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29 09:40:03 分类:头条 浏览:204 评论:0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在海外投资回暖之际,公募基金海外子公司布局策略上却出现取舍变化。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随着公募基金在海外子公司布局上更加由虚向实,注重经营效率,在部分基金公司纷纷宣布申请获批海外子公司之际,部分基金公司注销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子公司,业内人士认为收缩与扩张同时出现或体现了当前公募基金海外布局上开始更加注重实际运营。
公募海外子公司取舍有道
国内一家公募基金日前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已解散旗下香港子公司,该事项已按照法律法规的各项要求履行了相关程序,已完成相关注销与清算手续。在上述基金公司注销香港子公司的不久前,华东地区另一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根据监管部门的批复,公司已在香港办理完成香港子公司的注册登记手续,并香港地区的资产管理牌照。
海外子公司的进退取舍也并不完全集中在香港业务上,一些大型公募基金不仅希望在香港子公司上落子布局,甚至在美国、新加坡业务上也在布局子公司业务。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在较早之前已宣布其获批设立美国子公司,公募基金在新加坡业务上最近也有动态,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北方一家公募基金日前发布公告表示,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相关批复,公司已在新加坡的会计与企业管理局办理完成新加坡子公司的注册登记手续,并已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颁发的资本市场服务牌照(基金管理)。
海外子公司经营由虚向实
海外子公司的进退取舍,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公募基金对海外业务由虚向实的结果,即更加看重实际运营情况。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市场部负责人曾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指出,香港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内地公募基金在香港市场需要面对核心客户哪里来的问题,同时香港地区的用工成本和租金成本也都显著高于内地市场,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足够的资产规模,香港子公司或将有名无实,运营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问题。
而在去年底刚刚获得香港子公司牌照的一家公募基金,其布局香港子公司的策略很可能是借助股东背景。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这家公募基金的外资股东在香港地区拥有完善的本地银行网络,这意味着上述公募基金获得香港子公司牌照后,其在香港地区的运营或将利用股东方旗下的香港本地银行渠道。
若缺乏在香港子公司的本地渠道背景,一些大型公募基金采取避免全资经营的策略。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深圳地区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香港子公司业务运营名列前列,其在香港子公司业务布局上的策略是与香港本地机构合资成立子公司业务。
中资公募在港市场发展空间大
值得一提的是,中资公募出海始于2008年,当时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机构的规定》中明确了基金公司在境外设立、收购或者参股经营机构的条件及程序,这位内地公募基金在香港以及其他境外地区设立机构提供了政策条件。
尽管公募基金在海外子公司业务布局取舍上存在收缩与扩张的两种现象,但是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互联互通或将持续吸引中资公募基金落子香港。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去年底,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联合公告》称,为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互联互通”),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标的范围扩大,是深化两地资本市场务实合作的又一有力举措,对促进两地市场协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并将助力内地资本市场实现更高水平双向开放。
博时国际连少冬认为凭借内地与香港的互联互通,内地公募基金在香港市场未来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连少冬曾指出,与国内公募基金生态相比,香港资管市场在产品与服务方面能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不一样的选择。香港一直是国际著名的资产管理中心,国际化程度高,比较优势突出。1999年末,香港资产管理规模为3.5万亿港元,而2020年末,规模已经达到34.39万亿港元,20年增长了超9倍。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发展受惠于国际金融中心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包括金融服务业生态、高端金融人才库、与国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一流资讯和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监管体制。
QDII基金看好港股持续反弹空间
而对于未来的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多位明星QDII基金经理也格外看好港股的复苏。
景顺长城大中华基金经理周寒颖认为,尽管港股市场在四季度触底反弹,恒生指数 PE 估值,较低点已经完成了 20%的修复至 9.5x 左右,但仍然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10.8x.其中,工业、原材料、金融业、能源估值处在近十年低位,互联网、医疗保健、必选消费估值也处在历史均值以下。
“我们认为疫情防控优化、人民币币值稳定,中国经济触底回升,平台经济、民办教育等政策逐渐回暖,国家风险溢价下降将吸引海外资金回流中国”。周寒颖认为,港股从行业的角度,消费、服务业和地产产业链受益于疫情后复苏,消费互联网、餐饮旅游博彩、医疗服务、运动服饰、白酒家电、房地产建材等行业机会已经展开。市场对疫情影响经济 2-3 个月有所预期,超跌反弹品种估值较为宽容,2023 年 2 季度开始届时可能面临盈利和估值的匹配。
南方基金国际业务部执行总监黄亮也在其基金四季度报告中指出,港股市场作为中国经济顺周期行业的代表市场,主要由新消费、创新药及器械、互联网、金融地产组成,叠加外资对于中国长期增长信心的波动,使得整体市场基本面、估值、流动性波动均较大,共振后股价也出现较大波动,这在下行周期和上行周期均适用,考虑到市场大体周期与国内经济同步,对未来 1-2 年港股市场表示相对积极乐观。
黄亮认为,港股市场是“投资中国”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配置中国新经济公司的重要选项。新经济板块新上市公司中,选择境外上市的比例更高。同时,在过去三年,得益于港交所改革,众多优质的新消费、创新药和互联网公司登陆香港市场进行首次上市,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板块聚集效应,这吸引更多优秀的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这些标的中部分公司具备长期的增长前景,也将为香港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可以更好的把握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的公司,为投资者更好的筛选标的、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