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头条 > 正文

多家公司GDR平稳兑回 跨境转换机制日趋成熟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06 04:50:04 分类:头条 浏览:321 评论:0


导读:  证券时报记者王小伟  继赴欧发行热潮之后,多家A股公司GDR(全球存托凭证)陆续进入兑回期。多位市场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兑回整体呈现出平稳特征,部分公司GDR兑...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

  继赴欧发行热潮之后,多家A股公司GDR(全球存托凭证)陆续进入兑回期。多位市场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兑回整体呈现出平稳特征,部分公司GDR兑回较快,主要原因是于海外市场流动性不足。

  GDR平稳兑回是跨境转换机制日趋成熟的表征。市场人士认为,GDR正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常态化的再融资形式和主流海外融资渠道,这将助力中企深度参与国际化战略升级进程。在此期间,市场需要“提质”与“提量”双路并进,有了更加优质的企业,吸引更多数量投资者参与,市场生态将加速育成。

  GDR平稳转A

  12月2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截至11月30日收盘, GDR存托人Citibank, N.A.作为名义持有人持有的公司A股股票数量为2501万股,不足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公司实际发行GDR所对应的基础A股股票数量的50%。公司GDR数量可能因GDR兑回进一步减少。

  杉杉股份本次发行的GDR于11月24日兑回限制期届满,当时公司GDR数量为1544万份,对应公司A股股票超7721万股。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首批在瑞交所发行GDR的4家上市公司均发布了GDR兑回的提示性公告。而在11月底,明阳智能也曾交出8天“转A”过半的GDR兑回表单。

  当时公告显示,截至11月22日伦敦证券交易所收盘,明阳智能GDR存续数量约1653万份,存续GDR降至公司GDR实际发行数量的50%以下。这意味着11月9日兑回限制期期满,GDR和A股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后,超过1700万份GDR转换为超8500万股A股,对应市值超23亿元人民币。

  今年是A股公司赴欧发行GDR的大年。仅下半年以来,科达制造、杉杉股份、格林美、国轩高科发行的GDR在瑞交所上市,这也是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开通后首批发行GDR上市的中资企业。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GDR存在120天的兑回限制期,此后多份GDR踏上转A之路。

  此前,在GDR密集发行时,有市场人士曾担心兑回风险,尤其是密集兑回所带来的股价影响。当时有机构报告在风险提示中表示,GDR潜在折价会带来套利交易,或会令A股、H股承压。随着近期越来越多的GDR转A,将对这一判断正确与否进行验证。

  光大银行金融分析师周茂华认为,GDR转A在于两者之间的双向转换机制,短期原因在于GDR和A股股票存在估值差异,客观上提供了一定的套利空间。

  以明阳智能为例,11月22日收盘,明阳智能GDR为17.50美元,按当日人民币中间价汇率计算,隐含的A股股价为25.08元,当天A股26.96元的收盘价,意味着GDR套利空间超过7%。

  “这个比例意味着套利空间非常有限。”北京资管人士王雷(化名)认为,考虑到交易成本、汇率变动、后续股价波动等因素,不足以成为兑回的驱动力量。部分投资者转A股的核心原因,在于GDR本身流动性不足。

  王雷举例说,从7月发行到11月“解禁”,明阳智能A股股价跌幅超过GDR,且人民币对美元也出现阶段性贬值,双重因素挤压下,GDR买盘不足,成交量不高。

  致同审计合伙人路静茹对记者表示,目前多家公司的GDR转A呈现出平稳特征。“GDR多项制度设计指向回兑风险防范。例如,需要高于发行前平均交易日的90%或以上;GDR存在120日兑回限制期安排,也充分考虑了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便于市场充分理解和消化;此外,在发行份额上,发行后需满足含GDR在内的外资持股不超过A股总股本的30%,所以企业在取得中国证监会的大路条时,已有明确发行上限,这对平抑股价波动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在今年开启的GDR发行热潮中,路静茹负责过数单GDR赴欧发行。据她介绍,监管方面对于回兑是否会对国内A股市场造成冲击,一直密切关注。从她负责的客户来看,GDR在限制兑回期届满转换为A股时,对于交易及市场的影响,发行人都曾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相应预案。

  “客观来看,欧洲市场中GDR交易量确实处于偏低状态。但今年成功发行GDR的公司都是龙头企业,随着更多中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欧洲市场的投资者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企业形象,他们的认可度亦将逐渐提升。”路静茹表示。

  周茂华也认同这一判断。他表示,GDR回兑并非大规模变现,而是说明跨境转换机制顺畅有效。“中资企业赴欧发行GDR存在流动性和估值偏低现象,不过发行人都是优质企业,随着套利空间逐渐消失,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将更专注于进行持续的GDR交易,进而改善流动性,并实现估值回归。”

  瑞交所更受欢迎

  虽然面临阶段性的流动性掣肘,GDR赴欧发行热潮仍在持续。今年以来,已有9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完成GDR发行。近期,创业板指数第二大权重股东方财富等公司,也相继发布了GDR进展公告。

  GDR热潮成为“中欧通”机制下的A股公司跨境融资的一面镜子。在市场普遍关注中企赴欧GDR热潮的背后,一些细节问题仍有待厘清。

  一方面,相较于伦交所,为何更热衷瑞交所?

  记者梳理发现,明阳智能是今年少有的赴伦交所发行GDR的案例。更多公司选择的是瑞交所,包括东方财富、三花智控、华友钴业、隆基绿能等多家公司。

  瑞交所仅为欧洲第三大交易所,为何大部分拟发行GDR的企业选择这里作为首选地呢?

  中信证券全球股票资本市场联席负责人李航日前对媒体分析说,重要考量因素还包括发行人产业集群效应的匹配度,“比如伦交所有很多新能源类的公司,选择瑞交所发行的企业一般是在欧洲大陆有业务”。

  路静茹介绍,伦敦交易所的国际市场地位和投资者环境非常友好。伦敦交易市场要求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大概有1200亿美元市值,如果中国企业赴伦交所发行GDR,会很容易建立国际形象、吸引投资者。至于为什么会有更多企业选择瑞士发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瑞通最新开通,并且通过4个多月运转体现出平稳与效率兼顾。

  部分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时间表对这种效率是一种验证。以乐普医疗为例,记者根据公告梳理,该公司的GDR发行推进可以分为5大节点,时间由今年3月中旬筹划发行起步,到9月下旬正式在瑞交所上市,GDR上市流程耗时仅约190个自然日。

  另一方面,为何难见德国GDR发行案例?

  今年互通机制从伦敦交易所扩展到瑞士交易所和德国交易所,这被业内视为从“沪伦通”变成“中欧通”,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不过从近期A股实体企业筹划发行GDR公告来看,尚无赴德发行案例。

  路静茹认为,这与各国明确规定出台节奏不同有关。待相应国家新规明确后,才会启动GDR发行。

  不过,也有券商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不少机构实际上已经储备了赴德发行GDR的项目,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会有多单启动或发行的可能。“赴德GDR肯定是中国企业参与境外融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该人士明确。

  路静茹将发行GDR和其他融资渠道的差别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审核时间短;二是政策较宽松;三是融资款项无强制回兑要求;四是发行后的维护费用较低。以融资款项为例,路静茹介绍,“目前境外募集大部分是美元,目前的GDR项目没有强制回兑要求;在实际落地的过程当中,需要跟当地的外汇管理局沟通。”

  这与部分公司诉求一拍即合。某家正在筹划启动GDR的公司人士对记者介绍,公司正在考察建设海外相关项目的可行性。倘若顺利推进,将会优先考虑GDR海外融资。

  有望成常态化融资渠道

  多位受访者的一致判断是,GDR不仅是中企融资渠道的补充,还将成为连接中欧资本市场的桥梁,有望成为常态化的海外融资渠道。

  从今年启动GDR发行的案例来看,不少企业确实借助GDR实现了国际化战略的深化。以明阳智能为例,公司今年7月发行GDR登陆伦交所,重要背景之一就在于最近几年加码对外投资。今年公司助力意大利建成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项目不再是简单地输出产品和技术,而是总包商、分包商、银行等高度国际化合作,体现出中国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能力,这被业内视为中国企业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升级。

  不过也有受访者认为,在通往常态化融资路径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周茂华认为,发行GDR以新增发人民币普通股作为基础证券,这意味着上市公司股本的扩张。这就需要这些公司持续稳健运营、优质运营,使业绩增速跟上股本扩张速度,以避免每股收益的稀释。

  王雷认为,GDR能够转成A股,是GDR得到国际投资者认可的保障。但在理想状态下,GDR可以是单独市场,一方面有存量投资者可以便利地卖出,另一方面也有新的国际投资者买入,由此形成的市场价格能够反映公司真实价值,中国公司也可以持续性融资补血、扩大业务、深化研发,不断地与国际市场接轨。

  “发行GDR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打开国际融资渠道,但要对国际投资者形成持续吸引力,就必需有一个足够大、足够有效的海外GDR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GDR市场需要‘提量’,吸纳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以培育更加完善的市场生态。”王雷表示。

  路静茹今年参加的部分公司的GDR敲钟仪式,都是中国和英国或者中国和瑞士两地同时敲钟,中国驻外的领事和伦交所和瑞交所的总经理都有参加并发言。“由此可见,GDR是中国和英、瑞等国家都在积极推动。相信通过发行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交易也会日渐活跃。”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