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07 21:35:43 分类:军事 浏览:316 评论:0
“阅读原文”,在线收听购买宋老师的战忽局观世界。赶快戳戳戳
昨天说了鬼子陆军八嘎的船,今天应大家的要求,说一说海军八嘎们的坦克……
鬼子的陆海军矛盾由来已久,陆军八嘎为了让海军八嘎知道他们的实力比海军强,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制造航母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陆军部还大规模制造潜艇、飞机,为的就是要在气势和装备上斗过海军。
对于海军八嘎来说,陆军八嘎这么牛X,叔可忍,婶不能忍啊!于是他们就着手制造属于自己的陆军武器。什么坦克、装甲车之类的东西都在疯狂的制造,同样也是要告诉对方,我们海军在陆军武器方面并不弱。
于是……海军八嘎们就搞出了现在看起来路子并不歪的东西(当然陆军八嘎是绝对看不起滴!)
特二内火艇
特二内火艇(Ka-Mi)实际上是用日文汉字表示的,是“特殊二型内燃机艇”的简称,“内火艇”名义上是船(艇),实际上它“自身能浮渡,可在水上和陆地机动”,符合水陆坦克的定义,应当算作是水陆坦克。该型两栖坦克由日本海军研发,基于95式轻型坦克,在前后均增加了可拆卸的浮箱。该坦克计划用于支援海军特别陆战队(SNLF)的登陆作战。Ka-Mi共生产了大约180辆。它们服役的太晚,错过了日军早期在太平洋的进攻作战,因此它们被作为普通坦克使用。
被缴获的特二,浮箱被拆掉了
Ka-Mi重9.15吨,含浮箱时重12.5吨;一台115马力发动机,时速37km/h,水上时速10km/h;乘员5人;1门1式37mm炮,备弹132发。
可惜,这类稀罕玩意儿战后只剩一辆幸存,目前保存在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
“特二式内火艇”参加的最后战役是菲律宾战役。当时,日本海军编成了“伊东海军特别陆战队”,指挥官是伊东德夫海军大尉。这个特别陆战队编有4个内火艇中队(相当于连)和一个火箭炮中队,它几乎包含了当时日本大部分的“特二式内火艇”。1944年9月12日,伊东大队奉命开赴菲律宾战场。第一波乘“铁洋丸”和“东凉丸”前往,在菲律宾海域遭美军潜艇攻击,连车带船全部报销。第二波乘二等运输舰前往,在吕宋岛附近遭美机攻击而损失惨重,少数“特二式内火艇”登陆后被当作固定火炮使用,和美军激烈交火,双方互有伤亡,而日本的内火艇也所剩无几。残余的内火艇在伊东的率领下转战莱特岛,遭到全歼,被俘的少量内火艇成了美军的战利品。
特三式内火艇(Ka-Chi)
日本海军认为需要比Ka-Mi更好的两栖坦克,于1943年研发新坦克即特三式Ka-Chi。Ka-Chi基于一式中坦,但其外观和一式有很大的区别,如Ka-Chi有8个负重轮,一式只有6个。特三式在前后有可拆卸的浮箱。
特三含浮箱时重28.5吨;一台240马力发动机,时速32km/h,水上时速10km/h;乘员5-7人;装甲:车体正面50mm、车体侧面25mm、炮塔正面50mm、炮塔侧面25mm;1门1式47mm炮,俯仰角-15/+20度。
由于日本海军未来没有两栖登陆作战的计划,加上资源被优先分配给飞机和舰船项目,因此Ka-Chi的生产优先度很低,只于1943-1945年生产了19辆,均部署在日本本土,没有参加过战斗。
特五式内火艇(To-Ku)
该车资料不多,该两栖坦克由日本海军研发,设计基于Ka Chi特三内火改进。
To-Ku重29.1吨;一台240马力发动机,时速32km/h,水上时速10km/h;乘员5人;装甲,正面50mm;1门1式47mm炮,1门96式25mm机炮。战争结束时只生产了1辆。
这有了坦克,自然就得有自行火炮……
短12cm自走砲(Type 97 Chi-Ha-short 12cm gun)。该坦克由日本海军在二战末期研发,在97式上安装一门短管120mm炮,俯仰角-10/+20度设计用于支援海军特别陆战队,产量很少,可能为14辆。
既然是海军,这炮的来历就有意思了,它实际上是……
120mm舰载高平两用……据说巷战威力不小……不过有什么卵用呢?按照陆军八嘎的说法,海军陆战队就是炮灰,有好东西也用不着还浪费钱,凑合凑合就行了……
战忽局观世界购买链接
标签:海军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