在朝鲜战场上的身影变得随处可见,传统的步兵火力逐渐被炮兵火力所取代,后来我军又陆续组建了第16军和第1军担任炮兵攻击任务,不过喀秋莎火箭炮的数量却有所减少。

这倒不是因为我国不满意喀秋莎的威力,而是因为它的价格实在太昂贵,一颗炮弹就要6两黄金,折合现在的金价,相当于11万人民币左右,当时的中国想要负担这么庞大的一笔费用,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批解放军已抵达俄罗斯

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于7月22日至26日举行,战略磋商将于22日在俄哈巴罗夫斯克市举行,中俄两军总参谋长将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举行演习开始仪式,签署下达战役训令。

此次军事演习,中俄双方参加实兵演练兵力以陆、空军为主,各1300人。中方参演部队包括1个陆军战斗群和1个空军战斗群。俄方参演兵力包括1个陆军加强摩步营、1个空降突击连和部分空军兵力。

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21日已抵达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同机抵达的还有中方演习总导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空军上将和沈阳军区司令员张又侠中将。参加战略磋商的中方导演部和战役指挥部有关人员已于20日到达。

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哈巴罗夫斯克市,是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城市。

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张召忠少将21日表示,这次演习规模从人数来讲不是太多,但牵涉到多兵种、多种机型,应该定义为“一个战役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

张召忠说,这次兵种构造包括陆军战斗群和空军战斗群。陆军战斗群又包括步兵、装甲兵,另外还有陆军航空兵、空军。空军此次出现了歼八、强五等作战飞机,陆军航空兵也出动了运输直升机,装甲兵也出动了坦克。俄罗斯方面这次出动了摩托化加强营、伞降连,比较新型的战斗机和善于地面攻击的直升机也将参加此次演习。

七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时许,“和平使命-二00九”中俄联合反恐军演参演部队在沈阳军区洮南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进行实兵实弹演练,标志着本次中俄联合军演进入战役准备阶段。演习战役准备阶段,两军受训机关共同演练定下作战决心、拟制战役计划、组织战役协同。战役实施阶段,两军将重点演练联合封控、立体突破、机动歼敌和纵深围剿四个内容。

这次演习规模同前两次的和平使命相比,比较小,但是中俄双方派出的都是精兵强将,特别在武器装备上有很多亮点,俄军最大的亮点在于他们的空中力量,这次他们派出的是三种型号的战斗机,包括苏27S,苏24的歼机轰炸机和苏25的强击机,这三型战斗机非常好的体现了反恐作战的要求,因为它首先是具备了一定的空战能力,同时这三款战机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对立攻击能力,可以配合地面部队对恐怖分子实施空中和地面的立体打击,这三架战机的空中对地打击能力是很大的,挂载的武器量和载单量很大,种类非常繁多,可以说攻击力非常大,相比较而言,中方最大的特点在于派出陆军的99式的主战坦克,这型的坦克是我国陆军现在装备的最先进的装备型的坦克,装备有歼火控系统,能够在远距离在运动中命中地方目标,可以说代表了我国陆军现在装备坦克的最先进的水平。在俄罗斯陆军方面,T-80坦克值得关注,虽然它的型号不是最先进的,但它在车臣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在作战经验和战斗力上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坦克之一。

据了解,有一个特殊情况,当俄罗斯的T80坦克到达我方演习地域以后,向我方提出一个保障要求,他们这款坦克,使用的既不是汽油也不是柴油而是航空煤油,与我国所有装甲车辆使用的油料都是不一样,也就是对我国对他提供保障提出了一个应急的变化的要求,但是我军的后勤保障系统非常好地完成任务,他们这次派出了多管加油车,一台加油车可以同时给多台装备同时进行加油,提高了这次后勤保障的速度和能力,从前天开始,我军的参演的部分官兵吃上了由后勤系统提供的单兵制热食品,也就是说官兵们不用再回到营地就能吃上热的饭菜,也是后勤保障在现实中的一个进步。

中俄联合反恐演习,很大的一个目的就是中俄双方在共同配合中,互相学习,俄军确实是一支非常训练有素的部队。

在观看俄军的实兵演习的时候,空降部队在空中空投的那一点印象非常深刻,空降分队从飞机上进行空降的时候,是多路同时空降,当时飞机打开了三个舱门,一个是尾部的舱门,另外两个是类似于民航客机的登机口两侧的舱门,这三路同时向下跳降空降兵,空降兵在低空的高速低空情况下,这么密集的伞降,危险度是很大的,如果说在空中发生碰撞,或者两名伞兵的空降伞进行纠缠的话危险性很大,但是俄军依然坚持这样贴近实战的,能够保证空降兵快速而且集中到达地面进行攻击的战术,可以看出他们是一支实战要求非常高的部队。

演习真正的重头戏将是在7月26日上午,即实兵演练阶段。在此期间中俄双方在7月23日进行最后一次合练,这次合练将是实兵演练的预演。与前两次合练不同的是,这次合练将要打二分之一的实弹。第一次合练没有打实弹,第二次合练打了三分之一实弹。

俄军目前还没有近距离接触我们的装备,所以对于装备的评价不多,但是俄军对我军官兵的素质和作风评价很高,当他们参观我军内务看到叠得整整齐齐的“豆腐块”时都非常惊讶。

两军部队也在相互暗暗较劲,在冲锋的时候,两军要比谁冲得更快,在训练中,两军也在比谁能够在烈日下坚持的时间更长,都希望向对方展示自己最好的战斗素养和精神面貌。俄军的训练非常认真,早上出去训练之后,中午都没有回来吃饭。俄罗斯的厨娘早就把饭做好了,面包和菜都已经凉了。直到下午3点,俄军官兵才结束训练,每一名官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近距离观察,俄军官兵的衣服已经被磨损得很严重,有的官兵的裤管、膝盖甚至有破洞,这说明俄军的训练强度非常大。

当问俄军官兵对大强度的训练是否能够忍受时,俄军新闻官伊格尔回答:"训练不容易,战斗很容易。也就是中国军队常说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