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2-14 13:50:07 分类:头条 浏览:165 评论:0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优化,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可居家隔离、自行服药,殊不知一些人,未按说明乱用药,导致了更严重后果。
近日,深圳市人民医院就接诊了一位因混吃7种感冒止咳药致使重症药物过敏的患者,该患者全身长满脓疱。深圳市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付艳玲提醒,大家积极应对疫情,未雨绸缪的心态是值得肯定的,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自乱阵脚乱吃药,叠加、过量、混吃药物伤害可能更大。
混吃7种感冒止咳药
女子全身长满脓疱
近日,家住深圳的周女士(化名)出现了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在这种特殊时期,有不舒服可不敢掉以轻心,于是周女士马上到她家附近的诊所购买了阿奇霉素、克咳平、咳特灵等7种感冒止咳药。
将这些药混合吃了1天后,周女士发现面部有些红肿,还冒出好些小脓疱,但她也没在意,觉得可能皮肤有点小过敏。第2天,情况却没按照周女士的预期发展。她面部的红肿更加严重了,甚至眼睛都肿得“挤成”了一条缝;面部、腹部、背上以及四肢都出现了一片片红斑,红斑上还覆有密集的小脓疱,令人瘙痒难耐。除了皮肤上的变化,钟女士还出现了呼吸困难、发热的情况,甚至一度烧到了39℃。
感觉到不对劲,周女士立即到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经皮肤科医生查看,并结合了周女士之前的用药史,医生判断这是一种重症药疹——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建议周女士立即住院治疗。
病急不要乱“投药”
混吃容易出现大问题
接诊周女士的皮肤科郑利雄主任医师介绍,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由于其特殊的免疫功能和覆盖体表的优势,常常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信号灯”,药疹即是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
周女士所患的“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是其中一种重症药疹,又称中毒性脓皮病。其病因主要跟药物过敏、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红斑基础上覆盖密集针头大小脓疱,伴有瘙痒或疼痛,严重者可累及黏膜或内脏系统,出现肾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所幸的是,一般情况下,该病具有自限性,病程比较短,如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当停止服用可疑药物后,7-14天即可痊愈。周女士就诊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后,经抗过敏治疗和对症治疗,很快就痊愈出院了。
郑利雄提醒,叠吃、混吃感冒药并没有所谓的1+1>2的功效,而有着1+1>2的风险。除了导致药物过敏外,混吃药物还可能导致这些药品不良反应,碰上哪一个可能都比感染新冠还麻烦。这些损伤包括:
●急性肝损伤
感冒药中引起肝损伤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常说的扑热息痛,它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非处方类药物,许多常见的复方药、“中成药”中也含有该成分:白加黑、新康泰克、三九感冒灵、感康、复方小儿退热栓、维C银翘片、头痛粉等等。如果同时使用两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容易造成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2g),从而导致急性肝损伤,严重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急性肾损伤
吃药后,药物会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大多数要通过肾脏排到体外。当抗生素使用过量、疗程过长时会造成肾脏损伤,而解热镇痛类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也有一定肾毒性,过量服用也可能导致急性肾脏损伤,甚至造成肾衰竭,危及生命。
●胃黏膜损伤
很多解热镇痛的感冒药含非甾体类成分,如维C银翘片、扑热息痛、安乃近、布洛芬、泰诺等。这些药物能够对发热、缓解头痛和肌肉酸痛发挥良好的功效,却对胃粘膜有损害,容易造成慢性胃病复发或急性发作,甚至诱发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也会因此出现胃痛、恶性、呕吐甚至黑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神经障碍
含有氨酚烷胺类、氨酚黄那敏类等成分的感冒药(如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含有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服用此类感冒药时可能会出现失眠、不安、心动过速等症状。由于这些成分在体内主要由肾脏过滤,随尿液排出,尿毒症患者、肾功能不全代谢障碍者,若超量使用该类感冒药,容易导致毒素堆积体内,引起代谢性脑病,出现躁动、幻觉、谵妄、精神异常等严重神经障碍症状。
关于“阳了”这件事
你需要了解的40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