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11 11:31:14 分类:科技 浏览:405 评论:0
外行人看医生,似乎都是很光鲜,觉得社会地位高,收入不错,但是目前这个阶段,作为不少医疗行业的同行,却是感到医学行业面临到的深深的不和谐,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工作辛苦,收入不阳光,甚至不少医生发出了誓不让二代学医的言论,我理解。因为我就是一个已经转行的护士,有时候和还在护理岗位的同学聊天就是两个字:很累。要么就是很扎心,要经常面对医患纠纷。真的非常头疼。
想起来我那个年代上医学院还是学生中优中选优才可以进得了医学院,最近的新闻热点却是医学院的考分越来越低,甚至不少医学生转系到其它专业去了。目前医学行业面临着是无人愿意学医,无人愿意毕业后从事医学行业的尴尬状况。而且我们认识好几个医生都说不再想让自己的孩子学医。
就业前景
医药市场调研得知,多数医学专业毕业生看好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把择业定位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然而,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医疗机构原则上都需要硕士,其次就是获得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因此,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就业难现象。
专业与就业
从高考录取分数上来看,医学类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是普遍较高的。但据权威数据调查对国内连续三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显示,临床医学专业位于“主要本科专业失业率排行榜”的前列,毕业半年后失业率为23.1%,中医学以18.4%排第六,就业率低的前十名的本科专业中,医学类就占据了两名。而在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排名前十名的高职专业中,同样是临床医学以28.5%位居榜首。
想当医生不容易
医学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导致就业面窄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临床医学,每年的毕业生很多,官方的就业率数字大概是60%,实际上很多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真正进入医院的不到40%。我国大医院的体制基本都是国家事业单位,医学院校的学生都想进入大城市的好医院,所以,像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的医院就业率就相当低了。公立医院编制有限,私立医院在中国的发展又很一般,因此无法消化每年大量的毕业生。不仅仅是本科生,近些年连临床医学的研究生们也开始出现了找不到工作的局面。
当然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人是大医院进不去,小医院不想去。很多毕业生终的就业去向是做了医药代表,或做起了医疗器械销售。一个医生从20岁学习,到40岁成熟,一直可以干到60岁退休,退休后又被医院返聘回来。这样算下来,在职医生所占岗位的时间比较长,从自然更新淘汰的规律来看,新人进入医院就比较难。
不是所有专业难就业
迫于就业压力很多医学院校的学生都会考取更高的学历,尤其是医学专业,很多单位的就业门槛都是博士。医学类专业出国或深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很多院校都在50%以上。
当然,在医学类专业中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不好就业。在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前50名中,就有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的身影。医学影像学以96.3%排名第7名,护理学以94.7%的就业率排名15位。
基础医学本科专业是国家控点分布的本科专业,以从事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为培养目标的,虽然就业率不算太高,但一般来说,基础医学的出国率是相当高的。
护理学的本科院校设置的比较少,护理的本科生就业很好,如果英语过关还可以申请到国外去做护士,待遇非常不错。
放射医学、医学影像学主要是培养能在影像医疗(放射、CT、磁共振、B超等)、医学影像学教育和科研等部门工作的人。就业也很不错,但是从事这个职业对身体可能会有一定的伤害。
预防医学的就业出口主要是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般一个地区只有一个疾控中心,所以就业率也不高,但预防医学的毕业生搞统计、搞研究、搞实验是一把好手。
去不了大医院还到哪儿就业
任何“好”与“坏”都是相对而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说医学专业就业难,或者说临床医学就业难,很多时候是毕业生自己局限了求职范围。
除了到三甲、二甲等医院就业以外,医学类专业的同学还可以有很多不错的发展方向。比如,基层医疗工作单位、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师、健康知识普及等等。
即便在医学院毕业以后不想做医生,医学院数年的教育,也不会让你的就业会有困难,从我就读的院毕业以后的学生目前有一半左右在医院工作,还有在药企的,做金融的,做媒体的,教书的,做投资的,也有在做互联网的,经过5年到8年医学院的训练,你可以获得和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学医的人通常是会比较理性客观,逻辑性强,对生命的了解又会让医学生多些对生命的敬畏,医学院的锻炼让你未来可以从事的职业选择性也是比较多。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康复医学在我国兴起较晚,目前还属于新兴学科。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人民群众对健康要求正发生变化,尤其是慢性病、老年病患者的增加,对康复师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在基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民群众大量需要康复治疗,但目前这条战线相对能力比较薄弱,康复治疗师的缺口较大,希望未来康复治疗工作能够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教育部2017年11月30号文件,关于加强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指出: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康复医学人才培养。
其中包括三点:
1. 加强康复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康复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下设的一个领域,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的学位授予单位均可招收培养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5-2016年度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中,康复医学领域为189人。
2. 加强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将康复医学科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体系,制定康复医学科培训内容与标准,并将康复医学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科等其他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首批遴选认定了284家康复医学专业培训基地,实现31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截至2016年,共招收了康复医学专业住院医师1324人。
3.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加强医教协同,进一步完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并鼓励医学院校扩大康复医学领域招生规模,扩大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同时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康复治疗师。
从这份文件就可以看出,国家已经从你的理论学习、实践培训再到研究生培养都铺好了路!
据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不完全统计,四川省目前康复师缺口超过2万名,全国缺口可能超过30万名,未来随着大众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这个缺口可能还将继续加大。
梅奥国际认为,在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四位一体的健康体系中,疾病的诊断、治疗是否取得较好效果、获得较高质量,与康复治疗密不可分,除了临床治疗以外,康复治疗是提升整个健康水平和质量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它除了恢复功能以外,还可以让患者真正的回归到社会回归家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如此,在整个国内医疗发展的大环境下,康复需求逐渐扩大,康复治疗师的重要性同时被体现出来,中国康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是肯定的了。
康复治疗师是指以应用功能训练为主要手段,对病人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恢复或改善其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专业人员。
①询问和检查病人,应用必要的设备进行功能评测;
②对检查和功能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开具康复处方;
③指导综合康复治疗;
④主持对出院病人进行康复效果总体评定和提出全面康复建议;
⑤提供恢复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⑥指导社区康复工作;
⑦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业务协作和咨询。
3
①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②熟悉各种康复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中国传统康复治疗等;
③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④有亲和力,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
4
康复治疗师发展空间
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近来年得到广泛的关注,迅猛发展。康复医学的宗旨是修复、完善功能——肢体、言语、智力、心理等功能,提高生活自理、生活质量。
说了这么多,其实中国康复目前阶段还是要多努力向世界学习,向港台学习,增加民营的康复诊所数量和治疗,高校里增加康复治疗学的本科以上的人才培养,鼓励优秀人才出国进修,加强与传统中医康复的结合,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等等!
如果想要了解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除了要考虑整个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在大综合医院还是专科医疗机构又或者是社区康复等环境,不断要求自我,对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