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3 15:40:06 分类:头条 浏览:202 评论:0
转自:新京报评论
随着更多“阳康们”现身“说法”,人们面对未知的恐慌便少一分。
文 | 翛然
“打开朋友圈,就像进入一个病友科普群。”
连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阳过”经历。网友们戏称,北京人“阳”了之后的规定动作,都是先发朋友圈。而关于这波疫情,各种各样的段子层出不穷。
这些段子,除了让看到的人们忍俊不禁外,更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阳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担忧焦虑无济于事。从中也可窥见,三年以来,人们对待新冠病毒态度的变化——与其惴惴不安,不如坦然面对。
从过去的避之不及,到如今的侃侃而谈,“阳过”的人不觉得有啥不好意思,乐于分享交流“治疗经验”,“阴着的人”也能大大方方地慰问,祝其早日“阳康”。一来一往之间,不仅彼此增加病情了解,也纠正了错误认知,还缓解了紧张焦虑的心理。
朋友圈不单承载个人情绪,还能互通有无、守望相助。有朋友突然“中招”,没来得及囤货购药,来自亲朋的慷慨“闪送”,堪称“雪中送炭”。这种莫大的情感支持,是关心鼓励,“点赞评论”更是成为一股“看得见”的力量。
近期,新京报也以“防疫日记”的形式刊出专题评论,邀请不同的人来分享抗原阳性以后如何处理,一老一小感染后有何特殊之处等等。面对共同的疑问,我们也积极寻找答案,随着更多“阳康们”现身“说法”,人们面对未知的恐慌便少一分。
更为重要的是,当疾病的神秘一面被打破,这道隔在疾病和治愈之间的墙——病耻感也“不攻自破”。更多人分享“阳过”经历,也是对新冠病毒驱魅、脱敏的过程,所谓“说破无毒”正是此理。
当更多人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直面奥密克戎,一次次战胜病毒的过程,一个个居家自愈的案例,同样是将信心传递到更广泛层面,从而真正改变社会认知,对社会心理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当然,“阳过日记”并非专业科普,每个人也因人而异,大家参考借鉴就好,还得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恰当的防范与治疗措施。
此外,经此一“疫”,大家也普遍形成了一种共识——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加自身抵抗力,才是“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正确姿势。无论遭遇何种疾病,身体素质都是最可靠的“堡垒”。
当下,面对病毒,仍需要我们携手与共,同向而行。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我们希望这是“最后一个冬天”。人们终将找回丢失的从前,在拥挤的人群中,遇见重逢的目光。
撰稿/翛然(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