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头条 > 正文

深耕中国25年 我看到了“中国奇迹”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2 06:40:05 分类:头条 浏览:175 评论:0


导读:  尹道瑄被派往中国工作的时候,距离中韩正式建交刚刚过去了3天时间。  1992年8月24日,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同时任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

深耕中国25年 我看到了“中国奇迹”

  尹道瑄被派往中国工作的时候,距离中韩正式建交刚刚过去了3天时间。

  1992年8月24日,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同时任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签署中韩建交联合公报。3天后,尹道瑄人生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上司派给他的工作也很容易概括——成为韩国公司的“中国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开拓中国市场期间,从内蒙古满洲里,到黑龙江齐齐哈尔,再到西藏拉萨,尹道瑄去过大大小小几十个城市。在他34年的职业生涯中,有25年都在中国度过。

  儿时只能在古典文学书籍中感受中国文化,长大后尹道瑄亲身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的发展与崛起。“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来,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速度’,更看到了‘中国奇迹’。”现任中国韩国商会会长、韩国希杰(CJ)集团中国区总裁的尹道瑄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从小与中国结缘

  与多数韩国人不同,尹道瑄的成长历程中有一抹特殊的“中国色彩”。

  尹道瑄出生于韩国首尔,从小爱读《三国演义》、《孙子兵法》、金庸的武侠小说,对这些经典书目如数家珍。阅读帮助他在脑海中形成了最初对于中国的印象,“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一个在数千年间书写了世界经济与文化历史的、充满魅力的国家。”

  通过阅读中国的名著经典,尹道瑄也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带着这样的喜爱与好奇,1981年,尹道瑄选择报考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专业。

  中韩两国地理相近、文化相亲,两国间历史纽带源远流长,韩国长期有研究学习汉语的传统,尹道瑄选择专业之时,韩国已有多家大学纷纷增设汉语及其研究课程。

  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尹道瑄的优势渐渐显现出来。“中文是世界公认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中文的发音和声调必须通过反复刻苦的练习才能熟练。”尹道瑄表示,不过,因为小时候学习过汉字,他对文字并不陌生,加之中韩两国文化同属儒教文化圈,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学起来还算得心应手。

  跑遍中国70多个城市

  从中文系毕业到迈入工作岗位,当初的尹道瑄或许没想到自己与中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1992年8月27日,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第三天,尹道瑄至今都对这个日子记得非常清楚,因为那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的时间。

  那时候尹道瑄所在的公司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并为此准备了众多培训项目,其中一个叫做“地域专家”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尹道瑄被公司选中派往中国,增进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推动公司的中国业务,做一个“中国通”。

  30年过去了,尹道瑄始终记得当时被告知去往中国学习的激动心情,“那时候韩国对中国的了解和关注都很不够,我认为能去一个相对未知的国家学习和体验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通过慢慢的了解与学习,尹道瑄对中国这片土地也逐渐由好奇转变成了热爱。

  在开拓市场的路上,尹道瑄走遍了中国70多个城市。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一线城市到后来的青岛、沈阳、眉山、聊城,以及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内蒙古满洲里、黑龙江齐齐哈尔和西藏拉萨。

  不同的城市背后有着不同的发展故事。在尹道瑄眼中,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具体到每个城市,也都有各自的文化底蕴及风土人情。不过,这些城市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人口基数大,市场广阔”。

  尹道瑄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每个城市都在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其中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城市当数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创造了很多神话,仅用40年时间就完成了很多地方400年才能完成的事,除了经济上的蓬勃发展,深圳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前沿性也令我印象深刻。”

  中国成为“第二故乡”

  深耕25年,中国早已成为尹道瑄的“第二故乡”。

  “从毕业到现在,中文已经成为伴随我一生的语言,中国也成为我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尹道瑄表示,在此期间,他也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令他感触最深的是近些年来,中国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尹道瑄指出,特别是最近基于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广泛利用,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发达的电商生态、丰富多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这些都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速度’,更看到了‘中国奇迹’。”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其中指出中美欧形成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三极格局,中国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数字市场,数据资源领先、数字产业创新活跃。

  除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外,近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也为在华外企提供了不少便利。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六批次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帮助参评城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提升,带动全国范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中国政府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这些对于在华外企来说意味着广阔机遇,同时让在华外企对中国市场增强了底气和信心。”尹道瑄指出。

  相比于儿时只能在武侠故事中拼凑中国形象,亲身见证参与中国的发展后,中国形象对尹道瑄而言变得具体可感,“中国的数字化无处不在,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领跑者。”尹道瑄表示,虽然当前世界经济处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的时期,但他仍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对韩国企业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中韩有广阔合作空间

  从1992年到2022年,中韩已共同走过30个春秋。

  建交初期,中韩双边贸易额还只有50多亿美元,30年后,中韩双边贸易数值已突破3600亿美元,是当初的70多倍。目前,中国已连续18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在全球经济脆弱复苏的背景下,中韩经贸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1842.5亿美元,同比增长9.4%。

  作为中韩经贸往来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尹道瑄指出,建交30年来,中韩两国关系迅速发展、不断升级。在经济领域, 双边贸易实现跨越式增长,中韩两国经济真正实现了双赢的成果。

  2022年7月,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中韩双方有效对接发展战略,顺利实施中韩自贸协定,稳步推进共建中韩产业园合作,持续深化第三方市场合作,已形成深度融合、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谈及未来中韩合作愿景,尹道瑄表示,无论是在绿色低碳领域,还是在数字经济领域,以及文化领域,中韩都有广阔的合作新空间。此外,中韩两国在5G领域都走在世界前列,在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方面也有较大合作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中韩经贸往来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尹道瑄建议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首先一定要了解中国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了解中国人民的新需求;其次保证服务及产品品质,尽快实现本土化运营;最后,利用自身和中国的优势,与中方合作产生强强联合的效应。

  “我们希杰集团也会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利用自身优势与中方合作,为中韩经济文化交流贡献绵薄之力。未来30年,中韩一定会比过去的30年关系更加紧密,合作空间更加广阔,在文化等多领域建立更加深入、长远的合作伙伴关系。”尹道瑄表示。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