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技 > 正文

计算机一代二代三代 (计算机一代二代三代发展时间)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29 17:40:54 分类:科技 浏览:288 评论:0


导读:计算机一代二代三代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计算机一代二代三代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主存储器是决定计算机技术面貌的主要因素。当时,主存储器有水银延迟线存储器、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和磁心存储器等类型,通常按此对计算机进行分类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主存储器均采用磁心存储器,磁鼓和磁盘开始用作主要的辅助存储器。不仅科学计算用计算机继续发展,而且中、小型计算机,特别是廉价的小型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开始大量生产。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在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的同时,计算机也进入了产品系列化的发展时期。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心存储器的主存储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存储器,并且开始普遍采用虚拟存储技术。随着各种半导体只读存储器和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的迅速发展,以及微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系统中开始出现固件子系统

4、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 )

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不仅能进行一般信息处理,而且能面向知识处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将能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的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扩展资料

第四代计算机出现与发展

将CPU浓缩在一块芯片上的微型机的出现与发展,掀起了计算机大普及的浪潮。1969年,英特尔(Intel)公司受托设计一种计算器所用的整套电路,公司的一名年轻工程师费金(Federico Fagin)成功地在4.2×3.2的硅片上,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

这就是第一个微处理器——Intel 4004。它是4位的。在它之后,1972年初又诞生了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1973年出现了第二代微处理器(8位),如Intel 8080(1973)、M6800(1975,M代表摩托罗拉公司)、Z80(1976,Z代表齐洛格公司)等。

1978年出现了第三代微处理器(16位),如Intel 8086、Z8000、M68000等。1981年出现了第四代微处理器(32位),如iAPX432、i80386、MAC-32、NS-16032、Z80000、HP-32等。

它们的性能都与七十年代大中型计算机大致相匹敌。微处理器的两三年就换一代的速度,是任何技术也不能比拟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一代二代三代发展时间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时代(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计算机主要采用晶体管为基本元件,体积缩小、功耗降低,提高了速度(每秒运算可达几十万次)和可靠性;用磁芯作主存储器,外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程序设计采用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ALGOL等;在软件方面还出现了操作系统。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除进行传统的科学和工程计算外,还应用于数据处理等更广泛的领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前期)。这一时期的计算机采用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元件,体积减小,功耗、价格等进一步降低,而速度及可靠性则有更大的提高;用半导体存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每秒可达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日臻完善。这时计算机设计思想已逐步走向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这一时期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器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并用集成度更高的半导体芯片作主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万次至亿次。在系统结构方面,我处理机系统、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的研究进展迅速;系统软件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计算机运行的自动化,而且正在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各种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