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2-26 21:30:17 分类:头条 浏览:295 评论:0
教人如何坐高铁、乘地铁、去洗手间、吃美式快餐……分享这些稀松平常的生活常识,居然会让视频博主“打工仔小张”成为粉丝超两百万的网红。
同样让人关注的是73岁退休语文老师杨维云打造的“喜洋洋拼音课堂”,她开通的“成人识字”直播间教人识字拼音,让数十万不识字的成年人摆脱“文盲”,重拾对生活和未来的信心。
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事件背后,实则是大量人群的生活常识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也说明分享常识性知识的力量会大得惊人。
这些是现代人本应具备的基本常识甚至是生存技能,但很多人却因为年龄、出身、辍学、贫困、语言等原因,没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往往因此遭遇尴尬甚至被人讥笑。比如不少从农村或小城市外出求学或工作的人,往往没有这些方面的亲身经历和知识储备,因为害怕丢人,不敢主动询问他人,很容易陷入窘境。
社交媒体出现越来越多分享这些生活常识的短视频,自然是好事一桩。我们期待有更多博主可以无私分享,毕竟“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少短视频平台有大量知识达人分享和科普各类知识,但是知识分享不应限于高深莫测的专业知识或曲高和寡的冷门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普及那些看似人人皆会而实则不少人一无所知的所谓的“常识”。
与此同时,这些生活常识分享博主爆火的背后,则反映出公共知识匮乏的现实问题。表面上看这是知识分享收效显著,反过来说则是政府部门和相关服务机构的引导、宣传和科普还远远不够,才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
中国各地的交通、旅游等政府部门似乎默认人们都可以无师自通,所以才会对这种基本知识需求不理不睬。也有可能是这些部门假定这些需求不属于职责所在或分内之事,所以才会如此不管不问。
不仅国人在国内旅行时会遇到这些障碍,海外人士在中国旅行也会面临类似难题。由于语言不通,他们可能会感到更加无助。因为各国政策千差万别,在异国他乡遇到吃穿住行的各类难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公共知识短缺都会给人带来困惑和烦恼。但是,发达国家和旅游热门城市相对来说做得较好,相关经验也值得借鉴。
有出境旅行经历的人,都会知道在很多国家和城市的机场大厅或车站出口,可以免费取阅琳琅满目和多语种的旅游攻略和交通指南。这些旅游攻略或服务指南假定人们一无所知地从零谈起,一步一步地详解流程和细节,是很有帮助的宝典,可一解人们的燃眉之急。
除了吃穿住行,看病就医也是一门学问,需要过来人的分享,让没有经验的人可以少掉坑、少走弯路。记得多年前笔者初次定居新加坡时,在儿童疫苗接种方面就遇到尴尬。面对各种英文医药术语,我在当时完全是一头雾水。凭着自己的搜索能力,我查询并制作了所有疫苗的中英文对照表,并整理出来发布到网上分享。这篇博文方便了许多后来者,时至今日还有人留言致谢。
这也让我想起《无国界病人》一书,作者师永刚全程记录了其十年中美两国求医问药的历程,不仅帮助和慰藉了自己,也让许多希望出国治病的人看到了希望。书中提及光盐社这样的非营利组织,发挥了病友互助的桥梁作用,让很多远赴海外治病的同胞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此外,中小学甚至大学对这些生活常识和旅行技能的教育和普及不到位,也使很多人不得不走出校门后还要重新补课。课堂教育如果多一些教人步向和适应社会的知识分享和技能培训,会让许多人受益终身。当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不然很快就又不适应了。
时下不少城市在打造友好型城市,而这一定是全方位的友好。友好型城市既要对本市各年龄段的市民友好,也要对外地访客普遍友好。友好的前提是包容和接纳,而普及常识性知识,则是一个不错的政策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