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 > 正文

美国航母图片 美国航母图片真实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1-29 23:45:21 分类:军事 浏览:712 评论:0


导读:美国航母图片一、美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美国是最早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它对这个极具革命性舰种的关注几乎与航母的先驱国英国、日本同步,都发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到20...

美国航母图片

一、 美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 美国是最早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它对这个极具革命性舰种的关注几乎与航母的先驱国英国、日本同步,都发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到20年代初期这样一个时间段里。 与英国、日本相比,美国第一艘航母的出世要稍微晚点,但建造模式却极其类似——都是用现有的舰种进行改装。追溯起来,美国航母的源头是和一艘排水量5,500吨的运煤船“木星”号连在一起的,因为美国的第一艘航母“兰利”号就是由“木星”号改装而来。这一工程自1919年6月在诺福克海军工厂开始,三年后“木星”号摇身一变,并以“兰利”号的名义出现于美国海军现役,从而掀开了美国航母的历史。 “兰利”号的编号为CV-1,标准排水量提高为11,500吨,速度15节。飞行甲板采用全通型,载有飞机34架,没设升降机。1922年11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飞机弹射起飞试验成功。 “兰利”号服役后一直用于训练,为美国海军探讨航空母舰的早期战术做出了突出贡献。1936年,它又被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母舰(AV-3)。 1942年2月27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执行运送P-40战斗机任务时,被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击沉。 1922年9月拍摄的“兰利”号。很有趣的是,它的舰尾有一个鸽子间,曾用来饲养信鸽,以便为飞行员领航。

二、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 拍摄于1933年2月2日“列克星敦”号照片 1942年的“萨拉托加”号,其主炮换成Mark12双联装127毫米炮 在“兰利”号之后,列克星敦级航母也加入了美国航母的行列。 和“兰利”号一样,列克星顿级航母在设计之初其原型舰也为两艘1921年1月开工的南达科他级战列巡洋舰,而后受《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影响在竣工前改为航空母舰,分别命名为“列克星顿”号(CV-2)和“萨拉托加”号(CV-3)。 列克星顿级于1925年10月下水,1927年12月正式服役。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采用了封闭舰首,飞行甲板长270.8米。航速34节,可载机90-120架。与英、日同期几艘由主力舰体改建的航母相比,列克星敦级更具有现代航母的特征,也是最强的航母。 “列克星敦”号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战役中被日本联合舰队第五航空战队击沉。“萨拉托加”则熬过了二次大战,后于1946年7月25日被用作比基尼岛核试验舰被炸沉。

三、 美国第一艘以航空母舰为专门设计的航母——“突击者”号 1944年6月的“突击者”号。图中可见它的起倒式烟囱已经拉起,桅顶上装了新型SP雷达及SC-2雷达。由于超重,它的127毫米炮均已拆除。 “突击者”号(CV-4)是美国第一艘一开始就作为航空母舰设计的航母,排水量比列克星敦级约小一半。由于受《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13500吨),1927年设计时为13800吨,建造时则增加了700吨。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装有6个带绞链的起倒式烟囱,每边3个。烟囱内部相通,能把烟气从下风方向排走,人而减少烟气以对飞行作业的干扰。 “突击者”号二战时在二线部队主要用作大西洋飞机运输舰、护航舰、训练舰,1946年10月18日退役,1947年1月28日被卖出拆毁。

四、 约克城级航空母舰 约克城级是1933年开工的新一型航母,共有三艘舰,分别是:“约克城”号(CV-5,1937年建成)、“企业”号(CV-6,1938年建成)和“大黄蜂”号(CV-8,1941年建成)。和它前面的“突击者”号相比,约克城级增大了舰体和航速,同时加强了水平和水下防护。更需要说明的是,也就是从约克城级开始,美国航母的岛式上层建筑和烟囱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美国航空母舰的基本型。 约克城级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是美国海军的中流砥柱。仅从中途岛一役就可以断言,它们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三艘舰中只有幸运的“企业”号看到了战争的结束,而“约克城”号1942年在中途岛沉没,“大黄蜂”号在随后的圣克鲁斯战沉。 发生在约克城级三艘航母身上的故事是极其悲壮和感人的,因为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几乎就是它们这几艘航母在支撑着美国海军。限于篇幅我们就不在这里叙述那些往事了,以后有机会时再做补充吧。 约克城级性能: 标准排水量(吨):19,576 满载排水量(吨):25,484 载机(架):80-90 航速(节):32.5 舰员(人):2,120. (注:“大黄蜂”号吨位上有差别。) “约克城”号 “企业”号 “大黄蜂”号。

五、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在美国航母历史中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这是我们下面所以要细说它的原因。 美国的战史学家大都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在太平洋战争中海军航空兵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中埃塞克斯级航母起了显著作用。它们给海军航空兵注入了机动性、持久力和攻击力,使盟国海军从日本舰队手中夺取了太平洋的控制权,确保了盟军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直逼日本本土。埃塞克斯级是美国海军历来所建数量最多的一级航母,也是蒸汽时代所建数量最多的一批主力舰。 △ 建造背景 二次大战爆发前,虽然美国己有5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战列舰仍被视为海上力量的中坚,航空母舰只是一种海上浮动机场,从上面起降侦察机和尚未证明其威力的攻击机。舰载航空兵的战略、战术以及它的作用还依然处于理论性争论之中。在美国的造舰计划中,航空母舰也不占据主要位置。二次大战爆发之初,在大西洋进行的一些战斗活动使航空母舰的拥护者也没有充分理由来为其观点进行辩解,因为英国的“勇敢”号、“光荣”号和“皇家方舟”号航母均先后被击沉了。 然而,随着欧洲战事的进展和日本扩张野心的日益暴露,美国深感有加强航母建造的必要;在罗斯福总统的大力支持下,美国国会决定于1940财年建造11艘、1941财年建造2艘埃塞克斯级航母,但到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时,却只有5艘开工。珍珠港事件导致了美国海军造舰思想的彻底变化。一夜之间,航空母舰取代了战列舰而成为主力舰,残留在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力量断然以航母为核心组成了抗击兵力。这时,美国人才痛切地感到,航母数量的不足和舰载机的陈旧过时,使他们不得不以劣势兵力与占优势的日本舰队抗衡。“列克星敦”号、“约克城”号、“黄蜂”号和“大黄蜂”号在1942年相继战沉,在一段时间内,美军在太平洋上曾经只剩下了“企业”号一艘可以战斗的航空母舰。在此危急情况下,美国决定加速建造埃塞克斯级航母:1942年财年再提供10艘、1943年提供3艘、1944年提供6艘。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战争急需,罗斯福还提出了将正在建造中的克利夫兰级巡洋舰迅速改建成轻型航母的计划,并大力改建和建造数级护航航空母舰。 △ 设计与建造 早在1937年约克城级开始服役时,情况己表明这些标准排水量为19900吨的航母已不能满足要求。当时,正在设计中的新式舰载机的尺寸、重量和性能都要求海军建造更大型、更有效和具有更好甲板防护的航空母舰。30年代未,在设计埃塞克斯级航母时其标准排水量被确定为20000吨。然而,美国海军对该级舰提出了一系列令设计师们深感棘手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1、有较大的飞行甲板,以便额外搭载1个舰载机中队;2、舰体较大,以便储备更多的航空汽油(24万加仑,约克城级为17.8万加仑);3、增加装甲厚度:沿吃水线处增至101.6毫米,主要舱壁增至76.2毫米;4、推进系统的功率增至15万轴马力,以达到30节航速的设计要求;5、增加机库甲板面积,以便储备更多的飞机部件和引擎等; 6、增加舰上的防御武器。显然,这些要求是无法在一艘标准排水量仅为20000吨的舰体内实现的。 埃塞克斯级吸取了先前各级航母的优点,并在航母的防护上也有了改进。这主要包括:舰体分隔成更多的水密舱室,这种结构使该级舰中的某些舰只在战争中虽屡遭重创,但没有一艘被击沉。 该级航母批准建造的总数为32艘,但实际建成24艘。二战期间共有17艘建成服役,它们分别是:首舰“埃塞克斯”号(CV-9)、“约克城”号(CV-10)、“勇猛”号(CV-11)、“大黄蜂”号(CV-12)、“富兰克林”号(CV-13)、“提康德罗加”号(CV-14)、“伦道夫”号(CV-15)、“列克星敦”号(CV-16)、“邦克山”号(CV-17)、“黄蜂”号(CV-18)、“汉科克”号(CV-19)、“本宁顿”号(CV-20)、“拳师”号(CV-21)、“好人理查德”号(CV-31)、“安提但”号(CV-36)、“香格里拉”号(CV-38)和“张伯伦湖”号(CV-39)。战后建成7艘,分别为:“普林斯顿”号(CV-37)、“塔拉瓦”号(CV-40)、“奇沙冶”号(CV-33)、“莱特”号(CV-32)、“菲律宾海”号(CV-47)、“福吉谷”号(CV-45)和“奥里斯坎尼”号(CV-34)。 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建造规模充分反映了美国巨大的工业潜力。太平洋战争之初,美国就决定集中力量按照埃塞克斯级航母的标准设计方案进行批量生产,从而使造船厂能够采用流水线作业。此外,在诸如钢型和钢板、舰上设备、机械以及武器各等方面也都实行了高度标准化。高射武器的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制造127毫米炮、“博福斯”40毫米炮和“厄利孔”20毫米炮。由此,该级航母的建造周期极大地缩短了,有几艘只用了14一16个月便建成服役。 △性能与武装 该级航母的标准排水量全为27200吨,满载排水量34880吨。舰长(全长)265.79米,飞行甲板长262.13米;舰宽28.35米,飞行甲板宽29.26米;平均吃水7.01米。 推进装置:4部齿轮传动式涡轮机,8个锅炉,4轴,15万轴马力,航速32.7节。燃料载量6300吨,续航力15000海里/15节。 舰上装有12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用以对付远距离目标。至于高炮数量,在整个战争期间变动较大,各舰不一,但总的是威力逐步增大。第一批埃塞克斯级航母建成时,每舰装有8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炮,共32门;并装有46门单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到战争后期,埃塞克斯级航母上的40毫米“博幅斯”高炮增至68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增至55门。 △舰载机 最初时的航空大队由以下中队组成:2个战斗机中队(36架)、1个侦察轰炸机中队(18架);1个俯冲轰炸机中队(18架)、1个鱼雷机中队(18架)、1架担任联络任务伪俯冲轰炸机,共计91架飞机;另有9架备用(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各3架)。随着雷达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侦察机的需要日益减少,于是到1944年侦察轰炸机中队和俯冲轰炸机中队合并,共计24架俯冲轰炸机,原先12架侦察轰炸机的空额则由战斗机替补,总数仍为91架。至1945年夏,典型的埃塞克斯级航母的航空大队包括:1个战斗机中队(36一37架)、1个战斗轰炸机中队(36一37架)、1个俯冲轰炸机中队(15架)和1个鱼雷机中队(15架),总计103架飞机。 不仅在二战后期是美国海军主力,而且在战后漫长的冷战时代里,埃塞克斯级航母也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古巴危机、十年越战、入侵巴拿马等战事中都有它的踪影。直到1991年最后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列克星敦”号(CV-16)退出现役,埃塞克斯级时代才宣告结束。 图为埃塞克斯级第10舰“黄蜂”号,拍摄于二战后期,此时还采用的是直通式飞行甲板,较为完整地显示了该舰最初的风貌 图则是埃塞克斯级第7舰“伦道夫”号( CV-15)在战后的模样。战后,大部分埃塞克斯级航母都担当了反潜航母的使命,并分批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将直通式飞行甲板改成斜角飞行甲板。如图的景象较全面地展示了50年代美国反潜部队的构成状况:航母居中,前面和两侧则分别是潜艇和弗莱彻级驱逐舰,空中为反潜机。

六、 轻型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 前面已经说过,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将正在建造中的克利夫兰级巡洋舰迅速改建成轻型航母,并同时建造几级护航航母的计划,这就诞生了我们下面要说的几型航母。 ▲ 轻型航空母舰 1. 独立级 在美国海军忙于建造埃塞克斯级航母时,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急需投入新的航空母舰兵力来对付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为此决定将正在建造的轻型巡洋舰克利夫兰级抽出9艘改建成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该级舰均赶在1943年服役,后随埃塞克斯级一道,纵横太平洋战场。除2号舰“普林斯顿”号于1944年10月24号在菲律宾海战中被击沉,其余各舰均安然无恙。战后,因独立级不符合搭载喷气飞机的要求,除3艘外(2艘于租借给法国海军,1艘卖给西班牙海军),全部于1963年前退役拆毁。 9艘舰分别是:“独立”号(CVL-22,1951年退役)、“普林斯顿”号(CVL-23,1944年战沉)、“贝劳伍德”号(CVL-24,1960年退役)、“考佩斯”号(CVL-25, 1959年退役)、“蒙特里”号(CVL-26,1970年退役)、“兰利”号(CVL-27,1963年退役)、“卡伯特”号(CVL-28,1989年退役)“巴丹”号(CVL-29,1959年退役)、“圣贾辛托”号(CVL-30,1970年退役)。 独立级标准排水量为11000吨,舰长189.9米,航速32节,载机45架。 2.塞班级 以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改建的塞班级没能赶得上战争。共有两艘舰:“塞班”号(CVL-48)于1946年建成,1975年退役;“赖特”号(CVL-49)1947年建成,1977年退役。 其外形酷似独立级,但排水量稍大。在一段时间内被用作飞机运输舰,后又用作指挥舰。 ▲ 护航航空母舰 与轻型航空母舰改建自战斗舰只不同,护航航空母舰则是由商船改装而来,因此属于更为小型的航母,用于为商船护航。它们一般是在运输船队前方展开,用舰载机侦察、攻击潜艇,或引导水面舰只实施攻击。护航航空母舰除护航外,还时常担负运输船的角色。 二战期间,美国凭借雄厚的工业实力,共建造了124艘护航航母,其中有38艘提供给了英国皇家海军。护航航母舰种代号最初为AVG,后改为ACV,不久又改为AVE。 1. “长岛”号(AVG-1) 由于是由商船简单改装而来,所以“长岛”号及所有护航航母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简易而且简陋 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1941年由“莫麦克梅尔”号货船改装而成、1946年退役。 标准排水量7886吨,总长150米,宽21.2米(水线)、31.1米(最大),8500马力,航速16节。装备有127毫米单管炮1座,20毫米炮2座,76毫米单管炮若干。载机21架,舰员970名。 2. 射手级 1941年,美国根据租借法开始实施援英造舰计划,用C3型标准货船改建成5艘射手级护航航空母舰,分别为:“射手”号、“欺骗者”号、“军马”号、“冲击者”号、“复仇者”号。除“军马”号被美海军留下用作训练舰外,其余4舰均于1942年3月转交英国。 射手级标准排水量8200吨,总长150米,宽20.2米,8500马力,航速16.5节,装1座127毫米炮,2座76毫米炮,10-11座20毫米炮,载机15架,舰员555名。 “复仇者”号、“冲击者”号分别于1942年和1943年战沉,“射手”号和“欺骗者”号则于战后送还美国。 3. 博格/威廉亲王级 与射手级相同,也是用C3标准货船改建成的护航航空母航。不过,与射手级相比,它的主机改为蒸汽轮机,飞行甲板拓宽,机库空间扩大,升降机增为2台。原计划改造24艘,但实际上只改建了20艘,余外4艘用于桑加蒙级。按同一计划,还直接建造了20余艘,两者统称博格/威廉亲王级。美国留下了其中的11艘,其余的则转让给英国。 4. 统治者级 1943年5月到1944年2月英国皇家海军租借的最后一批护航航空母舰,原先属于美国海军威廉亲王级,共26艘,大小和射手级相似,但装备有所改善。由于完工时间较晚,除为船队护航外,还担任了支援登陆作战和辅助航空母舰的任务。 鉴于美国造船能力趋于饱和,该级舰的改造有14艘由加拿大船厂完成。 5. 桑加蒙级 1942年用油船改建的护航航空母舰,当时C3货船船体不足,而战事的发展又急需护航航空母航。考虑到根据1936年商船建造计划建造的油船船体较大、航速较快,便将其中4艘改建为桑加蒙级。桑加蒙级建成后即参加盟军在北非的登陆作战,从而开创了护航航空母舰作为舰队航空母舰使用的先例。 6. 卡萨布兰卡级 数量最多的一型美国航母,共有50艘。更为惊人的是,它们诞生于一年之内,这不能不令人们对美国的工业实力表示惊叹。在战争期间,卡萨布兰卡级既作为护航航母使用,有时也充当运输舰,其中的5艘在战火中战沉,而大多数则看到了胜利的那一天。 7. 科芒斯曼特湾级 按油船船体建造的一级护航航空母舰,主要尺寸和外形与桑加蒙级十分相似,烟囱布置在中部偏后的两舷,岛式上层建筑相当简单。首舰于1943年1月23日登记注册,1944年11月服役。原计划建造35艘,二战结束后有16艘被取消建造计划,最终完工的为19艘。

七、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 1953年11月拍摄的“中途岛”号。这时,它的飞行甲板布置还和埃塞克斯级大体相同 中途岛级航母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为了增加载机数量而建造的一级大型航空母舰,于1942年8月登记注册。前2舰“中途岛”号、“福兰克林•D•罗斯福”号建成于1945年,第3艘“珊瑚海”号则建成于1947年。 中途岛级航母没能来得及赶上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便结束了,不过,在随后的岁月里,它却作为主力参加了朝鲜战争、中东危机以及海湾战争。“中途岛”号一直服役到1991年8月,是美国海军历史上服役时间最长的航空母舰之一。 该级舰标准排水量45000吨,总长295.2米,宽34.5米(水线)、41.5米,航速33节,载机80-145架,舰员4140名。 1974年,已经过第二次现代化改造的“中途岛”号,其升降机移到了舰岛前后和左舷尾部,并改成斜角飞行甲板。

八、 战后美国建造的第一级航母——福莱斯特级 福莱斯特级共4艘,于50年代服役,是美国战后建造的第一级航空母舰,为装备新式喷气式战斗机专门设计。 该级舰首次采用蒸汽弹射器,飞行甲板吸取英国航空母舰的设计经验,将传统的直通式飞行甲板改为斜角、直通混合布置的飞行甲板,使整个飞行甲板形成起飞、待机和降落3个区,可同时进行起飞和着舰作业,从而形成了美国当今空母舰的基本模式。 4艘舰分别为:“福莱斯特”号(CVA-59,1955年建成)、“萨拉托加”号(CVA-60,1956年建成)、“突击者”号(CVA-61,1957年建成)、“独立”号(CVA-62,1959年建成)。 1992年,“福莱斯特”号改用作训练航空母舰,“突击者”号于1993年退役,“萨拉托加”号于1994年8月退役,“独立”号于1988年完成为期34个月,耗资8亿美元的延长服役期改装计划后,驻泊日本横须贺基地,成为美国海军第一艘以远东为基地的航空母舰。1998年,“独立”号退役,福莱斯特级成为历史。 美国海军原来打算建造8艘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后来4艘因为设计上作了一些改进,归入小鹰级航空母舰。 “福莱斯特”号 “萨拉托加”号 “突击者”号 “独立”号。

九、小鹰级航空母舰 小鹰级共4艘,分别是“小鹰”号(CV63),“星座”号(CV64),“美国”号(CV66)和“肯尼迪”号(CV67),均于60年代服役,是继福莱斯特级之后美国建造的最后一级也是最大一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在舰体结构上,它比福莱斯特级的舰岛小,位置更靠近尾部,全舰整体结构更为合理,机库面积增大。升降机的位置改为前2台后1台,左舷前部1台改为后部1台,大大改善了舰面飞行作业状况,而且这种布局作为标准设计为以后所有航空母舰采用。 目前,小鹰级中只有“小鹰”号仍在美国海军服役,而其余3舰的“美国”号于1996年8月退役,“星座”号于2003年8月7日退役,“肯尼迪”号则作为训练舰使用。

十、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 “企业”(CVN65)号为美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1958年至1960年建造,当时造价4.5亿美元。1961年11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65年至1990年部署在太平洋舰队,1990年至1994年进行为期4年的更换核燃料和现代化改装后加入大西洋舰队,母港设在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标准排水量73570吨,满载排水量93970吨,舰长342.5术,飞行甲板宽76.88米,载机约90架,由8台A2w型核反应堆为4台齿轮传动式汽轮机提供蒸汽,航速33节,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连续航行20万海里。1964年8至10月,“企业”号航母在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滩”号和“班布里奇”号的护航下,组成世界上第一支全核动力特混舰队,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没有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2600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该舰曾参加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以及越南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先后四次更换核燃料。现隶属于大西洋舰队,执行任务时搭载第3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8架。 作为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设计和建造对美国尼米兹级第二代核动力航空母舰有着重要影响。

十一、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载机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航空母舰,也是继“企业”号核动力航母之后,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母。 首舰“尼米兹”号于1975年服役。该级舰的舰体和甲板采用高强度钢,可抵御半穿甲弹的攻击,弹药库和机舱装有63.5毫米厚的“凯夫拉”装甲,舰内设有23道水密横舱壁和10道防火隔壁,消防、损管和抗冲击等防护措施完备。能够承受3倍于埃塞克斯级航母受到的打击。它能够进行远洋作战夺取制空和制海权,攻击敌海上或陆上目标,支援登陆作战及反潜等。 该级舰现有9艘在役,1艘在建,是美国海军现役航空母舰的中坚。 9艘舰分别是:“尼米兹”号(CVN68)、“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CVN69)、“卡尔•文森”号(CVN70 )、“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亚伯拉罕•林肯”号(CVN72)、“乔治•华盛顿”号(CVN73)、“约翰•C•斯坦尼斯”号(CVN74)、“哈里•S•杜鲁门”号(CVN75)、“罗纳德 •里根”号(CVN76)。 另外,第10艘舰“布什”号(CVN77)也早在2001年就开始建造,目前部分舰首已被拼装在一起,整体工程已完成约30%。它将是美国海军最后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价值近40亿美元,预计于2006年完工,2008年加入美海服役!

美国航母图片真实

一、 美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 美国是最早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它对这个极具革命性舰种的关注几乎与航母的先驱国英国、日本同步,都发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到20年代初期这样一个时间段里。 与英国、日本相比,美国第一艘航母的出世要稍微晚点,但建造模式却极其类似——都是用现有的舰种进行改装。追溯起来,美国航母的源头是和一艘排水量5,500吨的运煤船“木星”号连在一起的,因为美国的第一艘航母“兰利”号就是由“木星”号改装而来。这一工程自1919年6月在诺福克海军工厂开始,三年后“木星”号摇身一变,并以“兰利”号的名义出现于美国海军现役,从而掀开了美国航母的历史。 “兰利”号的编号为CV-1,标准排水量提高为11,500吨,速度15节。飞行甲板采用全通型,载有飞机34架,没设升降机。1922年11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飞机弹射起飞试验成功。 “兰利”号服役后一直用于训练,为美国海军探讨航空母舰的早期战术做出了突出贡献。1936年,它又被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母舰(AV-3)。 1942年2月27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执行运送P-40战斗机任务时,被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击沉。 1922年9月拍摄的“兰利”号。很有趣的是,它的舰尾有一个鸽子间,曾用来饲养信鸽,以便为飞行员领航。

二、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 拍摄于1933年2月2日“列克星敦”号照片 1942年的“萨拉托加”号,其主炮换成Mark12双联装127毫米炮 在“兰利”号之后,列克星敦级航母也加入了美国航母的行列。 和“兰利”号一样,列克星顿级航母在设计之初其原型舰也为两艘1921年1月开工的南达科他级战列巡洋舰,而后受《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影响在竣工前改为航空母舰,分别命名为“列克星顿”号(CV-2)和“萨拉托加”号(CV-3)。 列克星顿级于1925年10月下水,1927年12月正式服役。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采用了封闭舰首,飞行甲板长270.8米。航速34节,可载机90-120架。与英、日同期几艘由主力舰体改建的航母相比,列克星敦级更具有现代航母的特征,也是最强的航母。 “列克星敦”号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战役中被日本联合舰队第五航空战队击沉。“萨拉托加”则熬过了二次大战,后于1946年7月25日被用作比基尼岛核试验舰被炸沉。

三、 美国第一艘以航空母舰为专门设计的航母——“突击者”号 1944年6月的“突击者”号。图中可见它的起倒式烟囱已经拉起,桅顶上装了新型SP雷达及SC-2雷达。由于超重,它的127毫米炮均已拆除。 “突击者”号(CV-4)是美国第一艘一开始就作为航空母舰设计的航母,排水量比列克星敦级约小一半。由于受《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13500吨),1927年设计时为13800吨,建造时则增加了700吨。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装有6个带绞链的起倒式烟囱,每边3个。烟囱内部相通,能把烟气从下风方向排走,人而减少烟气以对飞行作业的干扰。 “突击者”号二战时在二线部队主要用作大西洋飞机运输舰、护航舰、训练舰,1946年10月18日退役,1947年1月28日被卖出拆毁。

四、 约克城级航空母舰 约克城级是1933年开工的新一型航母,共有三艘舰,分别是:“约克城”号(CV-5,1937年建成)、“企业”号(CV-6,1938年建成)和“大黄蜂”号(CV-8,1941年建成)。和它前面的“突击者”号相比,约克城级增大了舰体和航速,同时加强了水平和水下防护。更需要说明的是,也就是从约克城级开始,美国航母的岛式上层建筑和烟囱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美国航空母舰的基本型。 约克城级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是美国海军的中流砥柱。仅从中途岛一役就可以断言,它们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三艘舰中只有幸运的“企业”号看到了战争的结束,而“约克城”号1942年在中途岛沉没,“大黄蜂”号在随后的圣克鲁斯战沉。 发生在约克城级三艘航母身上的故事是极其悲壮和感人的,因为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几乎就是它们这几艘航母在支撑着美国海军。限于篇幅我们就不在这里叙述那些往事了,以后有机会时再做补充吧。 约克城级性能: 标准排水量(吨):19,576 满载排水量(吨):25,484 载机(架):80-90 航速(节):32.5 舰员(人):2,120. (注:“大黄蜂”号吨位上有差别。) “约克城”号 “企业”号 “大黄蜂”号。

五、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在美国航母历史中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这是我们下面所以要细说它的原因。 美国的战史学家大都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在太平洋战争中海军航空兵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中埃塞克斯级航母起了显著作用。它们给海军航空兵注入了机动性、持久力和攻击力,使盟国海军从日本舰队手中夺取了太平洋的控制权,确保了盟军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直逼日本本土。埃塞克斯级是美国海军历来所建数量最多的一级航母,也是蒸汽时代所建数量最多的一批主力舰。 △ 建造背景 二次大战爆发前,虽然美国己有5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战列舰仍被视为海上力量的中坚,航空母舰只是一种海上浮动机场,从上面起降侦察机和尚未证明其威力的攻击机。舰载航空兵的战略、战术以及它的作用还依然处于理论性争论之中。在美国的造舰计划中,航空母舰也不占据主要位置。二次大战爆发之初,在大西洋进行的一些战斗活动使航空母舰的拥护者也没有充分理由来为其观点进行辩解,因为英国的“勇敢”号、“光荣”号和“皇家方舟”号航母均先后被击沉了。 然而,随着欧洲战事的进展和日本扩张野心的日益暴露,美国深感有加强航母建造的必要;在罗斯福总统的大力支持下,美国国会决定于1940财年建造11艘、1941财年建造2艘埃塞克斯级航母,但到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时,却只有5艘开工。珍珠港事件导致了美国海军造舰思想的彻底变化。一夜之间,航空母舰取代了战列舰而成为主力舰,残留在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力量断然以航母为核心组成了抗击兵力。这时,美国人才痛切地感到,航母数量的不足和舰载机的陈旧过时,使他们不得不以劣势兵力与占优势的日本舰队抗衡。“列克星敦”号、“约克城”号、“黄蜂”号和“大黄蜂”号在1942年相继战沉,在一段时间内,美军在太平洋上曾经只剩下了“企业”号一艘可以战斗的航空母舰。在此危急情况下,美国决定加速建造埃塞克斯级航母:1942年财年再提供10艘、1943年提供3艘、1944年提供6艘。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战争急需,罗斯福还提出了将正在建造中的克利夫兰级巡洋舰迅速改建成轻型航母的计划,并大力改建和建造数级护航航空母舰。 △ 设计与建造 早在1937年约克城级开始服役时,情况己表明这些标准排水量为19900吨的航母已不能满足要求。当时,正在设计中的新式舰载机的尺寸、重量和性能都要求海军建造更大型、更有效和具有更好甲板防护的航空母舰。30年代未,在设计埃塞克斯级航母时其标准排水量被确定为20000吨。然而,美国海军对该级舰提出了一系列令设计师们深感棘手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1、有较大的飞行甲板,以便额外搭载1个舰载机中队;2、舰体较大,以便储备更多的航空汽油(24万加仑,约克城级为17.8万加仑);3、增加装甲厚度:沿吃水线处增至101.6毫米,主要舱壁增至76.2毫米;4、推进系统的功率增至15万轴马力,以达到30节航速的设计要求;5、增加机库甲板面积,以便储备更多的飞机部件和引擎等; 6、增加舰上的防御武器。显然,这些要求是无法在一艘标准排水量仅为20000吨的舰体内实现的。 埃塞克斯级吸取了先前各级航母的优点,并在航母的防护上也有了改进。这主要包括:舰体分隔成更多的水密舱室,这种结构使该级舰中的某些舰只在战争中虽屡遭重创,但没有一艘被击沉。 该级航母批准建造的总数为32艘,但实际建成24艘。二战期间共有17艘建成服役,它们分别是:首舰“埃塞克斯”号(CV-9)、“约克城”号(CV-10)、“勇猛”号(CV-11)、“大黄蜂”号(CV-12)、“富兰克林”号(CV-13)、“提康德罗加”号(CV-14)、“伦道夫”号(CV-15)、“列克星敦”号(CV-16)、“邦克山”号(CV-17)、“黄蜂”号(CV-18)、“汉科克”号(CV-19)、“本宁顿”号(CV-20)、“拳师”号(CV-21)、“好人理查德”号(CV-31)、“安提但”号(CV-36)、“香格里拉”号(CV-38)和“张伯伦湖”号(CV-39)。战后建成7艘,分别为:“普林斯顿”号(CV-37)、“塔拉瓦”号(CV-40)、“奇沙冶”号(CV-33)、“莱特”号(CV-32)、“菲律宾海”号(CV-47)、“福吉谷”号(CV-45)和“奥里斯坎尼”号(CV-34)。 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建造规模充分反映了美国巨大的工业潜力。太平洋战争之初,美国就决定集中力量按照埃塞克斯级航母的标准设计方案进行批量生产,从而使造船厂能够采用流水线作业。此外,在诸如钢型和钢板、舰上设备、机械以及武器各等方面也都实行了高度标准化。高射武器的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制造127毫米炮、“博福斯”40毫米炮和“厄利孔”20毫米炮。由此,该级航母的建造周期极大地缩短了,有几艘只用了14一16个月便建成服役。 △性能与武装 该级航母的标准排水量全为27200吨,满载排水量34880吨。舰长(全长)265.79米,飞行甲板长262.13米;舰宽28.35米,飞行甲板宽29.26米;平均吃水7.01米。 推进装置:4部齿轮传动式涡轮机,8个锅炉,4轴,15万轴马力,航速32.7节。燃料载量6300吨,续航力15000海里/15节。 舰上装有12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用以对付远距离目标。至于高炮数量,在整个战争期间变动较大,各舰不一,但总的是威力逐步增大。第一批埃塞克斯级航母建成时,每舰装有8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炮,共32门;并装有46门单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到战争后期,埃塞克斯级航母上的40毫米“博幅斯”高炮增至68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增至55门。 △舰载机 最初时的航空大队由以下中队组成:2个战斗机中队(36架)、1个侦察轰炸机中队(18架);1个俯冲轰炸机中队(18架)、1个鱼雷机中队(18架)、1架担任联络任务伪俯冲轰炸机,共计91架飞机;另有9架备用(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各3架)。随着雷达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侦察机的需要日益减少,于是到1944年侦察轰炸机中队和俯冲轰炸机中队合并,共计24架俯冲轰炸机,原先12架侦察轰炸机的空额则由战斗机替补,总数仍为91架。至1945年夏,典型的埃塞克斯级航母的航空大队包括:1个战斗机中队(36一37架)、1个战斗轰炸机中队(36一37架)、1个俯冲轰炸机中队(15架)和1个鱼雷机中队(15架),总计103架飞机。 不仅在二战后期是美国海军主力,而且在战后漫长的冷战时代里,埃塞克斯级航母也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古巴危机、十年越战、入侵巴拿马等战事中都有它的踪影。直到1991年最后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列克星敦”号(CV-16)退出现役,埃塞克斯级时代才宣告结束。 图为埃塞克斯级第10舰“黄蜂”号,拍摄于二战后期,此时还采用的是直通式飞行甲板,较为完整地显示了该舰最初的风貌 图则是埃塞克斯级第7舰“伦道夫”号( CV-15)在战后的模样。战后,大部分埃塞克斯级航母都担当了反潜航母的使命,并分批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将直通式飞行甲板改成斜角飞行甲板。如图的景象较全面地展示了50年代美国反潜部队的构成状况:航母居中,前面和两侧则分别是潜艇和弗莱彻级驱逐舰,空中为反潜机。

六、 轻型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 前面已经说过,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将正在建造中的克利夫兰级巡洋舰迅速改建成轻型航母,并同时建造几级护航航母的计划,这就诞生了我们下面要说的几型航母。 ▲ 轻型航空母舰 1. 独立级 在美国海军忙于建造埃塞克斯级航母时,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急需投入新的航空母舰兵力来对付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为此决定将正在建造的轻型巡洋舰克利夫兰级抽出9艘改建成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该级舰均赶在1943年服役,后随埃塞克斯级一道,纵横太平洋战场。除2号舰“普林斯顿”号于1944年10月24号在菲律宾海战中被击沉,其余各舰均安然无恙。战后,因独立级不符合搭载喷气飞机的要求,除3艘外(2艘于租借给法国海军,1艘卖给西班牙海军),全部于1963年前退役拆毁。 9艘舰分别是:“独立”号(CVL-22,1951年退役)、“普林斯顿”号(CVL-23,1944年战沉)、“贝劳伍德”号(CVL-24,1960年退役)、“考佩斯”号(CVL-25, 1959年退役)、“蒙特里”号(CVL-26,1970年退役)、“兰利”号(CVL-27,1963年退役)、“卡伯特”号(CVL-28,1989年退役)“巴丹”号(CVL-29,1959年退役)、“圣贾辛托”号(CVL-30,1970年退役)。 独立级标准排水量为11000吨,舰长189.9米,航速32节,载机45架。 2.塞班级 以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改建的塞班级没能赶得上战争。共有两艘舰:“塞班”号(CVL-48)于1946年建成,1975年退役;“赖特”号(CVL-49)1947年建成,1977年退役。 其外形酷似独立级,但排水量稍大。在一段时间内被用作飞机运输舰,后又用作指挥舰。 ▲ 护航航空母舰 与轻型航空母舰改建自战斗舰只不同,护航航空母舰则是由商船改装而来,因此属于更为小型的航母,用于为商船护航。它们一般是在运输船队前方展开,用舰载机侦察、攻击潜艇,或引导水面舰只实施攻击。护航航空母舰除护航外,还时常担负运输船的角色。 二战期间,美国凭借雄厚的工业实力,共建造了124艘护航航母,其中有38艘提供给了英国皇家海军。护航航母舰种代号最初为AVG,后改为ACV,不久又改为AVE。 1. “长岛”号(AVG-1) 由于是由商船简单改装而来,所以“长岛”号及所有护航航母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简易而且简陋 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1941年由“莫麦克梅尔”号货船改装而成、1946年退役。 标准排水量7886吨,总长150米,宽21.2米(水线)、31.1米(最大),8500马力,航速16节。装备有127毫米单管炮1座,20毫米炮2座,76毫米单管炮若干。载机21架,舰员970名。 2. 射手级 1941年,美国根据租借法开始实施援英造舰计划,用C3型标准货船改建成5艘射手级护航航空母舰,分别为:“射手”号、“欺骗者”号、“军马”号、“冲击者”号、“复仇者”号。除“军马”号被美海军留下用作训练舰外,其余4舰均于1942年3月转交英国。 射手级标准排水量8200吨,总长150米,宽20.2米,8500马力,航速16.5节,装1座127毫米炮,2座76毫米炮,10-11座20毫米炮,载机15架,舰员555名。 “复仇者”号、“冲击者”号分别于1942年和1943年战沉,“射手”号和“欺骗者”号则于战后送还美国。 3. 博格/威廉亲王级 与射手级相同,也是用C3标准货船改建成的护航航空母航。不过,与射手级相比,它的主机改为蒸汽轮机,飞行甲板拓宽,机库空间扩大,升降机增为2台。原计划改造24艘,但实际上只改建了20艘,余外4艘用于桑加蒙级。按同一计划,还直接建造了20余艘,两者统称博格/威廉亲王级。美国留下了其中的11艘,其余的则转让给英国。 4. 统治者级 1943年5月到1944年2月英国皇家海军租借的最后一批护航航空母舰,原先属于美国海军威廉亲王级,共26艘,大小和射手级相似,但装备有所改善。由于完工时间较晚,除为船队护航外,还担任了支援登陆作战和辅助航空母舰的任务。 鉴于美国造船能力趋于饱和,该级舰的改造有14艘由加拿大船厂完成。 5. 桑加蒙级 1942年用油船改建的护航航空母舰,当时C3货船船体不足,而战事的发展又急需护航航空母航。考虑到根据1936年商船建造计划建造的油船船体较大、航速较快,便将其中4艘改建为桑加蒙级。桑加蒙级建成后即参加盟军在北非的登陆作战,从而开创了护航航空母舰作为舰队航空母舰使用的先例。 6. 卡萨布兰卡级 数量最多的一型美国航母,共有50艘。更为惊人的是,它们诞生于一年之内,这不能不令人们对美国的工业实力表示惊叹。在战争期间,卡萨布兰卡级既作为护航航母使用,有时也充当运输舰,其中的5艘在战火中战沉,而大多数则看到了胜利的那一天。 7. 科芒斯曼特湾级 按油船船体建造的一级护航航空母舰,主要尺寸和外形与桑加蒙级十分相似,烟囱布置在中部偏后的两舷,岛式上层建筑相当简单。首舰于1943年1月23日登记注册,1944年11月服役。原计划建造35艘,二战结束后有16艘被取消建造计划,最终完工的为19艘。

七、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 1953年11月拍摄的“中途岛”号。这时,它的飞行甲板布置还和埃塞克斯级大体相同 中途岛级航母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为了增加载机数量而建造的一级大型航空母舰,于1942年8月登记注册。前2舰“中途岛”号、“福兰克林•D•罗斯福”号建成于1945年,第3艘“珊瑚海”号则建成于1947年。 中途岛级航母没能来得及赶上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便结束了,不过,在随后的岁月里,它却作为主力参加了朝鲜战争、中东危机以及海湾战争。“中途岛”号一直服役到1991年8月,是美国海军历史上服役时间最长的航空母舰之一。 该级舰标准排水量45000吨,总长295.2米,宽34.5米(水线)、41.5米,航速33节,载机80-145架,舰员4140名。 1974年,已经过第二次现代化改造的“中途岛”号,其升降机移到了舰岛前后和左舷尾部,并改成斜角飞行甲板。

八、 战后美国建造的第一级航母——福莱斯特级 福莱斯特级共4艘,于50年代服役,是美国战后建造的第一级航空母舰,为装备新式喷气式战斗机专门设计。 该级舰首次采用蒸汽弹射器,飞行甲板吸取英国航空母舰的设计经验,将传统的直通式飞行甲板改为斜角、直通混合布置的飞行甲板,使整个飞行甲板形成起飞、待机和降落3个区,可同时进行起飞和着舰作业,从而形成了美国当今空母舰的基本模式。 4艘舰分别为:“福莱斯特”号(CVA-59,1955年建成)、“萨拉托加”号(CVA-60,1956年建成)、“突击者”号(CVA-61,1957年建成)、“独立”号(CVA-62,1959年建成)。 1992年,“福莱斯特”号改用作训练航空母舰,“突击者”号于1993年退役,“萨拉托加”号于1994年8月退役,“独立”号于1988年完成为期34个月,耗资8亿美元的延长服役期改装计划后,驻泊日本横须贺基地,成为美国海军第一艘以远东为基地的航空母舰。1998年,“独立”号退役,福莱斯特级成为历史。 美国海军原来打算建造8艘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后来4艘因为设计上作了一些改进,归入小鹰级航空母舰。 “福莱斯特”号 “萨拉托加”号 “突击者”号 “独立”号。

九、小鹰级航空母舰 小鹰级共4艘,分别是“小鹰”号(CV63),“星座”号(CV64),“美国”号(CV66)和“肯尼迪”号(CV67),均于60年代服役,是继福莱斯特级之后美国建造的最后一级也是最大一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在舰体结构上,它比福莱斯特级的舰岛小,位置更靠近尾部,全舰整体结构更为合理,机库面积增大。升降机的位置改为前2台后1台,左舷前部1台改为后部1台,大大改善了舰面飞行作业状况,而且这种布局作为标准设计为以后所有航空母舰采用。 目前,小鹰级中只有“小鹰”号仍在美国海军服役,而其余3舰的“美国”号于1996年8月退役,“星座”号于2003年8月7日退役,“肯尼迪”号则作为训练舰使用。

十、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 “企业”(CVN65)号为美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1958年至1960年建造,当时造价4.5亿美元。1961年11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65年至1990年部署在太平洋舰队,1990年至1994年进行为期4年的更换核燃料和现代化改装后加入大西洋舰队,母港设在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标准排水量73570吨,满载排水量93970吨,舰长342.5术,飞行甲板宽76.88米,载机约90架,由8台A2w型核反应堆为4台齿轮传动式汽轮机提供蒸汽,航速33节,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连续航行20万海里。1964年8至10月,“企业”号航母在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滩”号和“班布里奇”号的护航下,组成世界上第一支全核动力特混舰队,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没有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2600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该舰曾参加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以及越南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先后四次更换核燃料。现隶属于大西洋舰队,执行任务时搭载第3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8架。 作为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设计和建造对美国尼米兹级第二代核动力航空母舰有着重要影响。

十一、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载机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航空母舰,也是继“企业”号核动力航母之后,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母。 首舰“尼米兹”号于1975年服役。该级舰的舰体和甲板采用高强度钢,可抵御半穿甲弹的攻击,弹药库和机舱装有63.5毫米厚的“凯夫拉”装甲,舰内设有23道水密横舱壁和10道防火隔壁,消防、损管和抗冲击等防护措施完备。能够承受3倍于埃塞克斯级航母受到的打击。它能够进行远洋作战夺取制空和制海权,攻击敌海上或陆上目标,支援登陆作战及反潜等。 该级舰现有9艘在役,1艘在建,是美国海军现役航空母舰的中坚。 9艘舰分别是:“尼米兹”号(CVN68)、“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CVN69)、“卡尔•文森”号(CVN70 )、“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亚伯拉罕•林肯”号(CVN72)、“乔治•华盛顿”号(CVN73)、“约翰•C•斯坦尼斯”号(CVN74)、“哈里•S•杜鲁门”号(CVN75)、“罗纳德 •里根”号(CVN76)。 另外,第10艘舰“布什”号(CVN77)也早在2001年就开始建造,目前部分舰首已被拼装在一起,整体工程已完成约30%。它将是美国海军最后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价值近40亿美元,预计于2006年完工,2008年加入美海服役!

标签: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