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头条 > 正文

消费领域的这些“坑”,你踩过吗?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31 06:10:03 分类:头条 浏览:233 评论:0


导读:  转自:中工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杨召奎  “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电商平台“保价”服...

  转自:中工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召奎

  “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今天,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进入黑猫投诉】舆情热点报告。该报告显示,2022年,消费领域一些侵权“新问题”与“老毛病”叠加,影响消费者消费体验,给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带来挑战。

  “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

  2022年夏天,“雪糕刺客”一词走热。消费者用其来形容一些高价雪糕平时“藏”在冰柜里,待结账时才发现其价格高得超出预期,感觉被“宰了一刀”。此后在社交平台,还出现了“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这反映出消费者对一些价格虚高的“普通商品”的讽刺,也显示出消费者对现实生活中存在未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价签不规范等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满情绪。

  舆论认为,“价格刺客”就是利用不规范标价等各种手段,将一些高价商品伪装成普通商品,从而“套路”消费者买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价格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2022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要求,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此规定被誉为可有力回击“价格刺客”的“价格卫士”。

  预制菜产品品质等存在侵权隐患

  2022年7月,有媒体报道称,一些消费者发现自己在餐厅花大价钱消费的菜肴,换个环境出现在超市的冷柜中可能只需要三分之一的花费。还有一些消费者在消费后发现餐厅菜品是用预制菜制作的,感觉受到了欺骗,认为自己奔着“现做餐品的烟火气”而来的消费初衷落了空。目前,对于使用预制菜,尚无哪家餐厅主动在就餐前告知消费者。

  中消协指出,对于预制菜,消费者的争议之声日益增多。这一方面在于当前消费者在餐饮选择上追求高效便捷的同时,愈发重视安全和营养,而预制菜却屡被曝出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口味欠佳、标识信息标注不全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一些餐饮商家或有意或无意地隐瞒了餐品由预制菜制作的情况,导致希望品尝厨师现炒餐品的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

  对此,舆论呼吁,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要探索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共同研究制定预制菜相关标准,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使用预制菜的餐饮企业也要做好告知工作,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主播售假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

  直播带货是当下购物的热门方式,但消费者心动于直播间内物美价廉的商品时,也面临着假货带来的权益受损的困扰。

  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直播销售乱象成为消费者维权焦点之一,假冒伪劣、货不对版、优惠差异等是主要问题。从央视“3·15”晚会曝光翡翠直播售假骗局,到短视频平台头部主播接连遭“打假”,诸多争议事件暴露直播带货售假引发消费乱象。

  舆论认为,规范直播电商行为,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以提高违法成本。有关部门应秉持对假货“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直播带货中的违法行为,对带货主播、直播平台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此外,各类平台也需强化自我管理、压实监管责任;商家和主播要坚守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

  保价服务成为2022年各大电商平台在“双11”促销活动中的宣传重点,但其实施成效却引发舆论质疑。不少商家的保价服务事实上附加各种条件,有的将价格先升后降,有的修改商品链接逃避保价责任,有的随意设定满减规则,不仅使得消费者“雾里看花”,还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隐患。

  中消协指出,保价服务的初衷本是让消费者吃下价格“定心丸”,但“双11”期间多起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显现出公众的担忧——保价服务成为电商平台和商家的又一种营销手段,而不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途径。不仅没有提升消费体验,反而多了一个“消费陷阱”。因此,平台和商家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明示保价除外情况,不断完善保价制度。(中工网北京1月30日电)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