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志 > 正文

餐饮老字号图片大全 (饮食店图片大全)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1-26 18:30:21 分类:杂志 浏览:211 评论:0


导读:餐饮老字号图片大全来北京逛吃逛吃一定要找有特色的,尤其是在吃方面,不管爱不爱吃都得尝一尝才不虚此行。为了迎合多数人的口味,我这次精选了一批人气最高的北京美食老字号,打包送给...

餐饮老字号图片大全

来北京逛吃逛吃一定要找有特色的,尤其是在吃方面,不管爱不爱吃都得尝一尝才不虚此行。为了迎合多数人的口味,我这次精选了一批人气最高的北京 美食 老字号,打包送给你,希望在北京吃得开心。

一、北京市食品供应处34号

如果能吃到为国家领导人提供 美食 的34号,回老家可得使劲炫耀去。

北京市食品供应处34号供应部( 简称“三十四号供应部”)成立于1955年12月,做为新中国组建的国有商业企业,它因门牌而得号,因信誉而闻名。

北京市食品供应处34号供应部

三十四号供应部坐落于王府井的东华门大街上,门口只标示着“三十四号供应部”。其实是“中央领导生活物资特别供应处”的代称,这当然也是出于保密的需要。这个正处级单位,自此成为庞大特供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多年来,“34号”始终以特需供应为己任,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了高质量的食品保证,并出色地完成了历次重大国事外事活动的食品专供任务。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为企业赢得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其特殊的 历史 使命,光荣的政治责任和出色的质量保证不仅成就了企业辉煌的 历史 ,也打造出国有商业领域中独树一帜的金字招牌。

二、桂香村

别一说北京糕点就只知道稻香村,其实咱还有个桂香村也很有名气。

桂香村南味食品店创办于民国五年(1916年),总店在前门外观音寺(今大栅栏西街),不久,又在西音北大街开办一家分店。

桂香村

说桂香村南味食品店得先简单讲一讲糕点行的北案和南案。清代时,糕点行称“糖饼行”。因为北京是全国的都城,首善之地,全国各省的工商业者争着到北京做生意,江南的糖饼行的人也不例外,最晚在清代康熙年间(因为以前的资料尚未发现)江南的糖饼行就在北京扎根立业。

桂香村

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六月初九日立的《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刻记:“十六年重修大殿一座,京南两案,合行共捐资钱二千三百二十一吊。”其中的“京南两案”,京案是以北京为主的北方糖饼行,南案就是江南至北京糖饼行。又如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立的《糖饼行万古流芳碑》刻记:其中有记载江南糖饼行在北京的 历史 一段文字“如我江南糖饼行,在京贸易已久,所有铺户杠案人等,向于康熙年间,即在沙窝门内道左之马神庙,捐助银两,并置坟地,为供奉香火之费。”记录这两个资料有什么用呢?因为近来有些工商史研究者认为现在的稻香村是江南食品店迁人北京较早的一家。如一篇文章写:“桂香村的前身如稻香村,原址在前门外观音寺街,大约在前清末年,由一个名叫郭玉生的南京人创办,是迁入北京较早的一家南味食品店。”

三、听鹂馆

想不想吃宫廷皇家菜?那来这里准没错。

听鹂馆

听鹂馆,一个颇有 历史 价值的中华老字号宫廷风味饭庄、国家级特级餐馆、北京市 旅游 局五星餐馆和中国药膳名店,以经营正宗的宫廷风味菜肴、满汉全席、宫廷御膳、宫廷寿膳、宫廷滋补药膳闻名于世。因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之优美动听,故名“听鹂馆”,听鹂馆饭庄始建于乾隆年间,是慈禧太后常来欣赏戏曲和音乐的地方,牌匾是由慈禧太后亲笔手书,它位于举世闻名的皇家行宫颐和园内,新中国成立后,听鹂馆被定为专门接待中国中央首长和外国贵宾的场所,满清皇族溥杰先生曾为听鹂馆题字:“宫廷寿宴”。

听鹂馆

听鹂馆为著名的宫廷风味饭庄,多年以颐和园寿膳房膳单为基础,经过挖掘整理推陈出新,现已制出了集满汉精肴为一席的满汉全席,祝 养生 健体的万寿无疆席,像征万事如意的福禄寿禧席,注重营养保健的延年益寿席,还有全鱼席、全鹑宴以及各种不同功能的滋补药膳、加之传统的活吃昆明湖大鲤鱼更令宾客惊叹不已,听鹂馆烹饪技术力量雄厚,技艺高超,在菜品烹吃中突出宫廷风味,色、味、形艳丽,可口,逼真,倍受国内外客人青睐。

四、宝兰斋

这可是老北京高规格的宫廷糕点,皇帝都爱吃。

宝兰斋

宝兰斋创建于清朝咸丰年间1851年,创始人是内阁学士那桐府的总管王联五,原地址在王府井北口路西,分号设在东直门外东华路南。是老北京城的四宝之一(即:宝兰斋饽饽铺、宝华春酱肘铺、宝瑞天酱菜铺、宝泉堂浴池)。该铺主要生产奶油类糕点,宫廷贡品,重大节日、婚丧嫁娶礼品。如有名的萨其马、酥合子、香油杏仁酥、小麻饼等。产品做工精细,选料讲究。如萨其马的丝条均匀,浆液饱满,晶莹嫩黄,蛋香浓郁,入口即化;酥合子皮酥馅细,色泽鲜黄油亮。

宝兰斋

据传清朝有一位皇帝路过此铺吃了酥合子连声说好,后来酥合子就成了民间娶亲嫁女的礼品。清朝四大军机之一的李鸿章娶儿媳时,曾派人来宝兰斋订做32种龙凤喜饼。解放后,1956年公私合营时,宝兰斋就停止了营业合并到东城糕点厂。

五、正明斋

想吃最好的萨其马,得买正明斋的。

正明斋

正明斋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创办人孙学仁,山东掖县人。早年家境贫寒,清道光初年(1821)年掖县大旱,孙学仁的父亲只身一人来到北京谋生,向同乡借了一些银钱,在前门外肉市摆酒滩。由于买卖实在,待人热清,生意越做越好,后来把儿子孙学仁招来帮助经营,父子省吃俭用,几年后有了积蓄,在肉市南头路东开设了正阳楼酒楼,经营菜肴和酒,生意十分兴隆。于同治三年五月(1864年5月),又在前门外煤市街开设了“正明斋饽饽铺”,聘请名师,精选原料,精工细作,自产自销满汉饽饽(糕点)。由于货真价实,质地优良,产品问世后,备受各界青睐,并很快进入宫廷御膳。

正明斋

民国时期,袁世凯、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军阀、政客,也喜吃正明斋的糕点。1914年、 1915年该店的帐本上,还有袁世凯欠帐未还的记载。京剧名演员郝寿臣等也经常光顾。清末崇彝在《道成以来朝野杂记》里,把正明斋誉为北京有名的三家饽饽铺之一。

张学良将军居京时,常派副官到正明斋去订做玫瑰饼。玫瑰饼是老北京的传统糕点,又称为“内府玫瑰火饼”,清初就已成为宫廷细点。此饼的与众不同之处是用玫瑰花瓣做糖馅。京剧大师郝寿臣先生则最喜爱食用正明斋的鸡油饼,在旗的主顾们也爱到正明斋买奶油萨其马、杏仁干粮、风味月饼、蜂蜜蛋糕等。蜂蜜蛋糕是用白面、鸡蛋、白糖、蜂蜜、青梅、桂花、瓜仁,经过打糕、灌糕、烘烤、冷却等工序精制而成,有滋补养身、清火润肠的功效。

六、六必居

六必居的酱菜,大到国家盛宴,小到百姓饭桌都备受青睐。

六必居

六必居是全国闻名的老字号,其咸甜适口、味美的小菜人人称赞。“六必居”牌匾相传是明朝大奸臣、又是书法家的严嵩书写的,结构匀称、苍劲有力。自从严嵩手书“六必居”的黑地金字大匾挂出后,原来无名的小酱菜身价倍增,六必居的名声很快传遍北京城,来买东西的越来越多。由于酱菜卖得快,以后就专营酱菜了。

商人给自己的店铺起字号和人们为自己的孩子起名字,从古至今都是一理,图个吉利、叫得响。像店铺的字号以带“庆”、“福”、“顺”等字的居多。可是,六必居的掌柜为什么给自己的店铺起个“六必”的字号?这“六必”两字如何解释呢?

六必居

对“六必”的解释有两种是可信的,其一是,最初六必居是个酒锅坊,它们酿酒必须齐全,下料必须优良,泉水必须香甜。其二是有人说,最早六必居的后厂酿酒,前店除卖酒外,还卖柴、米、油、盐、酱、醋等六样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所以叫“六必居”。

七、仿膳

70多年 历史 的宫廷菜老字号,满足你对“满汉全席”的遐想。

仿膳饭庄

原在清宫御膳房当差的赵仁斋和他儿子赵炳南,邀请原御膳房的厨工孙绍然、王玉山、赵承寿等人,在北海公园北岸开设茶社,取名“仿膳”,意为仿照御膳房的制作方法烹制菜点,经营的品种主要是清宫糕点小吃及风味菜肴。

仿膳饭庄由北岸迁至琼岛漪澜堂、道宁斋等一组乾隆年间兴建的古建筑群中。这里背山面水,游廊怀抱,景色十分秀美,在此用餐别有一番情趣。仿膳饭庄由三个庭院组成。共有大小餐厅15间,餐位500个。厅内装饰均以龙凤为主题,饰以大型彩绘宫灯、配以明常黄色的台布、餐巾、椅套,餐具采用标有“万寿无疆”字样的仿清宫瓷器或银器,陈设古朴典雅,宫廷特色浓郁。

仿膳饭庄

仿膳饭庄经营的宫廷菜肴约800余种,其中凤尾鱼翅、金蟾玉鲍、一品官燕、油攒大虾、宫门献鱼、溜鸡脯等最有特色;名点有碗豆黄、芸豆卷、小窝头、肉末烧饼等。仿膳最著名的菜肴当属“满汉全席”。满汉全席选用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等名贵材料,采用满人烧烤与汉人炖焖煮炸等技法,可谓汇满汉南北口味之精萃,丰富多彩蔚为大观。完整的满汉全席需分4-6餐食完。为满足不同客人的需要,饭庄又推出“满汉全席精选”餐式,客人食一餐便可略领满汉全席之精美。

饮食店图片大全

现在的狗不理不是以前的狗不理了!最早的狗不理秘方已经失传,现在用的是三合益,同合成,同义成几家比较有名的包子铺合并而成的,后来人家也分出去了,狗不理现在只剩下个名了!

而且总部在山东,狗不理包子确实有点不如五、六十年代好吃了、肉包子又香、咸淡可口、再一碗小米稀饭、小咸菜、那才叫 美食 吃一回还想笫二回!

除了狗不理包子以外,当地好吃的 美食 还是不少的,猫不闻水饺!个人觉得它是津门一绝,而不是津门四绝!本人有幸,在零几年的时候吃过三四次,其中一次吃到的是纸浆馅儿的,还有一次吃到的是碎塑料袋馅儿的,味道的话都是相当的棒。

还有天津地区好吃的煎饼果子,南楼煎饼,赵师傅,杨姐煎饼还可以的,现在好多外地干的煎饼果子,加芝麻孜盐生菜的实在是难吃,还有天津人虽说爱吃饺子,天津人都爱吃自家包的,出去吃饺子也有百饺园和清真的白记饺子等等,这些都还是挺不错的店。

这问题一看就是咱老天津卫提问的,配图的这个吃食叫“打面仓”,很久没吃过了,想想就好怀念啊!大家也知道我们天津卫嘴子对吃一直十分执着,人嘛!总是念旧,怀念老味道。

天津这这些年不断和世界各地的 美食 进行融合,也有很多自己的老味道逐渐消失、难觅踪影,借着此题正好就为大家说说我心目中最怀念哪些天津消失的 美食 。

打面仓

先来介绍图片上问的这个打面仓吧!作为官府小吃,它已经失传多年,天津的传统打面仓做法其实非常讲究,它和驴打滚类似却又不同,主要以煎炸代替了驴打滚的蒸制,口感上更香糯。

拔鱼儿

拔鱼儿是一种面食,相信说到它的另一个名字:“面疙瘩”您就更为熟悉了,还记得小时候奶奶经常将调好的面糊,用筷子拨拉碗边的面下到开水锅里,最终成型的小鱼形面疙瘩便是拔鱼儿了。

酱铁雀儿

说到这老天津卫有名的胡同小吃铁雀儿,可是我们餐桌上的珍品。铁雀儿啊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麻雀,要知道,酱铁雀儿可是当年津城著名的风味小吃。在民间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可能还有但是很少见,我怀念的特色,现在看不到的记忆中有这几个

1.小时候早点中,牛奶房,里面一碗奶一个老味道的面包,怀念那种早点铺的气氛

2.小时候的冰棍 雪橙 (上海关汽水味道)6毛一根,好消息(可口可乐味道)4毛一根。贵一点的罗哥,大桥道,美登高等等

3.小时候第一次吃到方便,发现了最美味的东西,牌子怎么想想不起来了,就记得在南市父亲给买的,袋子是红颜色的 上面画着简单的鸡蛋等等,现在还有的 就是 三鲜伊面 ,七宝一丁等等 还能看到。

满满的都是怀念,有印象又模糊,但是每次回忆都是很美好

八几年渤海大楼后身有个回民饮食店,卖牛肉饼。当时1毛7一个。薄皮大馅,纯牛肉的,咬一口,馅软嫩弹牙,汁水四溢,甩现在那些网红款几里地去!

同义庄没拆迁前,地道洞子下有一对老夫妻带着下岗的儿子卖烫面炸糕。老爷子原来是老陆记退休职工。那烫面炸糕做得地道。当时陆记还没拆,大家宁可排队买他家的,也不去买陆记的。

北马路红旗饭庄的银丝卷,澄瀛楼的罗汉肚。

西北角平房没拆之前的回民食堂。经典的回民菜。

既然问的是“消失的 美食 ”,那么炸铁雀、打面仓、糖瓜、药糖这些下点功夫还是能寻到或是自己DIY的!只有一样,壹周君曾经在《天津档案》中读到过,想必现如今是影儿都寻不到的,那就是——丁伯钰糖堆儿

虽说天津卫的糖堆儿依旧是卖的热闹,但大名鼎鼎的丁伯钰却早已成为一个传说

总说得不到的才是最珍贵,曾经吃到过丁伯钰糖堆儿的老天津人,如今还是记忆犹新。

丁伯钰生于1873年,曾经是天津卫里有头有脸的“大关户”,小时候他特别爱吃糖葫芦,还专门从北平请了知名的糖葫芦大师傅来家里制作,还现场偷师学艺。

后来八国联军攻进天津,丁家没落,丁伯钰不得不开始以制售糖堆儿为生,因祸得福,由此成为了一段传奇。

丁伯钰制作的糖堆儿特别讲究,要用优质大红果,进口糖,而且还用苇子杆来串。

他还独创了糖堆儿上的红果夹豆馅,就是一支糖堆儿四个红果,最后两个夹上豆馅,豆馅上点缀核桃仁、瓜条、京糕和一片橘饼,摆成一个老虎头的形状,特别受小孩子欢迎。

据说丁伯钰糖堆儿不小心掉到地上,捡起来吹一吹,上面一点浮土都不沾,可想而知做的有多地道了。

这个故事估计不少天津小辈也曾从长辈那里听到过,时间飞逝,记忆永存!

总之,是否觉得身为一个哏儿都的吃货感到很自豪?

最怀念小白楼的梅菜包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只要到小白楼逛街,就一定安排吃回梅菜包子。记得老大的个儿,除了浓郁的梅菜香、肉香,还有隐藏其间的一丝丝甜,一丢丢辣…咬一口,汁水肥厚鲜美,面皮暄软 再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梅菜包子了。

后来小白楼改造,熙攘热闹的店铺街巷都没了,梅干菜包子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几十年过去了,吃过很多包子,找过很多梅干菜包子,自己也试了不知道多少次,就是再也找不回那么鲜香、丰富的味道了,太遗憾了!

包子店还有三鲜包子、猪肉包子,味道也不错。但是最爱的,还是梅菜包子,最后来碗云吞,太妥了!

那时,包子店里,常能见到一位衣帽齐整的白面男子,三四十岁的样子,拎着一个黑色的皮包,独自一人。看到有人吃完离席,但碗盘之中还有剩下的一只半只包子的时候,就会静静坐下,捡拾起来默默吃掉,不乞而食。这,在今天,应被称为有“故事”的人。

最怀念的是马场道和南昌路交叉口上的吉美林包子铺,60年代是1毛2一两,那时候我一存到1毛2分钱的时候就去买一两包子。还有小白楼的稻香村。不过最怀念的还是那些老粮食店,老付食店,老早点部。当时都属于国营的。现在真的吃不到那时候的馄饨味儿了,那时候是9分一碗,而且还是那种粗瓷的大海碗,那时候要用小锅买走还多给你一大勺汤。哈哈,不说了,太多的回忆说不完的,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感受不到那时候的滋味,特别是邻居的关系。永远体会不到那时候的感觉。

二他爸来回答!

今天应题主的问题说一下!在天津消失的且怀念的 美食 !

那就是天津的尜尜汤!

说实话这个尜尜汤在天津,可以说是几乎消失了!确实令人怀念!

天津的尜尜汤确实讲究,葱花炝锅,放入锅曝鱼儿!煸香后加白菜梢儿翻炒断生,再加水煮开。然后下尜尜,再加上点儿手擀而或细挂面。家里穷的时候,既当主食也当稀食。

鲜香中略带微苦。越喝越过瘾!

这个尜尜早先就是做成,两头尖,中间粗的,说实话听老人们说的,没见过。但是二他爸见过方块的,玉米面做的!

回到题主话题!

天津的尜尜汤应该是,人们怀念且几乎消失了的 美食 !

注:(锅曝鱼儿就是河里的小杂鱼儿!整个晒干,由于太小,不净膛不去腮,所以略有苦味!老人讲可去火明目)。

欧了!一个天津地方小吃!供大家怀念,分享,切磋!

渤海大楼的冰棍也没有了,老九路终点站旁边,有个卖冰棍的窗口,最早就卖两种口味的冰棍,红果的和菠萝的,有果粒的那种。后来有巧克力的。红果的巨好吃,酸甜可口,奶香四溢,一颗吃下去,那叫一个爽,多少老天津人都喜欢吃。80年代90年代绝对的大牌网红。小时候一去劝业场就必须拉着大人买一颗。小手扒在窗口边上,看着里面的售货员从盖着棉被的箱子里拿出裹着包装纸的冰棍,闻着混合着红果,菠萝,奶油的凉凉的气息。心都醉了。那感觉现在没有了。

耳朵眼炸糕早已失传,从小就住老城里 隔三差五就去估衣街耳朵眼最早的总店一个小窗口 买炸糕吃。现在耳朵眼炸糕 买给外地企业宝轩渔夫府 味道早失传了 估计都不是用香油炸的了 个头小还踏什么玩意呀……天津卫一个全国的金子招牌 就这么被毁了 天津地方竟然无人问津...也难怪整体排名一个二线 不稀奇了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