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08 19:40:04 分类:头条 浏览:183 评论:0
华夏时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近期,辉瑞原研抗病毒药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简称“P药”)私域渠道降价。
1月6日,《华夏时报》记者通过“朋友圈”、“小红书”等私域渠道了解到,现货P药只需2000元—3000元左右一个疗程。与此同时,1月7日上午8点半,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市场准入负责人钱云,来到国家医保谈判现场。网传P药降价与其进入国谈是否存在关联呢?
一位不便具名的国内药企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国谈的结果尚在猜测中,B端处方药市场通常不会像资本场,出现情绪引导价格的现象,更多是以政策推动主导。”
据悉,1月6日晚,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印发《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指引(试行)》提及P药,并指出新冠治疗药品首发报价实行集中受理、全国通行。
降价信号
1月6日,《华夏时报》记者通过“朋友圈”、“小红书”等渠道私信多个卖家,他们均表示“现货P药与医院售价一样,只需2000元—3000元左右一个疗程,可闪送包邮即刻达。”那么这是否意味P药开启降级模式呢?经再三追问,记者发现端倪。降价的P药并非辉瑞原研版本,而是印度或孟加拉的仿制版,且药盒上无中文说明及二维码标识。对此,卖家称,“这种代购药是国外审批上市的,所以没有包装上中文。”
随即记者提出如何鉴定药品真伪,卖家举例说,“《我不是药神》的印度药也都没有中文说明,人家吃着都没啥问题。我这边可以提供购买凭证,保障药品货真价实。”记者坚称只想购买辉瑞版本时,卖家回复,“现货的15000元即刻安排闪送,熟客推荐优惠价14000元,一周内到货的12000元。”
记者询问这几个版本的药有何区别,卖家表示,“价格摆在那里区别肯定有,买药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给老人救命。”而后的聊天中,卖家发来一些涉及P药医保谈判的报道链接,“你要是害怕就再等两周辉瑞降价,这几天这个药国家开始谈判了。现在有风声以后要降价,所以现在先从仿制药降价卖。”卖家补充说。
对此,京师律师事务所许浩律师通过《华夏时报》提醒消费者,“国外仿制药未经国内相关部门审批,且无法自行鉴别药品真伪。卖家私自进口倒卖明知未经审批的仿制药,情节严重者或可构成药品妨害管理罪。”
对于P药降价风波,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告诉记者,“价格过山车是由消费者的非理性情绪主导,人们在非理性情绪的驱使下产生羊群效应。相关市场的非理性情绪逐渐释放后,药品价格会随之快速回落。”
此外,公开信息显示,近期天津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成功查处了一起利用微信“朋友圈”倒卖辉瑞新冠治疗药奈玛特韦片的违法行为。在调查中发现,嫌疑人曾利用工作便利,以1890元价格购进1盒辉瑞新冠治疗药奈玛特韦片,并以7000元的价格销售出去。目前,案件正在办理中。
P药进社区
在此背景下,北京、上海多地,积极推动P药进入社区医疗机构。日前有公开报道称,上海社区医院对于满足条件的65岁及以上阳性病人,可以配辉瑞的P药,除去报销个人自费189元即可。
与此同时,有患者家属告诉《华夏时报》记者,“12月31日,曾在丰台区某社区医院帮助家里老人买到一盒P药。社区医院公开价格1890元一盒,具体支付金额,看个人报销比例。”对于上述消息,1月7日,记者走访了北京朝阳区、东城区的多家社区医疗机构,现在医护人员表示,“P药需要在发热门诊购买”。
记者来到上述家属所称社区,询问家属可否代开药时,接诊医生回复,“不同于常用药,目前P药归上级统一调配。此前有两次培训会,严格规范了P药的医嘱限制。这个药物目前规定只给重症患者,或有重症倾向的基础病患者使用。优先本街道签约居民使用,医生开药需经发热门诊或会诊,必须由医生评估判断能否使用P药。”
记者在走访多家发热门诊,看到医护人员都在忙碌地帮就诊老人输液,无暇回复记者问询。一位现场输液的老人则对记者表示,“最近医护人员都太忙了,帮助我们肺部有感染的老人治疗,你家人想看病或者用药就带老人或者病例过来,年轻人就别过来找事了。”
而后记者经百度查询,拨打多个社区医院电话,询问开药情况及药品是否有断货情况?接听医护表示“开P药需要早来”,便匆匆挂断电话。当记者表明采访目的时,接听医护表示,“不接受媒体采访”。
随着P药上岸社区及辉瑞现身国谈,市场竞争加剧,P药的降价似乎成为大势所趋。
据国家医保局此前公布名单,辉瑞公司共有7款新增药品参与本次医保谈判,其中包括新冠口服药Paxlovid、抗感染类药物注射用硫酸艾沙康唑、特应性皮炎用药阿布昔替尼片;4款抗肿瘤药物分别为非小细胞肺癌用药洛拉替尼片、治疗白血病的注射用奥加伊妥珠单抗、用于前列腺癌的注射用醋酸地加瑞克、以及用于乳腺癌的哌柏西利㬵囊。
1月6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更新,默沙东的莫诺拉韦被纳入抗病毒治疗推荐名单。国产药物方面,信立泰、先声药业、君实生物、众生药业等多家公司相继发布药物研发进展公告。此外,国产企业还在不断更新入局名单,前沿生物、广生堂、开拓药业研发的新冠药物也处于III期临床阶段。12月28日,远大医药公告称,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口服小分子药物GS221目前已经开展了多个临床试验。现有临床结果显示该药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核酸转阴时间缩短以及病毒载量快速下降的治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安信证券认为,根据药企相关新冠药物的临床开发进度,国内有望于2023年一季度迎来多个国产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关键临床数据披露,2023年上半年或将迎来多个药物的获批上市。
与之相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抗病毒治疗推荐的第7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他抗新冠病毒药物。这意味着,新冠新药获批的同时即可自动进入推荐名单。在未来,一场血雨腥风的抗新冠药角逐正在酝酿,谁将是后疫情时代的“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