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09 10:30:03 分类:头条 浏览:199 评论: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近日,北京“双减”工作专班发布提醒提示,提醒学生家长寒假期间要警惕违规竞赛套路蒙骗,北京“双减”工作专班提出将打击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违规行为。
提醒提示一:合规竞赛有三个重要特征
北京“双减”工作专班提示,当前教育部门的合规竞赛包括两类,一类是列入教育部《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竞赛活动;一类是北京市区教委及直属单位(少年宫等)组织或参与组织的中小学生体育、艺术和科技类竞赛活动。
北京“双减”工作专班提醒学生和家长,教育部门的合规竞赛有三个特征。
首先是坚持“零收费”。主办方不向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
其次是主办方是非营利主体。非营利主体是指在编办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法人组织。也可以理解为,公司(即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营利主体)主办的赛事,一定不是教育部门合规竞赛。
第三是办赛有连续周期性。每学年只举办一次竞赛,如果一年内反复举办的赛事,则不是教育部门合规竞赛。此外,合规竞赛名单每年都公开、公布、公示。
北京“双减”工作专班重申,任何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双减”工作专班将不定期通报违规竞赛以及各类套路陷阱,保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提醒提示二:违规竞赛有三个常用套路
北京“双减”工作专班监测发现,一些违规竞赛存在三个常用套路:
第一,对外不敢叫竞赛,名目马甲常更新。竞赛多以“俱乐部活动”“线上线下研学活动”“科普活动”甚至字母代号暗语等马甲进行包装,通过机构网站、自媒体、家长微信群等渠道传播,宣称自身为某杯赛的延伸、获奖学生能直升名校,并以话术诱导裹挟家长报名。
第二,通过第三方报名,暗示交钱保获奖。竞赛没有正常报名渠道,通过第三方机构代报名,家长从公开途径难以查证所谓主办方信息,第三方机构在代报名的同时也组织各类辅导、冲刺刷题班。更有第三方机构暗示可以保获奖,诱导家长花钱买奖,而这些获奖证书为主办方自制,证书本身无含金量。
第三,竞赛不断设置初赛、复赛、大师赛等晋级模式,让人眼花缭乱。报名收费水涨船高,以高收费来显示竞赛级别。有的还通过“端午活动”“暑期研学”“冬令营”等方式,高频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诱导学生反复参加。
提醒提示三:参加违规竞赛有风险
北京“双减”工作专班特别提示学生和家长,参加违规竞赛存在风险。
首先,违规竞赛的题目严重超前超纲,目的是诱导学生不断报班刷题,浪费学生大量时间精力。
其次,违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混乱,核查时发现,线上代考、线下作弊、漏题透题、买卖证书情况屡有发生。通过虚假宣传诱导家长报名,参加多轮赛事,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第三,竞赛主办方往往是虚构的“组委会”,不具备法律责任承担条件。竞赛秘密进行,有时为了躲避监管,考场常临时“搬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原标题:北京“双减”工作专班提醒:寒假违规竞赛存在三个常用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