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技 > 正文

社区医院智能化建设 (社区医院信息化)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27 12:35:18 分类:科技 浏览:227 评论:0


导读:社区医院智能化建设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陈江街道加快推进曙光“智慧社区”建设,并已作为仲恺高新区试点予以部署实施。2013年“曙光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被评选为惠州市十...

社区医院智能化建设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陈江街道加快推进曙光“智慧社区”建设,并已作为仲恺高新区试点予以部署实施。2013年“曙光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被评选为惠州市十个创新社会管理项目之一。

陈江街道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积极推进曙光智慧社区建设。力争到2016年底,建成以云计算中心为基础,以“智慧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为应用支撑,整合仲恺高新区“智慧惠民”各项创新举措的智慧平台,实现街道社区全覆盖,全面实现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模式。

关键词 智慧网格

群众“有困难就找网格员”

陈江街道建立“二级网格”,将曙光社区分为6个网格,与街道城市智能管理中心实行上下联动,实行网格员定格、定人办公。网格员由社区“两委”、工作站办事员、网格管理员、协管员组成,为每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指导社区党建、维护社区治安、处置突发事件、监督环境整治、排查矛盾纠纷、落实社区矫正等工作。

网格员队伍组建采取 “工作站选派+社会招聘+配备社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统一招聘、统一待遇、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服装及装备,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和管理方式。建立一支素质优、能力强、服务好的网格员队伍,网格员走街串户、主动服务,让群众“有困难就找网格员”。

关键词 智慧治理

构建“智能化”现代化治理模式

陈江街道针对曙光社区流动人口多、城市治安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制定了《陈江街道曙光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作为智慧社区顶层设计。首先,智慧网格与智能中心联动治理。网格员走街串户,将突发事件、矛盾纠纷、消防安全等“网格终端”采集信息及时反馈街道“智能中心”(陈江街道城市智能管理中心),实现上下联动、统一受理、跟踪处理,“网格终端”可接收居民投诉、举报、咨询、抢修和报修业务等。

同时,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以图管房,以房管人,以人管事”。以网格平台的公共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借助航拍、三维地图等科技手段,将人口、地理、建筑物等数据整合在一张图上,构建“以图管房,以房管人,以人管事”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同时逐步对接人口、计生、劳动、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社区服务管理的“智能化”。

关键词 智慧服务

构建面向居民智能服务平台

升级“六个一”建设。即在建设“社区政务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社区健康卫生服务中心”基础上,在各个网格布局建设“社区网格工作站”和“ 社区网格志愿者服务站”。居民办事可以直接在社区咨询了解、网上申请,以信息化便民惠民,更好地避免了群众办事“抓瞎”、“来回折腾”等问题。

全面实施智慧惠民。充分发挥仲恺高新区自主研发的“文化惠民卡”、“积分入学APP”、“社保APP”等信息化平台作用,构建面向全体居民的智能学习、娱乐、教育服务平台。与社区医院合作,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病患人群提供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支持。在社区内安装一定数量的便民缴费取款终端,方便居民取款缴费。

关键词 智慧党建

推广建设“智慧党建”工作体系

积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将党的组织建设深化到每一个网格,对网格员进行培训,由网格员面向各网格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群众诉求,发展党员志愿者,开展党员志愿者与社区居民“结对子”、在社区设立“微爱心”党员志愿服务墙,通过“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在社区推广建设“智慧党建”工作体系,全力实现“智慧惠民”。

陈江街道力争构建“以图管房,以房管人,以人管事”模式

以“技术+制度”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针对社区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路网复杂、管理服务难度大的特点,陈江街道依托仲恺云计算中心搭建了城市智能管理中心(街道)和智慧社区网格管理平台,并通过技术与制度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和现代化。

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

以社区网格为单位,对楼栋、房屋、人口、城市部件等数据进行采集,涵盖了党建、综治、计生、民政、劳动、文教、平安等辅助决策及日常管理所需数据,涉及面广,集约性强,并在技术上实现街道智能中心与社区网格平台的数据共享,在指挥调度和事务处理上实现智能中心、网格平台、社区服务站与网格员的四级联动、齐抓共管,或将为惠州市创新基层治理提供示范。

首创社会综合治理三维化

借助无人机航拍、互联网地图等手段和辖区内273个智能视频监控的作用,在街道智能中心与社区网格平台内启用三维导航地图,实现点击三维地图即可查看辖区内任一楼房的门牌号、平面图、消防设施、承租情况以及业主或承租人户籍、计生、人员流向、是否属重点人群等信息,为街道综合治理提供可视化、全局化的技术支撑。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实现迅速定位、协同调度和科学研判,力争构建“以图管房,以房管人,以人管事”的现代治理模式。

智慧党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陈江党委以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陈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融“党建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互动交流、党员动态管理”于一体的党建信息管理平台,不断提升党建信息化水平;今年计划进一步完善机关考勤系统、业务办理系统、OA协同办公系统、征地拆迁工作系统,着力提升工作效能和执行力。

狠抓廉政教育工作,做好党员干部的党纪法规教育;积极开展廉洁示范村(居)创建工作,推进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建设;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紧抓农村“三资”管理不放松,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网络信息平台,将农村集体资源交易纳入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强抓案件查办工作,把查处村(组)干部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重点。

采取强化服务意识、建好服务阵地、丰富服务载体等措施,利用好服务平台,围绕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服务,逐步完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员宗旨意识;继续抓好党建示范点建设,力求在发展生产、发扬民主、健全功能、搞好服务等方面各具特色、各有亮点、各有创新,引领和带动各党支部搞好党建工作。

将“法治陈江”建设纳入街道的中心工作,把依法治街、依法行政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三张清单”的梳理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不断完善各项审批和服务流程,并以“制度+技术”手段加以优化。

建立智能管理配套制度体系

硬件及技术提供载体,软件及制度提供灵魂。在技术的保障下,为进一步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陈江街道制定完善了城市智能管理中心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保密制度、应急调处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网格管理相关制度、社区网格管理员考核细则、网格员工作职责等配套制度,为现代化基层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四个“农村+”加速建设幸福新农村

聚焦新农村经济、文化、生态、基层组织四方面建设

陈江街道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聚焦新农村经济、文化、生态、基层组织等四个方面建设,全面增强新农村发展引擎作用,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将闲置土地转化成生产力要素

聚焦“农村+产业”,夯实农村发展根基。以LED产业园、观田产业园和五一石圳产业园等三个 “一平方公里”产业园为依托,辐射带动周边村落的生产性配套和商贸服务业发展、壮大;在有条件的村进行规划、设计、招商、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业相结合的新业态,以青春村“鑫万利绿色生态高科技农业观光示范园”等一批生态观光旅游业项目为发展样板,壮大农业的同时促进服务业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将闲置土地转化成生产力要素,深入推动五一、石圳村企结对共建城市综合体项目,全面打通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助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

聚焦“农村+文化”,强化农村内涵建设。全面启动“村村有公园”项目,加快推进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全覆盖,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基础;擦亮东楼村古村落文化,结合古村落的古建筑、传统风俗、传统小吃、民间故事等进行包装、宣传和推广,深挖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出更多的特色旅游亮点;深入挖掘农家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着力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村,塑造“一村一品牌”,擦亮麒麟舞、南派螳螂拳等优秀传统文化品牌,积极开展南派螳螂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

构建乡村“绿地”生态系统

聚焦“农村+生态”,擦亮农村容颜。全面启动“清水治污”行动,重点推进陈江河、甲子河、肋下河“三河”改造升级项目,加强整治梧村河、观田河,点清河流,美化两岸,实现“乡村美丽、清水长流”;全面铺开“绿满家园”行动,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景观林带建设,加大森林村庄建设力度,全力构建以“林区+林带+园林”为框架、森林植被为主体的乡村“绿地”生态系统;深入开展“清洁先行”活动,继续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强化落实卫生包干责任,持续增强环卫保洁力量,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清理清运体系,巩固省、市两级生态村创建成果。

聚焦“农村+组织”,激发农村发展动力。以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开展为契机,采取强化服务意识、建好服务阵地、丰富服务载体等措施,利用好服务平台,围绕“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服务,逐步完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员宗旨意识;同时做好农村“三资”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依法治农;狠抓党建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引领和带动各村和支部搞好基层组织服务及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陈江街道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动“陈江制造”向“陈江智造”转型

力争将陈江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全市第一家镇街 “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全力推进3D掌网科技园建设和中德科技创业园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全国第一家展讯检测平台在陈江落户……陈江街道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陈江制造”向“陈江智造”转型。

打造以移动通信终端等为主体创新型产业集群

紧紧围绕区“4+2”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深化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重点发展以三星电子为支柱的移动电子通信产业、以元晖光电为支柱的LED产业、以信利AMOLED为支柱的平板显示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以移动通信终端、LED、平板显示为主体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同时,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层次,实施企业成长计划,培育重点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并购重组、改制上市,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逐步淘汰一批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大、财税贡献小的工业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对已有一定基础的服装、五金加工等劳动密集度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的传统产业,通过引导、鼓励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引进技术创新型企业形成产学研集聚效应

坚持“智慧发展”理念,提升产城融合发展质量。以LED产业园、观田产业园和五一石圳产业园等三个产值超百亿的“一平方公里”产业园为依托,打造以移动通讯、LED、平板显示和高端制造为主体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力引进技术创新型、科技服务型企业和创业型高端人才,形成产学研集聚效应,推动 “陈江制造”向“陈江智造”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天益国际城轻轨大商圈”、“鑫月城城市综合体”、“五一村企共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发挥“互联网+”新引擎作用,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积极引进科技创新元素广泛应用于城镇基础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信息化建设、社会管理和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力争将陈江科技创新中心 (专业镇孵化器)建成全市第一家镇街 “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全力推进3D掌网科技园建设和中德科技创业园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全国第一家展讯检测平台在陈江落户。不断优化产业服务环境,吸引创新创业团队,建立科技创新企业孵化服务中心、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和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为市、区打造千亿产值的云计算智能终端创新型产业集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邓北黔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采集

社区医院信息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推进先进适用技术进入社区,整合更多的科技成果、科技资源汇聚社区,重点推进"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以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工作的重点.

1 我国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成为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深入、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的必要手段,社区建设中科技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和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二是以社区办公系统网络化为主的软件建设,三是实现以社区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形式网络化为目标的社区服务.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安防产品等技术成果,有效地满足了市民集咨询、救助、服务、娱乐为一体的日常需求,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和尝试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和公共事业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创建"三新"社区,满足社区居民对科技、信息、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2 镇江正东路街道社区建设实践探索

镇江市正东路街道位于镇江市区东南部、毗邻古运河,是镇江市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辖 8 个社区.在社区建设中注重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民生改善,重视安防产品、环保产品的应用和推广,采用网络宣传和服务方式,应用远程教育、电子阅览室等形式,配合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加强科技的宣传和普及."十二五"时期,街道进行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普及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积极推进社区内部管理电子化,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办事效率.以社区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加强新知识宣传和新技术示范应用,实现网上网下的服务网络,把社区建成以数字化和环保型为特色的科技社区,让居民享受科技成果,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3 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政府部门、社区组织、服务企业和居民自我管理与服务的资源和工作流程,完成社区房屋、居民、办事、公文等各类资源的基础数据采集、整理和入库,形成一套完整的社区基础数据库;对已有的相关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利用和整合,建立社区综合业务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区服务营运体系和居民信息互动服务系统,增加沟通渠道和提升服务水平.系统架构如图所示.

论文摘要

3.1 社区门户网站

建立门户网站,进行社区基本情况和服务信息的宣传,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职能部门间联系,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是服务、信息发布、政策法规和办事流程查询、表格下载等.

3.2 社区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对社区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志愿者、计生对象、社区内企业、出租房、营业用房、物业等信息的采集及人工录入或者导入,汇集各类部门数据而成的综合数据库,在平台中作为基础数据采集平台.并及时的记录和处理社区救助、社区卫生、计划生育、等业务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业务信息,规范社区工作.

3.3 社区服务管理系统

实现社区的社区台账、社务公开、政务受理、协同办公等政务服务;社区老人关怀、宣传教育、求职招工、社区志愿者服务信息、民意民生调查等社区服务信息;通过网站和热线电话等方式,覆盖家政服务、外卖服务、教育培训、家电维修等商务服务.

3.4 社区矫正系统

建立社区矫正信息数据库,向社区矫正人员发放服务卡,通过移动信息平台--企信通,以短信群发的形式发送各类信息,可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组织社区服务、集中教育、心理矫治活动等信息的告知,更大程度地提高矫正效果和监管效率.

3.5 信息互动服务系统

利用网络通讯技术,结合社区服务工作的各项功能实现服务人员与居民的互动沟通,为社区服务人员和居民沟通架设了一条绿色通道,及时方便地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将社区服务延伸到社区外,充分体现主动服务和居民关怀的理念.

3.6 社区居民健康服务查询系统

通过与社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接口设计,实现在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居民能够了解医疗保险的政策与制度,个人医疗健康咨询和查询医疗保险帐户信息,进一步保护和增进社区居民身体健康,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社区居民通过对系统的使用及熟悉,将普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7 社区安防监控管理

在社区已有的安防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化的集成监控与管理界面,进行方便、简单监视、控制和管理,社区安保人员可监控各个重点场所的现场情况,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护社区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并可有效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和效率,最终提升社区的安全生活品质.

4 社区信息化建设意义

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在社区建设中达到了以下目的:

(1)信息化建设为社区管理基本信息提供整合分析的平台,为基层的服务人员提供一个管理的平台;为社区住户的日常生活提供各种便利;服务人员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可通过网络、计算机、手机等信息化设施,便捷地进行数据传输、信息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和与居民间的双向沟通,使居民能参与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信息化手段提供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法,可通过实时监控设施,做到实时监管.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加服务的及时性和多样性,达到全方位社区服务目标.

(2)社区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部分业务最终的实现必须依靠社区人员或志愿者等提供的服务,我们整合社区各种服务资源,与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实现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社区服务电话热线网络、实体服务网络"三网联动"以及信息服务与实体服务的"虚实结合",更有效地推进"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的科技社区建设,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社区居民,实现居民的智慧生活、平安生活、低碳生活.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