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02 15:55:05 分类:头条 浏览:460 评论:0
来源:中国经济网汽车
得益于新能源产品强劲增长的势头,国产C级车市场继续保持大涨。10月,国产C级车的累计销量为89306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36.21%;前10个月的整体销量为753219辆,同比增长27.03%。
作为一款定位于C级轿车的产品,极氪001的价格却被拉低至主流B级车所在的区间,这让其不仅成为C级车市场的搅局者,同样也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B级车市场的破局者。在极氪001之前,比亚迪汉借助错位竞争策略和新能源赛道在国产C级车市场站稳脚跟。在10月销量排行榜中,极狐旗下阿尔法S“消失”了,这不禁让人怀疑其是否正面临“掉队”的尴尬。
在新能源汽车产销创出历史新高的带动下,10月汽车产销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势头;与之同步,得益于新能源产品强劲增长的势头,国产C级车市场继续保持大涨。数据显示:10月,国产C级车的累计销量为89306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36.21%,环比上个月下滑5.5%;前10个月的整体销量为753219辆,同比增长27.03%。
对比上个月的销量排行榜,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ARCFOX极狐旗下阿尔法S“消失”了,这不禁让人怀疑其是否正面临“掉队”的尴尬。据了解,北汽极狐于2016年推出,定位于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承担着北汽集团及北汽新能源抢占高端新能源汽车份额的重任。
为了在智能化领域占据先发优势,极狐还是最早尝试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之一。尽管起的最早,但极狐却赶了晚集。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涨的背景下,极狐却迟迟打不开局面。有数据显示,今年10月的销量为709辆,前10个月累计销量为11669辆。与销量惨淡相对应,北汽蓝谷的业绩近年来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北汽蓝谷亏损64.82亿元,2021年亏损52.44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亏损35亿元。
好在,极狐近期传来了利好自身的消息。有媒体爆料称,“北汽欲深度捆绑华为,与华为联合研发一款新车,新车不再使用极狐标,在华为的门店销售,预计2024年上市。”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了“混战”模式的背景下,北汽极狐选择与华为合作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这无疑是明智的。
在极狐旗阿尔法S难以破局的同时,另一自主品牌C级车——极氪001在10月成功地冲击了细分市场的头部阵营。数据显示,10月,极氪001的销量为10119辆,前10个月的累计销量为49593辆。另据极氪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极氪001在11月的交付量再次破万达11011辆,同比增长447.3%。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极氪001有望实现2022年预期的7万辆销售目标。
作为吉利布局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品牌,极氪成立于2021年3月,旗下首款车型极氪001于去年10月开启交付。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极氪完成了初步突围。按照规划,极氪还将在2023年推出紧凑型SUV和商务轿车,价格在25万人民币左右,瞄准较低端市场。
事实上,极氪001的价格在外界看来同样低于同级别的竞品车型。作为一款定位于C级轿车的产品,极氪001的价格(29.9万-38.6万元)却被拉低至主流B级车所在的区间,这让其不仅成为C级车市场的搅局者,同样也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B级车市场的破局者。
在极氪001之前,比亚迪汉(官方指导价:21.58万-32.98万元;补贴后售价:21.48-28.98万元)正式凭借这一讨巧的定位,同时扰乱B级和C级两个细分市场。数据显示,10月,汉的销量为31614辆,前10个月的累计销量为212187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借助错位竞争策略和新能源赛道,比亚迪汉等自主品牌已经在国产C级车市场站稳脚跟。
新能源汽车销量屡创新高,让不少燃油车显得黯淡无光。数据显示,10月,宝马5系、奔驰E级和奥迪A6L的销量分别为11659辆、10841辆、9223辆,三款燃油车的累计销量占该细分市场份额的35.52%;1-10月的累计销量为136429辆、105683辆、109900辆,累计销量份额占比46.73%。
从份额占比来看,“德系三强”(华晨宝马、北京奔驰、一汽奥迪)在C级车市场的单月市占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但从销量来看,三款产品的销量均在万辆左右,依然还是保持原有的水准。
为了顺应电动化变革的浪潮,“德系三强”都在加速推动自身电动化转型。11月11日,宝马宣布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扩大沈阳生产基地的动力电池生产规模。11月21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举行了伙伴共进暨暖封闭仪式,以此加快拓展奥迪在华的电动化产品阵容。另据媒体报道称,奔驰在2023年将推出EQE SUV和EQS SUV两款产品,而基于MMA平台打造的奔驰EQC轿车和奔驰EQA轿车将会在2024年推出。
在加速推出纯电产品的同时,奔驰为了迅速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对旗下纯电EQE、纯电EQS和全新AMG EQS 53等车型的厂商建议零售价进行相关调整,调整后车辆售价最高降幅接近23万元。(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